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民國時期建立的幼兒園

北京的大學有文化底蘊並不稀罕,北京的中小學有文化底蘊也很正常,比如位於府學衚衕的府學小學,距今已經有700年曆史了。

但是要說北京的幼兒園有文化底蘊,很多人都不信,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介紹一個有底蘊的幼兒園。

一所民國時期建立的幼兒園

北京市立宣外永光寺中街幼稚園,老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這個字樣。

1935年8月,北平市社會局在永光寺中街建立了這所幼兒園,這所幼兒園是半日制的,經費由北平市社會局按年撥付的。

到了解放前夕,整個宣武區只有四所幼兒園,椿樹地區有兩所,另一所是國立北平師範大學附屬第一小學實驗幼兒園。

四所幼兒園怎能滿足整個宣武區的適齡兒童呢,所以這四所幼兒園,都是收費高、規模小的幼兒園,咱們今天說的永光寺中街幼稚園在當時只能接收40名適齡兒童,所以能夠來這個幼兒園的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我們來看看當時富家子弟的兒童都在玩什麼。

一所民國時期建立的幼兒園

摺紙類手工小製作


一所民國時期建立的幼兒園

拼插搭接類遊戲


一所民國時期建立的幼兒園

兒童手繪牆


一所民國時期建立的幼兒園

一起來唱歌


一所民國時期建立的幼兒園

蹺蹺板


一所民國時期建立的幼兒園

兒童腳踏車


一所民國時期建立的幼兒園

玩沙子


一所民國時期建立的幼兒園

玩滑梯


通過圖片上可以看到,20世紀30-40年代永光寺中街幼兒園裡有錢人家孩子玩的東西,跟20世紀80-90年代北京普通人家孩子差不多。

新中國後,永光寺幼兒園由北京市教育局接管,改名為永光寺中街幼兒園,並且成為了北京幼兒園裡的明星。

50年代就參與編寫了《幼兒園工作指南》,並且接待過蘇聯、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代表團及歸國華僑的參觀。

當時的幼兒王明明繪製的水墨畫參加國際大賽並多次獲獎,1958年王明明作品《西遊記》獲得印度國際兒童畫比賽獎、1960年王明明作品《人民公社好》獲澳大利亞最佳繪畫一等獎,1962年王明明作品《北京煙火晚會》獲得羅馬尼亞世界畫比賽特等獎。

王明明,1952年出生於北京,曾任北京畫院院長、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如今已退休。

一所民國時期建立的幼兒園

蒲松齡金秋講書圖,王明明


2000年初,永光寺中街拆除了,如今則是莊勝百貨的一部分了。當然兒童們還有幼兒園可以去,周邊的幼兒園也延續著永光寺中街幼兒園的育兒方法和文化底蘊。

這就是椿樹地區文化底蘊的延續,以琉璃廠為特徵的宣南文化核心區,清代宣南士鄉,晚清民國時期在思想變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南舊事》的誕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