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的“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中国制度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世界各国是一次大考,各国政府如何作为,能否交出合格的答卷,各国民众是考官。

“战疫情”最早在我国打响。我国在今年1月采取严厉的封锁和隔离措施,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扩散,为世界各国抗疫情赢得了时间。但是欧美一些国家首脑和政治精英们,不但不珍惜这么宝贵的时间,反而指责我国的防控措施“限制人身自由”、“侵犯人权”,借机又将矛头指向中国制度。

疫情防控的“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中国制度思考


现在“战役”如何?经过两个多月时间,我国已经完全控制了疫情,迎接曙光,工作重心已经转向复工复产和严防境外输入。那些忘加指责的欧美政客、媒体们,没有想到新冠病毒是不分国界、不辨种族的,欧美国家成了疫情大爆发的中心了。瑞典已经向新冠病毒投降,交了“白卷”。

我国有两句民间俗语:“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见棺材不流泪”。那些傲慢偏见的欧美高层、政客、媒体开始自己打脸了。自食恶果后开始效仿我国的诸多做法,对我国的批评不得不偃旗息鼓。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一直肯定我国的做法,赞许中国“为控制疫情树立了一个新标准”,埃及总统特使哈莱说:“中国的防控措施值得国际社会借鉴”。“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速度和效率”被越来越多的国外主流媒体提起和肯定。


疫情防控的“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中国制度思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身;大灾面前,方显制度优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次“战疫情”中得以充分体现。

第一,体现了政府强大的执行力和高效的治理能力。自疫情发生后,我国在短时间内能够动员全社会力量应对,以惊人的速度,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座高标准传染病专科医院,高效地将体育场、展览中心改建成方舱医院,迅速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通过国家调控,法律保障,保供应,稳物价,使得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平稳有序。

第二,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最安全”,往来于中、外的国际人士和中国留学生,对此最有发言权。武汉封城,各地严防严控,设卡口、延假期、少聚集、戴口罩……一系列举措,为的是一个共同目标,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保了最基本的最大的人权。

第三,体现了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奉献精神。疫情发生后,33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先后驰援湖北。政府、群团、社会组织协同作战,尽职履责,广大社工、义工、志愿者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湖北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局部利益,医务工作者为了大家舍小家,宅家民众为了全国一盘棋,宁愿牺牲短暂的自由,全国上下共同凝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