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歷史名人:蘇軾與滑州

北宋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這在中國文學史上算得一個偉大的奇蹟。這裡且分別說一說蘇軾、蘇轍兄弟二人與滑州的關係。

河南滑縣歷史名人:蘇軾與滑州

蘇軾一生中也許沒有到過滑州,至少是沒有見過這樣的記載,但是他對滑州十分熟悉。元祐六年(1091),歐陽修的孫子歐陽憲官授滑州韋城縣主簿,那時蘇軾正任著潁州知州,歐陽憲去向他辭行和請益,他一連寫了五首詩為之送行。我們且看其中的兩首:

白馬津頭春水來,白魚猶喜似江淮。

使君已復冰堂酒,更勸重新畫舫齋。

(《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四首》其三)

美哉水。洋洋乎!

我懷先生,送之子於城隅。

洋洋乎,美哉水!

我送之子,至於新渡。

念彼嵩雒,眷焉西顧。

之子於邁,至於白馬。

白馬舊邦,其構維新,

邦人流涕,畫舫之孫。

相其口髯,尚克似之,

先生遺民,之子往字。

(《美哉一首送韋城主簿歐陽君 》)

詩中所列“白馬津”、“冰堂酒”、“畫舫齋”、“白馬舊邦”等都是滑州名物,說明蘇軾對滑州非常熟悉。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裡有個緣故。

河南滑縣歷史名人:蘇軾與滑州

說起來歐陽修對“三蘇”均有提攜之恩,特別是對蘇軾、蘇轍兩兄弟,按舊的說法是有恩師之誼的。原來在嘉佑二年,蘇軾、蘇轍同時參加禮部主持的科考,那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科考,考官都是文壇碩彥,歐陽修是主考官。結果在那次考試中,蘇氏兄弟雙雙高中。蘇軾的文章《刑賞忠厚論》深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

河南滑縣歷史名人:蘇軾與滑州

歐陽修本想把蘇軾文章評為第一,因為那時考卷是實行“糊名”制的,歐陽修懷疑那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作,為避嫌將其評為第二名,而以另一篇文章《春秋對義》為第一。誰知揭名之後,《春秋對義》卻是曾鞏的文章,蘇軾的《刑賞忠厚論》只好屈居第二。此後,歐陽修對蘇軾在賞識之外又有一分歉意。一次蘇軾寫信給歐陽修,歐陽修對當時考官之一的梅堯臣說:“我當避讓此人,好讓他出人頭地。”當時蘇軾剛剛二十來歲,人們並沒把歐陽修的話當回事。後來蘇軾果然成為一代文宗,詩、詞、文章、書法,都名貫古今,大家才信服歐陽修的眼光不錯。蘇軾對於這一知遇之恩始終感激不盡。很自然的,他對歐陽修一生事蹟十分留意,即使是歐陽修在滑州任職那段不長的經歷,蘇軾都瞭如指掌。現在,歐陽修的孫子將去滑州做官,蘇軾以飽含深情的詩句,為恩師的裔孫、也是自己的晚輩送別。他前邊一首的意思是:

此刻滑州城下的黃河白馬津,冰消雪融,春水滾滾而來,景象壯闊。更令人高興的是,黃河裡的白魚同江淮地區的白魚一樣鮮美,但願你此行有白魚入舟,宦途順遂(《史記•周本紀》: “ 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 武王俯取以祭。”後以白魚入舟為行事順遂之兆。)你祖父在滑州任職的時候曾經釀造了天下第一的冰堂酒,可惜後來冰堂酒停止釀造,不久前新任的滑州知州已經將它恢復。只是你祖父修建的畫舫齋已經破舊不堪,你到哪裡後要把它重新修復起來。

河南滑縣歷史名人:蘇軾與滑州

其實,蘇軾哪裡只是要他僅僅修復一座畫舫齋呢,更深的意思是要他繼承乃祖遺德、遺志,做一個好的地方官。

在後邊的一首詩中,蘇軾更是激情洋溢。詩的意思是:

潁河的水浩浩湯湯,真美呀!我懷念歐陽先生,把這個年輕人送到城邊路口。潁河的水浩浩湯湯,真美呀!我把這個年輕人送到潁河的新渡口。我想念中原的嵩山和洛水,深情的向西眺望。年輕人要走很遠的路到白馬上任。白馬是個古老的地方,但是那裡的城壘廨署包括一切環境對你來說都是新鮮的。那裡的人們聽說畫舫齋的老主人歐陽修的孫子來了,看看你的相貌、行事,還都有些彷彿。對於老先生當年的百姓,你這個年輕人可要好好地去愛護他們呀。

詩的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晚輩歐陽憲深情的期望和囑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