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如何拍好公园里的小鸟小鸭?

柳侍墨


手机拍美公园飞鸟,游禽的3个技巧:

在一些有水域的公园里常见野生鸟或饲养的大鹅、野鸭。

相比较下,鸭、鹅更好拍些。

一来不怎么怕生人,二来,除了水上漫游,还经常出没在岸边溜弯晒太阳,便于我们随时抓拍。

如果是野生的飞鸟,拍起来就有难度了。

通常在郊野公园远离人群的小岛,湿地、水面栖息,想用手机拍到,要么直接抓拍高空飞翔远景,要么用“长焦模式”或借助“外接长焦镜头”拍摄。

想用手机拍美这些小家伙,除了掌握基本拍摄技巧,我们还要多利用周边环境,尝试多种角度拍摄。

小月整理了三点手机拍飞鸟,游禽,包括“近拍,远拍,人物互动”的技巧,希望对伙伴们帮助。

一、拍近景|低角度、大光圈

水域公园通常会饲养一些鸭鹅或黑天鹅,如果有机会离的很近,拍摄时可尝试3个小技巧:

1-蹲下,手机向下|低角度拍

拍摄小动物和小朋友类似,一定不要站在大人的高度去拍,尝试与主体持平或略低一点,会发现小主体变得很高大,同时展现的画面更接近主体眼中的世界,而非我们所看到的。

▼ 比如:拍摄水面的黑天鹅

站在岸边,高角度俯拍主体,感觉很小,画面显得拥挤。

▼ 蹲下,低角度拍摄:

走到岸边,蹲下身,手机镜头向上,低角度再拍一张,瞬间黑天鹅变大,空间感增大。

2-大光圈、人像模式|拍特写

现在很多手机都有“专业拍摄”模式(比如华为,iphone、努比亚),其中的“大光圈,人像模式”同样适合近距离拍小动物。可以很好的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 比如:普通“拍照模式”拍摄

用手机普通模式拍摄,虽然低角度近拍,但背景无虚化,

▼开启“人像模式”拍摄:

同样低角度拍摄,背景明显虚化,更突出主体。

二、拍远景|巧借水面、变焦拍

如果没机会近距离拍摄,不要放弃,我们同样可借助水面、变焦和拍摄小技巧等,拍出有感觉,很动感的远景、特写。

1-借“水面”|增强画面层次感:

面对大片水面,只能远观水鸟时,可借助平静水面,水上倒影,采用留白、三分法构图等,拍出层次感,这样的远景同样很美。

▼ 拍摄时注意4个小技巧:

1)打开手机“网格线”,利用三分线参考构图

2)保证水平面平行,位于三分线两根平行线位置

3)注意“主体”的走位,尽量放在三分线交差的四个点任一位置。

4-注意减少画面元素,利用水面“大片留白”,更有空间感。

2-巧借“水波纹”|拍出动感:

想通过远景表现“水鸟”的动感,有一个小技巧—— 借助细微的水波纹,表现动感的水鸟。

▼ 静止的水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水面静止不动的水鸟,周边的水波纹是一圈圈的涟漪(如下图)

▼ 游动的水鸟:而游动的水鸟,后面会有长长的水波纹(见下图),尽量拍下来,利用这个小细节就能画面马上动感起来。

3-借水面作背景|突出主体,层次:

如果公园环境杂乱,建筑游人都很多,我们可退而求次,利用局部水面作背景拍水鸟。

▼ 拍摄时只需借助“水面的倒影”,就能让平静画面变立体

4-利用变焦、连拍|拍远景

手机变焦拍摄现在已经不算难事,目前最高“5倍光学无损变焦、10倍光混变焦”,所以想拍清晰远处飞鸟,可以实现。

▼ 用手机变焦拉近远景时,要注意2点:

1)手持拍摄时一定要

“稳”,保证画面清晰。

2)多用“手机连拍”,长按拍摄按钮,总能有一两张满意画面。

5-借“外接长焦”|拍远景特写

如果手机没有变焦功能,还可借助“手机外接长焦镜头”,同样能拍到远处的飞鸟。

▼ 比如:“手机+15倍长焦”拍摄

这组图是冬天站在天桥远拍公园冰面的大鹅,因为远拍,不会干扰主体,借助长焦镜头,手机连拍,有机会记录这群大鹅嬉闹的画面。

目前手机外接长焦的性能还不稳定,拍摄时需保证手机的稳定,同时还要手动对焦,需多拍摄练习,慢慢熟练操作,所以对于初学的伙伴不建议尝试。

▼ 下图是小月自用15倍长焦:

对于外接长焦有什么疑问,可翻看小月的历史文章,有专门介绍,或评论区留言。

三、巧借“与人互动”|拍故事

观赏公园里的飞鸟,游禽时,周边常有围观的人群,尤其好奇的小朋友会与它们近距离接触互动,这类画面一定别错过,马上抓拍。

因为是瞬间抓拍,两者间的眼神,肢体互动最关键。让普通的风光照,变为讲述“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更有故事感。

以上内容如有帮助,欢迎点赞,留言,转发,是对小月最大鼓励,想了解更多手机摄影技巧,创意后期,马上关注吧。


手机党拍


用手机拍公园里的小鸟或者小鸭,你最好准备一个手机外置长焦镜头,这样你就可以抓拍一些你想要小鸟或者是水池中小鸭子的照片了。但手机毕竟是手机,抓拍的照片不比单反相机和微单相机长焦镜头所抓拍的照片效果好!手机抓拍的反应没有专业相机的好,这是肯定的。


蓉城也地


拍摄动物,要注意快门速度的调整,应该相应高一些,保证能快速捕捉,最好使用长焦镜头,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惊扰小动物,下来就是注意拍摄时间,尽量选择早晨或者傍晚拍摄避免亮度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