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安徽皖北應該如何發展?

小魚兒說說說


皖北要發展,肯定要確立一箇中心城市,人口,產業,都很重要,阜陽具備人口,無支柱產業,蚌埠學院多,節點城市,但是,無人口,無大產業支持,宿州一樣,有人口,無大產業支持,淮南,淮北更不用說了,資源型城市,煤炭枯竭,已經入不敷出,更不用說成為中心城市。皖北唯有亳州,具備人口,大產業,亳州中藥材交易年千億級別,古井貢酒收購武漢黃鶴樓酒業,提出雙百億目標,唯一不足就是位置稍偏,學院少。皖北六市,都想做中心城市,關鍵還要看家底,看誰的產業發展的更大,更好,放在統一平臺上看,只有亳州最有前途,最年輕的地級市,各項經濟都是領跑全省,假以時日,必將騰飛。



感恩的心高


皖北發展,首先皖北六市應團結一心,向省,中央要政策

二、市際之間要差異化發展,各城市定位要清晰,切忌模仿和拉後腿,我搞食品工業園,你也跟著搞,我建煤化工煤化工你也建煤化工,招商打架啊,誰都不服誰,如何發展

三、安徽目前定義的南北協動看來除了合阜其他的是失敗了,除了合肥,其他皖南城市根本沒那麼大帶動能力,建議分拆合肥資源,把不適合合肥城市功能產業的其實葉單位劃分皖北各市

四、部署城市區劃調整,安徽這麼落後的地方搞16的市著實有點多了,江蘇和浙江都是13,要發展必須搞大市建制,建議淮北宿州合併新淮北,淮南蚌埠合併新蚌埠

五、加強頂層設計,各市政府權利層不宜頻繁更替,要一屆接著一屆幹,沿著一個方向走,勁往一處使,錢往一處花,並且省裡要高配各市書記,最好省政府領導兼任,領導幹部才有幹勁

六、交通,教育,醫療,用地配額,向皖北各市傾斜,鼓勵各市幹勁



淮北大學士


皖北最大的優勢是人口資源,更好地利用人口優勢皖北地區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數據顯示,皖北人口密度遠遠大於皖南地區,發展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是當務之急。

皖北地區土地相對平坦且肥沃,是優質的農作物生長地區。可以相應的提高新技術發展高附加值農產品,使農作物最大化地轉化為商品增加農民收入。

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和道路等級有待於提高。有利於加強本地區和域外地區的經濟聯繫,加速生活要素的快速流通和提高通關效率。

加大皖北地區教育投資力度,只有教育和成材才能更好的改變一個人的未來。也有有利於提高人口素質,改變本地區接受教育相對偏低的狀況。

最後是政策的大力支持,只有好的政策發展才能得到落實。




Designing


皖北六市,阜陽、蚌埠、淮南、亳州、淮北、宿州,經濟實力懸殊不大,存在相互不服誰,各自為政的心態,應該將六市中心蒙城設立副省級中心城市,行政上管理六市;蒙城距離皖北六市交通距離均在100公里內,可建設成為六市行政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倉儲中心未來還可成為科技中心,發展成以蒙城為中心的城市群,帶動皖北騰飛,從根本上解決合肥無法輻射問題。


耘樂園


一條淮河隔離了南北的通道,皖北地區的百姓不僅從交通上,在經濟、文化、習慣、思維等方面也與淮河以南地區存在很多差異。

淮河不可能像浩瀚的長江那樣,養育出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這些經濟大都市。而且與南京和合肥的連接也不是很暢通。

在改革進程浪潮中,也根本看不見有太多跡象促進皖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在皖北地區的經濟更是嚴重 滯後。


皖北地區主要是指淮北地區的宿州、淮北、蚌埠、阜陽、淮南、亳州等6個地級市。

皖北地區的人口數量接近3200萬,2017年的GDP只有7850億。而省會合肥很快將以800萬人口追上整個皖北地區的經濟總量。一河之隔竟隔出了美國與中國之間太平洋的距離,足足相差了4倍有餘。

一個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經濟區,是皖北地區最大的希望。

把淮南之外的其他5個地區全部劃入經濟區範圍,一旦整個淮海經濟區啟動勢必會推動整個皖北地區的發展。

可是足足等了N年,也沒有等來國家的批覆。竹籃打水一場空,到了今天即便獲批也以體現不了太多價值。城鎮化建設最紅火的時期已經流失,國內城市圈將進入了平穩期。高質量的都市圈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皖北地區往南跨不過淮河,向東到不了黃海。發展不起本地經濟,也迎不來鳳凰。只有一個字繼續“等”,只有通過不斷建設東中西部發展大通道,改善交通環境,才可以讓皖北地區有發展的機會。而人力資源優勢是皖北發展的最大優勢。


鞅論財道


一,淮北宿州合併,建立地級淮北市,或者叫宿州市,一市兩地。二,淮南蚌埠合併,建立地級蚌埠市,順便把鳳陽縣,壽縣並進來,兩地同城化發展。合併後安徽多了兩個經濟大市。三是阜陽亳州合併,阜陽憑藉交通優勢,人口優勢,大力發展亳州藥都之優勢,將有助於亳州的藥都名片做大做強。皖南嘛,一,蕪湖馬鞍山銅陵合併,建立地級蕪湖市,三市合併估計GDP將達到萬億以上!二,池州併入安慶市,做大安慶。其餘地方暫時不變。


戈巴迪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市,位於華東地區,明清是屬於兩江總督轄地,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安徽省名來自於當時“安慶府”與“徽州府”兩府之首字。

安徽省地跨長江、淮河南北,與江蘇省、浙江省、湖北省、河南省、江西省、山東省接壤,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行政區域南北狹長,地形地貌由皖北黃淮平原、皖中江淮丘陵、皖南山區組成。

自安徽立省之日起,就有皖南皖北之說,但沒有明確公認的分界線。近年來,隨著安徽省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根據經濟發展不同程度,又新分出了皖中,故目前有了皖北、皖中、皖南的新叫法:

皖北:大部分在淮河北岸,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陽、淮南、亳州等6個省轄市。這些地方,是黃淮平原的組成部分,通用中原官話,歷史上為中原地區範圍,與 河南、山東有文化親緣關係。


皖中: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中間地區,包括合肥、六安、滁州3市。通稱江淮地區,是江淮文化的起源地,為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的過渡地帶。

皖南:主要是長江以南或長江兩岸地區,包括安慶、黃山、蕪湖、馬鞍山、銅陵、宣城、池州7市,是徽派文化的發源地。

上表2019年安徽省各市GDP數據中,黃色部分為皖北6市。從數據可以看出,皖北地區的整體經濟數據排名都比較偏後,人均GDP更是嚴重靠後,前十名中,只有一個蚌埠排第6,其餘5市均是倒數最後。

綜觀安徽經濟的發展歷史,在農業和資源型經濟時代,因為皖北一帶位於黃淮平原和中原腹地,以平原為主,人口稠密,傳統農業經濟發達,淮南、淮北、蚌埠一帶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煤炭開採和煤化工業非常發達。皖南地區受地理地形因素影響,丘陵和山區地帶優質土地稀少,不適合大規模發展農業當,當時是落後皖北的。

斗轉星移,時代在向前發展。自改革開放後,皖南利用沿江,和靠近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的地理優勢,較早從長三角承接產業轉移和發展製造業,進而發展工商業和服務業。完成傳統經濟向現代新型經濟的轉變,經濟發展一日千里,現在遠遠超過了皖北地區。

皖北,早期受益於豐富的礦藏資源,發展迅速,現在也正是受累於這些資源,沒有及時有效擺脫資源型經濟,進行產業升級,同時引進新型高附加值產業,逐漸被皖南超越。皖北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和規劃,從而恢復往日的榮光。

首先,皖北地區要進一步增強發展意識和機遇意識,立足自身優勢,主攻突出短板,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擺脫粗放資源型經濟,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走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其次,發揮皖北巨大人力資源優勢,激發創業活力是皖北發展的重要路徑。當地進一步做實創業平臺,完善創業支持政策,加快把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同時發揮農業主產區的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提升附加產值。

再次,加強科技創新、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增強皖北發展動能的關鍵所在。新產業發展必須堅持創新引領,突出抓好項目謀劃、企業招引、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基地高端化、集群式發展。

最後,皖北地區大部分被規劃進了中原經濟區範圍,應積極向中原經濟區靠攏,打通交通斷頭路,對接產業佈局和爭取有利政策;同時積極融入合肥都市圈,爭取合肥經濟產業輻射,協同合肥共謀發展。

綜述,2019年底,隨著鄭合高鐵(鄭州-合肥)、商合杭高鐵(商丘-合肥-杭州)的開通運營,皖北地區進入了高鐵時代,融入了國家的高鐵網絡,在享受交通快捷便利的同時,也能享受長三角和其它地區產業轉移紅利,未來,皖北將迎來新一波的發展高峰。


袁玉州


皖北中心城市只有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好的蚌埠,他在交通(鐵路,公路,航運不久航空)醫療衛生,科技人才,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高等教育,旅遊集散,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方面蚌埠具有在全省先進水平在皖北具有壓倒性優勢而且也是其他地方一時半會可以趕上的;阜陽重在人口和廣泛的區域!所以有的說阜陽投入小從何說起?蚌埠人口和地域只要把鳳陽划過來,淮南和蚌埠合併減少層次不就很快了。就看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決心❤了。這樣的費用最省,老百姓的負擔最輕。辦事效率最高,不過還要安排一個好的領導人。


手機用戶11306824231


徽商的沒落,限制了安徽經濟的發展,清政府為了政權永固,有意識地將江南省分而治之,打壓徽商,才造成今天安徽經濟發展後勁不足。

不給安徽入海口,安徽就不能向海外發展,只能成為上海,江蘇的附屬,無法取得更大的發展。

清政府的生命線是京杭大運河,成就了浙商,蘇商,魯商崛起,帶動了浙江,江蘇,山東經濟的發展,才有今天良好的底子。

安徽因為出了朱元璋,清政府就有意限制安徽人經商,害怕徽商資助造反,不給安徽人經商機會,只能務農。

久而久之,安徽人變得不會經商了,錯過了改革開放的機會,不懂得發展對外貿易,招商引資,投資實業,才是經濟發展的硬道理。

導致安徽發展不如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快,在全國人均收入排名靠後。

皖北發展不好也是因為經商思想受到洗腦,不懂得抓住改革開放機遇,發展民營經濟,發展實業才造成的。

安徽皖北只有放棄小富及安的思想,大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去和江浙上海搶實業,才有望走出目前的困境。


光芒萬丈34957


這個大圈子,就是包括整個蘇北,皖北,豫東,魯南在內的整個淮海經濟區。雖然淮海經濟區的提出已有幾十年了,可依然沒有什麼大的起色,各省市各自為政,好似一盤散沙整個淮海大地是大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片窪地。

這是由歷史和時代造成,我們無力改變。十個手指頭有長有短,拇指永遠都是老大,小指只能默默在後。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中國要發展,不可能全面開花,只能從沿海沿江地區先開始,只能從國家的重點中心城市開始,這樣才能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快速穩妥的見成效。所以淮海經濟區從提出到現在,一直沒有進入國家最高決策層的議題上,所以江蘇,安徽,河南,山東四個省也沒有多餘的財政資金來開發遙遠的邊境地區了。

現在中國的經濟到了一個轉型的節點,環保,去產能已經給企業增加不小壓力了,再加上和美國的貿易摩差,更是讓外貿型的企業舉步維艱。不可能每個企業都能轉型成功,不可能每個企業都要走科技創新之路,中國那麼大,人總是要吃飯的,總要是靠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帶動再就業市場。所以東部沿海地區的一些企業,就會逐步在內陸佈局,淮海大地或許是個選擇,因為不論從地理環境,交通運輸,人力資源上都可以提供足夠的動力。

或許淮海經濟區已經進入國家決策層的視野,17年的時候,徐州被國家批准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國家領導人又在年底的時候調研徐州,或許淮海經濟區騰飛的日子正在想我們招手,也或許是我們家一廂情願,但有一點是明確的,中國復興夢要想全面實現,只有靠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環渤海灣地區的發達富裕是全然不夠的,只有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的共同富裕,才可能早日實現!

再回到皖北地區的發展問題上來說,坐、等、依、靠換不來經濟的發展,任何指望別人的施捨來的發展是不靠譜的。羊群中必有一個領頭羊,人也是一樣。如果當官一任一心一意為人民謀發展,為社會造福利,大力籌措資金改善本地交通,大力群策群力招商引資,大力扶持本土有潛力的企業,盡力削減企業的一些不必要的負擔,我想總會有那麼一天會出成績的。

還有,如果國家能重新行政規劃,把此地區整合成一個省,或者一個直轄市,以一箇中心城市為中心,以京滬鐵路,亞歐大陸橋為一帶一路建設的起點,以連雲港為出海口,充分發揮沿淮,沿京杭大運河等內河港口的輔助運輸,集全省之力,就會把我們這片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的經濟窪地,發展成中國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