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何為雅何為俗?

tell


相聲的“俗”其實一直被外界說三道四,究其根由還要追溯到清朝和民國時期。

作為民間藝術形式, 相聲中的“髒口”“葷口”幾乎與生俱來, 這類迎合觀眾不良趣味的表演, 一直充斥於天津的小型茶館和戲園, 至20世紀40年代仍不絕如縷。

署名晉康的《北平的幾處相聲》將北平相聲分為東安市場、西單商場和天橋三派。東安市場的觀眾多來自社會底層, 相聲偏重感官刺激, 較多“葷口”和倫理哏;西單商場由於常有知識分子光顧, 相聲注重反映社會心理, 較多文人雅趣;天橋則魚龍混雜, 是前兩派的綜合。相聲史上流派紛呈, 但探其本源, 則均可歸入清末出現的“渾門”“清門”兩派。

因為早期相聲“葷口”較多,在民國時期,女性聽相聲是會被指指點點,不像現在一個小場子裡面大部分是女性觀眾在聽相聲,反而男性觀眾少了很多。

奇志大兵曾經是90年代最紅的一對相聲演員,可惜不久就分開 了,他們很多諷刺社會現實的相聲,即使在今天來聽也很有 意思,比如諷刺高空拋物的《社會上的缺德事》放在現在也赤裸裸的揭露了最近發生的真實案例--2019年7月4日,一兒童從高層樓房拋下滅火器砸死一婦女。

《不良庸醫》就揭露了醫界不良份子各種不良動機撈錢!

這些作品都屬於非常好的諷刺類作品傳承自老一輩相聲藝人,常寶堃曾經兩次因為諷刺日治政府而被捕,張壽臣公開讚揚吉鴻昌等人的抗日,批評當局的不抵抗政策,也曾因為諷刺當時天津的警察“賤”遇到麻煩。


最後說說“俗”吧,相聲中的臭活、倫理哏,也是相聲的重要組成部分,臭活和一般的生活笑料在程度上沒辦法完全區分,雖有界限,但每個人的教育背景、性格各異,不同觀念的社會、人群對此接受程度不一樣。有些人認為這個段子太葷了,另一部分人以為沒什麼,怎麼掌握?我想當與時俱進,譬如現今短信的一些黃笑話,放十年前你講出來,都得讓人說是流氓。那麼演員就要從社會中挖掘素材,隨時調整。

高英培、馬季那幾代演員用臭活用得少,但好作品也有不少。葷段子只是相聲表演的內容之一,因為敏感,更是要留神使用的。好演員也會用倫理哏、葷口,但是哪位相聲藝術家是靠這些成名的。

相聲生存不易,遠遠沒有達到百花齊放的效果,多點包容吧......


惶恐的剪輯手


其實相聲自從誕生那天起,就談不上雅!相聲的血統也並不高貴,它是典型的市井文化!相聲之所以能登大雅之堂,真的要感謝以侯寶林、馬三立、劉寶瑞等人為代表的老一輩相聲藝術家!《夜行記》、《改行》、《連升三級》、《官場鬥》、《開會迷》、《馬大哈》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相聲作品,不但讓全國的觀眾喜歡上了相聲,也讓相聲藝術走進了中南海和人民大會堂!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



但也許是這些老藝術家把相聲藝術拔得太高了, 導致後來人,無論怎麼努力也難以望其項背!相聲藝術在經歷了短暫的輝煌之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與低谷!雅俗共賞說起來容易,做到實在是太難了!畢竟能達到這樣境界的藝人,必須要具備深厚的相聲功底!而不是連背個菜單子、八扇屏就汗流一地!


而到了現如今,相聲界又被人為的分成了主流與非主流,雖然一般人都認為主流相聲界代表了高雅,而非主流往往被稱為三俗,但是軒主覺得主流相聲界的相聲除了高處不勝寒的雅,只剩下了枯燥的說教,完全忽略了俗!從而忘記了相聲是一門笑的藝術!觀眾不樂,你總不能真的下去咯吱觀眾吧?還記得高英培、李金斗、閆月明、孟凡貴等人表演的經典群口相聲《速笑診所》嗎?試想,如果主流相聲界,真的讓觀眾患了“相聲不樂咯吱綜合症”,你就是再怎麼努力,也治不好了!


同樣,非主流也要把握好俗的尺度!就像《相聲有新人》節目最後播放的侯寶林大師、馬三立大師與侯耀文先生的視頻說的那樣,相聲不是出洋相,要有取捨!做為當代宗師,這是必須擔當的責任!相聲藝術的出路不在於一味的追求所謂的雅,別指望聽一場相聲就明白做人的大道理!而相聲的俗,是通俗,是迎合市場的手段,但絕不是低俗、庸俗、媚俗!也不應該是!


靖逸軒主


相聲從起根就是俗的藝術。所謂的雅,是在俗的基礎上的一種提升。但是俗也分很多種,我們不一一列舉,但是隻有一樣,相聲不要陷入惡俗。相聲的語言,市井俚語;相聲的內容,世俗的生活。這些的俗,允許。排洩物的描述(屎尿屁),混亂的倫理關係抓哏,對世俗認可的東西的褻瀆等等,都是惡俗。惡俗會讓一些人笑,會吸引某些觀眾,但是對大多數觀眾是傷害的。招來的笑聲也是廉價的,可以說,這些笑得觀眾,起身,未必離開劇場,就會忘記他們剛才為什麼笑。這種笑聲有意義嗎?


蟲兒61


姜昆,苗阜,何雲偉,曹雲金,他們的相聲就是雅,反之德雲社基本上是俗。甚至姜昆主席批評郭德綱的相聲有三俗。



潘龍江悔恨寫紅塵情歌


高談闊論陽春白雪即為雅;嬉戲調侃下里巴人即為俗!


深圳老米


相聲藝術從”窮不怕”創立,就是俗文化的語言藝術。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無可爭辯。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趨優去劣,相聲藝術經歷百年的洗禮,走向一條趨於完善和美好的道路,但是他,依然是語言藝術,接地氣的說法,就是靠嘴皮子,讓人哈哈大笑的藝術,如果缺失大笑,那是“上課”,上課的目的,是“誨人”,聽相聲的目的是放鬆,如果不能讓人心境得以放鬆,相聲的根本意義不存在。

所謂相聲藝術的”雅和俗”之爭,就是相聲藝術的根蒂所在。在奧國的金色大廳,可能找不到哈哈大笑,同理,在窮不拍的地上,找不到”大雅”。

相聲藝術的“雅與俗”之爭,說穿了,就是高高在上與小劇場的”地位和權杖”的爭奪,說句到底的話,某,“說一”,眾須隨從。否則是…………。


百姓老叟


相聲有雅俗共賞,關於雅和俗,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是牙佳為雅,說出來的東西就是高雅,人谷為俗,吃喝拉撒就是俗人,可以沒有高雅但離不開俗!相聲的俗呢,指的是通俗不是低俗,這兩者是有差距的,低俗,我們應該抵制,而通俗呢,講述的是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郭德綱的相聲裡有很多的作品,都提到了屎尿屁三個字,這也是通俗的一種。 而相聲中自認比較高雅的相聲,有姜坤演的電梯奇遇還是虎口脫險,還有某夫妻博士創造的公式相聲。個人感覺高雅的相聲理解不了。可能是因為我的學歷不夠!


幸運九尾狐


相聲的俗雅各有評說,但可樂是重要標準之一,因為相聲是來自民間的藝術。


希貝


相 本意認真仔細的觀察,那觀察聲音就在乎個人的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