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没料到自己结局,别人却说出原因

从唐懿宗执政开始,接连几次大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大唐王朝的国力

,也极大动摇了国本,同时从唐朝中期开始的藩镇制度,也愈加不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军阀割据的现象也越演越烈。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没料到自己结局,别人却说出原因


唐代的藩镇制度,最初设想是每当边境发生外敌入侵、叛乱或是大灾害之时,国家不用从内地大量调兵了,只需在边境上,保留军队就行,为了方便养兵,就规定驻军各州的赋税,均归地方驻军调用,不用上缴国家。

这项制度的出发点本是好的。他既可以在边境出现预警时,第一时间展开军事行动,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同时还可以免除因军队远距离调动,给黎民百姓所带来的大量经济负担。

这本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然而错就错在,所设立藩镇的长官“节度使”身上,“节”代表节钺,意指军权;“度”代表度支,意指财权。一个集地方军权和财政大权于一身的官员,难保时间一长,不起“反心”。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没料到自己结局,别人却说出原因


到了唐末,在皇帝昏庸、官员腐败堕落、地方百姓起义此起彼伏,使得中央政府实力大幅削弱。这就给那些早已包藏祸心的节度使们,一个天大的“好机会”!他们借助镇压农民起义为借口,纷纷扩大自己地盘。

在唐末这样乱世中,这些藩镇的节度使们,小的占据一两州,大些的几个州,再大些的十数州,甚至更多。这些割据势力,年年相互征伐,时而相互结盟,共御强敌,时而相互吞并,步步做大!

一、袁袭了事如神,一语定乾坤

就在这种漫无目的,无休无止的战乱大背景下,咱们的主人公——袁袭出场了,此公是庐州人,也就是今天安徽的合肥市。袁袭的家乡,在唐末是归淮南藩镇管辖,那时的淮南节度使高骈是一个残暴、贪婪、狡诈的人。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没料到自己结局,别人却说出原因


由于高骈对淮南治理并不成功,造成所统辖的州县时不时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暴乱,而军饷也常常拖欠,经常出现士兵哗变的现象。897年他的手下大将毕世铎反叛,叛军势头异常凶猛,高骈的大军根本抵挡不住。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高骈不得不请求,此时已为庐州刺史的杨行密率军平叛。看着高骈信函,杨行密左右为难。袁袭作为他的谋士,也参与军机,便劝说道,“高骈早已大势已去,而叛将毕师铎做人一向没什么信用,经常首鼠两端,即便成功,也不可能服众。”

说到此时,杨行密道:“袁袭先生有何高见?

“与其将淮南这片宝地,让给毕世铎这样无信无义的狗贼,不如让您这样德才兼备的人占据,这才是淮南百姓的希望!”袁袭答道,

“不过高骈是朝廷重用的沙场老将,在历次平叛中,屡立大功,不论是朝野,还是个人实力和声望,都远远在我之上啊?我恐怕很难扳倒他。”杨行密不无忧虑道。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没料到自己结局,别人却说出原因


“刺史大人这点您尽可放心,高骈早已不是以前的高骈了,此人一心只知享乐,只会任用贪暴、无知之辈。淮南地方的百姓早已对他离心离德,怨声载道了,您此时发兵平叛毕世铎,占据淮南是上顺天意,下解黎民,是一件顺天应人的大好事。”袁袭道

杨行密带领着手下不足5千的士兵,去平叛毕世铎。而毕世铎手下,至少有不少于3万的淮南叛军。起初,毕世铎得到军报,差点没笑出声来,心想“杨行密呀!杨行密,你是喝醉了,还是傻了,这是给老子送人头来了吗?”

狂妄自大的毕世铎,不知道袁袭早已给他设下了圈套

当日,毕世铎亲自率领主力大军数万人马,浩浩荡荡开到扬州城外。不久,毕世铎便遇见了,前来平叛杨行密,面对这些寥寥数千人的军队。毕世铎即刻命令全军猛冲,不消片刻,便

击退了杨行密的军队,而且还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他的大营。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没料到自己结局,别人却说出原因


毕世铎面对如此轻易取胜的战斗,和杨行密大营中堆积如山的财物和粮食,真的是大喜过望,全军上下无不欢喜。正在毕世铎全军上下开开心心坐地分赃之时,四周号角声大作,无数的箭矢,如同雨下,纷

纷射中还没从喜悦之中,醒过味来的士兵。

只见此时的杨行密大营中如同地狱一般,到处都是喊杀声、哭喊声、哀嚎之声不绝于耳。此时身经百战的毕世铎,早已六神无主,不知所措,慌了阵脚,唯一他可以决定的是自己是中计,现在身陷重围,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吧!

毕世铎在自己亲信侍卫的拼死保护之下,总算杀出重围,此时的他只剩一人一骑,好不狼狈。他深知以自己目前败局,是无法留在淮南苟活,便慌慌慌忙忙,带着家人“细软”和亲信逃命去了,临走时,命令手下除掉此前被自己软禁起来的高骈(这倒是省了杨行密和袁袭不少麻烦)。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没料到自己结局,别人却说出原因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此时被毕世铎留在杨行密大营中的淮南叛军,见主帅临阵脱逃,自己也早已战意全无,纷纷伏地卸甲,请求杨行密宽恕,愿意跟随左右。杨行密看到这一大片乞降的叛军,甚是欣喜,便大加褒扬袁袭真是料事如神。

二、慧眼识反骨,实力再增

经此一役,杨行密在袁袭的帮助之下,大获全胜,在招降了大批淮南叛军后,自己手下兵士扩充了近万人,实力大获增长。然而,杨行密又面临新的危机,原先属于蔡州势力的孙儒,率领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到了淮南。

这时的杨行密,面对强敌又不知如何是好。袁袭此时上前道:“毕世铎在撤走前,已经带走了,所有的粮食和财物,因此扬州此地不可以固守。”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没料到自己结局,别人却说出原因


“先生言之有理,不如将镇守外地高霸将军调来镇守天长,掩护我军撤退,您看如何?”杨行密闻道。

“主公此事万万不行,高霸是高骈的心腹大将,跟您没有任何交情,一旦您与孙儒交战失败,

他一定会断了咱们的退路。”袁袭答道。

“先生应该如何是好?”

“您不如将其召过来,寻个机会除掉他,以绝后患!”袁袭道

就这样,高霸率领他手下几千士兵,赶到扬州广陵,而杨行密又依袁袭的计策,以犒劳高霸全军为由,在酒桌上将其杀害,之后便将其麾下全部吞并。杨行密前后听从袁袭的计策,自己的人马从庐州出发的几千人,迅速发展到上万人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没料到自己结局,别人却说出原因


期间袁袭是功不可没的,杨行密后来又听从袁袭的建议,放弃毫无意义的扬州,率军撤回兵精粮足的庐州。至此杨行密对袁袭的话,无一不信,不久又得到了宣州,个人实力进一步得到了扩充。

结 语

在袁袭帮助杨行密夺得宣州后,不久便突发“恶疾”而亡。杨行密痛失这位大能臣,十分伤心道“苍天一定不想让我成就大的功业,所以才把您这样的能人,从我身边领走!我平时一向宽以待人,可您总是屡屡杀戮,所以您的寿命才大幅减少!”(这是小编翻译的白话,各位将就着看吧!)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没料到自己结局,别人却说出原因


上文是杨行密在追忆袁袭的时候,当着群臣的面分析他的死因。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封建唯心主义糟粕,都是不可取的,应该予以深刻批判的。咱们大家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从中,发现里面包含了杨行密为失去袁袭这样的人才,所表现出的悲痛之心。

但是后面几句,完全是虚伪表现,攻击淮南叛军、宣州军、杀高霸这些事情,最后拍板定夺的都是杨行密本人,说什么自己喜欢一向喜欢宽厚待人,而袁袭您就喜欢杀人,这回遭报应了吧等等。


唐末一位能人料事如神,没料到自己结局,别人却说出原因


这些话纯属胡扯,完全是利用袁袭,最后为自己杀伐屠戮的手段,进行彻底洗白,以一个宽厚仁者的形象,进行邀买人心。这是典型“好事都是我做的,坏事黑锅由你背”的小人嘴脸,让人恶心至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