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那些事儿~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

各位好,今天想和大家侃侃大家基本都经历过或者将要经历过的-高考。说起高考,我参加高考已经是十六年前的事情了。本来已经有十多年没细想过高考这事儿了,可自从有了女儿,教育这事儿我是正经琢磨了两年多了。也算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今儿借这块地和大家侃侃。


高考那些事儿~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


高考,一提起这词来,躲不开地就带出另一个词儿——应试教育。这四个字在我上学的时候,那可是深恶痛绝啊。顺便还要骂一下隋炀帝,好好的当个暴君不好吗?非要整出个科举制度,算是遗祸万年啊。忘了我几年级的时候,突然冒出新词儿"素质教育"。当时那对我这样的小同学来说,那简直是黑夜里的一盏希望之灯啊。当然了,事实还是狠狠地打了我的脸,到今天素质教育好像还在和应试教育在艰难地作着斗争。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放,又听见一个词儿,叫"精英教育"。对于我这样工薪阶层家庭出生的主儿,这东西似乎比素质教育离我还得再远点儿。这三个词儿就是我在十几年前对教育的全部认知,而且只是表面意思。不过毕竟当了爹,现在的理解也就更深了。咱们就围绕这三个词,聊聊高考那些事儿。


首先,为了大家一目了然,我先把这三种教育各自的功能给大家列出来:

应试教育:提升公民基础人文社科知识水平下限;选拔人才;提供上升通道(social ladder)。

素质教育:提升公民诸方面素质下限。

精英教育:提升受教育者能力及素质上限。


高考那些事儿~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


好了,当我们把这三类教育的功能放在一起的时候,很多事情就一目了然了。


素质教育根本就替代不了应试教育啊,对不对?因为素质教育根本不可能被相对公平地量化考核。也就无法实现选拔人才的功能,无法提供上升通道。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根本就是应当并行的两种教育内容,互为补充。嗯,我小时候希望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的愿望又被自己破灭了。


我们先把素质教育放在一边吧,侃侃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三个功能,在我国现代史上不同阶段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建国初期,我国的文盲率约为80%,毋庸置疑,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应试教育的提升公民基础人文社科下限功能在发挥着主要作用。毕竟最后考不过就不能毕业,怎么也得学到60分啊(我认为我党执政的一个巨大的功绩就是扫盲运动,这是后面复兴真正的基础。反例,印度今天成人文盲3亿以上)。随着77年恢复高考、79年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应试教育的选拔人才和提供上升通道功能渐渐占据主位。随后的高考也就造就了我国第一批"天之骄子",这批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通过高考的筛选,实现了身份和阶级的转变,当中大多数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之中坚。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到我参加高考的时候,高考已经扩招了4年。到我毕业后,貌似再也没有人认为我这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了。随之而来的是毕业就待业、应届生底薪的社会问题逐步显现。于是很多迷茫的同学选择了考研,寄希望于更高的一纸文凭能帮自己敲开另一个阶级的大门。然而就在一个月前,教育部已经明确表示研究生扩招进入了执行阶段。不知现在的硕士研究生会不会因为迷茫,再去搞个博士学历。这些情况似乎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件事,应试教育的上升通道作用已经在逐步弱化。(讨论上升通道,就不得不要用阶级的概念。虽然可能有的人不爱听,但阶级在今天的世界上就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此简单的用资产划分一下阶级,方便我们后面的讨论。暂且就分为三个阶级吧:低产阶级、中产阶级、高产阶级)


上升通道的功能弱化弱在哪了?我们需要更细致地看一下。在79年以前,我们认为中国不存在成规模的中产阶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中产阶级逐步产生,到2019年中产阶级家庭约占中国全部家庭的24%(《2019新中产家庭消费与理财报告》,腾讯理财通、21世纪经济研究院)。在这些中产阶级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应试教育的终极体现形式——高考,来实现阶级跃迁的。在各种社会结构中,最稳定的社会结构是枣核型结构,也就是社会最大构成应该是中产阶级,低产阶级和高产阶级都应该是小部分。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也大都是这种社会结构,中国也在向着这个结构快速迈进。这样来看,中产阶级24%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所以低产阶级通过高考或者说应试教育实现阶级跃迁这条路还是通的,毕竟大学生工作几年拿个大几千还是容易的,坚持十年二十年混个中产,也是大概率的。在这我特别想说一句话:低产阶级的父母和孩子们,千万不要被素质教育要给孩子减负的口号给骗了!高考还是我们这个社会里从低产阶级跃迁到中产阶级性价比最高也是最公平的通道,素质教育改不了命运!抓紧时间吧,阶级固化不是一个遥远的事,是已经在进行的事!高考必须是应试教育!当大学录取从高考转变为素质教育为导向、大学自主招生的那一天就是阶级固化彻底完成的时间点!


高考那些事儿~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


那为什么会有高考作为上升通道弱化的感觉?因为现在掌握着舆论主流话语权的正是这24%的中产阶级。他们的第二代中产人,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通过应试教育很难再实现阶级的跃迁。因为想跃迁到高产阶级,仅凭应试教育所提供的三个功能是不够的。于是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应运而生。


于是,"精英教育"这个词就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中,并且随着某些盈利教育机构的鼓噪,"精英教育"被很多人认为是"贵族教育"。在此我想说一下,这种逻辑是典型商业误导。精英教育的内核,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授予受教育者足够多的基础工具,从而提升受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上限。精英教育的起点不是什么私立学校或教育机构,而是家庭!


说这个话我没什么说服力,毕竟我女儿才两岁半不到。但是我可以给大家拿我家女儿学英语的事举个例子。英语在现在的我看来是一门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础工具,在上学时的我看来是期末要考的一张试卷。所以我不想让她把英语当成"学",于是我和我老婆(当然主要是我老婆,哈哈哈)努力给她创造力一个双语的环境。我们俩的英语可以说非常烂了,但是我们可以和她一起看原版的动画片,原版的书,和她用英语对话。可以这么说,我女儿基本没看过中文的电视节目。现在的成果是两岁半的她,自言自语的时候看心情决定说中文还是英语,包括说梦话。中文和英语的词汇量基本是同步的。知道了和奶奶要说中文,和爸爸妈妈可以说英语。去国外的时候,欧洲人会惊诧于她说的"hello"和"flower for you"。也有缺点,缺点就是口音有时候是美式的,有时候是英式的,以及崩溃的澳洲口音"wota"(water)。我不是精英,但是我可以在不花太多钱的情况下,给我女儿精英教育,让她以后比别人多半个母语,相信这能提高她的上限。像这样的基础工具还有很多,比如自信,比如社交能力等等,这是我们作为家庭所能提供的。


高考那些事儿~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


不过我们毕竟能力有限,不可能完成全部的精英教育。这个时候应该谁来做教育者?大学!大学应当就是精英教育的执行者!这个不是我凭空一说,其实从前我们自古以来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反复地去批判古代科举制度,批判八股文。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本质,科举会考不是终点,而是精英教育的起点。因为后面还有一个国子监——隋朝以后中国的大学,精英教育的完成地。不然您真的以为中国这么多年是靠八股文领先世界?当然,近现代国外优秀的大学也是这么做的。可是现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产生了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大学教育应试化!除了排名前列的部分大学还坚持着精英教育,广大院校都已经应试教育化。看过我上一篇文章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全心全意玩儿话剧,以至于差点没毕业。但今天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我不是在大学期间意外地误入歧途,在话剧团混迹3年,我今天不会有时间坐在这里把自己当成个中产阶级写这些不靠谱的文字,这里面的故事,我会另开一个主题和大家侃侃。我很清楚我的大学不会让我的上限提高,最多我会做一个有很好技术的35岁的焦虑的码农。因为我的大学用了4年的时间只教会了我如何完成毕设或者提高考研成绩。更何况我是个学渣——我从不掩饰我这一点,但是我从不承认我的能力差。当然了,我也不可能改变中国的教育,呼吁都不想做,毕竟我的信条是"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所以我也有教育焦虑,至今没有考虑好究竟要不要让女儿接受应试教育。


因为有两条路都是通的:一条是学校教育应试教育为主,家庭教育精英教育为辅,直到高考,努力进入实行精英教育的大学,国内或国外;另一条路,以目标为导向,全程精英教育。第一条路相对稳妥,但是可能会像我这代人一样,为了考试浪费掉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更倾向第二条路,不过这条路要让孩子尽早的知道未来她的人生目标,建立三观。否则就是将家长的价值观强加给了孩子。算了这个也放在别的话题再展开吧,三观的话题又能说一天。就是闲来侃山,您要是有什么建议也可以帮我出出主意,相信您的思考比我这闲白儿更有价值。

今儿就先侃到这吧~还是那句话,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回见您内!


人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儿,也别拿自己不当回事儿。别人把你当大爷,那是装孙子。别人把你当孙子,那是装大爷。我就是一人,您就直接叫名儿就行。——名落侃山语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