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沒料到自己結局,別人卻說出原因

從唐懿宗執政開始,接連幾次大的農民起義,沉重地打擊大唐王朝的國力

,也極大動搖了國本,同時從唐朝中期開始的藩鎮制度,也愈加不受中央政府的控制,軍閥割據的現象也越演越烈。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沒料到自己結局,別人卻說出原因


唐代的藩鎮制度,最初設想是每當邊境發生外敵入侵、叛亂或是大災害之時,國家不用從內地大量調兵了,只需在邊境上,保留軍隊就行,為了方便養兵,就規定駐軍各州的賦稅,均歸地方駐軍調用,不用上繳國家。

這項制度的出發點本是好的。他既可以在邊境出現預警時,第一時間展開軍事行動,將損失減少到最小,同時還可以免除因軍隊遠距離調動,給黎民百姓所帶來的大量經濟負擔。

這本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然而錯就錯在,所設立藩鎮的長官“節度使”身上,“節”代表節鉞,意指軍權;“度”代表度支,意指財權。一個集地方軍權和財政大權於一身的官員,難保時間一長,不起“反心”。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沒料到自己結局,別人卻說出原因


到了唐末,在皇帝昏庸、官員腐敗墮落、地方百姓起義此起彼伏,使得中央政府實力大幅削弱。這就給那些早已包藏禍心的節度使們,一個天大的“好機會”!他們藉助鎮壓農民起義為藉口,紛紛擴大自己地盤。

在唐末這樣亂世中,這些藩鎮的節度使們,小的佔據一兩州,大些的幾個州,再大些的十數州,甚至更多。這些割據勢力,年年相互征伐,時而相互結盟,共御強敵,時而相互吞併,步步做大!

一、袁襲了事如神,一語定乾坤

就在這種漫無目的,無休無止的戰亂大背景下,咱們的主人公——袁襲出場了,此公是廬州人,也就是今天安徽的合肥市。袁襲的家鄉,在唐末是歸淮南藩鎮管轄,那時的淮南節度使高駢是一個殘暴、貪婪、狡詐的人。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沒料到自己結局,別人卻說出原因


由於高駢對淮南治理並不成功,造成所統轄的州縣時不時會出現大大小小的暴亂,而軍餉也常常拖欠,經常出現士兵譁變的現象。897年他的手下大將畢世鐸反叛,叛軍勢頭異常兇猛,高駢的大軍根本抵擋不住。

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高駢不得不請求,此時已為廬州刺史的楊行密率軍平叛。看著高駢信函,楊行密左右為難。袁襲作為他的謀士,也參與軍機,便勸說道,“高駢早已大勢已去,而叛將畢師鐸做人一向沒什麼信用,經常首鼠兩端,即便成功,也不可能服眾。”

說到此時,楊行密道:“袁襲先生有何高見?

“與其將淮南這片寶地,讓給畢世鐸這樣無信無義的狗賊,不如讓您這樣德才兼備的人佔據,這才是淮南百姓的希望!”袁襲答道,

“不過高駢是朝廷重用的沙場老將,在歷次平叛中,屢立大功,不論是朝野,還是個人實力和聲望,都遠遠在我之上啊?我恐怕很難扳倒他。”楊行密不無憂慮道。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沒料到自己結局,別人卻說出原因


“刺史大人這點您儘可放心,高駢早已不是以前的高駢了,此人一心只知享樂,只會任用貪暴、無知之輩。淮南地方的百姓早已對他離心離德,怨聲載道了,您此時發兵平叛畢世鐸,佔據淮南是上順天意,下解黎民,是一件順天應人的大好事。”袁襲道

楊行密帶領著手下不足5千的士兵,去平叛畢世鐸。而畢世鐸手下,至少有不少於3萬的淮南叛軍。起初,畢世鐸得到軍報,差點沒笑出聲來,心想“楊行密呀!楊行密,你是喝醉了,還是傻了,這是給老子送人頭來了嗎?”

狂妄自大的畢世鐸,不知道袁襲早已給他設下了圈套

當日,畢世鐸親自率領主力大軍數萬人馬,浩浩蕩蕩開到揚州城外。不久,畢世鐸便遇見了,前來平叛楊行密,面對這些寥寥數千人的軍隊。畢世鐸即刻命令全軍猛衝,不消片刻,便

擊退了楊行密的軍隊,而且還不費吹灰之力,就佔據他的大營。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沒料到自己結局,別人卻說出原因


畢世鐸面對如此輕易取勝的戰鬥,和楊行密大營中堆積如山的財物和糧食,真的是大喜過望,全軍上下無不歡喜。正在畢世鐸全軍上下開開心心坐地分贓之時,四周號角聲大作,無數的箭矢,如同雨下,紛

紛射中還沒從喜悅之中,醒過味來的士兵。

只見此時的楊行密大營中如同地獄一般,到處都是喊殺聲、哭喊聲、哀嚎之聲不絕於耳。此時身經百戰的畢世鐸,早已六神無主,不知所措,慌了陣腳,唯一他可以決定的是自己是中計,現在身陷重圍,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吧!

畢世鐸在自己親信侍衛的拼死保護之下,總算殺出重圍,此時的他只剩一人一騎,好不狼狽。他深知以自己目前敗局,是無法留在淮南苟活,便慌慌慌忙忙,帶著家人“細軟”和親信逃命去了,臨走時,命令手下除掉此前被自己軟禁起來的高駢(這倒是省了楊行密和袁襲不少麻煩)。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沒料到自己結局,別人卻說出原因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此時被畢世鐸留在楊行密大營中的淮南叛軍,見主帥臨陣脫逃,自己也早已戰意全無,紛紛伏地卸甲,請求楊行密寬恕,願意跟隨左右。楊行密看到這一大片乞降的叛軍,甚是欣喜,便大加褒揚袁襲真是料事如神。

二、慧眼識反骨,實力再增

經此一役,楊行密在袁襲的幫助之下,大獲全勝,在招降了大批淮南叛軍後,自己手下兵士擴充了近萬人,實力大獲增長。然而,楊行密又面臨新的危機,原先屬於蔡州勢力的孫儒,率領十幾萬大軍,浩浩蕩蕩開到了淮南。

這時的楊行密,面對強敵又不知如何是好。袁襲此時上前道:“畢世鐸在撤走前,已經帶走了,所有的糧食和財物,因此揚州此地不可以固守。”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沒料到自己結局,別人卻說出原因


“先生言之有理,不如將鎮守外地高霸將軍調來鎮守天長,掩護我軍撤退,您看如何?”楊行密聞道。

“主公此事萬萬不行,高霸是高駢的心腹大將,跟您沒有任何交情,一旦您與孫儒交戰失敗,

他一定會斷了咱們的退路。”袁襲答道。

“先生應該如何是好?”

“您不如將其召過來,尋個機會除掉他,以絕後患!”袁襲道

就這樣,高霸率領他手下幾千士兵,趕到揚州廣陵,而楊行密又依袁襲的計策,以犒勞高霸全軍為由,在酒桌上將其殺害,之後便將其麾下全部吞併。楊行密前後聽從袁襲的計策,自己的人馬從廬州出發的幾千人,迅速發展到上萬人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沒料到自己結局,別人卻說出原因


期間袁襲是功不可沒的,楊行密後來又聽從袁襲的建議,放棄毫無意義的揚州,率軍撤回兵精糧足的廬州。至此楊行密對袁襲的話,無一不信,不久又得到了宣州,個人實力進一步得到了擴充。

結 語

在袁襲幫助楊行密奪得宣州後,不久便突發“惡疾”而亡。楊行密痛失這位大能臣,十分傷心道“蒼天一定不想讓我成就大的功業,所以才把您這樣的能人,從我身邊領走!我平時一向寬以待人,可您總是屢屢殺戮,所以您的壽命才大幅減少!”(這是小編翻譯的白話,各位將就著看吧!)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沒料到自己結局,別人卻說出原因


上文是楊行密在追憶袁襲的時候,當著群臣的面分析他的死因。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封建唯心主義糟粕,都是不可取的,應該予以深刻批判的。咱們大家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不難從中,發現裡面包含了楊行密為失去袁襲這樣的人才,所表現出的悲痛之心。

但是後面幾句,完全是虛偽表現,攻擊淮南叛軍、宣州軍、殺高霸這些事情,最後拍板定奪的都是楊行密本人,說什麼自己喜歡一向喜歡寬厚待人,而袁襲您就喜歡殺人,這回遭報應了吧等等。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沒料到自己結局,別人卻說出原因


這些話純屬胡扯,完全是利用袁襲,最後為自己殺伐屠戮的手段,進行徹底洗白,以一個寬厚仁者的形象,進行邀買人心。這是典型“好事都是我做的,壞事黑鍋由你背”的小人嘴臉,讓人噁心至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