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办公室约谈一个学生家长,家长来的时候提了一袋子自家种的马铃薯,该不该接受?

许多分教育课堂


收个小红包马上还回去,还能被家长截图黑一把,何况一袋子土豆,这不是明摆着被人抓话柄吗?

再说了,即使家长是善良的,是真心实意的,还有别人看着呢,还有学生看着呢,人言可畏,什么时候都得注意保护自己的形象, 何况在现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

所以我的态度是:不应该!



1.学生可能会对你有看法。

不管送的是啥,总归还是送礼,大人和老师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因为东西少,自家种的,不值啥钱。所以,即使收下来,在大人看来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学生不一样,毕竟小,不太懂的这个人情世故,你收了他家的土豆,他就会觉得你收了礼。

有了这种心理,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鄙视你,觉得你人品有问题,一旦他这样想,他就再也不会听你的,更别说什么尊敬你了。

另一种可能可能会对你有无理要求,还觉得理所当然,因为他家“送礼”了嘛。

不管哪一种情况,都很糟糕,纯洁的师生关系似乎变了味儿。



2.家长可能会投其所好。

如果这个家长别有用心,一看你接受了他的土豆,明天再来的时候,他可能会拿别的来,你是接受不接受呢?

还有,如果别的家长知道了这件事,会对你有什么看法,会不会觉得你师德有问题。如果别的家长也见样学样,别的家长的礼物你收不收呢?

这样一想,太麻烦了,所以,还是别收了。



3.自己心里别扭。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收了礼物,就需要特别用心,就需要特别对待,一旦做不到这一点,自己心里也觉得别扭。

我班里有一个学生家长,喜欢钓鱼,一次,他到学校给我送了一些他自己钓的鱼,本来是他的好意。但是别的学生看见了,就到处说,“××家长给老师送鱼了”,感觉很不舒服。

后来,我把鱼炸了,请同学们来吃鱼,为了这事,耽误了备课写教案,太得不偿失了。

还有后来,我看见这个学生,心里就别扭,不喜欢这样的相处方式。


终将长大


该收,一定要收。那不是一带普通的马铃薯,而是学生家长的一片心意!不收,家长的心就凉了;不收,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就远了。

记得,我当高中班主任的时候,有位同学的家长要请老师去饭店坐坐。我就问他:“饭钱你能签字报销吗?”他说:“不能”。我又问:“你一个月的收入够这顿饭钱吗?”他说:“差不多”。我说:“既然这样,你就不要请老师吃饭了。留点钱供养孩子上高中,将来上大学还要花大钱呢!”我把他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实相告,他没有多说什么就走了。

高三那年的寒假前几天,这位同学的家长又来了,我在办公室里接待了他。我们除了聊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聊了其他方面的事情,就和多年没见的老朋友一样。

刚把这位同学的家长送走了,就接到他打来的电话,说给各位老师准备了一袋子胡萝卜,就放在学校大门的传达室里。班上所有任课老师人人有份,名字都写好了,下班的时候自己带走就可以了。胡萝卜是自家种的,没花钱,没上化肥,不打药,绝对绿色环保!

这下好了,不收也得收了。那天我和我班的任课老师都是怀着激动和感激的心情拎着胡萝卜回家的。我感到那是家长的一片心意,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赞扬。

这样的礼物,该收,一定要收!

我教的学生一届一届的毕业了,有些家长却愿意和我长期保持联系,就因为我们都是有情有义的人。


文人老李头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班上一名学生在校内多次抽烟和违纪,已经到达留校察看处分了,按规定需要当面告知家长,如果再次违纪就要受到开除处分。

当时是中午,学生的妈妈到学校后打电话联系我,刚好是午饭时间,我就电话里让他妈妈和儿子先去食堂吃饭,饭后到办公室谈。

等我吃完饭后快1点了。走到学校大门口,发现他妈妈站在门边,手里一个黑色塑料袋,见到我过来后局促不安地打招呼。我问她她儿子呢,她说她也不知道,不接她电话,问她吃饭没有她说没吃,我说带她去吃饭,怎么也不肯,就带到办公室去谈论学生的情况。说到如果再受处分就要被开除的时候,他妈妈急得都快哭了,但是一直在说谢谢学校还愿意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我打通学生电话后让他也过来办公室,看着学生在他妈妈面前也吊儿郎当的样子,真的是特别生气,我问他怎么不带他妈妈去吃饭,他还狡辩说不敢带家长去学校食堂,以为学校不允许学生以外的人去学生食堂。当时太生气了,我们学校离市区坐公交40分钟左右,他家里是周边农村的,他妈妈过来肯定倒了一两个小时的车。诶,多的也不赘述了。

当时签完告知书以后,他妈妈把手里的黑色塑料袋给我,说是家里的核桃,送给我,希望能继续监督管教孩子。当时刚工作不久,才24岁,我坚决拒绝,说学校规定不能收取任何家长的礼物,无论价值大小。我只拒绝了一次,他妈妈就没说什么话了,只是看着我,也不走。这个学生就拉着他妈妈往外走,嘴里还说你别给我丢脸了。我就更生气了,骂了学生几句,怎么这么不尊重自己的妈妈,而且还大中午大太阳的把他妈一个人丢在大门口等着。他妈妈又一个劲的给我道歉,然后和儿子出去了。我后来走到门口,发现放着五六个核桃,心情真的很复杂。

学生的事就不多说了,单说那袋核桃,我真的很后悔没有收下……


酸性沼泽小软泥怪


九二三年,我曾对一老家比较调皮的学生严管考上了大学,家长来家一黑皮包中提了三四十颗鸡蛋,当时我想严管学生是我作为班主任的本份,不应接收家长送礼,推来搡去不小心把几颗鸡蛋弄破了,家长怒到"你这娃不近人情",一句话使我无地自容!从那以后,家长及学生来家带的土特产或几元钱的酒(当时也不算很便宜)再没拒收过,不过一定要他们在家吃便饭。有人也许不信,学生来感谢老师,不会有价高礼品的,但你若拒绝,损失的是师生情谊!


用户5863124908967


当然可以接受!我是有这样的亲身经历的!

那年,我是七年级的班主任,有次约谈一个学生的家长,当然是有关孩子的小事情,而且是在办公室。约了几次,家长都说忙,没有时间。

那天中午来了,给我带了一捆大葱和几斤青椒,我俩谈事完后,我拒绝了。可是家长说了一番话,我把菜收下。说的什么?

家长说:老师,我们是做蔬菜批发的,一批菜上市,也就几天了。今天又上新货了,剩下来就要扔掉了。于其扔掉,还不如送人,你我因孩子而结缘!这菜扔掉挺可惜的!

说的也是!我就收下了。

至于,提问着说的情况,要看什么原因?什么情况?该收就收,该拒绝就拒绝。


柳絮飘飘风徐徐


我也当过班主任,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说一说我的经历吧,二十年前,我当班主任。班里的一个住校生感冒发高烧。那会儿农村还没有电话,没办法及时联系家长。我就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拿药。自己从家里煮了小米粥,拿给学生吃。就这样护理了两三天,他康复了。周末回家,孩子可能是跟家长说了。这年冬天快放寒假的时候,一天,家长拿了两只家养的鸡在学校门口等着我下班。我一下班他就硬往我手里塞,嘴里还念叨着,”我是某某的爸爸,我知道老师对我家孩子好,我心里感激你。俺是庄稼人,没什么好东西,这两只鸡,老师一定要收下。我硬不要,我俩就在大街上拉扯起来。这时候,我发现这个家长是个不善言辞的农村汉子,我的推脱让他窘迫得脸都红了。我知道他家很远,灵机一动说,我不方便拿,你帮我拿回家吧,我正好要和你谈谈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我像个朋友一样,请他在家吃了一顿中午饭。


疏梅月影


绝对不要收。一袋土豆值不了几个钱,对明事理的人来说,就好像到邻居家窜个门,随手给装点啥,不空手就好,也不求啥回报。可家长和老师却不是邻里,老师找家长来谈事情,往小了说也都是麻烦事,收了东西,再简单的情理都难说清了,要是让学生看见,更难说清了。要是家长怼你“你还收了我东两呢!”,你窝心不窝心?恼火不恼火?穷归穷,一袋土豆,几袋水果,这些老师还是能买的起的。除了已经毕业离校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之外,其它人送的东西还是不收的好。现在社会與论对老师一点都不友好,谁又能准确判断是家长对老师的真心感激,或是给老师下的套呢?


红白刀杀猪匠


老师约家长谈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给他带了一袋自种的马铃薯。

这种情况,老师确实有些为难。收吧,担心违反规定;不收吧,又有点不近人情。该如何处理?

我先讲讲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我们学校要求,每个学期结束,老师必须把学生成绩单送到家长手中,借这个机会家访。

有一年寒假,下着雪,天气非常冷。我约了家长,在桥头见面。

桥上风很大,我裹紧了棉衣,蜷缩在树下,一边等,一边看漫天飞舞的雪花。

一辆电动摩托停在我面前。骑车的家长,是个瘦弱的中年妇女,两颊被风吹得通红。摩托后座上,挤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

我把成绩单递给她。天太冷,没想多说,准备走。家长忽然拉住我的手,说:“攒了几个鸡蛋,一点小心意,请老师收下……”

我慌忙把手往后抽:“不行不行,收家长的礼物,是违反规定的。”

当时,她跨坐在摩托上,用脚尖支撑着地面。我抽手的动作,使她失去平衡,差点连带着两个孩子摔倒在雪地里。

看到我态度坚决,她眼里流露出失望,低声说:“这点东西拿不出手,我知道……”

我突然感觉很惭愧——在我的潜意识里,是真的坚持原则,还是嫌礼物太轻?

于是,我回转身子,双手接过鸡蛋,笑着说:“这种柴鸡蛋,营养特别好,有钱都买不到呢。那我就不客气啦!”

家长见我接了鸡蛋,喜出望外,说话的声音也响亮起来:“那么,祝老师过年快乐!再见!”

回到家,我小心地打开装鸡蛋的袋子。里面装满了谷糠,鸡蛋一层层躺在谷糠中间,安然无恙。我数了好几遍,整整50个。

农村人家,如果只养几只鸡,攒50个鸡蛋,一定要很久吧?

如果当时我冷冷拒绝了家长的一番心意,她心里,会不会很难过呢?

一袋自家种的马铃薯,应该值不了几个钱,如果将事情性质拔高为“收受家长礼物”,故意往“违反师德”上面靠,我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应该。

农村人纯朴,上门拜访,不能空着双手,否则显得不够尊重对方,这是传统习惯。带马铃薯到学校办公室,当众送给老师,没有藏着掖着,摆明没有巴结讨好老师的意思。

如果老师以“有规定”为借口,拒人于千里之外,让家长仍然把东西拎回去,那就太没人情味了。会令家长感到尴尬,也会难受。觉得老师嫌弃东西不值钱,瞧不上眼。

我建议,东西可以先收着,感谢的话要说到位。最好表现出,对农村自产的绿色蔬菜特别喜爱,让家长心里温暖、喜悦。后面的沟通,也会顺利很多。

以后家访的时候,给家长回点相应的礼物——与学习有关的书籍最好。这样,既表达了对孩子的关心,对家长的尊重,自己还了人情,心里的负担也就卸下了。

这两年,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把师德放在首位,一再发文予以强调。也有一些老师,因为收受家长礼物或有偿补课,被严厉处分。老师们自律意识,也因此显著提高。这是好事。

不过,家长给老师送些自产的蔬菜鸡蛋之类的东西,价值不高。本质上,只是人情关系的润滑剂,不必上纲上线。

人情一把锯,有来必有去。找机会还个人情便是。

当然,若是所送的东西价值较高,或者有请托的目的,就必须严辞拒绝了。


毫米


教育有焦点,乡村教师有观点!

从题主提问中能看出这是一个农村孩子的家长,如果是提的一家种的一小袋马铃薯,那么我个人建议你可以收下!先别喷,听我把话说完。

对于农民,他们绝大多数对老师是非常尊敬的,他们是简单淳朴的,但有时又是执拗倔强的。我在乡村教书11年了,基本上是和这样的家长打交道。和这样的家长相处,你要有人情味儿和乡土味。



记得刚开始上班时的一个村小,当时由于交通不便,我们是住在学校里的,到街上去买菜来回要3个小时的路程,没有电冰箱,因此我们是每周买一次肉,做成可以放的比较久的肉食。小菜就没有办法了,刚开始时是我们的校长和其他两个住在村上的老老师每天给我们带点菜,后来学生家长知道了,就叫孩子上学时给我们带来放在我们寝室门口。刚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后来是有一次家长送菜来学校,完了他对我说能不能把以往的口袋还给他,家里没有干净的口袋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后来每次有孩子提菜来我都会将袋子还给学生!

还有很多的小故事感动着我,这里我就不一一道来了。当然,接受了家长的蔬菜,我们教学上从来也没含糊过,我们当时的学校教师,每天都是免费给孩子们多上一两个小时的课,教学质量一直处于领先水平。而且教师和家长的关系非常融洽,大家相处就像是邻居,家人一样。

良好家校关系的建立是双向的,其积极意义也是重大的。


叙州小学教育观察


在农村第一线的教师们,农村学生的家长送一小袋马铃薯,这是家长对老师的尊敬没有什么不可的,有的家长还送青菜等,这是家长和老师的关系比较好才有这样举动,记得我妻子以前也是一名乡村教师,靠近学校旁边的学生家长都会经常拿点青菜等给她,至今我妻子已经退休了,他们还经常电话联系关系很好着呢!我的看法就是有些事不要小题大做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