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者聯盟》是不是和滅霸幹了同樣的事情?你怎麼看?

凌宇清夢


不一樣,滅霸還不至於打遍整個宇宙,只能說是征戰過很多地方,肯定是有輸有贏的,不可能宇宙一半都是他的支持者。而且滅霸在奧丁和古一沒死之前都沒敢有太大的動作,奧丁死了,滅霸才敢去找矮人族的麻煩,才敢屠戮的矮人族。

滅霸的勢力在後面只能說是宇宙裡戰鬥力最高和最讓人不想得罪的勢力,一般人不至於為了這麼強大的敵人去拯救那些弱的星球,滅霸自己都說地球是一個渺小的星球,而且滅霸帶來的只有一個軍艦的軍隊,而且就算這樣都讓地球的能人盡出,還包括了宇宙的一些勢力。還差點打不過,鋼鐵俠之所以打響指,因為這場戰鬥是為了拖延時間的,越到後面失敗的機率越大。

而且鋼鐵俠和滅霸不同,滅霸是為了清理宇宙一半的生物,而鋼鐵俠則是要清理滅霸一系的人,所以可能被清理掉的只有在復聯4裡的那些,而且清理掉那些和清理一半宇宙的人完全是2個概念,滅霸一系的大部分是嗜殺的人,清理掉沒什麼不好。也是為了宇宙能少點殺戮


小光影視


並不是,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引起了我的深思,滅霸的一個響指消失了宇宙中一半的人,鋼鐵俠的一個響指也是這樣的結果,這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樣的,都是幹了同樣的事,但是性質完全不同,凡事都不能從表面看,更應該從事情的因果關係以及所帶來的影響力來考慮。

滅霸之所以不惜一切代價的集齊六顆寶石,讓宇宙中一半的生命消失是為了維繫宇宙人口的平衡,聽上去好像使命重大一樣,但是為什麼要通過殺人來解決人口平衡的問題?那消失的一半人口決定了另一半人口的狀態,就連復仇者聯盟之一雷神都變得頹廢不堪,成為了酗酒度日的胖子………所以滅霸的做法顯然不妥,給宇宙帶來的災難無法衡量。

沒有超能力的鋼鐵俠最後用生命打響了響指,拯救了全人類,但滅霸和他的部下在宇宙中消失,這看似和滅霸做了同樣的事,但鋼鐵俠做這件事的性質和滅霸完全不同,一個是拯救一半的人類,一個是毀滅一半的人類,孰對孰錯,早以分曉。

鋼鐵俠要是沒有最後打下響指,沒有讓滅霸和他的邪惡勢力消失,那麼人類乃至宇宙會是什麼樣的局面,我們想想就該知道。宇宙中必將充滿血腥與殺戮,滅霸和他的邪惡勢力的強大,會讓宇宙再也迎來不了光明。鋼鐵俠代表的是正義,也只有正義才能讓宇宙真正意義上的平衡下去,我很支持鋼鐵俠的做法,他也是我心中的偶像。


悟空找劇


影片就是要表現滅霸的正義以及正確,甚至不惜偽造一個“某某星球被屠以後生活更好”的例子來證明滅霸的正確。

為什麼?因為滅霸和婦聯是資本主義、資產階級思想的一體兩面。滅霸做的事是資產階級想幹而不敢幹的事。

別看資產階級天天“人權”“普世”得吆喝,他們只關心自己的人權,泥腿子在他們眼裡不是人。雖然他們吃泥腿子的喝泥腿子的,還要泥腿子給他們打工幹活,但他們可煩泥腿子了,一個校區上學都覺得礙了自己的眼,恨不得把多餘的礙事的泥腿子全消滅,這樣世界才清淨。

這事有人幹過,就是馬爾薩斯的新濟貧法,他覺得資源增長趕不上泥腿子數量增長,就把那些“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泥腿子全關進濟貧院,強制勞動、男女分居、不能交配,做到人口滅絕的目的。

兩百年前還有人這麼幹,但是中蘇百萬泥腿子撼動世界之後,資產階級不得不吸取教訓變得溫情默默起來,不敢這樣來硬的了。所以說滅霸是幹了資產階級“想幹而不敢幹”的事。其實不但資產階級這樣想,精神資產階級也這樣想,那些天天嫌中國人多的就是。

為了增加滅霸的高尚品質,影片給他加上了一條“不分貴賤”。因為誰也不敢明目張膽得表達“消滅賤民”是正義、正確的這種思想,所以要給滅霸美白一下。反正核心不變,就是消滅人口能讓生活變得更好。

至於婦聯,他們則是代表了資產階級對外宣揚的“人權”、“尊重生命”等普世價值。

所以滅霸VS婦聯,一方是資產階級想幹而不敢幹的事,一方是資產階級的遮羞布。遮羞布VS被遮蓋的東西,就像一個精神分裂的人自己打自己。無論誰贏,都是資產階級思想的勝利。婦聯贏了,還能打出一波英雄主義。滅霸贏了,那更好,通過電影給你灌輸馬爾薩斯的理論。反正滅霸輸了電影也不批判,還用“不分貴賤”、“親情”把這個人物渲染得無比高尚。


皖江影視


大家好!我是快樂的群妹!

很高興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復仇者聯盟4:終極之戰》中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橋段,就是帶上無限手套打一個可毀天滅地的響指,這一橋段可以說是整部戲的靈魂所在,並且一個有三個人帶過這個手套。

1、綠巨人

劇情發展到復仇者聯盟裡的各位正派,歷盡千辛萬苦回到過去找回六個寶石再次創造出了無限手套,他們也深知這個手套的威力,想當初,滅霸帶上並使用手套後都難以承受住手套帶來的威力而受傷,那麼,誰來帶個手套打響響指使得被滅霸消滅的人全部復活呢?關鍵時刻,綠巨人站出來了,最終綠巨人承受住了無限手套的副作用,並打響了響指。

2、滅霸

故事主線一直圍繞著正反兩派爭奪無限手套而展開,滅霸打的這個響子可以說是最弱的,因為,有個細節就是在滅霸打響指之前,鋼鐵俠就偷走了手套上的六個寶石,當時滅霸並不知情,所以當滅霸的響指打下去的時候,只聞其聲沒見其用。

3、鋼鐵俠

隨著劇情的發展,鋼鐵俠把偷來的六個寶石,義無反顧的帶到了自己的手套上,為的就是徹底消滅滅霸和他的軍團,而最終的結果是滅霸和他的傀儡雖被消滅,鋼鐵俠也因承受不住無限手套的副作用犧牲了,這個響指可以說是宇宙最強最感人的響指!

雖然,復仇者聯盟裡這幾個人都做了與滅霸同樣的事情,但是每個響指的意義是不一樣的,代表的人性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我的個人理解。


快樂的群妹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也考慮了很久才回答。一個滅霸的無名指消失了宇宙中一半的人,一個鋼鐵俠的無名指也是同樣的結果。這本質上是他們都是一樣的,他們都做同樣的事情,但本質是完全不同的。表面上看不到任何東西,但應該從事物的因果關係及其所帶來的影響來考慮。

滅霸不惜一切代價收集了所有五顆寶石,並在宇宙中損失了一半生命,其原因是為了維持宇宙人口的平衡。聽起來任務很重要,但為什麼要通過殺人來解決人口平衡問題呢?人口的消失決定了另一半的狀態。就連復仇者之一的托爾也變得頹廢,變成了一個酗酒的胖子。。。所以破壞霸權顯然是不恰當的,給宇宙帶來的災難是無法估量的。

沒有超能力的鋼鐵俠終於用生命敲響了手指,拯救了全人類,但是滅霸和他的部下消失在宇宙中。這似乎是做了同樣的事情作為滅蟲,但鋼鐵人這樣做的性質是完全不同滅霸。一是拯救半個人類,二是毀滅半個人類。

如果鋼鐵俠最終沒有猛擊自己的手指,不讓殺戮和邪惡勢力消失,那麼人類乃至宇宙將處於什麼樣的境地,我們應該知道。宇宙一定會充滿血腥和殺戮。消滅暴君及其邪惡勢力將使宇宙不再光明。最主要的是鋼鐵俠代表正義,只有正義才能使宇宙真正平衡。我支持鋼鐵俠的做法。他也是我的心。





混剪影視庫


我來咯

從表面上來看,滅霸和鋼鐵俠確實是做了同樣的事兒,一樣的是打了響指,一樣的是讓一部分生命消失。但兩者的想法是不一樣的,站在滅霸這樣一個強者的角度來說,他知道人口的增多,對於整個宇宙整個世界來說是一個致命的問題,人口點多資源就會變少,資源變少就會產生殺戮鬥爭,同樣會死傷無數,咋滅霸切收集了五顆寶石。他收集了五顆寶石妄想用無限寶石的力量來在一瞬間達成消除整個宇宙一半人口的計劃,在某一個角度來講,他所做的是正確的,但在等在某一些人的角度上講,他毀滅生命就是錯誤的。

從鋼鐵俠的角度來講,他只不過是打了響指讓侵入自己家園的敵人都消失罷了,兩個人從自己的角度上來講並沒錯,雖然都有生命,因此而消失了,但從他們從自己的角度來講,他們所做的都是正確的

滅霸的理論很簡單就是隨機消滅宇宙一學的生物,其實也包括自己,因為滅霸看到了,資源的枯竭,這種方法是最快,最能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它違背了人倫道德的底線,其實滅霸在電影中這個人物就是來表達現在人類社會的現狀,資源的枯調。


小印影視


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從滅霸的角度去看,滅霸用響指讓宇宙的一半人消失了,消失的人是地球上那些無辜,沒有還手能力和那些和他對抗的人,這樣他就能更好的去稱霸宇宙。而從復仇者聯盟中鋼鐵俠的角度去看,他是讓滅霸的一半勢力消失了。所以說是做的是同一樣的事,滅霸讓阻礙他的人消失而佔領地球,鋼鐵俠是讓滅霸的人消失而保護地球


蟲蟲好劇


漫威十年佈局的終極一役,終於以滅霸打著響指,坐看夕陽暫告一段落。網上對電影《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的分析、解讀極其繁多,下文只能從科學、哲學、科幻三個維度進行簡要的分析。

《復仇者聯盟3》劇照。

一、滅霸到底懂不懂科學?

對於極客而言,看完《復仇者聯盟3》大概很難不想起S曲線,而要了解S曲線不得不回到高中課堂。那時候數學老師講到指數函數的時候,多數會舉棋盤麥粒問題(Wheat and chessboard problem)即在第1格獎勵1粒麥子,第2格獎勵2粒麥子,直到國際象棋的第64格獎勵2^63粒麥子,則一共需要獎勵2^0+2^1+…2^63=2^64-1=18446744073709551615,這個數量大約是2014年全球小麥產量的1654倍。這是一個簡單的指數函數,很容易求解。

另一個稍複雜的是兔子繁殖問題(斐波那契問題),假設一對小兔子兩個月可性成熟繁衍後代,那麼經過一定時間會變成多少對兔子?第一個月小兔子還不能生育,因此總數仍是一對;第二個月小兔子變成大兔子,並生下一對小兔子,總數是兩對;第三個月大兔子又生下一對小兔子,上個月生的小兔子還不能生育,總數是三對……依此類推,如果兔子不死,每個月的兔子數都將是前兩個月兔子數之和。

棋盤麥粒問題讓人對指數增長有很深刻的印象,斐波那契數列則是一個指數增長的典型例子。但兩者都很難在現實中實現,大多數生物都是會死的,現實中的兔子雖然繁殖迅速,也遠遠達不到斐波那契數列的增長速度。

隨著生物學向最早數學化的物理學學習,生物學家引進了一種生物學的理想狀態,設想一個細胞,如果一分鐘繁殖一次,這個狀態的數學本質就和棋盤麥粒一模一樣,一個小時零三分鐘就會有2^64-1個細胞。這個函數圖像畫出來是一個雙曲線的一部分(見下圖指數增長),像字母J,稱之為J曲線。這是不考慮生物壽命、環境、變異等因素下最為理想的模型,更不用提對於人類社會而言還有政治、文化等等因素。而邏輯斯蒂增長則考慮了環境因素(有天敵,生存空間和資源有限),其曲線像S形,故名S曲線。這也是我們高中生物學課本粗淺生態學的數學化。

指數增長與邏輯斯蒂增長(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這三個模型很簡潔有力,在教學中是很好的案例,在科學研究中至今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是,發展到今天的生物學(生態學)雖然數學化程度仍遠低於物理學,但與科學誕生初期相比早已今非昔比。

在馬爾薩斯撰寫《人口論》的時候,他用的數學是極其簡單的,人口增長是指數級(如棋盤麥粒問題),但是資源增長是算術級的,遠跟不上人口的發展。這個模型之粗糙,今天看來簡直令人髮指。第一,沒有任何歷史證據表明,人口增長是J曲線,資源增長是算術級的。對於社會學、歷史學而言是歷史數據,對於物理學而言即實驗數據,當然沒有人能把整個發展歷史當做實驗場罷了。第二,馬爾薩斯自己也認識到人口增長是會促進技術更替、資源增長,而戰爭、疾病又會抑制人口增長。第三,馬爾薩斯之後半個多世紀,皮埃爾·弗朗索瓦·韋呂勒提出了邏輯斯蒂增長,但現實中仍會出現邏輯斯蒂增長無法解釋的現象——衰減。這個模型的定義決定了增長最後會使得N無限趨近於K,無法解釋現實中衰減和衰退的現象。

更重要的是,模型是用來擬合現實的,而不是反過來。換句話說,面對複雜的宇宙,模型可以讓我們簡潔地抓住主要矛盾,但不是讓我們通過一個理想的簡陋模型來代替對複雜宇宙的認知,這恰恰是大多數針對《復仇者聯盟3》科普所做的。他們試圖通過一個S曲線來嘲笑滅霸不懂科學(實者是嘲笑那些不知道S曲線的人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而不是通過滅霸帶領大家走進科學。

從邏輯的一致性來說,超級英雄系列從設定到人物本就不那麼科學,硬要用科學的內涵去分析不是不可以,但以此作為唯一標準則未免過於專橫。好的科普,應該是求證出影片的邏輯,而不是反過來因為自己的不理解就吐槽滅霸的科學白學了(在漫畫中,早年滅霸想成為一個科學家,在死亡女神誘惑下變成了滅霸) 。

顯然,大多數作者都陷入了一個認知陷阱,響指的手法實在和指數增長和邏輯斯蒂增長太像了,於是就簡單套用了這一模型。同樣的一波人,可能還在叫囂另一個指數模型——奇點,那時候技術也將迎來大爆發。哇,這下人口和資源技術都是指數增長了,我倒很期待他們針尖對麥芒地鬥一場。

如果一定要問有什麼模型能很好地符合滅霸的思考,我只能回答不知道,這裡面有三個層面:第一,人的行為並不總是符合邏輯和科學,現在大家在給滅霸“挑刺”也多少是因為毀滅宇宙的反派中有新意的不多,故事對人物的要求遠比生活高的多;第二,如前所述,硬要從科學的角度解讀並不總是讓人愉悅,科學既然都沒辦法解釋漫威電影宇宙的起源,更不要說去解釋裡面的一個人物;第三,退一萬步說,漫威電影宇宙可以用科學去解釋,也不意味著滅霸這個人物就是可解的,科學是允許不知道的。

二、滅霸是人還是神?

《復仇者聯盟3》劇照。

滅霸的行為備受爭議,反對一方的論點基本上無非以下幾項:第一,每個人都不單是數字,不應該被殘忍的抹去,這種行為基本等同於一種社會達爾文主義,滅霸則等同於暴君。第二,從前述“科學”的角度,指出通過響指達到目的是不可能的。電影對這一塊的處理極為模糊,並沒有給出響指的具體操作,從這一角度進行計算實際上是自己給自己出題,自己給出不同邊界條件,自己求解,本質上是一個自娛自樂的“同人創作”過程,這一點在文章第三部分還將詳述。這裡先講倫理哲學。

首先,我們得明確,目前的倫理哲學,針對的僅是人類,不包括動物、機器人、變異人等等的,這是任何一門倫理學開頭老師必講的內容。因此,如果要將其平移到漫威宇宙是行不通的。除非我們接受一種文學批評的手法,即超級英雄實際上是人類的映射,這估計是某些漫威粉絲不願承認的,中二一些的人甚至覺得變異人是真實存在的。這種手法也僅在某些時候適用,且有選擇視角的優劣之分,很多評論將其直接套用在滅霸身上,討論我們面對一個滅霸一樣的暴君,那就太可怕了,這不是一個很好的視角。因為從這個視角出發還是面臨一個價值判斷:即便他就是剝奪了人的自由意志,他就是暴君似的人物,人們是否仍有喜歡他的理由和自由?況且,滅霸本身就是一個反派,反派不幹點不道德的事還叫反派嗎?實際上,承認滅霸的作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也是對秩序的一種追求,正是因為對現實不公的憤懣,才會希望有一個神能貧富毫無差異地消滅,本質上這一點和劉慈欣的科幻小說《贍養人類》是一致的,只是一種是科學帶來的專制,一種是強權帶來的專制。

其次,我們得明白漫威故事有很多神話的起源,比如雷神很明顯就來自北歐神話,神話的母題本身就是多維度,比如他包含著當時的道德觀念,可能和現在道德觀念不一致、不適應,像古希臘神話中就有很多亂倫的情節。更重要的是,漫威的神和古希臘的神雖然都是現實中人的映射,但是一個較好的視角是承認滅霸成為了一個神,而不是一個暴君。當然那些反對滅霸的人會和復仇者聯盟一樣說“你永遠成為不了神”,這是因為漫威的“超人”太多了,每一個超級英雄都在正常人的能力之外,神仙打架好看往往導致眾生的感受被忽略,就好像你去看《水滸傳》,只看到了梁山好漢卻看不到那些平民。

在其他漫威電影中,觀眾也絕少能代入非超級英雄的平民視角,去關心二戰、越戰中的普通人。在這部影片中,平民視角之所以會被觀眾採納,正是因為大多數超級英雄在滅霸面前已經變成了普通人一般。既然如此,承認滅霸是神、是一種自然法則,其實未嘗不可。如果把人類看作實驗室裡的小群落,滅霸就是拿我們做實驗的科學家,他想讓我們J形增長就J形增長,想讓我們S形增長就S形增長,把滅霸的打響指看做一種自然規律,正如第一點最後所說,是一種人類無法解釋的“規律”。你看,把宗教語言,換成科學語言,同樣的故事講出來,是不是沒那麼難接受了?

甚至,只有承認滅霸是神,復仇者聯盟的反抗才更具有史詩神話的意味,因為與神對抗的他們是在反抗宿命論呢!同樣一個人物,你承認他是人,是暴君,是想奪回自己的自由意志,你承認他是神,依舊是因為不屈服於宿命。這恰恰體現了漫威電影極具包容性的特色,本質上依舊是一種“同人創作”。

三、一萬個宇宙,一萬個滅霸

《復仇者聯盟3》官方海報。

通常我們說的同人,指的是借用原有人物、社會設定衍生故事,但我認為解讀的多樣性也算一種同人,實際上,同人的本質就來源於解讀的多樣性,更不要說站CP這樣喜好極為主觀的事情。而解讀的多樣性本質有來自於價值判斷的多樣性,即前文論述的第二點。

這裡格外想強調的是,還存在另一種同人,即事實判斷的多樣性(當然如果不承認科學價值無涉,或者承認觀察滲透理論,那麼事實判斷的多樣性本質也是一種價值判斷的多樣性)。由於漫威宇宙的開源設定和相對的去精確化的科學描述,使得漫威的同人創作和科學解讀數量之眾,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歐美的科學家不僅喜歡這些漫畫、動畫的程度堪與星際迷航、星球大戰相提並論了。實際上,漫威電影宇宙(包括漫威漫畫宇宙,也包括DC等等)和星際迷航、星球大戰一樣,自誕生之日起就屬於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化,有著與俚俗相匹配的向上兼容的能力,漫威75週年紀錄片即直接以此命名《漫威75年:從俚俗到全球》(Marvel 75 Years: From Pulp to Pop!)。

這是科幻文學自《弗蘭肯斯坦》誕生起,就擁有的一種文化魅力,他來自於中產階級咖啡廳文化,可以在貴族之間流傳,又能吸引侍應生的關注。只不過當他變成科學共同體文化的一部分就會變得“科學”一些,變成粉絲文化的一部分就會變得“中二”一些,這也是文化簇的一種體現。

所以,也不用被諸如不瞭解這些科學知識就看不懂漫威所嚇倒,那只是另一種方式的同人,只不過在當今科學掌握話語權的時候,那些通過科學分析滅霸討厭滅霸看不起二次元的人,自己變成了深淵。


小火星影視


是不是幹了和滅霸同樣的事,那先看滅霸幹了什麼,他一個響指讓宇宙一半的生命消失了,應該就是全宇宙隨機的一半。

鋼鐵俠用生命打的那個響指,他消滅的是滅霸和他的軍團,即滅霸勢力範圍內的平民百姓還活得好好的。所以是不一樣的。

但是假如鋼鐵俠也是讓宇宙消失一半生命,只不過換成滅霸勢力範圍內的而已,那他們做的事都是一樣的了。


小c觀影


大家好我來說下我的觀點

1:首先滅霸雖然定位為反派,但他的最終目和前兩部的反派洛基和奧創不同,洛基想要統治,奧創想要復興機器人其實也是統治,而滅霸收集寶石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個人利益。

從卡莫拉的回憶可以看出,滅霸執行半數消滅之前,卡莫拉的母星是貧窮,疾病,饑荒,混亂的,經過屠殺反而趨於正常,只是現在卡莫拉的視角是無法接受的。

這裡可以打個比方,澳大利亞袋鼠氾濫嚴重影響生態,官方是認可捕殺袋鼠的,如果某個科學家發明出一舉消滅一半袋鼠的機器,這件事對於人類和澳洲其他生物有益,對於袋鼠族群卻是滅頂之災。而電影中的角色包括觀影的我們正是處於袋鼠的角色,所以視滅霸為反派。

所以換個角度從動機來看,滅霸的初衷並不壞,只是想法太宏觀,計劃太簡單。

2:《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是一部創造了英雄電影奇蹟的作品,羅素兄弟在150分鐘的時間裡,將多達76個角色合理的填充到了劇情之中,並給予了反派滅霸充沛的人物塑造,多線敘事的齊頭並進繁而不亂,忍俊不禁的幽默點綴彰顯著漫威電影的鮮明特性,極為出色的敘事節奏掌控,登峰造極。

在歷經了《復聯2:奧創紀元》的滑鐵盧之後,擺在《無限戰爭》面前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如何將繁多的人物群戲做到面面俱到,而在時間上來看雖然《復聯3》有著150分鐘的時長,但平攤到每個角色上其實還不到兩分鐘,電影更還要去填補在前作中那不勝枚舉為漫威粉絲所留下的線索。

面對困難羅素兄弟對電影的定位上明顯要比喬斯·韋登高明不少,《無限戰爭》很明確的擺出了其就是一部粉絲向的作品,電影幾乎每一分鐘都在致力於去與漫威宇宙相關聯,去更為縝密的透過關聯前作劇情去展現漫威宇宙獨有的魅力。

這份縝密,自然離不開電影對敘事的出色駕馭。在《無限戰爭》中,電影採用了在漫威電影裡頗為罕見的多線敘事手法,數條線索的展開交匯,構建起了一個有條不紊的整體。而不論是矛盾衝突,還是並肩而戰,每一個角色又都在這一整體中都有著相對應的發揮,這種完全有別於一帶而過的走馬觀花,確在有限的時間裡將不同英雄的人物魅力得以了最大程度的發揮,特別是對於熟識漫威宇宙的粉絲,相信都會在自己鍾愛的人物上找到認同感。

電影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其反派人物的塑造上,《無限戰爭》的滅霸與《奧創紀元》中的奧創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這也是《無限戰爭》給我帶來的最大驚喜。其在極為有限的時間裡仍舊給予了這一反派人物足夠充沛的塑造,從他的野心動機為切入的展開,一個帶有悲情色彩的反派得以了呼之欲出。並不誇張的說滅霸儼然就是漫威宇宙電影以來最為生動的反派人物,電影賦予滅霸的孤獨痛苦,遠比一個只是為了成為最強,去打出令宇宙膽寒響指的反派來的更為真實。

作為一部集大成的作品,《無限戰爭》幾乎滿足了漫威粉絲的所有需求,但也正是這樣,對於並不瞭解漫威電影,甚至於對並不熟悉漫威宇宙的人來說《無限戰爭》都算不上是一部友好的電影,這也是即便作為導演的羅素兄弟也不可能以去逆轉的一個缺陷,《無限戰爭》直白的來看其實就是一個複雜的命題作文,羅素兄弟所能做的只是去考慮如何為電影錦上添花。

承上啟下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完美的完成了自身的使命,漫威十年精華的凝聚,使電影不再是隻是一場金玉其外的爆米花,其有著有血有肉的人物,有著能打動人心的悲壯之筆,更令人拭目以待於這一英雄聚合的最終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