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醫難的是什麼?

田胖子學中醫


本人學過幾年,後來因年少輕狂,靜不下心學,後面就放棄了。總得來說學任何東西興趣很重要,還要堅定信心,;學醫這個東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經年累月的。中醫理論在我看來是很抽象的,比如最基本陰陽五行理論,是沒有實物去看,去摸的。中醫說五臟六腑跟西醫的是不一樣的,像心臟,西醫解剖學裡是有真實心臟,但是中醫的心臟理論又不一樣,中醫的三焦,西醫解剖是沒有這個器官的,還有經脈等,就比如有些方言一樣,有些有音無字的。而且中醫分科跟西醫分科也不一樣,西醫分得更細。中醫涵蓋的東西非常龐大,藥理,歸經等等。所以要學中醫最好本科起步去學,像現在的中專院校開始的中醫個人覺得不要去學,年少心性氣浮的,學不到什麼東西,當然這個不是要否定中專院校的水平。中醫現在有個現象就是熬資歷,所以都老中醫老中醫的,農村地方有些搞一個所謂祖傳秘方,就開始走街串巷的行醫是我最討厭的,這些人連最基本的中醫理論都搞不清楚,所以現在人們都對中醫印象不好,所以我希望新一代的優秀年輕人要關注中醫,學習中醫,壯大中醫。


世間很大


中醫難學,更多的是其本身的的問題。

真實而簡潔的理論失傳了。這點看看《輔行訣》就知道了,從古蹟裡挖出來的,記載了現代中醫聞所未聞的理論和規律。

取而代之的,是後世醫家個人想法經驗的填充物。但是他們缺乏能力去彌補真正的理論,只能拼拼湊湊,填充出了一個劣質品。

進而造成一種現象,理論不夠,經驗來湊,手感來湊。儘管理論不完善,但一個長期從業者,會用個人經驗和手感,來彌補理論部分的不足。

所以中醫難學在哪呢?獲取真實的理論,或是獲取手感。


奇門使者李清玄


個人感覺中醫難學的角度是因人而異的。

中醫學習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方面,一,中醫醫理,也就是中醫的基礎理論,陰陽五行。二,中醫診斷,也就是望聞問切。三,中醫辯證,所謂的辯證施治的部分。四,中藥材,即對中藥的瞭解。五,中醫組方,即怎麼使用中藥的部分。六,經絡學說,即十二經絡及相關的內容。這部分和中醫醫理有關,但又是獨立的。七,針灸,也就是經絡學針灸治病的實操部分。八,導引推拿按摩。九,一些輔助的中醫方法,如艾灸,拔罐等等。十,中醫保健,如膏方,藥食同源等。

上面所列,前六部分,與中醫中藥有關,也就是中醫如何用藥。六~九部分,主要是中醫的非藥物(內用藥)治療。第十獨成一體,加上第八第九,主要用於預防保健養生。

中醫要想做大醫上醫,方方面面都得懂都得會,著實不易。陰陽五行理論頗為抽象,以至於反中醫的人說是玄學,因為要求很好的抽象思維的能力,以及非常強的邏輯思考能力(中醫的陰陽五行邏輯),或者特異的稟賦,能夠內證。

中醫又是可以從實踐中學習的醫學,熟讀深思廣記中醫治法理論,如傷寒論,溫病論,脾胃論等等學說,通過實踐加深理解和使用,也能做很好的中醫。

再不濟,記住一些湯頭歌訣,用好用活,也能解決許多常見病的治療問題。

當然,上面這些都要有中藥的知識和使用經驗需要逐步掌握。

平常百姓,學點入門的中醫也不難,一般的入門診斷,察顏觀色,常用的藥食兩用的中藥掌握一些,簡單的按摩、艾灸,家庭常見的病,初期是可以對付的。

無論那種方法學中醫,實踐都很重要,有助於加深理解。

還有一類人因病而學中醫,立意自己治療自己的病,專門學習與自己的疾病有關的內容(當然要自己能夠正確篩選),治好了自己的病,久病成醫,對中醫問題有自己獨到的理解。

中醫難學,一些人是不實踐不入門;一些人是記憶力不好,不能廣記各種中醫內容和方劑,難以在前人的基礎上成長,全得靠自己的實踐積累;一些人理性不夠強,難以從理論上突破;一些人分析思辨能力不足,對於複雜一些的疾病,分辨不清楚主要方面,辯證不準下藥不準;一些人感知力弱,四診時難以覺察很多細節,也導致後面的一系列過程失去了準頭……

學中醫學不出來,轉而罵中醫的,最有可能是最後一類人,感知力太弱,於是別人能夠覺察的東西他全然覺察不到,於是判斷無據,然後就覺得是中醫的問題,而不是他自己的問題。網上反中醫的,基本上也是這個類型的人。覺察力是天賦,但不知道自己覺察力弱,不肯為自身的問題擔責,就是問題了。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中醫難學的一個重要因素了:稟賦。並非每個人的稟賦都適合學中醫的。其實,不獨中醫,那個行業都是一樣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這些平常學科也有很多人學不好的。






微小一笑之津津樂道


其實學中醫並不難,因為中醫在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就存在的,從《黃帝內經》《傷寒論》針灸,刮痧拔罐,再到《人體五行》陰陽,氣血,這些都是中醫理論,

中醫理論是死的,一套理論會針對每一個人,而且對很多有症狀的患者是有效的……

難就難在,所有的理論都是無形的,生活在現代化的年輕人有太多的不懂

都認為自己懂點現代文化,相信西方科學,在他們的腦海裡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生病了就得到醫院打針吃藥,甚至輸液,到後來手速最後結束生命

所以才有句話叫[中醫讓你稀裡糊塗的活,西醫是讓你明明白的死]

所以學中醫最難的就是拿了中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一套救命理論,很難說服人


亞健康調理w


首先要對各種的中藥材的藥性,藥理,以及用法和用量,這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難的,因為中醫所對應的就是中藥,中藥的數量品種產地,廣又多,單單這些就學自不盡哦。


戶外至唔


耐心


sunsky2020


學中醫最難的有兩點:一個是把假的學成真的;一個是把不能自圓其說說圓了。

一、把假的學成真的,非常困難

最簡單的顯著例子:中醫治病毒,假的。

中醫理論中,沒有病毒概念,不知道病毒長什麼樣,有什麼特性,怎麼與人體作用,如何導致被感染者死亡,為什麼能治病毒等等,中醫一概不清楚。

但是,中醫偏偏聲稱能治病毒,而且還認為自己擅長治病毒。這種假的不能再假的醫術,你把它學成真的,會非常困難。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將所有已知病毒分為八大類群,外加“亞病毒因子”一類。認可的病毒約有4000多種,設有三個病毒目,64個病毒科,,9個病毒亞科,233個病毒屬,其中29個病毒屬為獨立病毒屬。亞病毒因子類群,不設科屬。

這些病毒有的能與宿主和平共處,有的會引起宿主發病。

中醫對這些一無所知,還聲稱能治病毒引起的疾病。你還要把它當成真的。這個很難很難!

把不能自圓其說的理論說圓了,很難

中醫從陰陽五行基礎理論,到各個流派學說,基本上都是不能自圓其說的代名詞。

有大把的理論不能自圓其說。信手拈來,比比皆是。比如:氣

氣在中醫理論中,佔有絕對重要地位。但是,對於什麼是氣?中醫理論及各個流派,都語焉不詳。查遍所有中醫學說,氣無處不在,氣又什麼都不是。

在理論上,這種沒有明確定義的萬能用詞,數不勝數。但都不能自圓其說。

學習中醫,把這些給說圓了,非常難。


三月森林


學習中醫難的是什麼?

我雖然是教師,但我拜學過老中醫,確切的說,是老中醫看中我的好學善於鑽研,能吃苦的精神了!我走的是傳統學中醫的路子:

首先,背藥性,寒熱溫平四類藥要熟背如流,這些,其實並不難,只要你肯下功夫,肯吃苦,但沒有捷徑可言。

其次,背湯頭,就是現在的藥方,也就是什麼病用什麼藥方,都是熟背傳統的名藥方,什麼小柴胡湯了,什麼丸了,劑了的現在全忘了。這一步也沒捷徑可言,所不同的就是得會變通,根據不同的人,適當增減藥量。

第三步是最難的,但背的時候一樣,死記應背,共有28種脈象,難就難在應用中,號脈時,寸、關、尺得分清,那個部位對那個臟器,都得記下來,實際操作中很難很難,得仔細摸索體會,決非等閒之功,這一關是決定一個醫生好壞的關鍵!然後與望、聞、問、切四診法聯繫起來,結合五行,陰陽,就越來越難了,學無止境!

不過,中醫博大精深,真值得研究。據說這次的“新冠肺炎”最終被中醫征服了!

我只有說的本事,充其量當個教練還行,後來,我棄醫充教了。!

我的回答不知你是否滿意,辛苦一會給我點個關注,幫我轉發一下吧!我正在申請“興趣認證”,你的舉手之勞將決定我的創作之命運!拜託了,先謝為敬![祈禱][祈禱][祈禱][握手][握手][握手]





文如泉湧


學習中醫首先是記憶比較難。中醫學基礎的理論知識:五臟六腑,奇經八脈,望聞問切……當然單純的記憶沒有實踐臨床症狀的結合也是徒勞無功的。

中醫講究的是整體的觀念,在會看病的同時也要結合病症給到相應的處方。也就是藥材的特性記憶,處方用法用量也是比較重要的基礎。

中醫的學習是需要耐心,需要對它的信任,需要經驗。中醫是需要傳承的,如果真的是熱愛,我相信,這些都是會克服的。加油![加油]


飄2


學中醫要說難,還是有一點難度的,本人以前有過學習中醫的經歷,那時人年輕,也是父母安排,所以沒堅持

因為學中醫跟讀書沒什麼區別,但學中醫比讀書應該更深奧,特別是對那些讀書時語文成績不好的和寫作能力不強的人來說,學中醫真的是有點難度,個人觀點哈

因為學中醫的那些醫書藥書很多很多,並且全靠死記硬背還不行,還得去思考分析,老師隨時都會抽查考問,有時候稍不用心背都沒有背下來,更不用說回答老師的醫理藥理病理還有臨床的結果,還有就是醫藥書上的文字,專業相關的字很多,很少用的字,這些你必須把它的意義毫無偏差地搞懂弄明白,否則,你理解的意義會出現你意想不到的結果

當然,醫生的職責關呼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性命,不用心學好當個好醫生肯定是不行的

我說這麼一大堆,也許主要原因還是自己讀書時不太用功吧!但話說回來,世上無難事,只要有決心,也沒有能難到人的,至古不是就有很多有名的傑出中醫能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