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非常认同,古人云: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于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让孩子从小自己去实践,让他多经历多磨练,让他在实践中慢慢养成好习惯,学好真本事,对他长大以后是很重要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家长把孩子保护的太好,对孩子太溺爱,反而让他们缺人面对生活的磨难的勇气。就像孵化出来的小鸡,破茧而出的蝴蝶,一定要自己去经历,百炼成钢,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对孩子尽量多让他自己经历一些事情,积极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把生活的磨难当作成长的过程,这样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


小飞天德


我非常同意,就拿我自己来说,大学的每个假期都是混过来的,大一在家玩,大二去父母打工的地方玩,大三在学校玩。等到大学毕业了,什么实习经验也没有,对于社会的残酷还不知不觉。别人简历多么丰富,而我的干巴巴。最主要的是交际能力不如别人,因为以前要么玩游戏,看视频,要么和自己家里人在一起,得不到锻炼。如果每个暑假我多去外面找找兼职,多吃点苦,多找公司实习,去外面卖东西锻炼口才,我觉得我会成熟稳重的更快。


可乐的日子


很认同这句话,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十五六岁了连最简单的家务活都不会做,有些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是父母洗。我身边就很多,有个孩子20岁,大学毕业找了很多事做,都说太辛苦,每天都在家睡觉玩手机,奶奶煮好饭吃现成的,衣服换一堆在那里,都是奶奶洗,说实话这样惯着孩子,真的是毁了他。我小孩现在十一岁,只要是我认为他能做的事都会教他做,要教会他懂得,父母不能陪伴他们一辈子,要学会独立生活


两南之家向艳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想起来我自己这些年经历的事情。

我父母是在外打工的,爷爷奶奶过世的比较早。我从小跟着外婆张大的。

我父母长年在外,我一个人去私立学校读书。

没次期末放假后,别人都有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来接,而我缺只能一个人拎着大包小包的回家

那时我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我一直因为我比较坚强,但那一次,我还是不堪的流泪了。

因为这样的生活,我比我的同龄人成熟稳重一点,干活能力比他们好很多。

所以我认为,孩子吃苦是必然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家长不要刻意制造挫折,这样子可能会影响孩子面对困难的态度和方法。

十分感谢小编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我的童年。


追2梦1少年4


这个问题我比较赞同。尤其是男孩子。就拿我儿子来说,在家里上学的时候,孩子不知道吃苦。因为心疼他,所以也就没让他吃什么苦。

后来他大学毕业,去了工厂。这个时候我就想,作为男孩子,如果我一直惯着他,那他就不会成长,于是,我就断了他的经济条件,让他自己养活自己。儿子到工作的第1个单位,非常苦。经常值夜班不说,也比较累,但是为了养活自己,他也挺过来了,我心里虽然心疼他,但是我不得不硬着心这样做。(其实我心里一直在关心他,如果儿子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还是要管。)

现在的儿子非常的懂事,虽然他是独生子,成了家,是一个非常有责任的男人。


jixiangankang


我是认同的。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保护得太好了,不让他们懂事。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他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为明天而战防御塔


本着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这句话的准确解释应该分两个层面解读:


一、正向挫折对孩子有利:

让孩子吃苦,如果是让孩子在必经的经历中,经受磨练,也就是说给到孩子的苦是水到渠成,那么这样的苦将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所谓正向的挫折,就好像孩子在刚刚学会走路之际,当孩子颤颤巍巍的举着双手,慢慢的挪动脚步向你走来,这是孩子在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也是他能顺利行走的第一步,这个时候孩子一定是会经历内心的挣扎、纠结甚至是恐惧,那这样的苦就值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体会,因为只有放手,孩子才能通过自我的努力克服障碍,获得更高层次的成长!


不光是学走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在,他注定会经历很多挫折,但是这些挫折又是他今后能够把握人生必备的,比如:

1、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孩子要开始学会生活上的自理,要开始逐步建构起积极学习的能力,要开始学会尝试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2、从小学进入初中:

孩子要开始经历竞争中的挫败,要能学会在挫败当中重新崛起;

3、面对高考:

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尽头与学习态度!


等等所有这些苦都是孩子必须自己去经历的正向挫折,所有这些挫折,一旦孩子经历了,且成功克服了,那么未来孩子的发展定会一帆风顺!

二、过度挫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过度的、人为设置的、超出了孩子年龄阶段和承受范围的挫折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这些年媒体上接连曝光的未成年人伤害或自残案件,无一不是在给我们提出警醒:

仅仅是2018年3到4月份,报道的学生自杀案例就有十几例之多:

2018年3月19日,芦溪县某中学高三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3月28日,湖北省某中学16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3月29日,山西某学校初二学生坠楼身亡;2018年3月31日,常州某中学16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日,山东某小学13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3日,江油市一名高三学生跳楼2018年4月12日,定州某中学高一学生发生学生坠楼2018年4月19日,溧阳市某初中一名14岁男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6日,南京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5日,吉林长春第103中学两名女学生坠楼身亡。

归纳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家庭矛盾(72例,33%)、学业压力(55例,26%)、师生矛盾(35例,16%)、心理问题(21例,10%)、情感纠纷(11例,5%)、校园欺凌(9例,4%),其他问题(12例,6%)。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学校、学业、心理方面的压力占到了其中绝大部分的比例,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压力过大,有些超负荷了!看看现在的孩子还有哪个没有上过辅导班,有多少中小学生能在晚上九点前上床睡觉,又有多少孩子周末假期能够自主决定,自由选择和支配自己的时间呢?太少太少了,多数的孩子每天都是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下,喘不过气来!


这些所谓的挫折,都是家长、老师、社会人为给孩子创造出来的,很多是超出了孩子心理承受范围的,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别人不自杀,偏偏是他自杀呢?这就好比因为道路安全设施不健全,某人遭遇车祸我们说他倒霉是一个道理,真的是他倒霉吗,不是,根源在于交通设施不健全;同样是那个孩子自身有问题吗?不是,是我们的教育大环境有问题,这值得所有人反思!

总而言之,爱要有度,严要有度,压力更要适度,适当的压力会激起孩子的上进心与进取心,对孩子的成长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考虑孩子彼此间的差异,一味的施加压力,不顾及孩子内心里所思所想,那么超出了孩子承受范围的压力,必将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葛老师教育新智汇


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因为人只有吃过苦,方能感知生活的不易,才能感恩一切,拼命去奋斗,创作更

美好的生活。也才能在各种困苦、逆境中获得生存,靠着坚强的毅力和各种困难斗争,取得胜利。没有吃过苦的孩子不懂得生活的不易,不懂感恩,不懂节约,在生活中不易获得乐趣。




香子生活


我认同这句话,因为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从他一出生就被一大家子被保护的很好,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她们都是过着公主王子般的生活,衣食无忧谈何吃苦,这样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一不顺心就拿父母当出气筒,导致了很多的孩子出现了叛逆和父母大吵大闹,不把父母的话当成一回事,他们认为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娇生惯养如果他们没有生活在这么优越的环境里,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毛病,所以,长远来看,孩子从小吃苦,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的。



皮革小刘


让孩子吃点苦是对的,这样会使孩子增强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和自治的能力,但如果没有什么苦,总不能硬找点苦让孩子吃吧。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孩子是百年大计,重在心灵,道德,伦理,责任,担当,感恩等诸方面切入,单单吃点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最棘手问题,家长的责任至关重要,这个角色不好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