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文:醫療機構注意,這件事要作為“大事”來抓

《通知》提到,要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

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佈《關於進一步推進分區分級恢復正常醫療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國務院發文:醫療機構注意,這件事要作為“大事”來抓

《通知》提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投入了大量醫療力量和醫療資源開展疫情防治工作,部分非新冠肺炎患者的醫療服務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各地要充分認識到,恢復正常醫療服務不僅直接關係到患者基本就醫權利保障,關係到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也關係到民生改善和社會和諧穩定。


要將加快恢復正常醫療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需求,作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大事要事來抓。


低風險地區儘快全面恢復醫療服務

《通知》在在前期分區分級恢復正常醫療服務工作的基礎上,對恢復診療工作做了進一步詳細劃分。


根據本地區劃分的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等級,差異化推進醫療服務恢復工作。


低風險地區儘快全面恢復醫療服務,門急診、住院、手術、檢驗檢查等工作要全面向患者提供,不得以疫情防控為由,暫停醫療服務。


中風險地區儘快穩妥有序恢復醫療服務,在採取必要防控措施的同時,逐步加大醫療服務保障力度。


高風險地區在繼續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做好急重症患者和特殊群體醫療服務保障,根據疫情態勢恢復醫療服務。


發揮互聯網醫療優勢

“互聯網+醫療”在疫情期間為服務非新冠肺炎患者發揮了重要作用。《通知》要求利用“互聯網+醫療健康”,大力推行預約掛號、預約檢查、分時段就診。


探索開展先線上後現場的兩次預檢分診模式,合理分流患者,引導有序就醫、分時段就醫。


加強遠程醫療服務,開展遠程會診、遠程輔助診斷,為異地患者在當地看病就醫提供技術支持。


鼓勵已註冊審批的互聯網醫院開展線上慢性病複診、診療諮詢等服務,加強慢性病藥品配送保障。


各地區醫療機構

要確保急診急救全天候開

保障急重症患者和特殊群體就醫需求。


各地區醫療機構要確保急診急救全天候開放。研究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滿足需長期用藥(包括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等特殊藥品)、血液透析等特殊治療的慢性病患者,需定期放療、化療的血液、腫瘤等重大疾病患者,以及孕產婦、兒童、老年人、精神類疾病等特殊群體的醫療服務需求。


基層可開具12周以內的

長期慢病處方

對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可以按照規定開具12周以內的長期處方,由簽約的基層醫療機構進行管理。


發揮基層醫療機構作用

落實基層首診

加強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的協調配合,縱向調動醫療資源,發揮基層醫療機構作用,進一步落實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要求,使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就近看病就醫,減少跨區域異地流動就醫。


結合疫情防控工作,推動分級診療制度的有效落實。


給予專項補助

向醫療機構提出的疫情防控要求應當與本地區風險等級保持一致,並積極為醫療機構解決在恢復醫療服務中面臨的困難。


落實財政對公立醫院的投入責任,用於政策性虧損補償等,並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鼓勵預撥一定比例的醫保基金,減輕醫療機構經濟運行壓力。


無特殊原因不恢復正常醫療服務

將被批評追責

開展現場指導督查。將恢復正常醫療服務納入各地疫情防控工作的督查內容,進一步加大現場指導和督查力度。督促醫療機構儘快恢復正常醫療服務,滿足群眾迫切的醫療需求,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協調解決新問題新困難。


對恢復正常醫療服務組織或支持不力的有關部門及責任人,以及無特殊原因不恢復正常醫療服務或恢復遲緩的醫療機構及責任人,予以通報批評直至追責問責。


複診後需注意8個方面

要注意的是,雖然很多醫療機構可以正常開展診療服務了,但在疫情期間,一些特殊情況還是要特殊處理,切不可疏忽大意。現彙總了以下8種情況,基層醫療機構包括村衛生室、診所等要千萬提起注意:


如未收到正式當地官方通知,不可擅自複診

雖然國家已發文鼓勵中低風險地區有序恢復正常醫療服務,但各醫療機構仍需等待當地官方部門的通知,如果當地並未發佈相關通知,切勿擅自複診。


為求穩妥,診所、門診部、村衛生室等應向發證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提出復工申請,考核合格後方可開診。


不得接診3類患者

診所、門診部、村衛生室等醫療機構不得接診以下患者:

1、不得接診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2、不得接診健康碼為紅、黃碼的患者;


3、不得接診有14天內境外或國內重點地區旅居史等流行病學史的患者,對於此類患者要做好登記,及時報告有關健康部門,轉至定點發熱門診醫院就診。


對患者實名登記

對疑似患者先測體溫後接診,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患者請配合進行實名登記;未設置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不得接診上述患者,應當主動上報並引導患者至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注意:門診登記薄信息一定要記錄完整,體溫、身份證號碼、聯繫電話這三項必填。


不能擅自輸液

無論是平時還是特殊時期,開展輸液服務都必須取得行政部門的許可。


診所、村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在取得衛生行政部門許可後方可開展抗菌藥物靜脈輸注,醫師應當取得抗菌藥物處方權後方可開具抗菌藥物處方。


診療中應當嚴格對照“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清單,在避免不必要人群聚集的同時,有效控制抗生素濫用。


做好醫療廢物分類放置

醫療廢物應當按照類別分置於專用包裝物或者容器內,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或上級醫療衛生機構集中處置,盛放醫療廢物的包裝物或容器應當有警示標識、中文標籤。


疫情期間的醫療廢物處理要更謹慎嚴格,以免造成病毒傳播。


不要扎堆接診

診療期間,維持患者就診秩序,嚴格遵守“一醫一患一室”要求,減少不必要的交叉感染風險,診室及治療室應當做到通風良好(門簾掀開或拆除、門窗通風、機械通風打開)。


有必要的情況下,可採取預約看診。


口腔診所複診需謹慎

相對於一般診所,口腔診所在複診方面要更加謹慎,必須明確是否可以複診,以及複診之後的診療範圍。


口腔科設備在患者口內工作時,都會產生大量混合著患者唾液甚至血液的氣溶膠。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是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的。在疫情流行期間,這種操作對醫務人員與患者有很大風險。


因此,大部分口腔診所目前都處於停診狀態,即使允許複診,多地也要求原則上不開展牙周超聲潔治(洗牙),牙齒種植植入手術和冠橋等牙體預備等操作時間較長、氣溶膠產生較多的口腔擇期手術和治療。


做好防護、消毒等措施

室內:每日定時做好消毒工作,加強物表消毒、診療環境通風,有條件的做好空氣消毒。


接診:嚴格執行就診患者管理,落實“一人一診一室”。引導群眾有序就診,避免扎堆及患者二次集聚。


個人:醫生自己要做好防護,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穿工作服、戴工作帽,規範落實手衛生等。

來 源 / 國家衛健委官網、基層醫師公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