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育孩子,家长“音量”大,孩子会有抵触,温柔易接受,为何?

俏渔妹海鲜


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做父母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责骂,“怎么搞得,扫个地满屋子都是灰尘,洗洗碗,满地都是水”,其实久而久之,当孩子犯了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该怎么解释,或者怎么才能躲过去挨骂,而不是想,这次我做错了,哪里出了问题,下次如何避免!当我们大嗓门喊出来的那一刻,犯错误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把孩子逼上了如何去躲过一劫,而不是在错误中成长,如果遇到孩子犯了错的情况,先慢慢说表明态度,和孩子一起去解决,不要开口就责骂,孩子一定成长的更快,情商也会很高,我们常常谈言传身教,其实高情商的孩子,背后一定有高情商的父母!


康康Energy加油站


音量大其实本身不代表什么,但是在谈话中会放大情绪。音量大的谈话比之轻柔对话显得更具有威慑力、更有压迫感、更强调地位主次,尽管你的意思可能不是这样。

每个人都会有保护机制,受到威胁,就会缩进安全区域。有时候路人会有争吵,比如买菜,就是因为嗓门大,感觉凶巴巴的,又被冒犯到之类的感觉。

在家长与孩子的对话中,音量这个问题其实视情况而定,是家长本来嗓门就大还是出了问题脾气急躁。

提倡温柔教学,是因为一方面孩子会觉得你很亲切温柔,就是唱白脸的,能交心。很多家庭都是一严一慈的教育模式,一般孩子都跟慈母慈父亲近一些。

另一方面,如果说大嗓门是刺猬背上竖起的硬刺,轻柔的交谈就像柔软的腹部。孩子知道你是为他好,但是如果你方法用的不对,双方因为情绪等原因就会沟通不起来,但温柔的交谈就像是推心置腹,我把我的柔软交给你,你也不能伤害我哦。你轻声跟他说,他会更容易接受,也难以拒绝你温柔的教导,或者说抵触情绪会减弱。

家庭里父母和孩子出现争吵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彼此,而是他们互相表达爱的方式传达不了他们的本意。温柔教育其实代表的更是一种耐心、鼓励、互动的家庭交流氛围,更直白得通过语音、肢体告诉孩子我爱你,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枝丸子


我的一个邻居,在孩子做错事总是严厉批评孩子,哪怕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现在孩子看上去怯生生的,感觉这样严厉的批评会让孩子胆小怕事,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做错了事,需要批评,但不能过于苛责,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说,这样孩子也愿意接受。如果在孩子青春期,家长更不应当大声呵斥孩子,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有自主想法,发生呵斥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作为家长,和孩子应该更有耐心的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呵斥。





玉树临风路人贾


高声呵斥带不来教育的权威,反而让孩子学会了以伪善向“语言暴力”妥协。温柔的说教更容易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孩子有了真实敞开的勇气,教育才有生根发芽的机会。

PS:任何说教,一旦失去了尊重的前提,就已经沦为了刺耳的鸣叫。


黄SIR侃电影


每个女人其实都是温柔的!只是小学生要辅导作业时,有时确实让人无法温柔啊,嘻嘻…


点滴生活每日精选


我个人认为对,譬如天气,没有狂风暴雨哪能体会天气晴好?没有寒风刺骨,哪能体验温暖如春?

孩子也一样,你不严厉,他不知道错了!

上课时,老师一个眼神就能阻止一个捣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