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放棄美籍回國任教,曾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文|誠言呈語

北京大學,中國高等學府之巔。

在人們的心中,“清華北大”不僅僅是兩所學校的名稱,更是頂尖學府的代名詞。

從朱自清到張國燾,從張靈甫到茅盾,從俞洪敏到李彥宏,朱軍到撒貝寧…從北京大學走出的名人,數不勝數。

北大教授放棄美籍回國任教,曾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而國內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屠呦呦,以及84歲高齡仍坐鎮抗疫一線的鐘南山院士,同樣也是從北大畢業。

北京大學的學子功成名就,離不開優秀教授們的教導。

北大教授放棄美籍回國任教,曾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然而和其他學校略有不同的是,北京大學的教授,經常會有一些驚人之語。

比如錢理群教授,尖銳地提出了“精緻利己主義者”,多年來一直為我們所警醒。

而另一位教授,在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僅用了500多字236秒就獲得了9次滿堂喝彩。

他就是饒毅。

北大教授放棄美籍回國任教,曾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時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的饒毅教授,他那段演講多年以來一直為人稱道。

在祝福裹著告誡呼嘯而來的畢業季,請原諒我不敢祝願每一位畢業生都成功、都幸福。

因為歷史不幸地記載著:有人的成功代價是喪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價是損害他人。

作為一名教授,饒毅向來保持著學者的率真風範。言辭犀利,不怕得罪人,敢於批判科研工作中的不當之處。

其中,不乏令人聽完了坐臥不寧的名句:

“我曾經親眼目睹過,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諷刺而又令人無奈。

更直接的,是饒毅教授在《Nature》上發表文章中的一段話:

“在中國,為了獲得重大項目,有一個奇怪的規則:做好的研究還不如和一些人搞關係重要。”

北大教授放棄美籍回國任教,曾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批評個別院士有沽名釣譽之嫌,指責大型學術會議效率低下、浪費時間。

學富五車的饒毅,似乎壓根就不懂什麼叫做“明哲保身”。

就連面對學生關於“科學研究應該以疾病為導向還是興趣為導向”的問題時,他還在像開玩笑般地回答:以論文為導向。

前幾年在網絡上還出過一個“十問北大教授饒毅”的帖子。雖然最終淪為了笑柄,但是可以想象,在學術界裡,饒毅教授的人緣可能不見得會太好。

就連如今和饒毅有合作的施一公,當初都對他略有成見。

而關於他的議論,也伴隨著他幾乎不間斷的“得罪人”而從未停止過。

一些人認為,饒毅教授是從國外歸國任教,可能一時間得不到重視,藉此方式來吸引眼球提高影響力。

但其實,“得罪人”的事他回國之前也沒少幹。

北大教授放棄美籍回國任教,曾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實際上直到2007年,饒毅教授才放棄美籍毅然歸國任教。而在2004年,饒毅和魯白、鄒承魯就在《Nature》增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科技體制改革的文章,基本上牽連了所有科技部顧問。

好在此文得到了科技界同仁們的共鳴,認為這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由於種種原因,饒毅最終沒能在2011年的中科院院士增選中當選。

但是落選院士的饒毅,卻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教育科研理想,挺直了腰桿做學問。

有人說,饒毅不懂得低調。

其實高調也未必是件壞事。因為做了正確的事,是能夠幫助他人,有利於科研進步和發展的。

北大教授放棄美籍回國任教,曾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這樣如果也算是高調,那麼高調一些又如何?

反而是一些做了壞事還低調的,那才是真的可怕。

不對領導奉承拍馬,不對學生聲色俱厲。無論你是否喜歡他,饒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針砭時弊,啟蒙學術界。

真正的學者,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而堅持學者風骨的饒毅,同樣也應該被時代所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