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吃一週,3年存15萬付首付:比起摳門,你更需要現金流思維!

關注“璃語職美人”,帶你職場飛速成長!

50元吃一週,3年存15萬付首付:比起摳門,你更需要現金流思維!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摳門”成為了一種頗具時代氣息的“時尚”。

這不,光是網絡摳門類群組下,就聚集了很多位以摳門為目標生活的組員。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他們過著極為節儉的生活,甚至節儉的方式一度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然而財富這玩意兒總是是讓人摸不透,在你拼了命地勒緊褲腰帶不斷攢錢的同時,它卻像是在和你躲貓貓一般,依然不見身影。


50元吃一週,3年存15萬付首付:比起摳門,你更需要現金流思維!

一、

來訪者張平(化名)的故事是我們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中,較為特別的一個。

張平,三年多前畢業於一所高校的技術類專業,畢業後的他也從事著和專業對口的工作。

客觀來說,張平畢業後的起薪並不算低,但是據張平的說法,他從小是由奶奶一手帶大的,而張平的奶奶節約慣了,況且奶奶家的光景也不好,也就是靠著張平父母外出打工寄回來的錢應付日常開支。

窮過的人都知道,那種一個子兒恨不能掰成兩瓣兒花的感覺,心理學認為,這種感覺長久黏在心裡,會形成一道看不見的傷痕。

正如張平在諮詢者和我說的那樣,他後來加入摳門組才發現,原來很多人選擇摳門倒不是因為有多窮,而是想攢點安全感。

從張平上班第一天開始,他就按照摳門組傳授的經驗,給自己制定了每個月存款5000的計劃。

為了“雷打不動”地執行這個機會,最誇張的時候,張平每週只有50元的伙食費。

  • 有那麼一陣子,他特別想喝可樂,這不一腳跨進超市,就趕緊給自己一個耳光走了出來;
  • 有段時間肉價漲得厲害,他連續好多天吃素,喝五毛錢一條的咖啡,但胃有時候還想吃肉,就買一斤肉回來燒,然後這份肉硬是摳唆摳唆吃兩天;
  • 他的衣櫃裡,常年就十來件衣服,其中有的還是大學時穿的,除非穿爛,否則絕不買新的......

就這樣,在自己的精打細算和各種節約之下,三年下來,張平攢下了15萬的存款,湊足了首付,買下了一個小房子。

50元吃一週,3年存15萬付首付:比起摳門,你更需要現金流思維!

這三年多來,張平一直沒法放鬆。

  • 他看到銀行卡的數字就緊張,甚至恐懼,只要銀行卡數字超過5000,為了防止自己莫名的消費慾,就趕緊存到紙質的存摺裡才能踏實。

就在前不久,張平好不容易等來了復工的通知,畢竟,連續幾個月領著微薄的生活費讓張平感覺太沒有安全感了。

可復工之後,張平很快發現,公司上下瀰漫著一股不可言狀的氛圍,據說,由於公司連續好幾個月訂單告急,管理層正在考慮採取降薪甚至勸退員工等手段,先保住公司再說。

張平瞬間感覺慌了。

想想自己每個月固定的房貸,張平算了算手頭的存款,也只夠維持幾個月的開支,萬一哪天公司通知自己不用來上班了,他真的就面臨“斷炊”的風險了。

雖然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非常節儉的人,但在這個時候,張平明顯感覺自己被困住了。


50元吃一週,3年存15萬付首付:比起摳門,你更需要現金流思維!

二、


盤點張平過往的經歷,讓我頗為感慨的是,由於張平太節省了,以至於沒有社交(人脈幾乎為零),更沒有自我提升方面的投資意識和行動(技能更新慢),甚至由於長期清苦的生活,張平的精力和注意力開始下降,他發覺自己漸漸無法應對加班加點的工作節奏了......

這一切,對張平來說都不是什麼樂觀的信號。

  • 事實上,不論是日常生活也好,還是職場管理也罷,雖說節儉是必要的,但如果只知道節儉甚至節儉過度,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

想要真正擺脫困境,就不得不提及一個重要的指標,現金流

通俗來說,現金流就是錢的流入與流出,只有從“現金流”的流入和流出兩方面入手,管理好“現金流”,才能讓自己不再陷入困頓的狀態。


50元吃一週,3年存15萬付首付:比起摳門,你更需要現金流思維!

在這裡,有一個比較實用的“1234”原則和大家分享一下。

1、日常開銷賬戶:一般佔據家庭或個人資產的10%;

這個賬戶用於日常開銷和生活,例如吃穿用度等各類支出;

現實中,很多人這個賬戶花銷過多,就沒有錢準備其他賬戶;

2、槓桿賬戶:這部分是保命的錢,一般佔據家庭或個人資產的20%;

這個賬戶的目的是“以小博大”,專門解決突發的大額開支,比如,必要的保險支出等;

這個賬戶的錢平時看不到什麼作用,但到了關鍵時刻卻能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3、投資賬戶:這部分用來“錢生錢”,一般佔據家庭或個人資產的30%;

這個賬戶是可見的投資,例如定期存款、不動產(房產)、基金、股票等;

這個賬戶核心在於合理佔比,你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適合的投資方式;

4、長期收益賬戶:這部分錢用來保值升值,一般佔據家庭或個人資產的40%;

這個賬戶包括:你用來給自己業餘時間學習提升的開支、結識必要的人脈等社交活動的開支、給家庭成員準備的教育資金,等等;

這個賬戶可能一時半會兒沒有太多的眼前收益,但對未來有著深遠的影響。

  • 通過“1234”原則,想必你不難發現,如果不想辦法提高收入,單靠一味摳門(該花的錢不花),抗風險能力依然令人堪憂:有可能一場疾病、一次裁員等等,就會讓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50元吃一週,3年存15萬付首付:比起摳門,你更需要現金流思維!

三、

假如我們只有有限的收入,一旦這份收入“斷裂”,就會面臨現金流斷裂的風險。

然而問題在於,一旦我們投身到繁忙的職場情境中,我們往往疲於奔命,很少有時間去琢磨——

  • “五年之後,我到底想要什麼?我又到底會在哪裡?”

那麼,對於很多職場人而言,想要拓展收入,到底該怎麼做呢?

事實上,想要真正拓展收入,切忌“蜻蜓點水、泛而不精”,而是要在一個領域深耕後,再去進行“播種”。

說兩個真實的故事。

之前我做會計培訓講師那會兒,有個銷售人員小敏(化名)利用業餘時間做微商(賣的是化妝品),本來業績就不達標公司還打算再觀望一段時間的,但後來管理層聽聞這件事情,就派HR將她勸退了。

與此同時,我們教學部有一個寧寧老師(化名),一邊在這家會計培訓機構代課,一邊有家自己的代賬公司:如果學員有興趣,可以去她那家代賬公司實習(不發工資,每個月只有交通和午餐補助500元)。

如此一來,寧寧老師既可以拿到培訓機構的課酬,又可以吸引感興趣的學員前去她的公司實習(以很低的支出賺取最大的利潤),坦白說,寧寧老師的代賬公司每個月妥妥的10來萬入賬,代課酬勞比之簡直是“九牛一毛”。

按照寧寧老師的話說,她的代賬業務基本上都是實習生在跑,她只需要負責把關和管理即可,而她代課是希望將會計這門技能傳授給更多的人,同時吸收學員去她那邊實習,可謂“一箭雙鵰”。

站在培訓機構的角度來看,寧寧老師此舉不僅不影響代課質量和口碑,反而會給機構分解了一部分學員實習的壓力,並且學員經過實習後能夠更好地好就業,對於機構的就業率和口碑也是一件好事。

  • 就這樣,寧寧老師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實操老師”,薪資一路見漲不說,後來還被委以重任,負責會計實操教材的開發與編寫工作。

不知通過這兩個真實故事的比對,你發現了什麼沒有?


50元吃一週,3年存15萬付首付:比起摳門,你更需要現金流思維!

四、


沒錯,那些覺得在公司混著底薪、沒有把自己本職工作做好的人,就開始嘗試所謂“副業”——我認為有些“得不償失”。

就像前面說的小敏那樣,領導交代你的任務都沒有完成,你卻三心二意捯飭起了副業,到頭來工作沒有做好,副業也沒有太大起色——這種“因小失大”的決策,是我們尤其要當心的。

反過來,正如那位寧寧老師一樣,如果你能在自身的專業領域做到專精,再去拓展相關領域就成了順其自然的事情,並且還能相互助益。

  • 在我看來,你能賺取的金錢本質上就是你能力的延伸。

比如——

  • 如果你是做策劃的,你能把策劃這件事做到專精,下一步,是否可以考慮出本策劃類的書籍,或者開設策劃類的網課?
  • 如果你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你對作文頗有教學經驗和心得,下一步,是否可以考慮通過視頻輸出擴大你的知名度,從而把自己打造成一名“網紅作文老師”?

以此類推。

“古來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當他活著一天,總要儘量多勞動,多工作,多學習,不肯虛度年華,不讓時間白白地浪費掉。”——鄧拓


50元吃一週,3年存15萬付首付:比起摳門,你更需要現金流思維!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