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要可惜六國,統一不好嗎?

重啟了


我是小心,與你分享。

題主的這個問題就好比現在這麼多國家明爭暗鬥,全球統一不是很好嗎?放在當時也是這個道理。

先秦六國,天下亂世,紛紛擾擾,數百年,人們不禁會問,這麼殘酷的戰爭,為什麼要進行,統一不是更好嗎?

起因

造成先秦六國混戰的原因還要從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說起。

武王滅商之後,受制於當時天下武力和人文條件,只得繼續實行分封制。從三皇五帝開始,就實行分封制,已經實行兩千年了。周武王大封諸侯,但周天子也知道,自己所封的諸侯,有朝一日會成為麻煩。所以他馬放南山,給天下諸侯做一個表率,讓天下無戰事,自然就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了。

只可惜,周武王還未來得及對這些諸侯王下手就病了,嗣子年幼,於是周武王讓周公作為輔政大臣,輔佐周成王登基。然而正如周武王所擔心的,這些諸侯王等周武王一死,就趁機發難。周公披甲上陣,歷時三年,終於平息。為了保護周天子的至尊地位,周公作《周禮》。

《周禮》其實就是一個朝貢體系,為的就是依靠禮儀,來約束這些諸侯。

發展

但是讓周天子沒有想到的是,隨著時間的發展,諸侯王實力此消彼長,自己相對於諸侯王,並不能擁有絕對的優勢,周天子第一次感到了危機。

為挽救自己的尊嚴,周天子做了一些列糊塗事:因為齊哀公不敬周朝,周夷王為顯示自己的威力,於是稱病讓各個諸侯王來看自己,卻在齊哀公來時,當眾將其烹殺。周夷王這樣的處理,看似威風八面,其實是在進一步褻瀆自己的威權。

周厲王時,王朝甚至不能管控住自己的臣民,“國人暴動”,周厲王被驅逐,周王朝的威權進一步喪失。

周宣王時,為對抗西戎,他統計戶籍,對外徵兵。其實這是在想諸侯王示弱,歷來周天子徵兵是不必統計戶數的,因為人民足夠多,而這次周天子統計統計戶數,是在向天下表明:周朝已無多餘的兵力可以徵調。周天子的威權喪失殆盡。

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為求身邊美女褒姒一笑,竟然戲耍諸侯,來年犬戎來襲,周天子徵調諸侯無果,最終被犬戎殺死。各諸侯國這才起兵,擊退犬戎,迎立周平王。周平王的天子之位是被諸侯王迎立的,換句話說,是諸侯王承認你是周天子,你才是周天子。周天子此時的威權指數下降為零。

之後周平王東遷洛邑,失去了發展空間,周王朝的實力越來越弱小,不得不看諸侯王的臉色了。

過程

天下紛紛,皆為利來;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當時的天下就是這樣,周天子失去權威,天下無主,誰能當這個“主”,誰就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因此,天下間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然而這個“主”是競爭而來,並不是誰給你的。

最後統一全國的,是秦國。可是大家知道嗎,秦國最開始,是諸侯王中最弱小的一個,那麼秦國是怎麼發家的呢?

在公元前771年,秦國是起兵勤王的諸侯國之一。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秦國獲函谷關以西的土地。這塊地方,是一個可以王霸天下的地方,自古多次改朝換代,都是從這個地方攻破開始的。

結束

結束當然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了,但是統一之後是否就是好呢?結果我們大家都知道了,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殘暴人民,奴役百姓,天下困苦不堪,僅僅15年後,秦朝就被推翻。即便繼任的漢朝,也不得不實行郡國並行的國策,穩定住局面再說。

由此看來,六國統一對人民而言並不絕對就是好的。萬事萬物都要有一個過程,在相關準備工作沒有做好之前,不要匆忙進行下一步動作。秦朝就是改革太快,終於自我毀滅。


心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話不是這麼說。

我們可以看看統一六國戰爭,一共死了多少人。

秦國滅韓國,韓國死亡7萬,秦國死亡1萬;

秦國滅趙國,長平之戰趙國死亡40萬,秦國死亡20萬,最終決戰,趙國死亡10萬,秦國死亡6萬;

秦國滅燕國,燕國死亡22萬,秦國死亡8萬;

秦國滅魏國,用大水淹沒魏國都城大梁,死亡軍民無數,魏國投降,秦軍損失輕微;

秦國滅楚國,楚國死亡50萬之多,秦國死亡30萬。

最終齊國沒有抵抗投降,沒有損失。

以上只是粗略估算,包括秦國在內,死亡人數超過180萬人。

這還只是軍人的死亡,平民死亡更是不計其數。

楚國因為戰爭還出現了大面積的饑荒區,千里不見人煙。

《帝王世紀》說:“計秦及山東六國,戎卒尚有五百餘萬,推民口數,當尚千餘萬。及秦兼諸侯,置三十六郡,其所殺傷三分居二。”這裡面的意思就是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六國的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

也許這個描述有些誇張,但戰爭造成中國人口巨減是事實。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秦國的統一戰爭就是滅頂之災,造成無數人家破人亡。

以長平之戰為例,趙國士兵40萬人被殺,而趙國總人口才300多萬。

這就等於把趙國可以當兵的男人,殺掉了大半。

一時間,趙國全國都是哭聲,父母哭兒子,妻子哭丈夫,孩子哭父親!

這種舉國的人間慘劇,相當可怕。


薩沙


其實這個就是偽命題,本來的六國就是一個名稱問題,就是一個統一的經濟體,一個統一的政治體,本來就是統一的。又何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孔子周遊列國就是在各省轉轉,蘇秦給誰打工,商鞅又給誰打工,統一文字更是瞎胡鬧,各國文字本來就是統一的,不用在統一了,統一度量衡,更是笑話,度量衡周代就有規定。


923老石油


統一是大趨勢,在整個歷史進程中,統一的好處顯而易見,不然中國就會分裂成各個獨立的小國,不會形成一個強大的帝國,中國的文明也不會一直流傳下來!

但是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秦國想要滅掉六國,面對當時情形,六國人內心強烈的愛國情感被激發出來。一方面是出於對本國的熱愛,另一方面是因為秦國是虎狼之師,每個國家的人民在與秦的戰爭中都有無數將士死於秦軍的手裡,國人痛恨秦軍,而且秦法嚴苛,老百姓也不願意被秦國統治。

就好比元朝蒙入侵宋朝,滿清入關滅亡明朝,都是中華名族的一份子,但是漢名族,還是表現出強烈的牴觸反抗情緒!與當時六國面對秦國入侵是一樣的,因為秦國在當時六國眼裡也是蠻夷!

名族融合,統一是歷史大事,站在歷史大視角來看是有利的,但深入到特定的日期中,是需要歷經無數的磨難,需要無數英雄豪傑流血犧牲才能實現的。


竹杖芒鞋4444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我個人而言,我是覺得統一是一件好事。但是,為什麼有人要可惜六國呢?

我想,不在乎以下幾點原因。

一、同情弱者的心態。在人的內心深處,總有同情弱者的心態,六國經常被秦國欺負,可憐巴巴,難免有人令人同情。

二、六國名人多。六國中,名人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也很多,比如說,荊軻、廉頗、藺相如、趙奢、田單、樂毅、屈原、項梁、韓非等,都是六國之人,由於這些人物的個性,使得他們要有很多粉絲,愛屋及烏,也就同情可惜六國,希望六國繼續存在。

三、秦國壯大的過程中,採取了一些不怎麼光彩的手段,經常出爾反爾,或者搞陰謀。比如張儀欺騙楚懷王,比如使用反間計,比如完璧歸趙,等等。令人不齒。


孤舟釣江雪


不能說統一就好,要看統一後這個政權給老百姓帶來了什麼,是幸福的生活,還是痛苦和災難,秦當時能統一六國,是有他的先進性的,那是秦國的幾代皇帝勵精圖治得來的,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了暴政,焚書坑儒,毀滅文化藝術,徵調民夫修建萬里長城,弄得民不聊生,流離失所,打破六國舊的文字度量衡等,重新制定文字,錢幣等等,對百姓進行殘酷鎮壓和剝削,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時候統一當然是災難了,沒有了六國時代和平安寧的環境和多種多樣的文化生活,後人當然要感嘆六國的滅亡了


瀟瀟風雨竹


經濟方面,商鞅變法的基礎,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在秦國內統一度量衡;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秦國的經濟有很大發展;

政治方面,廢除世卿士祿,推行郡縣制;獎勵軍工,提高戰鬥軍事實力;秦王嬴政的政治能力強,重用了一批人才.

文化方面,文字小範圍內統一,順應歷史潮流,民眾的統一的願望

秦朝鞏固統一的意義

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

2)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後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布衣青劍客


一是統一過程中伴有殺戮和鮮血,很殘忍,不符合人性;二是傳統的同情弱者、悲情意識作怪。


銀河投雲2019


人們往往同情失敗者。君不見劉邦與項羽嗎?殊途同歸。


劉一千五


因為想象。某些人主觀上把秦朝定義“壞”,自然就把對抗秦朝的勢力定義為“好”。直接說來,這類人都是思想簡單的空想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