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知道一定范围内有没有病毒细菌?如何防范?

科学成就健康


中医看病注重问、切、诊许多名中医一搭脉一看舌头基本就能锁定病因关键是用药。病毒、细菌只能凭经验判断,中医有时候也会在吃中药的时候同时开一点西药给你一起吃疗效会更好。总之属于病毒细菌类疾病在治疗方面没有西医好。


zxcvbnm123456789asdf


对于中医来说,病毒基本上是寒性所致 ,对于中医,没有病毒细菌这一说法,这是所有中医的共识。

既然我们找到了这个病毒细菌的关键核心,即寒性。

那我们如何去战胜寒性呢,很简单的道理,以热制冷,就是补热源,来驱散寒性。

那怎么预防呢?

这就分为内补和外补。
一、所谓的外补热源,就是晒太阳,太阳是最好的外补热源,只有晒太阳,人的督脉系统才能得到充足的热能补充,每天晒30-40分钟,全身都会气血畅通。

二、所谓的内补热源,就是“姜”,每天煮200ML的姜水,必能保证体内的热量充足。有了充足热量,寒气就进不来了。

中医辨证的是正气与邪气,中医采用的是补充正气,然后去战胜邪气,这才是防范病毒的正确思路。


中医周医生


中医从来不以病毒、细菌这样的微观视角看待问题,中医的出发点是生病的人,而不是病本身。

从阴阳平衡的出发点,结合五行学说,强调天人合一。

防范?那就强大自己吧!中医更看重自身的抵抗力。遇到外邪侵犯,自己的营卫之气护卫防范,发挥最大作用。

从来都不是药治的病,而是药调动平衡脏腑气血,发挥自身的自愈力。





向艾而生


中医与西医看待疾病,是不同的角度。

题主所言的病毒与细菌是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这属于微观存在的。

中医把一切外感邪气,统称之为“六淫”,即伤人的“风寒暑湿燥火”,而病毒与细菌就存在于“风寒暑湿燥火”之中,如何防范?

太简单了。

一,天凉了,加件衣服,天热了,少穿一件。这叫做,只知寒和暑,不管年月日。

房间过于干燥了,用加湿器;湿气大了,用排湿机。

二,增强自己的体质,让真气(免疫力强大)从之,病安何来,如此,就不会被细菌病毒感染了。

增强免疫力的手段很多,但饮食、好心情加运动最靠谱了。


卢轶称心


病毒和细菌属于微观科学,而中医是宏观科学,研究的是阴阳,是人的正气,甚至是“运气”。不是说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正气足了,一切邪气(风、寒、暑、湿、燥、热、病毒、细菌等,都无法侵犯人体。所以防范病毒细菌,主要在于提高人体的正气,包括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来实现。举个例子:夏天热的受不了,你不停的喝水还是会热,但是如果你站到树荫下面,可能不喝水也不觉得热了。中医在这里就相当于树荫的作用,而不是一瓶瓶水。


康怡每日健康


编辑| 本粹 (图片来源:百度医典)
  • 1.首先说中医还是可以,断出有没有病毒细菌的?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每个人身体所发生的变化,是会表现出来的,可能是你的脉搏,气色,甚至是你的声音,人的状态,说话的语气,都是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 2.比如我们根据最新的肺炎病毒,那么感染上这种病毒的人,身体会有什么症状呢?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无肺炎表现。

那么它典型的症状是:已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呢,还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所以说我们通过中医的基础诊断,你判断这个人是不是有这些症状?根据判断的,再去做进一步的现代化的检查。

  • 3.全靠中医诊断,那是不可能得出结论的,要先相信现代化的科技,我要用拍CT,等方法,最准确的方法当然是使用专门的检测试剂。

  • 4.如果出现心形肺炎的相关症状,建议及时问诊,当然有些患者可能不太愿意去医院,我们现在网上开通了很多在线免费问诊的方式,微信啊,支付宝啊,各种浏览器里面都有,一些,到网上跟医生咨询一下,如果概率比较大的话,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5.我们要相信现代科学.


纯粹吐槽


中医如果知道,能有三千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吗。邓铁涛不是说过"吃中药不用穿防护服,戴个口罩就上去了"看看今天,就是在轻症的方舱医院,中医们有不穿防护服的吗?三个手指头能摸到病毒细菌吗?


用户8077005654304


中医就是调节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但如果你是小儿、老人、或者天生体质免疫力不是很好的那种,怎么调都不行,那就对不起了,自生自灭吧。更有意思的是,你的免疫力是否在巅峰状态,并没有一个标准,是以你是否生病作为标准的。就是说你不得病就是正常,得病了就是不行。至于细菌和病毒,几千年来,中医不知其为何物。


流泪的话剧


首先你不能用西医来套中医,西医讲病毒和细菌,而中医讲的致病因素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脏腑内伤等,但同样辨治有效。


用杏林春暖


病毒和细菌是现代医学的范畴所指。是致病微生物,是西医范畴的致病因素,存在与大自然中,有些生理性微生物存也可与人共存。而中医相对应的多指自然界存在的风寒暑湿燥火及疫戾之气。表人体表现多为寒热湿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