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边栏为什么要凿破残?

牧心印社


搞艺术很有意思,好好一个维纳斯女神,要将胳膊敲掉;好好一枚印章,费尽千辛万苦刻成,要将边栏敲破。这就是所谓的残缺之美。



印章的残边最早是在出土文物中发现的,古印原材料多为铜质,在地下久了,被腐蚀了,缺边掉角了。而玉石印材更因碰撞,出现了破边和掉角。

从美学角度看,这种残破却有一种古拙朴素的美感。


后来人们在研究印章时,认为围栏太严密、完整,给人一种不透气的感觉,而残边倒给人以通气、开朗的感觉。故在治印时,配合印文内容,人为地做了一些残破,使印面显得活泼、舒畅,少了一些呆板、死气。

残破的数量随印文的线条组合而定。残破太多,会造成支离破碎;一点都不破,又显闭塞。

一枚印章,残破的方向、多少、长短都是非常讲究的。一般来说,残破应在印文长线条一侧,这样,外边栏破了,里面还有线挡着,这叫透气稳健。破错地方,则门户大开,跑气了。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古时,印章作为信物,代表着身份和地位,要求字迹清晰完整易识别。到了宋元时期,文人开始把印章用于书画创作,逐渐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说的篆刻艺术。



残破的目的

印章的残破能够增加印章的趣味,使篆刻的创作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偶然性。

篆刻的残破手法可以使印章有古朴的味道,也是我们俗话说的去除"火气"。文人篆刻鼻祖文彭,为求印有自然古朴风貌,在治印手段上进行创新。据明代沈野记载:"文国博刻石章完,必置之椟中,令童子尽日摇之。"

残破手段的目的还体现在,印章刻制完后,如果印面太实,或者轻重失衡,也可以用残破的手法使印面虚实呼应,求得平衡。



制作方法

铜铸的秦汉印章,因长年受到风化腐蚀,出土时出现残破,盖章出来印面斑驳,我们称这种感觉为"金石味"。

这种"金石味",我们在运用残破手法时,一般从印章的四个角、边框、印面大面积的空白,这几处地方来处理。

因为印章一般四个角突出,边框一般比较细,容易磨损。印面大面积的空白容易受到磕碰、腐蚀,也容易形成残破。



但是我们在用残破手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书法讲究笔法、字法、章法,篆刻也讲究篆法、章法、刀法。篆刻就像房屋建筑,不管怎么设计,骨架一定要坚实。也就是说我们不管怎么运用残破的手法,印章点画之间气息也要相通。

残破手法是用来体现"美",而不是用来掩盖自己功力的不足,所以我们在运用时,要慎重。



我是“写字吧”,更多好文,期待你的【关注】!

写字吧


其实呀,对于印章边缘为何要凿残破这个问题大家不要太过复解。

大家要知道,在古代印章中,字体多以篆、隶繁体书法为主。雕刻手法又是纯手工,材质又多以玉、石为主。

在用手工雕刻玉石的时候,边缘基本很难保持完好。当然,这也是因为没有足够好的手艺所造成的。

我理解的意思是古代印章边缘残缺并非故意为之,而是没有办法控制。比如皇帝的玉玺和皇帝的私印,我们可以在博物馆看到都是完好的,那是因为制作它们的工匠都是顶尖的,材料也是最好的。

之所以现在人有这么多理由,是想得太过深奥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识,希望大家相互交流!谢谢!





小驴观世界


印章,又称:古玺、玉玺、宝、印、官印、图记、钤记、图章、私印、戳记等等,材料为铜、玉、石、木,等,新治之印,并无把边栏制残,加工,后人,逐渐把私印美化,追求古朴。篆刻作品风格多样,名家辈出,可喜可贺。


和平鸽151212276


两种考虑。目的一个,那就是透气。外缘做一缺口,透气不使印章吸紙。还有一种考虑,那是民俗。外缘完好,形成牢笼。印章大部分刻的是自己的名讳。少数人刻的是外号,或者吉祥话。谁也不愿意,通过红色印章,把自己圈起来。不吉利,影响个人运气。

我国民俗,出版书籍,和电视等媒体,如果有编制人员和电视从业者在出书前,电视剧播出前去世,就要用方框将逝者名讳圈起来,表示斯人已逝。

后一种考虑,都是彼此心照不宣,约定俗成。


化外万民胡少峰


就像风月无边一样!印象故意带点缺损也是为了更加美观大方!



传承书法弘扬书法


其实这是一个极深奥的问题。

1,理解边框

边框是人类审美中独有的不可或缺的东西。自然界是连续的多维空间,不存在边框,而人类的二维作品都有边框。最典型的是:摄影。被称为边框的艺术。任何一个自然界的场景一旦套上一个边框,就成了一幅摄影作品。

无论油画国画书法都是在一个边框里绘制后被欣赏。比如:装裱、镜框、影集等。如果边框取消了,作品也就无法存在了。

拉回到篆刻来说,古代工匠所篆刻的每个印章在刚刻完时其边框都是光洁完整的,有些印章有认为敲破,目的是用来做防伪记号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印章边框破损是古人使用后和埋藏很多年后的腐蚀风化造成的。这种破损效果带有强烈的年代感,年代感又如何被确定为:美?

2,边框破损的审美——被误解了的美

破损的玻璃杯、破损的皮肤在人类看来属于丑。但篆刻印章的破损属于美。原因在于:新的玻璃杯就是它完美的正常形象,健康的人本来就是完美的,一旦原本的完美被打破了就成了丑。

破损的残缺的古代印章被挖掘出的时候都是已经破损了的,我们自然觉得这种印章就是它们完美的样子。

反过来说,假如有古代工匠穿越到现代,看到这种残破的印章肯定觉得丑,因为他们心中的完美印章是光洁细腻的。他们一定觉得电脑刻章是最美的。

因此,印章的破损美是被误解了的美感。

但不用悲伤,时代不同,审美观不同,当大部分人都觉得破损属于美,那就美。

至于到底有哪些美感,其他的回答中已经说的非常好并且很完整了。




国画大叔


我们在欣赏古代印章时,会看到残缺不全的现象,给人以一种特殊的残缺美感。其实并非其本来面目,古人在刻、凿、铸印时是非常完整的。这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出土后的自然碰撞、斑驳、锈蚀所致。而现代的印章多有残破,是经过历代篆刻家们的实践并被篆刻界普遍认可的印章残破(处理)形式。 在篆刻过程中,适当地施以残破不仅刻平添一层古意,而且还可以救活章法中过于呆板的局面。此外还有一层重要的作用——防伪。这已在书画鉴定中被广泛应用着。 一般来讲,印章的残破应包括印文与印边两部分。如果一方印章它的印文十分完整、光洁,而印边却破烂不堪;反之印边完整如新而印文却残破一团,则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因此,无论印文还是印边的残破都要做到相互协调,以其达到象看到断臂维纳斯一样的残缺之美感为目的。

【印文的残破】 在白文印中有大块的留红处刻稍加残破,在笔画过于繁、密或两字之间笔画过长之处通过残破可以形成浑然一体的感觉。残破的一般规律是,横画竖破,竖画横破要防止破得面目全非或破的太过变成了别的字了。如:“天”字上破为“夫”、“田”上破为“由”等等。也不是所有的印都适于残破的,如:仿玉印、汉印、元朱文印,都不宜残破。残破的方法:可用刀尾轻轻敲击或研磨,也可以用刀尖点、凿。可根据需要和自己的习惯选用适当的残破手法进行。

【印边的残破】 故人云:“治印如造屋”,印的四边就是房屋的墙,试想一座房子要是没有门窗,还不吧人憋死?篆刻也是如此,也需要开门、亮窗——破边。印边残破的一般规律是四角要破,因为过于完整、方正显得呆板,再就是与印边相邻有较长笔画的印文处或印文有过于紧密处。残破方法:用刀杆敲击或按压、研磨。切记,两边残破的位置和残破的程度不要雷同,底边最好不要破透。印边的残破处要用刀杆研磨一下,不要留下明显的残破痕迹,另外圆朱文印不宜破边。

印章的残破可以说没有一定的硬性规定,主要目的是弥补印章刊刻时的不足,显示出印章的古朴、自然、大方,给人以舒服的感觉。因此,的要学会灵活掌握残破的技巧,应印而为,不能因残致残,那就得不偿失了。


茶岚


防伪



江汉渔夫


老印章残破的原因有很多,基本上有两个:一个是自然因素,随着岁月变迁,很多印章残破是很正常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人为因素。这是与印章篆刻家或拥有者有关。他们在篆刻完后会故意把新的印章弄残,或甩打、或火烧,以满足审美趣味。据说文鹏等一些文人就有这样的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