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西州两会,2020年重点工作④:以“四种经济形态”为导向,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海西州两会,2020年重点工作④:以“四种经济形态”为导向,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壮大生态经济。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目标,推动生态与农业、工业、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完善柴达木生态文化建设平台功能,推进海西德都蒙古省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依托海西特色生态资源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生态畜牧、蒙藏医药、高原康养等产业,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描绘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以打造柴达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升级版”为目标,培育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构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产出的循环产业集群。争取《柴达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年内获批,将更多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重大工程。继续实施柴达木绿色找矿勘查大会战,为未来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实施一批园区重点产业项目,不断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格尔木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德令哈工业园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配套功能、服务效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着力发展数字经济。研究制定推进数字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领域的运用。推进数据备份中心、智慧城市、大宗工业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大数据平台建设。率先在德令哈、格尔木主城区实现5G规模商用,年内5G基站建设数量达到150个以上。加快“数字中国·智慧海西”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海西大数据中心、政务网平台、海西工业互联网等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飞地经济”。研究制定发展“飞地经济”配套政策措施,创新“飞地经济”合作方式,完善成果分享机制,大胆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托援青平台、招商平台、园区平台,加强与省内外的协调对接,力争年内落户一批“飞地经济”项目。加大州内“飞地经济”建设力度,推动天峻、乌兰、都兰等地区产业项目落地德令哈飞地经济产业园。大力支持藏青工业园发展,做实浙江工业园。抢抓国家支持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绿色可持续发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历史机遇,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力争“飞地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