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招人增加成本,殊不知学会如何留住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


盲目招人增加成本,殊不知学会如何留住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

作者 | 罗sir

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企业倒闭,平均每分钟就有2家企业倒闭!中国8000多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9年,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10年以上的不到2%!换言之,中国超过98%的中小企业成立十年内都会走向死亡。

企业危机的最佳应对方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但这话真正让大众熟知的,是2017年由西安市政府发起的“抢人大战”。

2017年3月1日,西安出台了“三放四降”政策,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放宽设立单位集体户口条件、放宽对“用人单位”的概念界定,降低技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投资纳税落户条件、降低买房入户条件、降低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的社保缴费年限;

2017年6月中旬,西安进一步放宽部分户籍准入条件,将本科以上学历落户年龄放宽至45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设年龄限制;

2018年1月,西安公布户籍新政2.0版本,继续简化程序与所需材料成为重点。将学历落户、人才落户的审批权、制证权下放到第一线,所有个人落户申请均可在户籍窗口进行“一站式”办理,当场办结。2月新增随迁政策,未来可一人落户、直系亲属举家随迁;

2018年3月22日,西安组织40多家重点单位进京引进西安本地急需的高端人才,22日当天,西安公安推出“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可在线落户大西安”的新举措,这被称为“三放四降”后的第四次升级。

2017年5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23条人才新举措,计划5年内引才育才100万人。


盲目招人增加成本,殊不知学会如何留住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

还记得那个在西安流传盛广的段子吗?

去西安走亲戚,警察问:“是西安人吗?”答:“不是,是来走亲戚的。”警察:“带回派出所,按投亲靠友条件落户。”……
去西安站转车,警察问:“是西安人吗?”答:“不是。”警察问:“什么学历?哪年毕业?”答:“本科学历,今年毕业。”警察:“带回派出所,按学历落户,火车票报销。”

西安这一系列的抢人大战换来的成果无疑是丰厚的,据统计,西安光是在2018年前3个月就抢入21万人,直接逼近2017年全年抢入25.7万人的战果。

对城市来说,人才的聚集能够最大化的给城市带来经济、就业、商业和税收的繁荣。

但对企业来说,留住人才到底意味着什么?

01

人才=竞争力

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定义是什么?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可以这么说,人才是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这话几乎每个企业都懂,但并不代表每个企业都会去做。

现代几乎所有的公司中,都有人力资源这个职位部门。但在绝大多数公司眼中,人力资源就是负责招人的,要么就是对其不够重视,要么就是对其放任不管,每个季度或者每年下达招聘指标。

这么做换来的结果就是,人力资源对待员工流失不重视,公司领导层对待优秀员工不重视,在他们的眼中,“人员流动”变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而每年的惯例招人,且越招越多,还会使公司陷入发展面长期向好的假想之中。


盲目招人增加成本,殊不知学会如何留住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

HR的责任只是负责每年招人吗?

当然不是。

在许多创业者的分享中,都提到过任何公司在任何发展阶段,招人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大多数HR对此的理解是,不停的招人、不停的招人、以显示HR的重要性。

马云就曾说过,人力资源几乎是公司中最重要的部门,因为这是企业引进人才对外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面试官怎样,决定了求职者对公司的印象。

但最重要的是,招人进来是一个先决指标,如何留住人才,才是关键性指标。

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在中国,中小企业的死亡率高达98%,这背后的原因在哪里?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不明白一个简单的公式:

人才=竞争力

在他们眼中,公司的薪资结构越不合理越好,对待员工越压榨越好;甚至还有的公司是以每月员工流失率为荣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员工流失越高,就意味着公司可以长期压榨新员工的剩余价值。

毕竟老员工和新员工相比,新员工的用工成本要便宜的多。

但这么做的结果是,98%的中小企业都死在了路上。

一个企业的最大“护城河”是什么?

不是技术、不是压榨员工成本、更不是靠着新员工盈利;一个企业的最大护城河,就是员工本身。

公司是否能成为独角兽、是否能成为行业内的头部,这都取决于每位员工的协作能力,而优秀的员工,往往是关键部位的螺丝钉,看似微不足道,但动则影响全局。


盲目招人增加成本,殊不知学会如何留住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

从企业的经营成本考量,留住人也远比经常招人成本要高的多。

但多少的人员流动率才是合理的呢?

一项针对企业高管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经理中,有75%认为“15%以下的员工流失率”是合理的,其中55%认为“5%~10%”是合理的;100%的CEO认为,超过20%的流失率会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影响。但流失率的具体水平因企业所属行业、企业发展阶段、市场人才供求状况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人才是CEO心中的核心要素 面对风云变化的市场竞争,调查结果显示,67%的CEO认为成功变革的关键是“建立适应变革时代的团队”。

人才首当其冲成为众多CEO心目中的最核心要素,公司业务的增长和盈利情况却排在了第二的位置。

从这项调查中,我们可以得知,人才才是决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业务增长和盈利反而还排在了第二的位置。

这道理看似浅显,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却看不明白,或者说,他们不愿明白。

一个优秀的人才团队,是完全不惧怕任何市场波动和宏观因素的,即使失败了,再起一个业务成功的概率也比那些“虾兵蟹将”组成的团队要大的多。

这也是为什么阿里铁军如此知名的原因所在,很大程度上,阿里铁军和阿里巴巴早已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了。

一位优秀的员工,完全可以抵两三名普通员工的价值,但优秀员工的薪水可能最多就是两名员工的薪水。所以,企业成本的最佳缩减方式是留住人才。

一个企业中的人才占比,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有多大,也决定着企业能够走多远。

如何留住人才,留住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其实才是人力资源存在的根本意义。


盲目招人增加成本,殊不知学会如何留住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


02

留住人才的要点在于公司制度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仅凭语言,我们是不可能留住人才的。

一个公司,大到公司的愿景、文化、价值观,小到公司的薪资制度、基本法、晋升机制,无一都是在改变着员工的协作方式和认同感。

同样的,这些对于公司的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

你的公司是否足够透明?晋升机制是否完善?这些无一例外都影响着公司的每一位员工。

在很多互联网公司,老板最擅长做的就是画饼,其实罗sir不反对画饼,但如何画饼,决定着饼有多大。

你是否真的对员工进行过期权等奖励?你都为挽留人才,做出过哪些努力?在公司财务出现困难的时候,你有做过什么措施来挽回员工丢失的信心吗?

为什么很多员工讨厌画饼?那是因为员工们清楚的明白,老板的饼只是一个假象,从来只是鼓励员工工作的借口,从来不会付诸于实际行动。

不要试图去糊弄你的员工,他们并不愚笨。

公司领导层是如何对待人才的,这些员工都看在眼里,他们并不愚笨,他们可能嘴上不说出来,但实际上他们比谁都清楚。

基于此,留住人才的核心点就在于,建立一套适合长期发展的晋升和股权激励机制,十分必要。

前面罗sir说过,人力资源的最终价值是体现在留住人才上的,而不是每个季度完成“任务数”的。

那么,实际落地方案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呢?

1.合理的薪资体系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大多数企业犯的通病。

这种做法对员工来说本来就难以留人,何况是人才呢。人才本身就拥有一定的价值,企业都争相抛出橄榄枝。如果当下企业没有办法很好的满足人才的合理的薪资要求,人才流失就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了。

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薪资体系,多劳多得,确保人才可以得到与其付出相匹配的薪资,也能享有企业给予的相关福利,才能让人才安心留在企业。


盲目招人增加成本,殊不知学会如何留住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

2.匹配的发展空间

为了能让人才长期留在公司,一个广阔透明的晋升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企业可以为人才提供一套专属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人才充分发挥和利用其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满意度;同时也令他们感受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前景乐观,很有冲劲,从而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自觉地留在企业,竭力为企业服务。

3.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

人才和公司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公司既要快速发展,又要给人才留以足够的培训体系支撑,这是员工保持同步增长的稳健核心。

但对于人才来说,自主的学习渠道才是最为重要的点。比起企业培训体系,人才自主的学习习惯是最佳的。

4.适度放权和尊重人才

其实适度放弃就是尊重人才,但为了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罗sir将这两点放在一起。

任何一个人才进入到企业,都渴望得到尊重和鼓励。当他们完成了工作指标和业绩的时候,作为管理者应该予以鼓励和奖赏,在员工面前充分给予人才鼓励。

这是宣传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最好方式。

人的天性中都有一种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肯定的渴望,认同并肯定人才的地位与作用,是对他们的理解与尊重,也是对他们的最好的鼓舞与激励。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要拥有吸引人才的魄力,更要有留住人才的魅力。对于人才应该有一套专门的方法,秉持人性化管理,人才就可以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盲目招人增加成本,殊不知学会如何留住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

03

关键少数——人才适用的二八法则

企业经营者应该明白,优秀的人才同样适用于法则——二八定律。

任何关键性因素的决定或创作,都取决于那少数的20%。如何保住这关键少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优秀人才的作用,远比两个普通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

这在销售中适用、在人力资源适用、在技术部同样适用。一个很好的点在于,企业经营者应该用80%的精力去着重关注20%的优秀人才。

这不仅能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也能让更多的员工看见,企业对待人才,是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金钱的;这对于鼓励那些后来者,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激励。

与其每年浪费成本去不断招人,企业不如去学习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因为这才是企业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人把今年称为“最难求职季”,但不仅仅是求职者难,很多企业的经营和生存同样困难;

但宏观上的难,并不意味着个人和企业没有努力的空间。

对企业来说,最佳的努力空间其实就是留住人才。


盲目招人增加成本,殊不知学会如何留住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

作者:罗sir,你的每一步,都不应该毫无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