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朝的江山是怎麼來的?

銳哥G1108


公元581年,北周相國楊堅迫使自己的外孫、9歲的周靜帝退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隋,在北周政權的基礎上建立了隋朝。

在當時,北周王朝已腐敗不堪,民不聊生,處處刀兵四起,楊堅一派,其實已是眾望所歸的人物,因而,北周靜帝就把皇帝之位,以禪讓之名,給了楊堅。楊堅登基稱帝,建立了隋朝,北周就此滅亡。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北周的開國功臣,戰功卓著。北周武帝的時候,楊忠官居大將軍,還被封為隨國公,楊堅是繼承了他父親的爵位。

楊堅本來是北周的臣子,據說在楊堅出生時,就有一位寺中尼姑告訴他的家人:“這孩子很有來歷,不能放在一般的房子裡。”於是楊家就把楊堅放在一間密室中撫養,還說:“這孩子有朝一日一定能得到天下!”

楊堅本來自稱隨王,但因隨字不吉利,便改國號為隋,楊堅即是隋文帝。

但是稱帝之後的楊堅面對的,實際上是一個四分五裂的爛攤子。

隋朝建立初期,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北面的突厥頻頻南下,虎視眈眈;南方的陳朝,偏安東南一角,盡力頑抗;東北的高麗也野心勃勃,企圖吞併中原的土地。

不過,隋朝征服北方,南方的過程卻很迅速。北方突厥因為多年內亂,加上荒災嚴重,無力抵抗,不多久,隋朝的軍隊便獲得了勝利。而後南下滅陳國,平定江南,又征戰高麗。

公元587年,文帝滅掉後梁的割據勢力,掃除了向陳進軍的障礙。公元588年,隋文帝詔告天下,歷數陳後主的罪惡,以瓦解陳軍鬥志,為戰爭做好輿論準備。之後,文帝令兒子楊廣率兵50多萬兵分8路,南下攻陳。

公元589年初,隋將韓擒虎、賀若弼率軍渡江,分兩路攻入建康。後主和張貴妃、孔貴妃躲到景陽殿的枯井中,最終還是當了俘虜,陳朝滅亡。自西晉以來的分裂局面結束了,南北又歸於統一,全國進入穩定時期。

“開皇”是隋文帝的第一個年號,共二十年(581年—600年)。開皇年間,隋文帝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政策,使得政治穩定,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推行均田制,重編戶籍,削弱豪強勢力,簡化行政機構,加強皇權的同時也增強了國力。當時各糧倉儲糧都有數百上千萬石,其豐實程度甚至超過兩漢盛世。

同時,經過南北朝時期,各少數民族與漢族進一步融合,民族關係融洽。隋文帝本人又勤政節儉,約束臣下甚嚴。因此在開皇年間,全國迅速呈現出繁榮盛況,史稱“開皇之治”。

隋王朝時期是封建社會中華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全盛黃金期,當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這個朝代也是在中國曆朝歷代中絕無僅有的讓日本對中國稱臣朝貢的唯一時刻。

補充知識點:

隋文帝對南北朝後期的官制進行了改革,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即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分別掌握執行、決策和審議大權,互相牽制,最後集權於皇帝。

612年,由於高句麗王不服從隋煬帝的要求前來朝見,第二次隋高戰爭爆發,隋煬帝楊廣御駕親征。

利用剛建成的大運河,隋煬帝將各地士兵集中在北京(涿郡)。據《隋書》記載,此次共動員了大約113萬的作戰部隊,負責後勤和運輸的人員估計在300萬到500萬之間。隋朝大軍由於人數龐大,用了40天才從北京出發完畢,行進的部隊綿延400公里。

然而隋軍5個月沒拿下遼東城。隋煬帝於是改變策略。在同遼東的高句麗軍作戰的同時,另派30多萬陸軍和20萬海軍攻打高句麗的首都平壤。隋朝海軍先於陸軍到達了大同江。簡單交鋒後,高句麗軍隊假裝被擊敗並向城裡撤退。隋軍將領中計,帶領10萬軍隊開始進攻平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