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疫情防控一線的防護牆”

通訊員 陳良新 徐元生

2020年新春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湖北作為新冠肺炎的重災區,防控工作刻不容緩,石牛山村作為紅安縣西大門上新集鎮的一個小山村,承擔著近千多人的健康安全任務。1月22日,為了有效地搞好疫情防控工作,村支部書記對村委會四個人進行了明確分工,各負其責。

支部“疫情防控一线的防护墙”

政策和禁令的宣傳是防控工作的前提,由於開始群眾對疫情認識不足,村書記利用宣傳單、喇叭等方式反覆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不斷增強群眾防控意識。

摸排是貫穿防控工作始終的一個重要措施。村委會委員高瓊,同時作為村醫,主要負責摸排和測量體溫工作,每天穿行在各自然壪和村衛生室之間,是防控一線最前沿的陣地,也是及時發現和解決疫情的一個重要關口。

支部“疫情防控一线的防护墙”

汪世坤是村委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已經六十多歲,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疫情防控開展以來,他沒有絲毫的退讓,主要承擔著各卡點的值守和巡查。卡點是這次疫情防控的最重要標誌,對疫情防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每天從早到晚奔波在各卡點之間,還要做很多解釋和化解矛盾的工作,但農村的現狀是卡點能控制車輛和部分人員的流動,還有少數人會從較偏僻的田埂地坎繞行。怎麼辦呢,為了有效地控制人員流動,最後他採取了卡口定點和流動巡邏的方式,全面杜絕人員流動。

支部“疫情防控一线的防护墙”

他一天到晚到處跑,卻把自己從武漢回來的孫子在一個房間裡整整“關了”18天,每天讓兒子單獨送吃送喝的,在正月17孫子“出房門”時,汪世坤親自為孫子送上一杯茶,深情地說:“不錯,以為你堅持不了呢”。孫子靦腆地一笑。

支部“疫情防控一线的防护墙”

物資供應是穩定防控秩序,保障防控效果的重中之重,解決全村近千人的生活物資需求,成為婦女委員李曉娣每天的常態工作。徐大伯要米,汪大媽要油......,每天電話不斷,統計下來幾百個品種,然後第二天一大早就到政府批准的超市門口排隊,按清單採購,沒有的物資還得標註,由於鎮區只限定一家超市供應物資,有時等採購完了已經很晚了,就只得分組分發到很晚,有幾次還得打著手電筒配送,特別是在天不作美的下雨天還得穿著雨衣。有一次,特困對象徐建軍晚上做飯時突然沒有煤氣,打電話給李主任,當時煤氣站已按防控指揮部關門了,李主任建議他先用電飯煲煮點稀飯或麵條湊合一頓,明天再去幫他灌氣。可徐建軍說菜已下鍋,非要李主任想辦法,還埋怨說服務不到位,沒辦法,李主任只得將自家的煤氣卸下送過去,第二天幫他灌了又換回來。

支部“疫情防控一线的防护墙”

作為一個女同志,每天柴米油鹽醬醋茶近千斤,來回搬弄幾趟,還得每家每戶弄清楚,採購不到的還要做好解釋工作,一天兩天不覺得,時間一長,真的有些吃不消。幸虧來幾個志願者協助,全村物資供應得到了群眾的好評。生活物資有保障,群眾才能安心待在家裡,防控工作才得以更好地維護。人員流動少了,全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直到3月13解封時,全村範圍內無一病例。

在整個疫情防控中,村支部作為基層的組織者和執行者,承擔著防控一線的重要責任。在這期間,支部成員既是同事又是戰友,相互支持、配合,使整個疫情防控有序開展。在防控工作中形成了一道堅強的防控牆,使防控得到了較好的成效。為了減少疫情帶來的損失,石牛山村採取集中流轉、分類管理的原則,由村委會組織把所有拋荒土地全部流轉,然後按地塊情況分別規劃種植水稻、紅薯、蔬菜等,村委會在3月14日全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視頻會後立即組織農耕機械,對所有拋荒面積進行了翻耕,提前做好復工復產準備,全村現現已流轉土地五百餘畝。同時,石牛村委會加快企業復工復產,該村招商引資項目湖北石牛杉田園服務有限公司現已投產,每天約有四十餘人到公司務工,有序推進農業增效,有效地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為全面脫貧鞏固提升工作加強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