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邊欄為什麼要鑿破殘?

牧心印社


搞藝術很有意思,好好一個維納斯女神,要將胳膊敲掉;好好一枚印章,費盡千辛萬苦刻成,要將邊欄敲破。這就是所謂的殘缺之美。



印章的殘邊最早是在出土文物中發現的,古印原材料多為銅質,在地下久了,被腐蝕了,缺邊掉角了。而玉石印材更因碰撞,出現了破邊和掉角。

從美學角度看,這種殘破卻有一種古拙樸素的美感。


後來人們在研究印章時,認為圍欄太嚴密、完整,給人一種不透氣的感覺,而殘邊倒給人以通氣、開朗的感覺。故在治印時,配合印文內容,人為地做了一些殘破,使印面顯得活潑、舒暢,少了一些呆板、死氣。

殘破的數量隨印文的線條組合而定。殘破太多,會造成支離破碎;一點都不破,又顯閉塞。

一枚印章,殘破的方向、多少、長短都是非常講究的。一般來說,殘破應在印文長線條一側,這樣,外邊欄破了,裡面還有線擋著,這叫透氣穩健。破錯地方,則門戶大開,跑氣了。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古時,印章作為信物,代表著身份和地位,要求字跡清晰完整易識別。到了宋元時期,文人開始把印章用於書畫創作,逐漸形成了現在我們所說的篆刻藝術。



殘破的目的

印章的殘破能夠增加印章的趣味,使篆刻的創作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偶然性。

篆刻的殘破手法可以使印章有古樸的味道,也是我們俗話說的去除"火氣"。文人篆刻鼻祖文彭,為求印有自然古樸風貌,在治印手段上進行創新。據明代沈野記載:"文國博刻石章完,必置之櫝中,令童子盡日搖之。"

殘破手段的目的還體現在,印章刻制完後,如果印面太實,或者輕重失衡,也可以用殘破的手法使印面虛實呼應,求得平衡。



製作方法

銅鑄的秦漢印章,因長年受到風化腐蝕,出土時出現殘破,蓋章出來印面斑駁,我們稱這種感覺為"金石味"。

這種"金石味",我們在運用殘破手法時,一般從印章的四個角、邊框、印面大面積的空白,這幾處地方來處理。

因為印章一般四個角突出,邊框一般比較細,容易磨損。印面大面積的空白容易受到磕碰、腐蝕,也容易形成殘破。



但是我們在用殘破手法的時候也要注意,書法講究筆法、字法、章法,篆刻也講究篆法、章法、刀法。篆刻就像房屋建築,不管怎麼設計,骨架一定要堅實。也就是說我們不管怎麼運用殘破的手法,印章點畫之間氣息也要相通。

殘破手法是用來體現"美",而不是用來掩蓋自己功力的不足,所以我們在運用時,要慎重。



我是“寫字吧”,更多好文,期待你的【關注】!

寫字吧


其實呀,對於印章邊緣為何要鑿殘破這個問題大家不要太過復解。

大家要知道,在古代印章中,字體多以篆、隸繁體書法為主。雕刻手法又是純手工,材質又多以玉、石為主。

在用手工雕刻玉石的時候,邊緣基本很難保持完好。當然,這也是因為沒有足夠好的手藝所造成的。

我理解的意思是古代印章邊緣殘缺並非故意為之,而是沒有辦法控制。比如皇帝的玉璽和皇帝的私印,我們可以在博物館看到都是完好的,那是因為製作它們的工匠都是頂尖的,材料也是最好的。

之所以現在人有這麼多理由,是想得太過深奧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識,希望大家相互交流!謝謝!





小驢觀世界


印章,又稱:古璽、玉璽、寶、印、官印、圖記、鈐記、圖章、私印、戳記等等,材料為銅、玉、石、木,等,新治之印,並無把邊欄制殘,加工,後人,逐漸把私印美化,追求古樸。篆刻作品風格多樣,名家輩出,可喜可賀。


和平鴿151212276


兩種考慮。目的一個,那就是透氣。外緣做一缺口,透氣不使印章吸紙。還有一種考慮,那是民俗。外緣完好,形成牢籠。印章大部分刻的是自己的名諱。少數人刻的是外號,或者吉祥話。誰也不願意,通過紅色印章,把自己圈起來。不吉利,影響個人運氣。

我國民俗,出版書籍,和電視等媒體,如果有編制人員和電視從業者在出書前,電視劇播出前去世,就要用方框將逝者名諱圈起來,表示斯人已逝。

後一種考慮,都是彼此心照不宣,約定俗成。


化外萬民胡少峰


就像風月無邊一樣!印象故意帶點缺損也是為了更加美觀大方!



傳承書法弘揚書法


其實這是一個極深奧的問題。

1,理解邊框

邊框是人類審美中獨有的不可或缺的東西。自然界是連續的多維空間,不存在邊框,而人類的二維作品都有邊框。最典型的是:攝影。被稱為邊框的藝術。任何一個自然界的場景一旦套上一個邊框,就成了一幅攝影作品。

無論油畫國畫書法都是在一個邊框裡繪製後被欣賞。比如:裝裱、鏡框、影集等。如果邊框取消了,作品也就無法存在了。

拉回到篆刻來說,古代工匠所篆刻的每個印章在剛刻完時其邊框都是光潔完整的,有些印章有認為敲破,目的是用來做防偽記號的。

我們今天看到的印章邊框破損是古人使用後和埋藏很多年後的腐蝕風化造成的。這種破損效果帶有強烈的年代感,年代感又如何被確定為:美?

2,邊框破損的審美——被誤解了的美

破損的玻璃杯、破損的皮膚在人類看來屬於醜。但篆刻印章的破損屬於美。原因在於:新的玻璃杯就是它完美的正常形象,健康的人本來就是完美的,一旦原本的完美被打破了就成了醜。

破損的殘缺的古代印章被挖掘出的時候都是已經破損了的,我們自然覺得這種印章就是它們完美的樣子。

反過來說,假如有古代工匠穿越到現代,看到這種殘破的印章肯定覺得醜,因為他們心中的完美印章是光潔細膩的。他們一定覺得電腦刻章是最美的。

因此,印章的破損美是被誤解了的美感。

但不用悲傷,時代不同,審美觀不同,當大部分人都覺得破損屬於美,那就美。

至於到底有哪些美感,其他的回答中已經說的非常好並且很完整了。




國畫大叔


我們在欣賞古代印章時,會看到殘缺不全的現象,給人以一種特殊的殘缺美感。其實並非其本來面目,古人在刻、鑿、鑄印時是非常完整的。這是由於年代久遠加之出土後的自然碰撞、斑駁、鏽蝕所致。而現代的印章多有殘破,是經過歷代篆刻家們的實踐並被篆刻界普遍認可的印章殘破(處理)形式。 在篆刻過程中,適當地施以殘破不僅刻平添一層古意,而且還可以救活章法中過於呆板的局面。此外還有一層重要的作用——防偽。這已在書畫鑑定中被廣泛應用著。 一般來講,印章的殘破應包括印文與印邊兩部分。如果一方印章它的印文十分完整、光潔,而印邊卻破爛不堪;反之印邊完整如新而印文卻殘破一團,則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因此,無論印文還是印邊的殘破都要做到相互協調,以其達到象看到斷臂維納斯一樣的殘缺之美感為目的。

【印文的殘破】 在白文印中有大塊的留紅處刻稍加殘破,在筆畫過於繁、密或兩字之間筆畫過長之處通過殘破可以形成渾然一體的感覺。殘破的一般規律是,橫畫豎破,豎畫橫破要防止破得面目全非或破的太過變成了別的字了。如:“天”字上破為“夫”、“田”上破為“由”等等。也不是所有的印都適於殘破的,如:仿玉印、漢印、元朱文印,都不宜殘破。殘破的方法:可用刀尾輕輕敲擊或研磨,也可以用刀尖點、鑿。可根據需要和自己的習慣選用適當的殘破手法進行。

【印邊的殘破】 故人云:“治印如造屋”,印的四邊就是房屋的牆,試想一座房子要是沒有門窗,還不吧人憋死?篆刻也是如此,也需要開門、亮窗——破邊。印邊殘破的一般規律是四角要破,因為過於完整、方正顯得呆板,再就是與印邊相鄰有較長筆畫的印文處或印文有過於緊密處。殘破方法:用刀杆敲擊或按壓、研磨。切記,兩邊殘破的位置和殘破的程度不要雷同,底邊最好不要破透。印邊的殘破處要用刀杆研磨一下,不要留下明顯的殘破痕跡,另外圓朱文印不宜破邊。

印章的殘破可以說沒有一定的硬性規定,主要目的是彌補印章刊刻時的不足,顯示出印章的古樸、自然、大方,給人以舒服的感覺。因此,的要學會靈活掌握殘破的技巧,應印而為,不能因殘致殘,那就得不償失了。


茶嵐


防偽



江漢漁夫


老印章殘破的原因有很多,基本上有兩個:一個是自然因素,隨著歲月變遷,很多印章殘破是很正常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人為因素。這是與印章篆刻家或擁有者有關。他們在篆刻完後會故意把新的印章弄殘,或甩打、或火燒,以滿足審美趣味。據說文鵬等一些文人就有這樣的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