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戶籍單列,到底是什麼?

3月17日,京津冀又一重要規劃落地——國家發改委發佈《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北京市政府將從產業分工、交通建設、公共服務等多方面推進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

北三縣位於環京一小時交通圈之內,總面積1277平方千米,人口百萬以上。在調整優化北京城市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平等方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可以說,《規劃》提出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意味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棋盤上再落關鍵一子,算得上既是“經濟賬”,也是“戰略賬”。

看經濟賬,長期以來,北三縣雖然與北京在經濟與生活上關係日益密切,但礙於隸屬不同的行政管理區劃,規劃建設上各自為政的現象嚴重,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房價飆升、交通擁堵、產業發展結構失衡等。

燕郊戶籍單列,到底是什麼?

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提出打破了“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使北三縣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可以預見的是,搭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順風車後,無論是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還是消除交通與公共服務障礙,“北三縣”在其輻射帶動下將迎來更多機遇。

從戰略上講,一個更宜居、更有活力的北三縣,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將發揮有力的支撐作用。“引入活水好養魚”,實現通州區與北三縣地區的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方能發揮出聯通發展的輻射效應,讓副中心撬動城市群發展的槓桿作用更加有力,打造京冀協同的示範區域。

2018年11月15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啟動搬遷。按照規劃,全部搬遷將在今年完成,可直接帶動40萬人東遷。而根據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動計劃,今年副中心將集中推動197項重大工程,總投資約5225億元

燕郊戶籍單列,到底是什麼?

如今,副中心建設日益呈現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建設的紅利也逐步顯現。通州區與北三縣的協同發展,無疑將為其再添強力支點。北京城市副中心輻射帶動能力的進一步擴大,利於形成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產業鏈條,構建多層次發展格局,優化空間結構,也將進一步夯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和底氣。

按照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的原則,逐步提高北三縣醫保、養老、工資、城鄉低保等社會保障標準。逐步統一繳費標準、保障範圍、醫保目錄、公共衛生待遇、准入條件等。北三縣探索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創新人口人才管理政策。通州區嚴格執行北京市人口積分落戶制度。河北省實施北三縣戶籍制度單列管理。推進實施“人才資源共享工程”。

建立統一互認的人才評價和行業管理政策。通州區嚴格執行北京市各行業管理要求和人才評價規定,河北省、廊坊市參照北京市相關規定,全面調整北三縣各行業管理規範,實現在高新技術產業認定、人才評價等方面與北京市保持程序一致、結果互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