期待!無人配送車來了

“沒想到把無人配送車送上風口的是這次疫情。”記者在朋友圈內看到這樣一則留言。

近期,美團、京東、百度等多家企業的無人配送車,相繼在北京、武漢等地戰“疫”中應用,有關新聞不斷在網上刷屏;無人配送初創企業新石器獲新一輪2億元融資,受到資本熱捧。一時間,無人配送成為汽車領域最具熱度的關鍵詞。

此前小範圍試運行的無人配送車緣何在疫情期間得以應用和迅速商業化落地?“疫情期間,線上電商訂單激增、配送員不足,餐飲和醫療的‘無接觸配送’需求,給了無人配送車一個快速落地的契機。”美團首席科學家、AI平臺部總經理夏華夏說。

綜合目前應用情況來看,美團無人配送車服務北京社區、京東無人車在武漢為醫院配送物資、百度無人車在北京為醫院及寫字樓送餐,助力“最後一公里”高效防控。實際應用場景的增多,也促進無人配送車技術水平提升,為其規模化商用創造發展空間。

“這次疫情讓京東無人車的量產和推進工作至少提前了半年。”京東數據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張志統介紹,目前京東已經提前了無人配送車的量產,並進一步加大投放力度。

應用企業:美團

應用場景:北京順義社區送菜

技術亮點:精準導航

期待!無人配送車來了


美團無人配送車。美團 供圖

從2月至今,美團無人配送車在北京順義社區“送菜”已經一個多月了。配送範圍內的居民在美團買菜下單後,無人配送車經過智能調度在買菜站點取貨,再自動行駛到社區的無接觸配送點與取貨人交接,全流程隔絕人與人接觸。

“這是美團無人配送車首次在公開測試道路上的落地。”夏華夏告訴記者,為保障在小區內部場景下的首次運營,美團多次調試、優化無人配送車技術。

夏華夏舉例,因為每個社區和街道的管理不同,美團無人配送車並不能進入每個小區。在與某個社區物業溝通時,對方要求無人配送車準確停在具體的樓門口。“這對無人車高精定位能力是一個新挑戰。然而,在技術升級之後,美團無人配送車做到了。”

夏華夏進一步介紹:“實現門牌號定位主要是基於美團的高精地圖、場景poi(信息點)和高精定位能力。相對於小區門口的配送,樓門口的配送對末端場景的地圖構建和poi層描述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面對末端場景的環境複雜度,對定位、感知和規劃控制等自動駕駛能力也有了更高要求。”

此外,疫情期間,美團還對無人配送車的餐箱進行調整。“以前美團無人配送車餐箱是按照外賣場景的標準餐盒大小設計的,而率先落地的順義是為社區居民配送生鮮果蔬,為此,美團技術人員用3天時間優化餐箱,使其能夠承擔大重量、非標準的餐品放置。”夏華夏說。

應用企業:京東物流

技術亮點:遠程管理

期待!無人配送車來了


京東無人配送車。京東 供圖

2月6日以來,在武漢市青山區吉林街上,京東無人配送車每天從京東物流仁和站出發,沿著街道一路前行,靈巧地躲避著車輛和行人,將藥品等醫療物資送到武漢第九醫院。

武漢第九醫院是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的定點醫院,與京東物流武漢仁和站的距離只有600米。“疫情發生後,這個站點幾乎支撐起了武漢第九醫院醫療物資的配送,其中無人車配送約佔醫療物資配送工作的70%。”張志統介紹,疫情期間,京東收集了大量實際道路應用數據,加快無人車的發展步伐,特別是在遠程管理技術上的突破。

遠程管理技術具體到無人配送車應用上有何體現?“最直接的就是,京東無人車運營不用在現場配備任何技術員,這對規模化運營來說太重要了。”張志統介紹,儘管目前不少企業的無人車已在多地運營,但大多還需現場配備一名甚至數名技術人員負責現場勘察、調控等工作。“疫情期間,如果讓技術人員從外地趕去武漢,不僅消耗人力,還可能會增加感染風險。”張志統說。

“為此,京東技術人員提前在北京把運營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包括規劃路線、製作地圖等,車輛開始運營後,一名工作人員通過遠程管理中心可以同時操控數十輛無人配送車。”張志統說。

技術亮點:傳感器升級

期待!無人配送車來了


京東無人配送車。京東 供圖

在北京,互聯網巨頭百度與新石器合作研發的Apollo無人配送車,每日在海淀區中關村大街一帶,往返飯店和海淀醫院之間送餐。

“眉州東坡酒樓和海淀醫院就在同一條馬路上,拐一個彎就到,其中有一小段是公開道路。一輛無人配送車能運送50份午餐,每天跑兩趟。在疫情期間,除了海淀醫院,我們在國貿、朝陽SOHO等地也有這樣的送餐服務。”此前,百度Apollo平臺研發總經理王京傲在公開場合介紹,疫情期間,Apollo無人配送車在硬件及傳感器上進行了多項技術升級,特別是傳感器升級後,目前已能實現雲端註冊以及遠程診斷和服務技術支持等功能。”

“疫情期間,我們對有關抗疫企業免費開放Apollo低速微型車套件,並且免費適配。”王京傲說。

作為目前在無人配送領域為數不多有整體產品的公司,新石器成為現階段受資本熱捧的“寵兒”。除百度外,阿里巴巴、美團、京東等企業均與其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公開資料顯示,疫情期間,新石器有18輛無人車在武漢參加了抗擊疫情的戰鬥,應用在醫院和社區。包括其他城市,其無人車在一線工作的有50輛,用於防疫、噴灑、消殺和無人配送。(記者 王慧欣)

展望

疫情後無人車怎麼跑

疫情防控期間,無人配送車代替人工解決物流配送的末端問題,為醫療、餐飲等多行業補充運力、提速增效。不過,無人配送雖然迅速落地,但仍存在一些發展瓶頸需要突破。記者綜合梳理企業有關負責人觀點,以饗讀者。

面臨技術、成本市場化挑戰

疫情之後,無人配送車市場將面臨很多挑戰,比如技術的複雜度和成本。目前來看,不管是激光雷達還是自動駕駛MU定位模塊,都沒有達到市場化要求的技術和成本。此外,路權開放等有關政策法規的不明朗、缺乏應用場景等,都會讓這個市場面臨挑戰和壓力。——百度Apollo平臺研發總經理 王京傲

關注業務場景多元化拓展

這次疫情拓展了無人配送車的業務場景,它除了送快遞,還可以送外賣、送藥品。接下來,要關注的是物流的業務鏈和供應鏈之間的配合,能否在無人配送載體上開拓出更多業務場景,切切實實提高物流效率。——菜鳥ET物流實驗室研究員 黃武陵

有效降低關鍵零部件成本

在園區等特殊場景下,無人配送車有可能在2年內實現片區規模化運營,但完全規模化批量應用還面臨著技術、成本等方面的諸多問題。從目前來看,無人配送車製造成本還是偏高,特別是激光雷達傳感器有關技術還在快速成熟,成本有待降低。現在市場上一枚激光雷達要二三十萬元,我們的判斷是如果幾年之內可以降到每枚十萬元以內,這樣整車成本大約15萬元,考慮一輛車能用三到五年,成本上還是有優勢的。——美團首席科學家、AI平臺總經理 夏華夏

爭取規模化落地 建立商業模式

無人車終局肯定會到來,只是時間問題,像新石器這類小型企業,沒有足夠多的資本和資源,所以通過MVP(最小可行產品)的方法,做出一個最小化的可行產品。聚焦在無人配送領域,企業應爭取規模化落地,建立商業模式,使自身具備造血能力,而不是僅靠融資。——新石器首席執行官 餘恩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