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李元吉老婆,为何放过李建成老婆呢?

吴晓普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处死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在此之后,他们的家人也没有幸免于难,李建成后人与李元吉的后人都被李世民斩草除根,只留下了他们的女儿与夫人。李建成的夫人郑观音出自名门望族郑氏,李世民对她礼遇有加,把她安置在长乐门,一直活到七十八岁才逝世。



而李元吉的夫人杨氏却是另外一番遭遇,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几年后,把杨氏纳入后宫,成为了他的妃子。杨氏还为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曹王李明。李世民对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宠爱有加,在长孙皇后去世后,甚至还想立杨氏为后。由于魏征的阻拦,这才没能成功。


兄嫂与弟妹为什么李世民的态度如此不同?这就得说说二人的区别了。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已经二十九岁,李建成是三十五岁,其夫人年纪也很大,人老珠黄,且又为李建成生了数个子女。且古人认为长嫂如母,李世民不会为了一个女子放弃名声。

而杨氏就不同了,玄武门之变时,杨氏正是青春年华,花容月貌,深深吸引着李世民。并且杨氏只是李元吉的妾,没有为李元吉生下一儿半女。李元吉死后,杨氏无依无靠,除了归顺李世民,她一个妇道人家还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杨氏是隋朝宗室血脉,隋朝虽灭,可隋朝宗室力量还在,李世民凭借杨氏可以获取他们的政治支持,巩固皇位。


传奇历史观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原因有两点:一是年龄,二是仇恨,三道德。

一年龄

李世民于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年29岁,大哥李建成38岁,而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应该在35岁左右,差不多已经人老珠黄了,而且还生育过数个孩子,这样“饱经风霜”的女人自然少了人惦记。自古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女人,纵然邓观音再怎么国色天香,最多也乘下一点鸡肋的丰韵了。反观李元吉,他比李世民小了五岁,他老婆杨氏比李世民小几岁就不言而喻了,即便李世民在若干年后才纳杨氏入后宫,杨氏也不过是信花之年的俏女子。所以,年龄是李世民做出不同选择的重要原因。


二仇恨

据记载,李建成一共有五男四女,九个孩子,而这几个孩子基本上都是嫡出,也就是说母亲是太子妃郑观音。而就在玄武门之变的第二天,李世民处死了10个小侄子,其中大哥李建成的五个,四弟李元吉的五个。这样一来,做为母亲的郑观音怎么可能忘记这笔血海深仇,李世民有怎么可能腆着脸向自己的嫂子献殷勤呢。所以,尘世太多的痛苦,让郑观音最终皈依佛门,也算是她最好的归宿。而杨氏正好没有生育的记录,有可能是李元吉纳的小妾,被处死的孩子也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从心理上讲,杨氏也能接受李世民。如果她不从李世民,入寺庙为尼就是她唯一的出路。如此一来,杨氏也不会甘心沉沦,让大好的青春年华付之东流。所以,李世民与杨氏的结合看似也不可取,但是具备关键可行的因素。


三道德

国人固有“老嫂为母”的观念,而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在公元613年已经去世,因此从情亲上讲,李世民更接受郑观音一个母亲的形象,而不是往返于床榻之间的风月女子。如果李世民强纳了嫂子,必会遭到道义上的谴责,世人的嘲讽。反观李世民纳杨氏已经是几年后的事情了,因为当时玄门之变的阴云已经散去,没有人太在意一个女的归属。即使有人非议,也不会如一阵风,很快就过去了。因此,无论是在纳李建成妻子,还是李元吉妻子这件事上,李世民必须要在道德上做到避重就轻。



总结: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存在与发生都有它的道理和客观的依据,有些事情可以拐弯抹角的去做,而有些事情即便改头换面,但它的内在东西不会变。普通人都懂的道理,做为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更清楚。不过,李世民在美色面前并没有免俗,也许是杨氏太漂亮了,不然的话,他不可能一直念念不忘。归根结底,只要有机会,多半的男人都会战战兢兢地游走于美色的边缘。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国史春秋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李元吉、包括他们的儿子,只有他们的老婆和女儿幸免于难,夺位之争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后来李世民还将李元吉的遗孀杨氏收入了后宫,却偏偏放过了李建成的老婆,这是为什么呢?

(郑观音)



李世民纳杨氏的原因

1、李世民喜欢寡妇。李世民一共有15位妃子,其中韦贵妃和韦昭容是堂姐妹关系,两个又都曾经嫁过人。

韦贵妃先前曾嫁给隋朝尚书的儿子李珉,并且育有一女,李珉身亡后,容貌漂亮的她便被李纳入后宫,后来为李世民生下纪王李慎。

(世民与杨氏)

韦昭容就韦贵妃的堂妹了,之前曾嫁给了郑国太子王玄应,也是因为长得标致而被李世民纳入了后官。

李世民纳杨氏进后宫后,十五位妃子中就有三位是曾嫁过人的,所以相对于政治原因,李世民喜欢寡妇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君王嘛,有点个人嗜好不是正常么?

2、第二个原因就是杨氏年轻漂亮了,以韦贵妃和韦昭容就可以看得出来,仨都是年轻漂亮的女性。



3、李世民对杨氏是真爱。请看:

据《资治通鉴》载:“明母杨氏,巢剌王之妃也,有宠于上;文德皇后之崩也,欲立为皇后。魏征谏曰‘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乃止。”

这是说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想立杨氏为皇后,因魏征的劝谏才绝了这念头。要知道李世民是很在乎后人对他的评价的,因为他曾经干扰过唐朝史官编撰史书。


章太炎写的《书唐隐太子传后》中载:“太宗既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

这是清朝学者质疑“新、旧唐书”的有关方面的记载了,而且还说李世民也怕身后名声不好。据唐史另一资料《起居注》载,李渊起兵反隋里面有李建成的功劳,但“新、旧唐书”只说是李世民功劳。另外,“新、旧唐书”说李建成曾数度陷害李世民,《起居注》里却没有相关记载。

所以说这么多,是想说历史总是后人所写,李世民有篡改史料之嫌,证明他是很在乎自己的名声的。既然如此,李世民冒着被后人诟病的风险,也想封杨氏为皇后,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杨氏确实是真爱。

李世民放过建成老婆郑观音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简单而粗暴了,首先能成为王妃相貌肯定不差的,先排除丑的问题;郑观音孀居五十年而逝,终年76岁,说明她是26岁做的寡妇,26-30岁这年纪不老,完全可以接受,排除了因为太老的缘故


前面说过李世民也杀了兄弟俩的侄子,按照资料所述,李建成名下的孩子,都是郑观音生的,只不过男孩都被李世民杀了。丧子之痛何止切肤,只要李世民不是笨蛋,就不会对郑观音起什么坏心思,万一郑有时心血来朝塞把剪刀在枕头底下,世民兄会不会觉得裤裆脊背都有点发凉?

这就是李世民纳杨氏为妃,却放过郑观音的原因。如果李世民胆大一点照单全收,以唐朝的奔放程度来说,也不算得是什么大事,不定会感吓幸福死了呢。


小刀刀说史


太子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李世民对其十分礼遇,高寿而终。

齐王李元吉的妻子杨氏,被李世民纳入后宫,为其生子,英年早逝。

同是兄弟之妻,李世民为何舍郑观音而取杨氏?这跟李世民个人情感和政治因素都有关系。

太子妃郑观音,抚养幼孤,高寿善终

郑观音出身北朝望族荥阳郑氏,荥阳郑氏自汉至隋唐,一直是北方著名士族,特别是北朝(北魏北齐)和隋唐时期,荥阳郑氏的名望达到巅峰,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仅唐朝就有十一名宰相出身荥阳郑氏,当之无愧是天下郑氏最显赫的一支 。

郑观音十六岁时嫁给唐国公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后来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建成被立为太子,郑观音一下子变成了太子妃,如果不出意外就是将来的皇后,天下之母。

可玄武门之变彻底改变了郑观音的命运,不仅丈夫李建成被杀,她和李建成的儿子也尽皆被杀,只有她自己和女儿被李世民网开一面,侥幸逃过一死。

虽然郑观音年龄与李世民相当,且相貌“程云荐彩,喻日摛华,淑韵娉婷,韶姿婉娩”,是一名天生丽质的女子,但李世民对其十分敬重,并未据为己有,而是让她居住在长乐门,抚养李建成未成年的幼孤女儿,一直活到唐高宗年间才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齐王妃杨氏,委身皇上,英年早逝

如果说太子妃郑观音是出身名门望族的话,齐王妃杨氏就是名门中的名门了。

杨氏出身大名鼎鼎的弘农华阴杨氏,她是隋唐观王杨雄的侄孙女,而杨雄是隋朝宗室,是隋文帝杨坚的亲戚兼亲信,正因为这个家世背景,才能嫁给李元吉为妃。

杨氏天生丽质,花容月貌,让李世民十分动心。玄武门之变后,齐王李元吉被诛,其五个儿子也被斩草除根,同样只剩下李元吉的女眷,包括杨氏、其他妃子和女儿。

面对“玉貌雪肤,眉目如画”的杨氏,李世民毫不犹豫将其纳入后宫,百般宠爱,杨氏后来还给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曹王李明。长孙皇后死后,中宫缺位,李世民甚至动起了把杨氏册为皇后的念头,后因魏征强烈反对而作罢,而杨氏则在三十来岁就英年早逝。

对杨氏而言,丈夫和儿子尽皆被杀,已经是人生最大悲剧,自己一人孤苦伶仃,无人过问,能被皇帝纳入后宫并得到宠爱,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相对最好的结局了。

至于李世民之所以将杨氏收归己有,一方面是因为他对杨氏美色的欣赏和爱慕,将其纳入后宫是爱护杨氏最好的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看中了杨氏背后的隋朝宗室势力,可以笼络他们为自己所用,有助于稳定政局,这种一举两得的做法自然是最佳选择。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杨坚在世时,强行地把祖先安装到“弘农杨氏”的族谱之中,可见“弘农杨氏”势力雄厚之处。

杨氏出身于“弘农杨氏”,她与李元吉的结合,本来就是一场政治联姻。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把他的两位好兄弟杀死,李元吉的老婆杨氏也被李世民占为己有,也不能仅仅说是李世民的好色无度,这里面同样存在着李世民为了稳住弘农杨氏的目的,杨氏再嫁也同样是一场政治联姻。


(李世民与杨氏剧照)

杨氏是观王杨雄的侄孙女,她再嫁李世民,也代表了弘农杨氏对李元吉的支持从此转向了李世民,如果杨氏侥幸地生下一儿半女,如果生下的某个皇子又侥幸地被立为太子,那弘农杨氏可赚大发了。

所以,对于弘农杨氏来说,这是一个“分则两害,合则两利”的事情,对于李世民来也同样是如此,况且那杨氏还是“玉貌雪肤,眉目如画”的美人呢!

在历史上,要不是魏征的坚决反对,杨氏就要被李世民立为皇后了。


(杨氏剧照)

当然,对于杨氏这等女子,她们出生世家大族,本来就是各大家族联姻的产物,儿时享尽锦衣玉食,总也要为家族做点贡献。

至于她心里是怎么样想的,我们就不知道了,女孩子的心思还是别猜了,猜来猜去也是猜不明白。

李元吉的老婆杨氏是这样的一个结局,而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又是另一个结局了。

李建成被杀之后,郑观音一人孤苦伶丁地活到了七十八岁才逝去,对于一个女人、一个老人来说,孤独才是最可怕的敌人。

为什么李世民没有将郑观音也纳入后宫呢?有人说郑观音是李世民的长嫂嘛,所以李世民敬嫂如母,这就有点瞎扯了。


(郑观音剧照)

个人觉得,郑观音本人也不会同意,郑观音出身于中原郑氏之后,郑氏也是当时顶级的世家门阀之一。

李氏带有胡人习性,这种“蒸嫂报母”的习性,与中原郑氏正统的汉家衣冠是不可能共容的,况且李世民确实心狠手辣,连她的丈夫,儿子都杀了!

郑观音不同意,那是郑观音个人的想法,但李世民为什么没有强行来呢?郑氏也是世家大族啊?

为什么不就此联姻呢?

个人觉得,李世民不敢把郑观音纳入房中的重要原因,肯定还是因为隋炀帝的缘故。

杨广在位14年,因为对于国家的改革太过急躁,引起了社会矛盾的激烈,最后死于部将叛乱,唐取代隋。

“炀”是唐朝给予杨广的谥号,按《谥号》的解释来说,“炀”就是“好内远礼,去礼远众,逆天虐民”的意思。


(隋炀帝剧照)

在李渊的刻意塑造下,杨广不仅治国能力不行,而且还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

杨坚临死之前,杨广还调戏了庶母陈夫人,等到杨光继位以后,还干了更多人神共愤的事情。

比如有杀父、夺权、鸠兄、图嫂、欺母、戏妹,更有甚者——让宫女穿开档裤等等。

开唐之人都这么黑杨广了,那他怎么还会去犯错呢?特别是“欺嫂”这个恶名,李世民是一个聪明人,他当然不会犯下这个落人口实的错误!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刚日读史


李世民是一位很有才干的皇帝,光是一个“贞观之治”就可以名垂青史,然而这位皇帝的上位史实在是有点不光彩。

虽然李世民一再极力强调,在李渊太原起兵的时候就已经许诺将来给位为他,但是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都是不争的事实。

在李世民造反的过程中,还干了一件在外人看来很不光彩的一面,就是他不但杀了弟弟李元吉,还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杨氏,难道一代明主唐玄宗李世民真的是禽兽不如的人吗?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李世民为何霸占了李元吉的老婆,而放过了李建成的老婆。

恨她的理由千万条,爱她理由只要一条就够了,只要你貌美如花,我就要带你勇闯天涯,李世民霸占李元吉的老婆齐王妃杨氏,自然是因为她的美貌。

杨氏的背景很复杂,应该是隋朝杨氏皇族之后,据说李世民从小就见过杨氏,被杨氏的美貌所倾倒,后来杨氏为李元吉所娶,也就成了李世民的弟媳,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霸占了杨氏。

其实,李世民并没有娶杨氏,严格来说只是一个姘头,虽然没有名分,但是还给李世民生了个儿子,也就是曹王李明。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曾经有那么一瞬间,想要给杨氏转正,纳入后宫,《新唐书》中记载:“太宗杀其弟齐王元吉,纳其妃杨氏,有宠,生曹王明。长孙皇后崩,帝欲立杨氏为后,纳魏徵谏,乃至。”

魏徵是如何进谏的呢?他说“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辰赢是一个十分淫贱的女人,魏徵如此说,就是不要让李世民精虫上脑,要有大局观。魏徵说话以直而著称,但是能直到这个地步,也是不容易的。

能够把私事拿到朝堂来讨论,说明唐朝还是一个很开放的朝代,这也是李世民要纳杨氏的大环境,毕竟刚刚经历魏晋三百年,什么样的变态,什么样的恶心事没出过,纳弟妹也不算很过分了。

尤其是唐朝皇室本身就有鲜卑血统,相对于传统中原王室受到各种儒家礼仪约束外,靠近游牧民族,拥有胡人血脉的唐李对男女之事开的本身就很开。

这一点表现在,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娶了他“妈”武则天,而唐玄宗李隆基还娶了自己的“儿媳妇”,这些“大逆不道”的事都能干出来,李世民想娶弟媳也就没那么不符合情理了。

其实,说句不好听了,中国古代很多地方本就有兄终弟及,弟娶兄嫂这样的传统,丈夫死后,妻子嫁给小叔子,虽然是陋习,但是要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中去考量,还是那句话,古代变态的事多了,这才哪到哪。

那么,有人要问了,既然李世民能霸占弟弟的,为何没有娶李建成的老婆郑观音呢?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如果李世民是一个丧心病狂的霸占狂魔,按理来说不会放过嫂子啊!

其实,我认为还是不够貌美如花,或者是年龄偏大,根据推算,郑观音与李建成完婚的时候十六岁,到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已经二十八岁,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很多美容措施,二十八看起来跟十八一样,那个时候的二十八,绝对跟现在的三十八一样,所以李世民看不上郑观音也很正常。

当然,爱情这个东西谁又能够说得清,别说古人了,连我们现在自己的问题都没搞明白,谈古人的爱情也无非是扯扯淡,水水文,还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更有价值的问题上去研究。


史论纵横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放了李建成老婆,霸占了李元吉老婆?

一,李世民和李元吉老婆杨妃其实早就看对上眼了。

杨妃其实对李元吉感情早就有了危机。李元吉和李建成走得很近,杨妃就表示反对。而李元吉认为杨妃是妇人之见。而且李元吉这个人好酗酒,酒后常有家暴。杨妃更加厌恶他。

二,李世民纳杨妃进入后宫以后,非常得李世民的宠爱,长孙皇后度量大,而且原来与杨妃关系并不差,但是也难免调侃杨妃几句,谈到床第之事,杨妃也为之脸红。这就说明李世民与杨妃早就暧昧着了。

三,李世民为什么不占有李建成老婆郑妃?太子妃啊!李世民顾及名声,应该没有撩过这个郑妃。而且杨妃长得漂亮,而且郑妃比李世民还大八九岁呢,人又没有杨妃美,李世民也没有姐弟恋情结,所以不想纳郑妃入后宫。

再一个,李世民杀了李元吉,李建成儿子,而杨妃只生了女儿,而郑妃却为李建成生了世子的啊!

所以,李世民纳杨妃比较安全,而郑妃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不好纳入后宫。




南雷霆峰


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政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纷纷被杀,但是李元吉的妻子齐王妃,却被李世民纳入了后宫成为了宠妃。

齐王妃美貌无双,因此李世民霸占了自己的弟媳,但是同为弟媳的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也是有闭月羞花之貌,为何李世民放过了李建成妻子呢?

李元吉妻子的美貌更胜一筹

虽然不排除李世民霸占李元吉妻子齐王妃是为了政治因素,因为齐王妃属于隋杨皇族旁支,背后有着非常雄厚的政治势力,这点对于刚登基的李世民非常重要,可以笼络贵族势力。

但是令李世民更心动的是李元吉妻子齐王妃如花似玉的美貌,齐王妃相貌脱俗,肤若凝脂,而且还没有生过孩子,年轻貌美,因此李世民把她纳入后宫似乎看起来毫无违和感。

李建成妻子年龄偏大,生育过子嗣

玄武门之后,李建成被杀,李建成是李世民的哥哥,当时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年龄已经27岁,27岁在古代已经算是阿姨级别的了,而且郑观音生育过子嗣,而且长相一般,不能和齐王妃相提并论。

因此,如此一位长相普通,年龄大,生过多个孩子,还是自己大嫂的女人,李世民是无论如何内心也没泛起想娶她的涟漪,李世民没有对她动心。

两者对李世民的态度不一样

齐王妃虽然是李元吉的妻子,丈夫虽然被杀,可是她并没有明面上恨李世民,相反为了早点找到自己的靠山,在李元吉死后,齐王妃很识时务的攀上了李世民。

主动对李世民暗送秋波,投怀送抱,这样的美人发起了温柔进攻,李世民同样对她有情意,哪有拒绝的道理,因此李世民不顾一切把她纳入了后宫。

据说,在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还曾经想立齐王妃为皇后呢,只不过被魏征劝谏以后,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是从李世民的态度上看,对齐王妃还是很宠爱的。

但是对于郑观音就不一样了,郑观音一共为李建成生育过6个儿子,2个女儿,除了长子早夭以外,其他的都被李世民给杀了。

试想这样一个杀害自己丈夫和孩子的男人,郑观音不可能从情感上接受李世民,恐怕就算自尽也不会嫁给李世民,李世民也懂得,因此并没有强求把郑观音纳入后宫。

结语:

综上所述,玄武门政变后,李世民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两位妻子对比,从美貌、性格、背后的政治势力等对比,结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最终决定霸占李元吉妻子,而放过李建成妻子。

但是李建成妻子郑观音虽然没有被纳入后宫,可是也被李世民软禁在了宫中,在那里度过了五十年的时光。


小聪历史客栈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一次性干掉了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在失去了李建成与李元吉之后,李世民没有了政治敌人,顺利继承了大唐的皇位。但是随着李世民的生活逐渐走向巅峰,李建成与李元吉二人的妻子等人生活的却不是很愉快,处在李世民的监视之中。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李世民娶了齐王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却没有敢碰太子妃郑氏。这时不禁有人想问,李世民为什么霸占李元吉老婆而放过李建成老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封建伦理观念



李建成与李世民虽然后来因为政治斗争的原因关系不断恶化,但是在此之间二者交好。所谓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在李世民尚幼的时候,李建成的妻子郑氏可谓是没有少照顾他。在这种独特的原因之下,李世民自然不敢滋生沾染太子妃郑氏的念头。


而齐王李元吉的夫人杨氏则不同,无论是辈分还是年龄都要比李世民小,虽然是弟媳,但是这样一层关系对李世民的束缚便小了很多。

二:年龄、姿色



郑氏年纪较大,当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可能已经年老色衰,对李世民产生不了吸引力了。

但是齐王妃杨氏年纪尚轻,并且尚有几分姿色,令李世民颇为心动。而日久生情,李世民把杨氏收入后宫也算是情理之中。

总结: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除掉了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等人,对于李世民来说天下的政敌已经大致消灭,但是那些门阀还尚未根除。一方面李世民想要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另一方面李世民试图维护天下的稳定。

在这种矛盾之下,李世民只能先将齐王妃杨氏占为己有,而暂时搁置郑氏。

以上为我的个人猜测,如有不同欢迎留言评论!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李渊的皇后窦氏为李渊共生育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子,其中李玄霸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就去逝,年仅16岁,剩余三子在唐朝建立后,分别被封为太子、秦王、齐王。结果最终由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两位兄弟直接格杀在玄武门前,并对其子女全部来了个斩草除根。

然而李世民对两位兄弟的妻子却没有进行杀害,却保全了性命。其中太子妃郑观音一直孀居,于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正月薨于长乐门内,卒年七十八岁;齐王妃杨氏被李世民纳入后宫,受到恩宠,甚至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曾一度产生立为皇后的想法,为李世民生育十四子曹王李明,后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去世。


同样为兄弟的老婆、出身名门,李世民为什么只是将其中一位纳入后宫,而放过另一位呢?

①郑观音所在郑氏、齐王妃杨氏与李世民的李氏同样出身关陇门阀势力。

郑观音高祖郑道玉曾出任北魏太常卿、徐州刺史;祖父郑谌曾出任北魏司徒府长史、谏议大夫、颖川太守,被封吴山郡公;父亲郑继伯曾出任北齐北豫州大中正、被封吴山郡公,隋朝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括州刺史,唐武德年间追赠都督潭衡郴道永邵连七州诸军事、潭州都督。

杨氏是高祖杨绍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隋文帝杨坚族兄;祖父辈有杨雄为北周雍州牧、上柱国,隋朝“朝中四贵”,历任历任左卫将军、司空、太子太傅,被封观王;叔父辈有杨恭仁,武德年间入朝为相,历任侍中、中书令,领左卫大将军,封观国公;杨师道,武德年间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

虽然都是关陇门阀势力,但是明显杨氏宗族力量要大于郑氏力量。杨氏与长孙家族也有联姻关系,其中杨恭仁生母就是上党王长孙稚孙女、长孙景略之女。另外武则天的生母杨氏也是出身隋朝宗族杨达(隋观德王杨雄之弟)之女。



李世民可以放过郑氏家族,但是绝对不能将杨氏宗族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将杨氏纳入后宫,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杨氏宗族的拉拢。除掉齐王李元吉,由秦王李世民来充当杨氏宗族的利益代言人,甚至关陇门阀势力的代言人。

②郑观音所代表的郑氏势力的相对弱小,更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其太子妃身份的敏感。李世民即使在好色,也不能将太子妃纳入自己的后宫。郑氏曾经身为太子妃,本来就是未来大唐帝国的皇后,结果由于这次政变失去了一切。

那么,假如李世民将这位曾经要作国母的郑氏纳入后宫,改如何安排?不给皇后,郑氏家族就不愿意,本来人家是要做皇后的;给皇后,长孙家族也不愿意,何况李世民也不可能将皇后让给郑氏。既然如此,还不如不纳入后宫。

③杨氏家族除了有联姻的传统,另外齐王妃杨氏也长得漂亮,是重要原因。史料记载,杨氏就长得容貌妩媚、性格妖娆、又知晓诗文、能歌擅舞 ,李世民当然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