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精英”丘吉尔:“日不落帝国”回归“岛国”的见证者


“超级精英”丘吉尔:“日不落帝国”回归“岛国”的见证者

最近刚看完一本罗伊·詹金斯写的关于丘吉尔的大部头传记,作者曾多次担任英国的国务大臣,对英国政治的内部生态和运作规则有实战经验,可是写的这本丘吉尔的传记,虽然已经全部看完,但并不觉得作者写得很好,内容太细了,堆砌几乎所有的细枝末节,更像是一本编年体历史记录书,而不像是个人传记,但从书中的收获还是不少。

下面就提炼几点丘吉尔生平的要点总结,随便再简单聊聊欧洲历史的困局。

1、丘吉尔有一个十足的“超级精英”出身,祖先是英国公爵,就是英国最高那一级贵族,上面就是皇室了,丘吉尔是第九代公爵继承人,他的爷爷曾担任枢密院大臣,他的父亲曾担任财政大臣。

虽然丘吉尔后来只继承了几栋房产,没有其他多少现金资产,但公爵必定是一个极少的祖上荣光,整个英国也没几个人公爵吧,反过来推测丘吉尔后来当上英国大臣,基本可以说是囊中探物,从祖上来看这就是八九不离十的概率,只是当首相就未必有如此概率,首相需要更多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也正是后来丘吉尔非常年轻就当大臣,但当首相的荣光丘吉尔是用了一生来追求。

2、丘吉尔的父亲46岁就早逝,当时丘吉尔20岁,他父亲曾经担任印度事务大臣和英国财政大臣,丘吉尔生于1974年,他年轻时看到了全盛的日不落帝国。

他父亲对丘吉尔的主要影响就是,第一是由于家族遗传病早逝,丘吉尔担心自己大概也会四十多岁早死,所以年轻时候非常的勇猛不怕死;第二是丘吉尔写了一本关于回忆他父亲的书,这算是为丘吉尔带来一些版税与从政资本。

3、丘吉尔少年并不出彩了,哈罗中学上的军事班,考桑德赫斯皇家军事学院考了三次,他的求学路径主要是军事训练为主,但他对历史有很深的研究,其他方面就没什么非常出彩了。

但他年轻毕业后,从军经历一直非常的勇猛,不停地请战搞关系上前线,在他眼里战功既是荣誉又是从政资本,而且一战曾担任海军大臣,到后来二战出任首相,和他的军事训练有一些因果关系,虽然丘吉尔一战期间的从政经历可以说非常失败,但谁也没想到二战的爆发,此时英国首相几乎只有丘吉尔可选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吧。

4、丘吉尔一生写了很多很多书:《马拉坎德远征史》、《河上战争》(2卷)、《萨伏罗拉》、《伦道夫·丘吉尔勋爵》(2卷)、《人民的权利》、《世界危机及其后果》(5卷)、《我的早年生活》、《东线》、《思想与冒险》、《马尔博罗的一生及其时代》(4)、《当代伟人》、《军备与盟约》、《绘画遣怀》、《第二次世界大战》(6卷)、《英语民族史》(4卷),其中二战回忆录还获得过世界诺贝尔文学奖。

这里数数就有32本,从早年从军当战地记者发稿,到出版个人从军经历回忆录,再到家族和民族历史回忆录,年轻的丘吉尔非常的勇敢或者说鲁莽,早年从军总是尽力争取到前线去,并将前线将战况发回英国,并为此笔耕不辍的写书挣稿费,写书几乎是他一生挣钱的主要途径,稿费也是他从政的经济基础,因为作为一个九代公爵贵族,他的花销当然不小,但当家族没留下多少财产,只剩头衔和少量豪宅时,而房产不出售的话还需要花钱维护,所以他年轻的时候非常努力和勇于冒险,通过写书来挣钱和为从政积攒人气。

一个九代公爵的贵族,用比一般人更加努力和勇敢的生活方式,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通过从军、写书、从政,完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只有平天下存在少许不足,丘吉尔的一生是不是非常的励志!

5、丘吉尔从政并不顺利,一战中担任海军大臣曾经犯下大错,丘吉尔批准了海军攻占达达尼尔海峡的计划,但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击败,英国受到了惨重的损失,丘吉尔因此被免除海军大臣的职务。

这可以解释很多人政治新人在政坛的一迅即逝,一个错就再也没机会翻身,而丘吉尔好在是公爵豪门,他和历代英国首相都能套近乎,东山再起的机会还是有的,当然这是说当一般的大臣职位,而不是说担任首相的机会。

6、丘吉尔文艺色彩其实非常浓,除了他对英国及世界历史耳熟能详,还写过小说,一生出了32本书,并且还有好几本畅销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曾经在政治低潮40岁时学画油画,后半生画了530副油画。

丘吉尔因为政治生涯太过耀眼,才让他的文艺范显得不为人知,其实要是没有那些出版的书及稿费,丘吉尔未必能专心从政,其实写作才是丘吉尔的人生底色,政治是他皇冠上的那颗耀眼的宝石,但是依靠写作这个皇冠,宝石才能戴在头上闪耀。演讲对政治家而言非常重要,丘吉尔的文采也因此比其他人都好,文采加勇气,让丘吉尔在二战的“至暗时刻”鼓舞了英国人民团结一心。

7、丘吉尔担任首相并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是由于前任首相的绥靖政策失败,国家处于危难时刻,这个时候懂军事又勇敢的丘吉尔才回到大家眼里,丘吉尔曾经担任过海军大臣、陆军大臣、空军大臣和财政大臣,丘吉尔是在66岁才等来这个担任首相的机会,而此时法国即将投降,英国即将在二战中孤军奋战。

丘吉尔曾想到自己会早逝,但肯定没想到到66岁才有机会当首相,他在34岁就进入了内阁担任商务大臣,而且要是没有二战的爆发,丘吉尔未必有机会担任大臣,可以说他的一生奋斗经历是为战争而准备。

丘吉尔一生以勇敢著称,少年的军事训练给他留下很好的基础,还有祖上的荣光激励着他奋斗,担心早逝又让他比一般人奋进,丘吉尔在二战中英国的“至暗时刻”担任首相,并激励英国全体国民,齐心协力抵抗德国对英国的轰炸与攻击,保住了本土不沦陷,坚持并打赢了二战,这体现了丘吉尔的勇气与担当,他对英国的贡献是居功至伟。

以上是看完丘吉尔传记留下的几个印象深刻的要点,感觉丘吉尔一生要是不从政,极有可能会成为著名高产作家,他会留下更多著作,但在那个一战二战的年代,丘吉尔比当作家未必比从政对英国人民更好,因为没有丘吉尔英国可能在二战中会沦陷,那么英国历史就要改写,这对国民的持续影响更是无比巨大。从长期来看,丘吉尔也未必能成为一个伟大作家(比如莎士比亚或福斯特),他的那些著作基本是以个人经历和历史为主,作品是否能产生世界范围的广泛影响还未知。丘吉尔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做了对个人最合适的选择,而且这个选择最后还给英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帮助,丘吉尔不愧于时代的伟人。

“超级精英”丘吉尔:“日不落帝国”回归“岛国”的见证者

下面再说点由丘吉尔引起的题外话。

丘吉尔年轻时一战前,他父亲还曾担任印度事务官,那时的“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确实是无比强大,从全球商贸往来获利无数,又通过这些利润反过来再次巩固英国技术、军事、海军实力,那时的英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肯定是排第一。从在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到一战前的1914年,这三百多年里,英国海军是世界最大的海军,丘吉尔也曾随着英国海外驻军,去过很多地方冒险,英国曾经殖民过的大半个世界:美国、印度、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缅甸等,还有更大面积的势力范围,而英国本土其实只是一个岛国。

一战期间,丘吉尔担任海军大臣时,英国对世界海洋的统治能力就在不断衰败,虽然在一战中英法联军打败了德国及其海军,但是英法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战的“绞肉机”既葬送了欧洲一代的青年才俊,由此导致对殖民地统治力削弱(在这也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殖民统治这种事),还有美国的实力崛起,为美国在二战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埋下伏笔。更关键是血腥的战争葬送了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明,工业革命带来更多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加强了“重商主义”的暴力逻辑,船舰利炮既能用于镇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也能用于帝国主义的内部厮杀。技术进步若带不来全民道德的提高,那么必然带来的是更多伤害。

二战期间,担任首相是丘吉尔个人及家族的无上荣光时刻,但二战也是近三百多年英国历史的“至暗时刻”,既有本土沦陷的风险,要不是从敦刻尔克的撤离回来22.4万英军和11.1万盟军,说不定英国在二战中就只能投降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抵抗,丘吉尔也不会有领导英国胜利的伟大荣光。英国从世界霸主地位的“沦落”,美国和苏联已经无比强大,二战后的冷战期间基本是美苏对话,所谓的三巨头其实更多是虚名,罗斯福在二战前还挺尊重丘吉尔,二战后美国基本可以无视英国,而斯大林更不会理会英国的意愿,二战后英苏已经从盟友变成敌人,实力差距太大,美苏可以无视英国单独对话并决定世界版图。

到二战结束时,丘吉尔已经明知英国在世界霸主的地位不保,实力已经排在在美国和苏联后面,并且在二战中欠下美国巨额债务,加上海外殖民地的不断独立,基本切断了英国再次强大的基础,英国已经事实性回归成一个“岛国”,这些想必没人比担任首相的比丘吉尔更清楚,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永远的烟消云散。

终其一生,文艺范十足的“超级精英”丘吉尔,成长过程享受着“欧洲文明”的文艺滋润与技术进步,成年后看到了建立在“重商主义”基础上“日不落帝国”的最后辉煌,并切身参加了“重商主义”导致的一战和二战,在眼看着“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明毁于一旦时,也在此时迎来了个人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此后的英国迅速回归正常“岛国”,丘吉尔也逐步走到了人生落幕,于1965年91岁逝世,一代伟人走完一生,并陪葬了那个曾经建立在“殖民地苦难”之上的“日不落帝国”。

“超级精英”丘吉尔:“日不落帝国”回归“岛国”的见证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