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新手媽媽的避坑指南,讓你巧妙避坑,少走彎路

文丨暖兒媽育兒(文章原創,版權所有,禁止一切抄襲,歡迎、轉發、評論、分享)

育兒之路,是新手媽媽和寶寶不斷學習、共同成長、經歷蛻變的一段漫漫長路

作為一名90後二胎寶媽,經歷了婚後一個月內懷孕,兒子十一個月後又意外懷孕女兒,兩個孩子相差一歲八個多月的人生重大蛻變。短短3年從一個剛出校門的不久的少女,變為人妻,升級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在養育二胎的道路上摸爬滾打的這段日子,也是我從無數的坑中一步步積累經驗,從一個新手小白到一個育兒達人的完美蛻變過程。

寫給新手媽媽的避坑指南,讓你巧妙避坑,少走彎路

每一個新手媽媽都沒有經過培訓,實屬無證上崗,在育兒路上肯定要遇到很多棘手問題,踩中過很多坑。如果有一個有經驗的過來人可以幫助新手媽媽避開雷區,對於新手寶媽來說是可以有效避“坑”,少走很多彎路,讓育兒更加輕鬆。

我想把我育兒路上踩過的坑分享給大家!希望更多的新手媽媽可以繞過這些“坑”,輕鬆育兒。

一、過多準備嬰兒服、嬰兒帽子、手套、襪子

很多新手媽媽在孩子沒有出生之前給孩子準備衣服時,總會為孩子屯好多衣服。但是孩子出生後在月子裡孩子幾乎是整天躺在床上,這些鞋子、襪子、手套、帽子幾乎是用不上的。

加上孩子剛出生的一個月內,大小便次數多,孩子根本穿不住褲子就要換掉,所以我們家孩子在月子期間是不穿褲子的,只穿一件薄薄的秋衣裹個包被。所以提前準備那麼多嬰兒服也用不了多少。

加上孩子這一個月內長得最快,我們家孩子一個月內足足長了3斤,很多嬰兒服還沒等到穿就小的穿不上了。

寫給新手媽媽的避坑指南,讓你巧妙避坑,少走彎路

二、為新生兒擠乳頭

很多老一輩的奶奶都主張必須給寶寶(尤其是女寶)擠乳頭。他們認為男孩子不擠乳頭以後乳頭會發育變大很難看。女寶寶不擠乳頭會導致乳頭凹陷,不利於女孩子以後哺乳。其實這都是不科學的說法。

首先,那麼小的寶寶擠乳頭,會給孩子身體上帶來難以忍受的疼痛。其次,大人用手給孩子擠乳頭會導致乳頭流水、發炎,嚴重的會造成細菌感染。

寫給新手媽媽的避坑指南,讓你巧妙避坑,少走彎路

三、紙尿褲和尿布的用法有講究

對於新生兒來說,不建議一直給孩子用紙尿褲,最好交替使用紙尿褲和棉質尿布。

剛出生沒幾天的寶寶大便次數頻繁,一般一天要拉6-7次,如果一直給孩子用紙尿褲,家長可能不會立即發現孩子拉大便了,容易造成稱孩子紅屁股。我建議新手媽媽在孩子出生的一個月內,白天儘量給孩子用尿布,晚上可以用紙尿褲。這樣白天孩子尿了、拉了可以隨時給孩子換上乾淨的尿布,讓孩子屁股保持乾爽,晚上用紙尿褲儘量不影響寶媽的休息。

寫給新手媽媽的避坑指南,讓你巧妙避坑,少走彎路

四、沒必要購買餵奶巾

個人不建議寶媽購買餵奶巾

餵奶巾的主要作用相當於遮羞布,方便寶媽外出餵奶。但是寶媽帶孩子出去一般都是在氣溫適宜時。孩子貼著媽媽的身體吃奶,外邊再裹一層餵奶巾,容易讓孩子感到悶熱、不透氣。我建議寶媽外出前把孩子餵飽,實在需要餵奶就找餵奶室或者在私家車上餵奶。

寫給新手媽媽的避坑指南,讓你巧妙避坑,少走彎路

五、不給孩子捂蓋太厚

孩子的身體溫度一般要高於成年人,只要孩子手腳後背不涼,就不要給孩子捂太厚。很多家長害怕凍著孩子,給孩子穿得很厚、全副武裝。殊不知給孩子捂得太厚很容易讓孩子出汗、出痱子、得溼疹。

六、不要給孩子綁腿

傳統的觀點認為,孩子的腿從小就伸不直,綁腿可以讓孩子的腿變得更加直。其實這一說法沒有一點科學依據。綁腿實際上限制了孩子的運動自由,讓孩子的腿部不能正常探索世界。其實孩子在媽媽的肚子裡時,因為空間有限,習慣於蜷著雙腿,但是隨著孩子離開母體,不斷生長、舒展運動,孩子的腿就會慢慢變直。

寫給新手媽媽的避坑指南,讓你巧妙避坑,少走彎路

七、不要給孩子坐學步車

很多家長為了自己方便省事,把孩子放到學步車內,讓孩子自己練習走路。殊不知孩子在學步車內,雙腳不能完全落地,而是需要踮起腳尖。除此之外,孩子雙腿被一根很寬的帶子分開,很容易造成孩子腿部彎曲變形。長大後孩子的雙腿就會彎曲不直。孩子走路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到了該走路的年齡孩子就會自主下地,想要練習走路,在這時家長就要辛苦地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學會走路。

八、孩子一哭就說孩子餓了

很多爸爸和爺爺奶奶不懂得孩子的信號,認為孩子只要一哭就是餓了,該餵奶了。孩子哭原因很多(飢餓、尿了、拉了、熱了、冷了),只有寶媽不斷與孩子磨合,掌握孩子發出的信號,就一定知道孩子哭的原因,並能夠根據孩子發出的信號採取相應的措施。

寫給新手媽媽的避坑指南,讓你巧妙避坑,少走彎路

育兒路上的“坑”有很多,新手寶媽也很容易入坑。因此,作為過來人希望新手寶媽可以多向有經驗的寶媽詢問,避免入坑,總結教訓,增長經驗,讓育兒之路變得更容易些。

本期討論話題:

  1. 你在育兒路上遇到過哪些坑?
  2. 對於“避坑”你有哪些更好的經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