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伯丹將軍,即是美國的職業軍人也是著名的美國發明家。發明了伯丹步槍,伯丹式底火,特別是伯丹式底火的影響持續至今,可以說在國內打過軍用步槍的朋友就用過伯丹式底火。同時,他也因在南北戰爭前組織的BERDAN SHARPS SHOOTER而出名,具體就是,他向國防部長建議,將北方最優秀的射手集中組成一隻部隊,裝備最精準的步槍,以發揮他們的專長。國防部就任命伯丹為上校,授權他組建並按自己的意見裝備這隻部隊。可見伯丹將軍即是一個在家能做飯出外能談判的老司機。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世界上著名的兩種底火形式,上為博賽克式,下為伯丹式,由於伯丹式底火的彈殼自帶火臺(在衝壓彈殼時就已經制造出來了)所以主流的軍用步槍子彈廣泛應用,這也是伯丹老爺子的主要發明之一。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接下來就說說伯丹將軍設計的步槍,儘管此型步槍是為沙皇俄國設計的,但是充分的汲取了美國南北戰爭的經驗,以及憑藉19實際美國出色的機械設計加工技術大發展的優勢,所以說這是個美國槍不為過,但是此槍雖然美國人設計,這款武器俄國感十足,就像後來的莫辛納幹一樣,甚至更加的簡單粗暴。伯丹式步槍分為I、2型。定型於1869年、1870年,同樣發射4.2線的槍彈,約等於10.75MM的口徑,下部有圖詳解(圖中上部為1型,下部為2型)。

(線為俄國長度單位,一線等於1/10英寸長,之所以被稱之為線是因為它的英文翻譯為“line”),俄國第一款制式後裝步槍,俄軍在1877俄土戰爭中的制式槍,據缺乏綜合對外能力的李鴻章中堂評論此槍的性能稍好於斯奈德-恩菲爾德,比馬梯尼-亨利和雷鳴登要差。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伯丹步槍的第一型居然還是具有活門步槍特徵的式樣,但是不管怎麼說當時此槍作為一支作為後堂裝填步槍武器也還算成功,但是結構而言註定了此槍不太能成功,所以後邊出現了“伯丹步槍”的第二型武器,也是伯丹步槍的代表之作。

介紹伯丹步槍第二型武器的時候需要單獨開篇文字,主要是作為莫辛納甘無煙火藥步槍出現前沙俄軍隊槍的主力武器出現的,因此此槍具有沙俄武器的典型特徵,針對特殊軍種出現了特殊的改進型,品類雖然沒有後來的莫辛納甘豐富,但是依舊不少,下面就結合圖片和大家說說我找到的幾種改進型。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其實一開頭就應該先介紹下伯丹步槍的子彈,但是我覺得銅彈殼與2型步槍的感覺更搭,所以放在了此位置。伯丹步槍的子彈,規格為10.75*58MMR型槍彈,俄國口徑單位為4.2線(每線為1/10英寸,常見的莫辛納甘步槍為3線,俗稱為3線步槍),步槍子彈初速440M/S,在當時黑火藥子彈中為比較好的,線這個俄國長度單位,之所以翻譯為線則是因為line的英文翻譯。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伯丹步槍的子彈必然要搭配伯丹式的底火,就是由於當年的黑火藥槍彈決定了那一時期的子彈口徑都比較大,差不多快趕上反器材步槍的口徑了,所以那時的步槍攜彈量必然有限。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伯丹步槍的基本型步兵型,粗看之下具有典型的俄式風格 就是比莫辛納幹更為粗壯一些,外加單發的設計使得此槍沒有彈倉位的凸起,外形更為流暢。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眾所周知俄國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包括原來的“哥薩克”騎兵,由於哥薩克民族有著自己鮮明特點,在武器上也有體現,莫辛納幹步槍時代也出現了哥薩克的款式,而圖中就是更早的伯丹步槍的哈薩克騎兵款,貌似不配刺刀的,主要是哥薩克騎兵遠戰用槍,近戰用叫做“恰西克”的馬刀。另外哥薩克版的步槍居然沒有扳機護圈,好在是單發步槍,平時可以子彈不上膛。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最具有俄國氣質且感覺更接近莫辛納甘的步槍為龍騎兵版的伯丹步槍,此槍槍身應該是由櫸木製成,全槍呈棕色另外整體尺寸也更緊湊一些,雖然不是作為卡賓槍出現的,龍騎兵步槍確實應該被視作為步槍,因為龍騎兵的作戰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武器選擇,龍騎兵可以被視為騎馬機動的步兵部隊,馬只是作為交通工具,而不是作戰平臺,普通騎兵的馬可以視作交通工具和作戰平臺,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好比龍騎兵裝備的是運輸卡車,而普通騎兵裝備的是裝甲車,甚至於重裝的胸甲騎兵裝備的是坦克。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伯丹步槍俄國風格濃厚的一點就是槍械揹帶的形式,和後來的莫辛納甘步槍一樣,都是沿著槍身縱向開槽而成的。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另外步槍的槍栓和保險操作裝置也是後來莫辛納甘的感覺,除了子彈口徑和彈倉外,感覺伯丹步槍真的不算落後的感覺,也許是莫辛納甘落後於時代了,畢竟沒有毛瑟98的順暢。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我不確定圖中的步槍的標誌代表什麼,不過圖中應該是一支俄國自造的伯丹步槍(最開始的一批步槍委託美國的軍火商代工),因為金屬切削的痕跡粗糙,貌似我國早年的77式手槍也是這個樣子,可見一國的綜合工業水平可以通過細節清晰的展現出來。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拉開槍栓和立起標尺的伯丹步槍,單發步槍雖然效率不高,但是可靠性應該不成問題。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一支斜著拉開槍栓的步槍,可以清晰的看到彈膛,由於黑火藥子彈,可見彈膛明顯不小吧。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伯丹步槍工作原理的簡單圖示,老實說一個單發步槍還能有多複雜,無非是閉鎖和擊發機構而已。

伴隨產生,槍不出名但底火卻沿用至今!

伯丹步槍的套筒刺刀的特寫,俄國由於近代工業的落後,特別看中工具武器的耐用性,這種思維已經深入到骨髓之中,著名的四稜刺刀就是,一般國家的刺刀都是劍型或者刀型等,唯獨俄國的多款步槍都忠愛多稜刺刀,原因就在於加工方便,堅固耐用,雖然功能單一,但是好用就好的思維存在著。八路軍的81式馬步槍也是配有多稜刺刀,充分反應了根據地基礎工業的落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