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畜牧業“兜住”產業扶貧底線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在扶貧路上立足本鄉畜牧產業發展優勢,將扶貧與產業對接。通過“扶上馬、送一程”的辦法,讓貧困戶在脫貧的路上持續增收,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畜牧業“兜住”產業扶貧底線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東義順村葛俊峰老人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鄉村兩級的持續包扶下,這兩年,老人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家裡的危房已變成了新房,院子裡還養了綿羊和大鵝。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畜牧業“兜住”產業扶貧底線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東義順村扶貧專幹包磊說:我們村一共是兩戶精準扶貧戶。其中,這戶現在村裡給安排的是公益崗位,負責村裡的林木看護,一年收入是2000元。之後通過幫扶人的努力,又給他買的羊,老人比較要強,這個羊已經下完羔了。預計把羊發展起來。明年、後年就能達到6只、7只羊,現在每隻羊保底是1000元。通過自己努力,他的房子蓋的也挺好,他還要多養大鵝、小雞增加收入。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畜牧業“兜住”產業扶貧底線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共有74戶貧困戶,經過前期的努力,雖然已經過上了“兩不愁三保障”的生活,但為了讓這些貧困戶能夠持續增收,鄉里通過開發“公益崗位、做活庭院經濟、畜牧業帶動”等方式讓貧困戶更多的參與到鄉村經濟發展中來,讓他們持續有收入、有增長。特別是在畜牧業發展中,這個鄉在脫貧中具有較強的牽動力,僅3月19日這一天,東義順村就有兩車肉牛出售。

寶音養殖場工作人員包黎明說:這車是裝了26頭,15.5元一斤,平均1300多斤,能賣50多萬元錢。

合力發展,共同富裕。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在產業扶貧中不斷髮力,通過優勢產業帶動讓貧困戶們有了可靠的收入保障。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畜牧業“兜住”產業扶貧底線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青格勒肉牛養殖場法人何志超說:養殖場的牛一年銷售純利潤是30萬元。30萬元當中拿出10萬元。其中,7萬元扶貧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剩餘3萬元交到村裡壯大村集體經濟。

瞄準優勢產業,使出渾身的“牛勁兒”來抓,讓牛產業在東義順村成了“一村一業”的熱經濟。現在,該村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一村一業”的典型,也帶動了全鄉牛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鄉里還在鄉村畜牧養殖規模上發力,讓家家戶戶都參與進來。通過“小規模、大群體”的產業模式,讓全鄉牛、羊、豬、鵝經濟在村屯遍地開花,畜牧業保證了扶貧事業的穩步發展。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畜牧業“兜住”產業扶貧底線

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黨委書記劉大勇說:畜牧業是我鄉的優勢產業,也是我鄉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更是我鄉產業扶貧的出路所在。目前,全鄉奶牛、肉牛總存欄達5000頭、肉羊存欄35000只、生豬存欄10000頭、種鵝6000只,畜牧業產業佔全鄉經濟總量的55%以上。其中,我們拿出一部分收入用於脫貧攻堅,全鄉7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受益於鄉里的畜牧業發展,可以說畜牧業兜住了全鄉產業扶貧的底。在畜牧業發展中,在產業扶貧中,我們還要繼續加大優勢產業發展力度,採取“扶上馬、送一程”的辦法,讓我鄉貧困戶更多的享受到畜牧經濟帶來的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