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的区别在哪?怎样理解中华古典诗词对人类素质作用的文化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精炼语言,源于中华民族的神传文化。《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有记录的中华精炼语言。《诗经》共有诗歌305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

屈原是浪漫主义诗圣人,有《离骚》等作品传世。为中华后来的诗路,奠定了多种体裁,舒情诗体的基础。唐朝的刘禹锡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之前的诗豪,为大唐的诗文化繁荣奠定了素雅规范基础。李白称为当时的诗仙,实为酒仙诗人。

题外阅读欣赏:其实是用酒麻醉了主意识,而自己大脑中的副意识所起的作用。有朋友们会说,那李白的名诗就不是他本人写得吗?当然谁也不可能否定李白的著作权,只是高于主意识的副意识起了大作用。副意识也是李白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李白的所有诗都是李白所作。但严格说副意识不是主意识。

诗的特点,讲究声格韵律,大体有两种,平起式和仄起式,五律和七律形式,七律声格韵律是在五律上发展而来。古人在神传文化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当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格律规则。其目的,不是限制人的文化,而是规范了中华文化语言,能平仄韵律,朗朗上口。赋予音乐的美,更能将诗谱成诗歌来唱、便于传诵朗读。

一般除了平仄和口,更有二四六八句尾字压同一个韵母的规范。当然有名的田园杂诗,也有不复合声格韵律不带笼头野马的奔驰。象范成大,杨万里的田园杂诗是绝对不敢以七律、五律,格韵律来衡量的。但他们的杂诗,也倍受人们的青睐喜爱,这是为什么呢?中华文化语言博大精深,用不同形式,不同诗格所表达的不同思想内涵。这是中华文化语言在创作上,给了作者更自由的伟大空间。不拘一格降人才,实质上说的就是不入流的诗才。

唐诗宋词的区别在哪?怎样理解中华古典诗词对人类素质作用的文化

宋词谱表共收录词牌1664种,最常用的也有几十种,象清平乐、菩萨蛮、西江月、满江红等等都有相应的声格韵律规则。大家阅读宋词昂扬奋进、慷慨激昂,朗朗上口。这种以三、四、五、六、七、八字所创作的长短句形成的词,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可以普曲歌唱。

诗是没有词牌规范限制的。词必须按所标注的词牌来创作。也叫填词。就是在不同词牌平仄格律规范里填词。这是诗有别词的最大特点。相对来说词句长f短比较自由,而诗只限制在七律五律七绝五绝,七言五言,三字经上。所有的杂诗不受格韵限制,但有素的诗人的诗大体是和仄压韵朗朗上口的。

有朋友们说诗与词的区别是,诗言志词言情,其实诗词本是孪生姐妹兄弟,都是言情言志的。分不出谁是言情谁是言志的。所表达的情志,用诗与词来创作,能达到不同的朗诵效果和悦心赏目的形式。但深含的意境和境界,是木本同源的。但不同的创作素材,应恰当的选择是诗还是词来表达,更能走向作品的成功与读者的喜爱,是创作者审题立意的首要。

中华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深奥莫测,渊源流长。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字简练而意义深刻入骨。这正是中国教育部要将中华诗词纳入教学大纲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们的诗词创造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诗词强力作品。诗词文化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影响到高雅人品的素质。一首好诗词就是一幅高雅恬静的图画,就是一曲清泉自涌的美妙音乐。同样一首音乐、一幅图画又可以慢作出多首的诗词。这样美妙深奥的诗词,怎能不激起中华儿女子孙万代永久诵读呢?又怎能不培养出千千万万中华诗人品格呢?

文章原创,中华诗词格律研究艺术领域作品。欢迎朋友们审核评论,转发收藏,赞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