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看起來很傻,最後卻被證實是聰明的事情?

歷史中百科


婁師德——唾面自乾。


面乾人唾苦無剛,為國求賢慮卻長。不是陰將人傑薦,誰能取日再興唐。 ——徐鈞 (宋)


唐高宗李治在位時,唐朝和吐蕃交戰,李治命令李敬玄去征討吐蕃,此時婁師德聽聞,立馬請求前往,李治看了欣慰,命其為朝散大夫出征。


此戰中,前鋒劉審禮因李敬玄的不作為而陣亡,名將黑齒常之偷襲吐蕃大營,吐蕃大敗。


此戰後,婁師德聚集逃散的士兵,並在此訓練,李治聽了便派婁師德作為大唐使臣出使吐蕃。


婁師德與吐蕃名將論贊婆對峙,他對吐蕃恩威並施,曉以利害,論贊婆當即拜服。


不久之後,婁師德為左金吾將軍,開始在邊疆屯田練兵。


待到武則天登基為皇帝,天授元年時,被召回朝廷,婁師德做了夏官侍郎、判尚書事。

第二年便做了大唐的宰相。


不到三年,又去了邊疆屯田。

又因為唐軍被論欽陵擊敗而被貶。


誰知道,婁師德被貶不到兩年,就被武則天任命為宰相!


這讓其他被貶的人情何以堪?


其流傳最廣的也許就是“唾面自乾”這個故事了。


當時妒忌婁師德的人何其多啊,於是就問弟弟:“你如何才能在別人的妒忌中活下來呢?”


其弟弟說:“今後如果有人向我吐唾沫,我擦掉唾沫就是了。”


婁師德搖頭並不認同道:“不,如果你擦掉了,吐唾沫的人該如何消氣,不如讓唾沫自己幹了。”


這話一出,絕大多數人都覺得婁師德是個懦夫,只有少數人,才服氣婁師德,其中一個就是神探狄仁傑。


開始狄仁傑一上任就將其排擠出權力中央,結果武則天遞出婁師德的一封奏摺——舉薦狄仁傑的。


狄仁傑自愧不如。


其實,當時來俊臣等酷吏到處整治別人,牽連了很多人,那時代,只有婁師德和郝處俊二人身居高位而善終的。


婁師德的本領可是不一般啊,你覺得他是老實的傻子嗎?


歷史三說


說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事。九年制義務教育中一個班級中很可能被安排一位“特別”的學生,而C君就是在三年級轉入我班的。C君除了學習學習差點,精力旺盛點,說話含糊點,眼距寬點,其他倒也沒什麼“特別”之處。大概是四五年級的一次秋遊中安排我們去摘蘋果每人限定2斤大約是12個。有比較實誠的摘12個,有比較貪婪的摘了17,8個。正在大家在回校的客車上談天說地時,突然聽到一個尖銳的聲音喊道:“老師,你看C君摘了多少。”“不是讓摘12,3個你這是摘了多少?”老師被氣笑了。我們循聲望去看著C君漠然的展示著戰利品(目測至少有40多)答道:“我以為只能摘12個,地上隨便撿呢。”頓時全車鬨笑,而我的笑容卻在瞬間凝固住了。大有頓覺今是而昨非,今日方知我是我的感悟。其中誰智誰愚,誰暗誰明,誰假誰真不肖分辨。但其中道理卻是真實不虛。正如佛家公案:哪一塊不是好肉?我所識之愚非他人所識之愚,他人所識之智亦非我所識之智。況又有時勢異也,來日方長八個字實在是讓人不能分辨。


使徒不來


當年我們生產隊土地承包下戶時,公路邊的田都不要,因為水不能直接流進田裡,每年打田栽秧都要安管子和抽水機好幾次,而且公路上的碎玻璃、小石子很容易灑到田裡去,大家都不要,幾晚上都分不下去,最後本隊的一個來自外省的上門女婿說他要才分下去了,大家還贊成他的面積可以適當的多釆點。為此這個上門女婿回去被岳父、岳母、媳婦埋怨了好久他也不解釋。頭一兩年大家還在笑這個上門女婿傻,慢慢的大家都不笑了,因為種水稻難抽水,他就開始種菜,由於離公路近運輸也方便,每年賣菜的錢還比種水稻多,而離公路遠的田全部都要靠人力擔和背。大家這才發覺公路過的田的好處了。

可是,這些還不算,又過了幾年,手中有了錢,他就在公路邊修了幾間房子,一樓的作為門面房再出租,就這樣每年修幾間,一直到前幾年拆遷時他的房子光門面房就十多間了,而離公路遠的田每畝只補償了幾萬元。


用戶936520113656


記得以前有個外國名人小的時候,有個女人一手拿五元,一手拿十元,說無論他選哪一邊都送給他,讓他選,於是他就選了五元的。女人非常驚訝這孩子為何這麼傻,就到處宣傳,便引來很多人也一手拿五元,一手拿十元來試探,結果都是一樣。而該名人小時候也因此賺了很多錢。


韻舞瑤池1


90年代初期,我在老家種地,那時候種地和現在一樣,基本不賺錢,很多人紛紛把土地退回了村裡不種了。

我當時在村裡幹會計,那時候村裡沒有錢,工資發不出來,於是我想了一個辦法,別人不種的土地我來種,到了年底,我的工資就用土地承包費來抵賬。

我的這種做法當時在別人來看是一件很傻的事,別人往外交土地,我往家要土地,其實當時也是一種沒有辦法的事,不這麼辦,村裡沒錢發工資,用土地承包費來抵賬也比拖欠工資好。

風水輪流轉,20的多年過去了,家鄉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由於城市的不斷擴展,家鄉成了大城市城鄉結合部,土地變得金貴了起來,一但遇到土地徵用,地上附著物就會給一比不少的賠償款,或許將來我會因為當年辦的“傻事”而得到一定的財富。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你殺了一個人,後來發現這個人的兒子很有潛力,那你會怎麼辦呢?


自詡聰明的人第一反應肯定是:把這人的兒子殺了,免得養虎為患。


2000多年前,一個國君的卻做出了一個看起來很傻的做法是:把女兒嫁給他。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聰明到基因裡的做法。


鄭桓公之死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國國君申侯因周幽王廢黜自己的女兒王后申後、外孫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母子為王后和太子的事情,大為惱怒。

於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不久犬戎攻陷鎬京,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並同時殺害了鄭桓公。

鄭桓公是個非常有憂患意識的人,早就意識到周王室要完犢子,2年前在太史伯的建議下,暗中開始籌劃東遷事宜。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鄭桓公請求周幽王,向東遷移他的百姓到雒邑(今河南洛陽)以東。得到周幽王同意後,鄭桓公便派長子掘突帶上豐厚的禮物向虢鄶二君借地。

虢鄶二君因鄭桓公是當朝司徒、天子叔父,位高權重,並貪圖禮品豐厚,於是各自獻出五座城池。鄭桓公聞訊大喜,如此鄭桓公便有立國的基礎。

不久,鄭桓公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東遷。

根據太史伯的建議,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虢、鄶之間的京城。

鄭桓公被殺後,鄭國人共同擁立他的兒子掘突為國君,也就是所謂的鄭武公。

聲名鵲起的鄭武公

本來申侯應該注意不到鄭武公,但鄭武公是個有能力的人,風頭越來越高。

周平王宜臼繼位,遷都洛邑。晉國出兵護送王室,鄭國護送周王室的鐘鼎禮器。

周平王因鄭武公護送東遷有功,於是任命鄭武公繼承其父鄭桓公的職務,擔任周王室的卿士。

這意味著鄭武公拿到了頂級權貴圈子的門票,開始被權貴們注意到。

鄭武公繼續堅持父親制定的東擴戰略計劃,一方面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一方面進一步實施攻滅東虢國和鄶國,吞併周邊鄢、蔽、補、丹、依、弢、歷、莘八邑的具體行動。
鄭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鄭武公佔領鄶國都城制邑(巖邑,今河南新密曲梁鄉大樊莊),滅亡鄶國。

鄭武公四年(公元前767年),鄭武公佔領東虢國都城(今河南滎陽廣武平城),滅亡東虢國。然後橫掃周邊鄢、蔽、補、丹、依、弢、歷、莘八邑。

鄭國鳩佔鵲巢,把國都遷到鄶國故都,使原來的寄帑之地變成自家地盤,並把舊部從陝西遷到河南,以“鄭”為號新建城邑。

從此,鄭武公使鄭國成為了當時不如小覷的諸侯之一。

申候的策略

看這鄭武公的冉冉升起,心理最慌的就是申候。為什麼?很簡單,鄭武公的父親鄭桓公就是因申候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而死。

申候是鄭武公的殺父仇人,而現在鄭武公勢力越來越強,若鄭武公要為父報仇,申候怎麼可能還高枕無憂。

尋常人的想法顯然就是直接把威脅扼殺在搖籃裡。

但申候不愧為能操縱東西周交替的政治家,選擇了看似很傻,但實際聰明的做法。

申候將自己的另一個女兒嫁給鄭武公。

可以想見,鄭武公起初應該是排斥這一安排的。

從時間上看,公元前770年鄭武公繼位,直到9年後才娶武姜,此時鄭武公已經年到中年。

且史料並無記載鄭武公有其他配偶,可以推測,鄭武公的這段婚姻安排很可能是政治聯姻。


申候的心機

申候的這種策略看似很傻,但實際聰明到基因裡。

東周剛剛成立,周平王是申候的外孫,毫不誇張的說,申候當時是個權勢滔天的人。

鄭武公當時雖然勢力正在增長,但無奈體量還小。申候的權勢對鄭武公有極大的誘惑,鄭武公還需要藉助這一力量。

但一旦接受這場政治聯姻,申候的目的就達到了,至少,自己血脈能得到流傳,武姜嫁給鄭武公後,至少能活得不錯。

事實上,得益於申候的影響力,武姜甚至可以直接偏袒小兒子,要求鄭武公廢長子立次子。

人們通常認為武姜要求廢寤生立叔段是因為偏心,老李則認為,這更多的是為了驗證權勢強弱。

試想,若武姜所代表的權勢團體明顯弱於鄭武公代表的權勢團體,武姜還能“多次請求鄭武公立叔段為太子”?

鄭武公死後,鄭莊公繼位,而後花了22年才處理完叔段的問題。

可以想見,申候的策略有多聰明。


《史記》

《左傳》


李斯特說


其實本來不想說這個事情的,但實在是太傻了,但是看上去很傻的舉動,卻體現出一位父親的“大智慧”,多年後不知道這個小孩看到這麼一幕會作何感想

在2017年6月19日,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走丟了一名十歲的男孩,名字叫做王俊哲,不得不說,名字還是很好聽的,一看就是知識文化分子的人給取的。

王俊哲父親發現孩子走丟的時候,第一時間就報警,既然報警找小孩,肯定是要照片的,然後這父親就提供了一張照片。

照片是這樣的:

(當時看到這個微博的時候,我就傻了啊,這找兒子的是親爹吧)

照片給民警後,民警迅速在“兒童失蹤信息平臺上”緊急發佈了,這一發布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畢竟這個照片確實太有個性了一點。

然後微博就成為了這樣的情況:

看著很傻的事情其中卻有著大智慧

很多人覺得放自己兒子這麼一張照片,是不是有點太蠢了,並且顯得這個爹都不正經。

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其中照片的吸引性,這張照片發出來後,就能夠被人迅速記住,並且在歡快之餘還有著非常強烈的分享意味,這就不單單是尋找一個孩童了。

全國每天在這個平臺上發佈的信息何其之多,一不小心就迅速沉底了,所以沒有點特別的,還真的不一定有人關注,這就是父親的大智慧。

這張照片看似非常傻,非常好笑,但是同樣的吸引眼球目的已經達到了,並且孩子失蹤了,找到孩子才是重要的,其餘的都是可以放一邊的。

這個被民警放在平臺上的照片,因為其獨特性被眾人紛紛轉發,沒有多久轉發量就破萬,最後轉發量甚至達到了驚人的兩萬多;兩萬多的轉發量,閱讀量至少也達到上百萬了,所以這個“日後註定出名的娃”最後被找到了,僅僅9個小時,就被人在火車站發現。

找到後平臺撤銷了其發佈,並且發佈了一條找到的信息:

孩子找到了,眾人就有輕鬆的氛圍了,紛紛送上祝福之餘,還不忘記調侃這一位小男孩(估摸著這小孩看到了,肯定會懷疑人生)

結語:

看來一個父親太機智,也不是什麼好事,很多人都笑稱:“別讓孩子看到這個照片,不然又該離家出走了。”

父親三連:

1.照片發出去證明是親爹

2.照片提升了轉發量,也提升了關注度

3.這個照片,不是我吹,看第一眼我就記住了這個孩子,都不帶看走眼的


筆下點史


古代女性沒有內衣,她們如何體現出東方女性的美呢?歷史上,菲瑪莉的出現,讓女性的美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但是,在她剛發明被稱為“胸罩”的東西的時候,很多人並不看好,但是,事實證明,她的這些發明被證明,惠及了全世界的女性,使女性的身心得到了一次新的解放!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小雪專門查找了一下史料典籍,其實,很多事情,在當時都不被看好,但是,事實勝於雄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以後,才被證明是非常正確和聰明的事情。小雪今天講的,就是關於人類發明“胸罩”的那些事。

文藝復興以前,歐洲女性身體幾乎不受束縛,她們用襯衣作為自己換洗的內衣,一個被稱為“對稱圓球形遮胸”的東西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我們知道,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女性們以身體不受束縛為榮,這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可是,在工廠勞作的女性們都以襯衣裹胸,作為支撐胸部的物件。

在我國也是如此,我國曆史文化悠久,女性都是用布包裹自己的胸部,達到束胸的目的,和其他國家的女性一樣,女性胸部大解放,基本發生在十九世紀以後。

1859年,一個叫亨利的紐約布魯克林人為發明的“對稱圓球形遮胸”申請了專利,被認為是胸罩的雛形。這個東西剛開始發明出來以後,很多人都不看好,這樣的東西穿到身上,想象一下,是多麼的難受,很多人,尤其是女性,都不敢嘗試。

1907年,法國設計師保羅·波烈“以自由的名義宣佈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興起”。在這個服裝設計師的策動下,一場人類束胸運動就此揭開,很多當時質疑亨利的人,都表現出了對胸罩的濃厚興趣。

事實證明,胸罩的普及,為全世界女性帶來了福音和便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慢慢的,人們開始接受這個東西,女性們穿胸罩的主要原因,就是提供乳房外部支撐,增加舒適性與活動力。

在我國,民國時期的女性,在接受西方民主運動的新時代女性看來,胸罩非常人性化,於是,在中華大地上,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就此拉開,胸罩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而保羅·波烈被認為是胸罩的發明人。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帶領著華東野戰軍,在華東站場上取得了很多場戰役的勝利,尤其是粟裕佔領了臨沂之後。蔣介石十分的震怒,畢竟臨沂是華東站場的門戶,這個地方是個軍事要塞十分的重要,他找到陳誠問責。

陳誠只能率領自己的精銳部隊,不惜一切代價來爭奪軍事重地臨沂。

面對陳誠的大軍壓境,粟裕先是放棄了臨沂,這件事在國民黨看來很傻,但是,最後卻被證實了是最聰明的選。

為什麼這麼說呢?

要知道陳誠這一次是率領著四路大軍,前來攻打臨沂的。可以說對於陳誠來說,臨沂他是勢在必得的。

面對來勢洶洶的陳誠,粟裕不得不做出抉擇,到底是死守,還是改變策略。

粟裕在拿不定主意的情況下,就請示了黨中央毛澤東等人。

很快批示就下來了,說的是必要的時候,可以放棄臨沂。有了毛澤東的這一句話,粟裕在打仗就有底了。

他知道自己該如何做了,他要讓陳誠付出血的代價。

一開始粟裕採用了先放棄臨沂的做法,因為他明白,給國民黨硬拼無論是對誰來說,都是不利的。

若是不拼的話,我們可以留下人,畢竟只要士兵在,我們日後想要奪回臨沂來,就很容易了。

所以,粟裕就帶領著華野軍大部隊撤出了臨沂城。

在陳誠看來,粟裕是撤退了,是因為自己太過於強大了,粟裕不是自己的對手。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粟裕已經轉移戰場了,他把部隊轉移到了魯東北。

對於粟裕來說,先把魯東北的廣大地區給拿下來,然後在孤立臨沂,攻打臨沂就容易的多了。

當時的陳誠不知道粟裕是怎麼想的,他佔領了臨沂之後,趕緊給蔣介石報喜。蔣介石也是很高興。對陳誠是大加讚賞,可是,他們還沒有高興多久,魯東北就傳來了消息。粟裕的華野軍在萊蕪一戰,殲滅了國民黨幾十萬大軍。

等於是一直被國民黨佔領的魯東北廣大地區,現在是到了粟裕等華野軍的手裡。陳誠聽到這個消息,如同五雷轟頂。

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再想出兵,已經來不及了。本來陳誠佔領臨沂之後,王耀武有告訴陳誠,粟裕肯定不會輕易撤退的,他不一定轉戰到哪裡去了。

但是陳誠不聽,他覺得華野軍肯定是撤走了。

當粟裕打勝利了萊蕪戰役之後,陳誠才知道自己佔領了臨沂,是暫時的取得了一場戰役的勝利,輸了整個戰略上的佈局。

可以說正是粟裕佔領了魯東北,為日後華野軍解放濟南和臨沂,完全佔領山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粟裕將軍這一次放棄臨沂,就是一個看似很傻,實際上很聰明的事情。


不才講史


我來講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這件事在當時沒有任何人敢去想,沒有人敢去做,做了也沒有任何好處的事情。而這件當時最大的傻事在國內引起轟動,當時卻沒有任何實惠。很多年事後卻被人人稱頌,加官進爵,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的事情。

簡單的說,就是從敵人手中,不花一分錢,僅憑忽悠就能把皇帝換回來的真實事件。

根據《明史》記載,土木堡之變中明軍慘敗,明英宗被也先帶領的瓦剌人俘虜後被帶回大本營。明朝上下頓時亂作一團,好容易在太后(孫若微)的授意下,大家擁立郕王為新皇帝,並由于謙組織了北京保衛戰,經過艱苦的戰爭後局面才逐漸穩定下來

戰後,明英宗還在也先手裡。

而新皇帝朱祁鈺對龍椅的留戀到了一個痴迷的地步,大臣們也都看出了他的心思。除了明英宗的老婆錢皇后、親媽孫太后(孫若微)之外恐怕沒人想也沒人願意把他接回來,這不是明擺著給自己找不自在嗎?吏部尚書王直就幹過這樣的蠢事,他寫了一篇奏章中間有這麼幾句:“陛下天位已定,太上皇還,不復蒞天下事,陛下崇奉之,誠古今盛事也”。他的意思是,如今皇位已經換人了,就算太上皇回來,也不可能再讓他掌權了,我們只要將他供奉起來,就是古今盛事了。誰知道明英宗勃然大怒,連把他哥接回來的事情都不願意讓人提起。

後來出於禮節的需要,景泰帝朱祁鈺幾次派使者去瓦剌,壓根就沒有提過把英宗接回來的事情。也先是打算拿朱祁鎮去換點錢回來花的,沒想到前後六次派人去訛錢,一次都沒成功過。打不過,搶不來,送不出。為這事,也先太師也很煩惱。

就在也先第七次派人去京城上訪的時候,出了一點小意外。按照慣例皇帝會指派一個人,去瓦剌人那裡送一封國書,再厚著臉皮拖上幾天。如果有人自告奮勇去,肯定引起皇帝的警覺和不滿。這一次,皇帝也像前幾次一樣,很隨便的指派了一個人,帶上一封信,隨便給也先點錢財,讓人去應付一下就行了 。(敕書無奉語,自齎賜也先外,善等無他賜。)只是,這一次指派的人,叫做楊善。

楊善,字思敬,大興人。明史記載:善偉風儀,音吐洪亮,工進止。也就是說,楊善這個人長的很不錯,聲音洪亮,字正腔圓,是個當播音主持人的好料子,楊善當時任左都御史。在瞭解到太上皇在草原受苦的情況後,楊善變賣一部分家產,買了很多生活必需品,大包小包的裝好後就往草原進發。

到了瓦剌人的大本營後,也先派使者舉行招待宴會。在宴會上,使者可能是覺得楊善這個美男子是個軟柿子,就想著給他點顏色瞧瞧。使者問了一個問題:你們明朝的軍隊不是很牛嗎?在土木堡之變的時候,怎麼如此不堪一擊?(土木之役,六師何怯也?)周圍的空氣樂可安靜下來,只剩下篝火燃燒時發出的噼啪響聲。

楊善喝了口酒,不緊不慢的開始吹牛:“那時候,我們大明朝的一流精銳部隊都去南邊打仗去了,王振帶領的都是幫二流部隊輕敵冒進,被太師打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現在,一線部隊已經全部回來了,加上最近招募訓練的三十萬部隊,也差不多夠用了。”

接下來,楊善用他那精湛的演技,把所有在場的瓦剌人都唬的一愣一愣的。“我們這些精銳 部隊都配備了神機營最先進的火槍、火炮、毒氣、彈藥,射擊精度可以達到百步以上,只要擦破點皮,就是個死。我們還專門研製了隱形鐵錐,長度三尺,遍佈整個國境線,只要你們的馬踩上就完了”。楊善又陰笑著說:“我們還派了好多大內高手和錦衣衛,練過葵花寶典的東廠公公曉得吧?晚上在你們營帳裡摸來摸去你們都不知道”。楊善那陰險的笑臉在火光的映襯下,顯得陰森恐怖。

使者被嚇了一跳,剛要繼續問下去的時候。楊善嘆了口氣,以無比惋惜的口氣說道:“可惜啊,這些都派不上用場了”。嚇的瑟瑟發抖的使者忙問:“為啥呀”。楊善說:“和平協議已經簽署過了,我們現在是兄弟盟國的來的嘛,用不著出動這些”。使者長出了一口氣,立馬將自己剛剛獲得的這一線情報,趕緊把這些情況報告給也先。

第二天,也先召見楊善。也先向楊善拋出了靈魂三問

“奈何削我馬價”“予帛多剪裂”“前後使人多不歸,又減歲賜?”空氣一下子變得很安靜。

經歷多年宦海沉浮,打了多年嘴上官司的楊善那是有好幾把刷子的。他不慌不忙的說:太師先不要動怒,這事其實很好解釋。第一,我們沒有刻意壓低馬的價格,太師的馬匹比我們往年所需要的數量增加了很多,供大於需,通貨膨脹儂曉得伐?實際上,太師自己可以翻翻去年的賬本,馬匹的價格是不是比以前多了很多?至於在帛上偷工減料的傢伙,早就被工商部門依法查處,我臨來的時候已經砍了(事露,誅已)況且,太師您的那邊馬匹也是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的事情也沒少幹,這也不是太師親自派人乾的對不對?至於使者,都是使團裡的腐敗分子虛報的七大姑八大姨這些親戚人數,我們已經按照編制,將這部分人給去掉了。這幫人裡邊,還有幾個不法分子,打著你們瓦剌使團的名義,偷雞摸狗的事情沒少幹,下館子都沒給過錢。估計是怕太師您收拾他們,趁著出差的機會,把賬號刪除,跑路了(歸恐得罪,自亡耳)。

光靠著這麼唇槍舌劍的幹忽悠是不行的,楊善不失時機的拋出了一張利潤豐厚的空頭支票,在也先面前晃悠。太師帶兵攻打大明,草原上的部曲、好漢也會折損,不如干脆把太上皇送回大明,我們每年給太師很多金銀財寶,這樣不是對雙方都有利嗎?

也先被這張空頭支票砸的暈頭轉向。傻乎乎的就打算將朱祁鎮送回去。也先拿起國書一看,咦?這不對啊,國書上沒寫迎接太上皇的事啊?

楊善對此早有準備,他說,我們皇上不寫,是為了太師著想。太師您是成吉思汗的子孫,草原的首領,瓦剌的太師。我國秉承互鄰友好原則,絕對不會干預你家內政。我們要是寫明瞭,太師您不就成了奉詔行事了嗎?搞得好像太師您被我們大明朝脅迫了一樣,不是太師真心實意的送回太上皇。

也先被徹底忽悠瘸了。他居然大喜,心想:“也對啊,你家皇帝在我這白吃白喝這麼長時間,我都給他算著利息哪,這要是放回去,全部都能套現啊。”

也先問:我把你家皇帝放回去,太上皇還能當皇帝嗎?

楊善直接抄襲了倒黴吏部尚書王直的句子“天位已定,難再移”。

也先又問:“聽說你們有堯舜禪讓的禮法不能學習一下嗎?”

楊善說:“堯讓舜,跟我們大明朝現在哥哥讓弟弟的情形是一樣的,好商量”

大家歡喜之餘好像覺得少了點什麼?對了,是錢。

也先手下的昂克平章回過味來問,那你這說了半天,你們怎麼不拿重寶來贖人?

楊善說出了一個經典答案:我們要是拿錢來贖人,不就顯得太師您太貪財了,太唯利是圖了嗎?您這樣子還怎麼做草原第一勇士?我們不帶錢,不是顯得太師您仁義無雙嘛。楊善 向也先送去了一記最響亮的馬屁“為好男子,垂史冊,頌揚萬世”。

也先被這一記馬屁拍的眉開眼笑,連連稱“善”。隨後,就派人將太上皇朱祁鎮送回去了。

立下不世之功的楊善,回到京城。現任皇帝很不開心,以楊善沒有按照旨意辦事為藉口。隨便給了點賞賜就把他打發了,並且把他左都御史的職位給撤銷了,讓他到外交部(鴻臚寺)當差。

回到京城的太上皇朱祁鎮過了六年的軟禁生活。等到後來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當回皇帝以後,加封楊善為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興濟伯,歲祿千二百石,賜世券,掌左軍都督府事。順二年(1458年)卒,終年七十五,贈興濟侯,諡號忠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