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这么严重,茶叶都卖不了。大家有什么办法?电商有用吗?

Lai说茶


疫情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茶叶算小的。网上当然可以销售。看自己能力。


兽医骏马


这是我想在在座的事情,再有一周左右,我们家乡的茶园开始大面积采摘制作,以前是老弟在家管生产,我在成都做批发和销售,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都在老家守着茶园,打算试着做电商,也在拍视频试着做自媒体,希望可以增加曝光率,让茶叶有一个销路!




卖茶宝妈


最近基本呆在家里,纯净水用完了,自来水泡的茶不好喝。家里的茶叶,去年春节前买的茶叶和陈茶,估计能能喝到今年年底。疫情期间吃的简单,也不油腻,喝茶主要是为了提神醒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排在最后一位,重要性差一些了。喝茶是为了解乏,品茶是因为生活安适。现在虽然呆在家里,因为是非常时期,所以大家普遍有一些焦虑症,所以也就提不起品茗的雅兴。


轮回的光阴


我是王三哥,专业手工茶,我的建议,也是今年我想做的,一起探讨。

一、必须认真思考这次疫情对自己的影响。由于我是茶厂,有批发业务,那就需要考虑中间商的市场,因为他们的量决定着我的量。毫无疑问,中间商不开门营业,销售会受影响。所以,今年还需要密切联系批发商,不能压货太多。

二、疫情之后对茶叶终端消费者的影响。茶叶的消费场景,有在家里喝茶,有在办公室喝茶,有商务接待喝茶,有礼品赠送用茶。前面的消费市场影响不大,后面商务用茶,礼品赠送,可能会有影响,量会减少。这样在产品搭配方面需要调整。

三、消费方式的改变需要商业模式的改变。现在足不出户,居家抗疫,也让许多人慢慢习惯了网上消费,无论是大平台还是你的私域流量,都要重视起来,不能单把中心放到电商,现在的短视频也非常火爆,这是以后的方向,需要进入,合作也好,自己做也好,都要开始行动了。

这是我2020年茶叶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三哥日照手揉茶


我讲讲个人的观点,讲得不对的请见谅。

这次的疫情持续多长时间谁也说不准。不单是茶叶市场,整个社会和市场经济都受到严重冲击。为了能尽快尽早的全面战胜疫情,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了一些列行之有效的防控办法。

进行生产要根据各地方的风险等级而定。云南这边受灾面小,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发现病例,同时这些地方也很快的组织并恢复生产。

我不知道你是哪的,就用云南核心产茶区做比例。云南的核心产茶区集中在临沧、普洱、西双版纳这三个地方;其中以临沧的茶叶品质最佳,价钱也最便宜,多以粗加工为主。西双版纳的勐海县是红碎茶、红茶、等发酵茶的主要产区;以技术、人员、气候的优势,在做好本地茶的同时也在全省内进行大量收购。

这些收购的茶很大一部分来自临沧其次是普洱,用来进行发酵深加工,通过将廉价收购来的原材料精加工后,以三四倍甚至翻十倍至十五倍的价格批发给全国各省市的经销商进行销售。

2020年受疫情影响,勐海茶产量出现下滑现象,接踵而来的临沧、普洱也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觉得光靠交情、友谊、经销商、茶客、茶品质、茶包装,茶产地、茶贩子等方面的因素是无法带来市场活力的。

为了能让茶叶销售出去,经过反复思考,想出了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 一、针对茶叶主产区厂家,以政府为主导力量,以各商会茶叶协会为辅助,积极沟通,建立产地微信快销圈或者其他进行沟通交流的圈子,把问题和困难一一列举,以联名求助的方式向当地政府商务局请求帮助。
  • 二、针对散户和茶农,多上网了解今年的茶叶销售动态,例如要及时了解清楚各地的茶叶销售行情。哪款茶好销就做哪款。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 三、把价格压一压,少赚一点,做到让百姓大众都喝得起的茶并且满意的茶。不做伪劣产品,不做以次充好,让消费者从先认识茶叶,让茶叶消费回到理性上来。
  • 四、做一款品质好价钱便宜的快销品,想方设法联系知名网红做代销,力求以量变来达到质变的效果。

峻森


、电商的弊端

弊端一、特殊情况,买不到需要的产品。疫情下我们缺少口罩,电商平台在几秒钟内口罩被一扫而空,全国人民在平台上都买不到,抢双黄连,不到一分钟,全部没了。一人下单买下全部商品,其他所有人干瞪眼买不上。如果全靠电商来维持老百姓的吃喝,特殊情况下,是不是蔬菜瓜果也是一分钟就被扫干净了。

弊端二、轻资产重视资金使用效率,导致库存低。电商甚至没有装物资的库房,很多是把照片放在网上,你不下单他不生产,更不要说库存了,但是关键时刻,你下单了,他生产已经贻误战机了。

弊端三、打击了实体店的仓储功能。90年代做生意的小卖部、夫妻档等有自己销售产品的门面之外还有自己的仓库,几乎家家都有,每次进货都会进很多。因为电商的原因导致现在实体店铺每一个产品进几个,几盒,卖完了再进,原因是网上可以买到,大家都网上买,线下需求变少了,没必要存那么多。

弊端三、破坏了营商环境,人人没有利润,导致一起变穷。商业犹如生态圈,一个生态圈是否稳定,要看生态链是否多元化,商业中的农业产品、实体企业制造业的产品犹如草原上的植物,属于生产者,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实体店相当于草原上食草的牛羊兔,而消费者相当于虎豹狼等食肉动物,这是几千年来人类形成的稳定的商业生态链。现在出现了电商,电商如果能按规矩营商,那也可以,可是电商完全不按规矩,就好比一个草原本来牛羊兔数量刚好,这时候来了一个马,给了草很多补贴,让草都和他合作,被他吃,马的数量急剧上升,牛羊兔没了草,数量慢慢减少,草原上只有了马,这时候虎豹狼只能靠吃马活着,慢慢习惯了吃马的味道,如果有一天马瘟病泛滥,马都死了,草原上又没有牛羊兔,那么狼虎豹是不是也要饿死。那么这个生态链就极其不稳定、生物多样性被破坏了。90年代,个体工商户千万家,一个实体店最少养4个中产阶级,养老板一家、养房东一家、养收银员一家、养销售员一家,大家都有钱赚因为利润高,全国人民的钱都是互动的。而现在电商里面一个店把产品价格降到最低,全国人民养他一家,资金是定向的流动,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通过电商买的东西越来越便宜了是可以省钱啊,而我们却因为省钱变穷了,这种商业生态极不稳定,导致整个大环境下的个体的都钱难赚了。

弊端四、不利于产生自己的本土品牌。没有电商的时代,百家争鸣,运动品牌安踏、特步、金莱克、贵人鸟、鸿星尔克、德尔惠、361度、李宁等等遍布县城小城市的大街小巷,老板赚钱、房东赚钱、一个初中毕业的销售员都能一个月提成1万块,现在呢,各大品牌在电商平台扒掉了比基尼,看谁价格低,最后倒逼质量变差,导致口碑变差沦为地摊货,然后倒闭。羊毛出在羊身上,拼价格就会导致实体制造业利润变低,利润变低就会偷工减料、就会技术停滞、就会被外国品牌吃掉市场。丝绸自古就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现在还有几个中国人懂丝绸,中国丝绸企业在电商平台上拼价格,一条1米的正方丝巾最少需要300个蚕茧,怎么才能降低价格,在电商平台吸引流量?只有造假,桑蚕丝里面加柞蚕丝要么加聚酯纤维,所以几十块一条丝巾品牌就出现在了电商平台,导致货真价实的丝绸龙头企业不得降低利润,要么就同流合污,参假,网上甚至出现了200块一床的蚕丝被,而货真价实的品牌蚕丝被企业一床需要1000左右,这是不是在毁自己的本土实体品牌。现在我们的丝绸企业的丝巾有几个被消费者认同,都是在地摊市场血拼,爱马仕迪奥成了丝绸丝巾的代表,而几千年丝绸文明于世界的中国本土丝巾你货真价实卖,就是没人买。

弊端五、导致区域极度不公平。西北、东北是国家的边界,曾经大量的援疆援藏军人干部扎根西北,我们的边界很长,广袤的土地需要大量的外来人口,人口多则边疆稳,边疆富,西北、东北农业受电商影响较小,也不吸纳多少人就业,因为内地人来边疆很少是来种地。吸引人口来边疆最好的办法就是吸引他们到企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没有电商的时代,内地各路商人、打工人员齐聚边疆各个地方,开店做生意,农牧民的钱、公职人员的钱全部花销都给了他们,让他们在边疆安居乐业,有钱赚没人会走,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形成了一个本地资金良性循环。然而,经过十几年的电商发展,农牧民已经不到城里买东西了,公务员的工资也不本地消费了,他们的钱一半都直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去了东部发达地区,本地个体店流量越来越少,赚钱就少、服务员工资就少,房租就算免费有时候都是赔钱的,街上没人了,恶性循环,第三产业的人口流向了东部发达省市。这些年倒闭的第三产业店铺不胜枚举,西北流失的人口也不少。原因是电商不适合西北地区,西北制造业本来就少,运费贵,运时长,导致西北的卖家在这个平台没有任何优势,因此西北地区在电商平台上可以说是只花钱不进钱,后果可想而知。

弊端六、资本崇拜,年轻人身陷囹圄。一是年轻人不再是学技术,而是天天研究怎么直播带货当网红、当明星,怎么吸粉吸流量,因此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都用上,卖脸的、男扮女装的、装疯卖傻的、风骚卖弄的、各种直播pk吃挂面剪头发的等等,都成了资本的炮灰,资本过去年龄也大了什么都没学到。二是被电商等互联网企业的鸡汤毒害,在网上买买买,没钱买了,电商平台坏就坏在这里,让你贷款买,他赚利息,多少涉世未深的姑娘大学生深陷其害,多少家庭妻离子散。三是实体企业很难招到高技术工人或者普工,原因是年轻人已经不屑于企业工作的制度,更向往直播打赏的赚巧钱模式,带货抽成的模式,并且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这是新技术代替就技术,试问真的有技术含量么?而这波资本退火后,可能很多年轻人已经连回到企业当普工的资格都没有了。四是年轻人热衷于以马云、马化腾为心中偶像,谁有钱谁是爸爸,向往资本驱动,资本垄断某个行业,而不是研究实打实的技术。很多年轻人天天向往天使投资,要么就互联网金融借贷,甚至裸贷去创业。不再向往父辈们先打工积累资本、开实体店积累资本、搞实体工厂搞制造业。

弊端七、能享福不能共患难。平时歌舞升平的年代电商可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但是遇到疫情、战争、特大自然灾害时候,会发生什么?这次疫情请问全国人民靠什么生存的,大家心里肯定有数,那些天天诅咒实体店倒闭的消费者还有网络喷子,此时正吃着实体店实体超市的物资吧,吃着实体超市的饭,盼着实体倒闭,砸着实体的锅,你说你们是什么,两面人吗?电商讲究轻资产轻库存,企业订单式生产,这就让电商平台精细到最大可能的减少损耗减少库存,减少资金的投入。如果发生战争,电线、网线、公路等是攻击的第一要素,那么在没有电、没有网、没有公路的情况下,老百姓怎么靠手机下订单,手机没有电没有网络,又没有实体店,电商如何为老百姓提供物资,就算有电、有公路、也有网络,遇到疫情,电商的库存能够老百姓吃几天,快递那么大的量是否能及时送到位。我想电商做不到,这次疫情,电商的弊端原形毕露。我们谁能拍拍胸脯说再过一百年都不会打仗,我不怕伟大的战死,而是怕窝囊的饿死。

弊端八、不利于民间资本和智慧研究高科技产品。我们的电商寡头互联网公司,热衷于利用庞大的资本垄断某个行业,比如让实体店无生意可做,垄断零售业;滴滴打车,垄断出租业;美团饿了么,连送外卖的都不放过;还有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等各路牛鬼蛇神、魑魅魍魉齐上阵,这是高科技么,无非是一个app而已,然后靠资本补贴拉人头,最后让人头养成习惯开始割肉,这有什么高科技的技术,卖东西电商可以卖、古代人也可以卖,送外卖武大郎都会。这些天,我看到比尔盖茨买了一艘氢动力超级游艇花费6亿美金,中国人说寡头真坏,真奢侈,万恶的资本家。其实我们中国很需要这样会花钱的有钱人,只有这样花钱的富豪,才能推动我国氢动力的研究,推动技术革命,然而我们的寡头在买什么?看到马斯克火箭回收技术多么科幻,看人家的富豪想的都是怎么冲出太阳系、怎么研究反重力飞行器,再看看我们的寡头们天天拼劲脑子研究怎么垄断地摊生意,让摆地摊的人没路可走、让送外卖的无路可走。下一步我们的富豪是不是要研究一个app,垄断全国捡垃圾市场,让捡垃圾的都成为会员,缴纳平台使用费,哈哈哈。


儿时了了


疫情期间,不管是茶农茶商还是茶七,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像普洱茶的春茶上市,是在清明节前后,像绿茶也是在清明前后,那么如果这个期间不能够招到人去采茶的话,那么肯定是会有点影响的

但是对于像普洱茶的话,因为它的受众人群比较窄众那么她受到的影响不大,比如说古树茶,他本身就几棵树,一个人几天就可以搞完

如果想绿茶龙井茶,那么他是属于台地茶,所以呢,就需要很多人去采摘对于茶农茶商而言,不能直接说疫情会直接影响卖茶

如果你是茶农茶商,茶企你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工具来宣传你的茶叶,宣传你的产品最近呢?网络直播比较火,那么能不能把你的店铺的产品放到互联网上呢?

虽然说疫情会对爱茶有些影响,但是呢,我们需要改变一下我们的传统的卖他的思维方法

我是崔幽幽,谢谢题主的问题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下方留言,谢谢


崔幽幽


电商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有人说2003年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疫情成就了以淘宝为首电商,历史有时候很相似,这次也许会是新零售的一个契机。

电商的便捷,以及选择的多样化在疫情这样隔离的日子有很大的活跃性,对于老一代电商来说,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电商发展到现在,便捷和选择的多样性,以及配套的快递,网络和十几年以前不同同日而语,但是也不乏出现了不少弊端。电商从出现开始最大的特点是传播速度,现在很多实际中的操作是信息的迟滞,我也是做茶叶,绿茶的,最忌讳的是什么?是陈茶,很多网店用的几年都是相同的资料,是茶农的人都知道,每年的天气等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其次是电商的假货,电商其中一个特点是爆款,就茶叶来说最喜欢套上名优产地的头衔来吸引眼球,请问在网上有正宗的西湖龙井 有正宗的牛栏坑肉桂吗?牛栏坑肉桂一共五十多亩,一年总产量一千多斤,够几家茶商,几家电商,几家实体店,还是几个有钱的老板私订?第三是价格 ,现在的信息是越来越快捷和透明,我在浙江十分钟以内可以知道贵州四川的青叶价格,温州丽水的干茶价格,合理的利润和费用其实是非常透明,电商中以普洱为首的天价是比比皆是,一个黑心的老板加上几个脑残的傻逼,毁掉的是一个行业一个地区影响,今年那九十九万的傻子还炒冰岛的厕所边的茶王树吗?

以上是我的个人意见,欢迎交流。普洱圈的人士除外。茶叶是农产品食品副食品,应该符合食品安全 ,我对鼓吹港台茶叶骗子忽悠起来的发霉也是越陈越香没有兴趣。




龙井茶痴


目前疫情仍旧严峻,茶企茶商都在寻求自救良方。对于“电商”渠道,“说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给予大家以下建议:

1、用心服务老客户。通过老客户的常态维护和用心服务,增加与老客户的粘性关系,让每一位老客户维持乃至提升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信任度,进而不仅自身延续产品的复购行为,也愿意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以此带动新客户的产生。

2、线上线下双向发力。一方面,在疫情影响的当下,线下门店每天的消毒、环境卫生等相关工作,需让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各环节应保证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标准、系统、全面执行到位,以此增加消费者的信赖度。另一方面是,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消费者对线上消费的服务品质,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线上消费“看不到、摸不着”的情况下,如何让消费者方便地学习标准化的冲泡和品鉴流程,即便在自身居家隔离的环境中,在自酌独饮的场景下,也能够方便地冲泡一泡茶、方便地品饮一杯茶,这将是各家茶企、茶商、茶店需要深入思考和系统布局的环节,从而让消费者实现即便不来线下门店,同样可以感受到最佳的品茗体验。

尽管目前整个行业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下,但茶行业的前景仍是乐观的。茶界人士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品质、打造品牌、持续创新,将冲击变为机遇,创造出茶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





说茶TV


眼下,一些特早生茶树品种正渐渐步入采摘期。茶叶属于对季节性要求较高的产品,所谓茶叶的春天不等人,早采一天是个宝,晚采一天是棵草。然而在疫情肆虐之下,封路、闭市,正让今年的早春茶叶市场陷入困境。。

永嘉县的《方案》还提出,加强制茶设备购置补助力度,将补助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引导茶叶加工企业及时购置、升级制茶设备,提高本地茶叶加工能力。鼓励有能力的茶叶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引进茶叶深加工设备,加强茶叶衍生品研制开发,提升产品转化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