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大权,一心效忠清朝的岳钟琪,为何会被雍正帝判处斩监候?

白船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下岳钟琪是谁。

岳钟琪,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岳钟琪是清朝康乾盛世三代的名将,在康熙年间就已经为大清建立过丰功伟业,到了雍正年间,跟随过大臣年羹尧一起进军西北,与噶尔丹对抗。

准噶尔对大清的骚扰,持续了近七十年,历经康乾三代,虽然准噶尔的人数不多,但却是大清的最大边患之一,岳钟琪参与的,就是这样与准噶尔的一次交战。

再来说一下战监侯是什么。

斩监侯,是斩立决的对称,明清时期,某些高级官员,若是犯了死刑的,不会被立即行刑,而是会将这些人暂时关押起来,不实行死刑,就那么关着,等待朝廷复议。

斩监侯说白了就是死缓,但又不绝对,斩监侯中的一部分人在探明案情以后,还是有希望被放出去,罪减一等。

岳钟琪之所以被雍正皇帝判处斩监侯,无他,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找回点面子。

金口玉言,千金难改,在于准噶尔交战的时候,准噶尔曾经用缓兵之计,要与大清议和,准噶尔虽然一直骚扰大清,但毕竟国立不足,经常打不过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时大清在岳钟琪等人的率领下势如破竹,高歌猛进,打的准噶尔节节败退,在准噶尔求和的信件发送到前线以后,雍正还真就接受了这次求和。

这次求和很可能是敌军的缓兵之计,但雍正却真的信了,将军中大将,岳钟琪等人尽数调回京城商议和谈事宜。

这边大将刚走,那边准噶尔就得到了消息,迅速派兵出击,偷袭大清军队,一时之间,军中死伤惨重,在岳钟琪等人回来以后,局势才逐渐好转,虽然最终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战果却只能说一般般。

这件事中,做的最失败的人毫无疑问是雍正皇帝,若不是雍正轻信了敌军的缓兵之计,不至于在大优势的情况下依旧伤亡惨重。

但毕竟雍正是皇帝,领导就算犯了错,也会是手下的锅,岳钟琪就成为了那个背锅的人。

岳钟琪因为雍正的失误,被判处了死刑,本来就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但在众朝臣的商议之下,雍正还算有点良心,给岳钟琪判处了一个斩监侯,直到雍正去世,岳钟琪都还被关着。

等到了乾隆年间,岳钟琪才被放出,这时候的岳钟琪已经年近七十,但却老当益壮,依旧出山剿匪,为大清奉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魏青衣


1732年,将军岳钟琪接到了皇帝的诏书,要求返回京城办事,刚到达,他就被囚禁起来了。经过了2年的监狱生活之后,被执行了“斩决”,作为这件事情的操作人,雍正在权衡了利弊之后,把判决改成了“斩监候”,罚了70万两。他是除掉年羹尧之后,掌管西北军务的替代者,手中有大权,并且非常效忠,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呢?

岳钟琪是岳飞的第21个嫡孙,父亲是岳升龙,在康熙评定三藩之乱的时候立下了战功,后来跟着总兵王进入了兰州,因为作战勇猛,成为了天津总兵。后来皇帝亲自去戈尔丹,他负责押运粮草,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再次升官。在这样优秀的父亲的指导下,他自然也是十分出色,从小就开始读书,喜爱兵法,为日后打下基础。1709年的时候,他获得了知府的官位,随着战事不断增多,敌方势力加强,他上书请求改为武职,开始了军旅生涯。

雍正上位之后,青海发动了数十万人的反叛,于是雍正让年羹尧做大将军,岳钟琪为副将军,出发征讨。当时年羹尧在青海没有立足,被围困,是岳钟琪赶来帮忙,并且审理。在他的建议下,清军追击,彻底清楚了敌人,历经了2年的叛乱被平定,收回了六十万华里的土地。雍正很是高兴,给岳钟琪升官,名声大起。深得皇上的信任,自然就成为了嚣张跋扈的年羹尧的替代品,与之相比,他更加的忠诚。

于是雍正把年羹尧处置了,他成为川陕总督,西北地区的大权全在他艺人手中,不过他并没有像年羹尧一样嚣张,而是敬小慎微,尤其是面对劝进人士,表现的非常忠心,日月可鉴。后来有个人在大街上喊话,大概意思是岳钟琪带兵造反了,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事情,但是月总起不这样认为,在问清缘由的时候,他还在给皇帝表忠心,雍正对于她的反应很满意。

后来有一个书生来劝进,还带了他老师写的信,内容是雍正杀父等十个罪行,还有岳钟琪的祖先事迹激进有反清之语等等。事情非常严重,岳钟琪不敢懈怠,果断把他们一网打尽,还把证据和人员押解到了京城。事后爆发,牵连了几千人,雍正帝再次给这个忠臣封赏。

但是参与过夺嫡的雍正帝,本来就被大家认为位置不正,民间更是有传言,再加上一直的劝进,岳钟琪是岳飞后人的敏感身份,让雍正帝慢慢起了疑心。准噶尔卷土重来的时候,雍正只好忍住不发声,让岳钟琪继续做主帅,但是他在攻打了乌鲁木齐之后,去袭击哈密,结果有两人延误了时机,导致准噶尔的军队掠夺而去。

在处理了这两人之后,岳钟琪也被认为用人不当,再加上怀疑他跟鄂尔泰人有联系,果然有人上书弹劾。就是这样,在皇帝心中,曾经岳飞的后人的官职生涯结束在了雍正的朝代,还差点失去性命。


春秋乱舞


三朝师武臣,巨擘岳钟琪。岳钟琪是清朝著名的封疆大吏,是“汉大臣拜大将军,满洲士卒隶麾下受节制”的唯一一人,他的名字多次出现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大清的“三朝功臣”,他为清朝稳定西南。

西北边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清朝影响很大,但就是这么一位影响巨大、军功无数的大将却遭遇了牢狱之灾,变成了阶下囚,在雍正时期被判处斩监候,差点死在了牢狱之中。


入狱伏笔

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科舍图牧场被劫,牧场被劫使雍正帝感到羞耻,天朝大皇帝尊严遭到小小准夷冒犯,但又一时想不出好的对策,还担心将士尤其是他倚为制胜准军的主要大帅宁远大将军因愤怒,乱了方寸,从而影响大局。

如果按照用兵惯例,牧场被劫,士兵伤亡,马驼被盗,应该算是一个败仗,临时统帅纪成斌及查康等将领固然要遭受军律惩治,作为西路军统帅的宁远大将军也难逃疏忽失职的罪责,也要交部议处,何况,纪成斌之所以荣升“护理大将军印务”即临时担任西路军统帅这一高级军职,是由岳钟琪向皇上推荐的,更加重了岳钟琪的罪过,两年后岳钟琪之所以被革职削爵斩监候,此事就是一个重要根据。

但是,此时皇上还要倚赖和重用岳钟琪,故不仅不予斥责,不予惩处,反而连下几道圣旨,竭力对岳劝慰安抚,要他赶紧稳定战局,以便不久去荡平准夷。雍正帝还赐岳钟琪年糕、荷包,以示安慰。岳钟琪也确实深感皇恩,反复思考后,向雍正讲述驱赶劫掠牧场的准军及进剿准部的方法。

但是,这时岳钟琪已经深深认识到,已不能大败准军,更不用说,千里深入,踏平敌都了。在和通泊惨败之后,多数将领提敌如虎,兵卒疲弱,士气低落的情况下,西路军能保住城池,不让敌军侵占青海、内蒙古、甘肃,掠走人口牲畜,已是万分的不容易了。所以他定下的用兵方针是守,保住城池、人、畜、粮银,保障青、甘、蒙地区。

然而,这与雍正主张灭准的方针相违背。更重要的是,雍正之所以违背列朝军机大事全由满洲勋贵大臣议处汉官不得议参的祖制,破例重用岳钟琪,倚其为胜敌的主要大帅,是要他大破准军,剿灭敌军。

可是,却被劫于科舍图牧场,再惨败于和通泊,若不是策棱额驸力挽狂澜,大破准军于额尔德尼昭,很好的打击了准军士气,这才迫使噶尔丹策零休兵议和,那么青海、外蒙便不是清朝所辖的地域了,甘、藏、陕西北边境形势也就危急了。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岳钟琪不能为皇帝分忧,不能连破强敌,当然就丧失了帝之对其特宠特信的资本了。

再者,位尊遭嫉,功高树敌,一些满洲勋贵大臣乘机进谗,岳钟琪就动辄得咎,迅速沦为了阶下囚。


上奏被拒,失宠在即

雍正八年十二月到九年正月初,岳钟琪向雍正皇帝上奏了四道奏折,均未能提出让帝满意的建议,在这些奏折中,对于作战方略都是以守为主的内容,这明显与皇帝此时力图主剿速胜的方针相违背,雍正看后,很是恼火,降旨斥责岳钟琪。

从前,但凡有岳钟琪的奏折,叙述的是军政之事,雍正帝总是要亲自朱笔批示,大加赞赏,并每次谕告群臣要以此为楷模。现在,岳钟琪所凑之事,看不出有何欠妥的地方,却遭到雍正的斥责。

自此,风向开始发生了变了。后来,雍正下谕,讨论用兵的事情,又挑出科舍图牧场被劫的事情,说:“大将军岳钟琪,不能计虑于事先,难辞疏失之过。军营牧放驼马,最应布置有方,保证安全,可是,与大营相隔太远,致被敌军乘机盗窃,则审度形势的不妥,岳钟琪更难辞其咎。”这样一来,岳钟琪已经失宠于帝,将被贬斥的信息很快被传开。


朝臣背后的推波助澜

岳钟琪失宠后,很快这一消息被不少精于观测官场风向的官员捕捉到了。所谓树大招风,位尊遭妒,岳钟琪升迁太快,升得太高,也太受皇上特宠了。从康熙六十年的副将,一下跳过总兵,升为从一品的四川提督,不到四年又升为辖川陕总督,过了三年,再升为宁远大将军,并继续兼任川陕总督,升迁过快,升迁过高,无人能比。雍正帝高度赞扬岳钟琪的才干,对其非常重用和十分倚赖,赞岳为“旷代奇才”,“国家栋梁,不世出之名将”。

其他文臣武将,没有一个人受得了皇上如此赞扬。这当然会招致文武百官的羡慕、嫉妒甚至仇恨。特别使满洲勋贵大臣愤怒和痛恨的是,岳钟琪竟夺走了他们的特权,夺走了只有他们才能担任的官职。康熙皇帝明确规定,陕西、山西、甘肃的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专用满人,是所谓的“满缺”,可是,岳钟琪既担任过甘肃巡抚,还当了八年之久的川陕总督,而雍正皇帝也正式规定,陕西、甘肃、山西的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这些封疆大吏,“可参用汉人” 。

这样一来,身为川陕总督的岳钟琪可以倚仗职权及皇上的宠信,通过奏请,大量任用他的族人、亲戚、朋友、部属为这三省的官员,更可由他随意选定,一下子,就从满洲官员手中夺走了上百位七品知县以上的地方官职。此乃满洲官员的奇耻大辱和不共戴天之恨。

尤其使满洲勋贵大臣不能容忍和特别痛恨的是,岳钟琪居然当上了宁远大将军,不仅统领绿营官兵,连皇上钦派前线的满兵和蒙兵,皆要听岳钟琪调度管辖。在西征噶尔丹策零时,全面规划,并统领西路军,皇上对其言听计从,打破了汉人不能与议军机的祖制,还不要说,有多少个高中级军官的任用权,上千万银两军费的支配权,通通落到岳钟琪这位汉官手中了。满洲勋贵大臣绝对不能容忍,一定要夺回来,一定要置岳钟琪于死地。


岳钟琪入狱的“推波助澜者”

其一,查郎阿,满洲八大姓氏之一,那拉氏人,在岳钟琪担任川陕总督时,他主要是做好大将军的本职,专注于军务,查郎阿才是实际上的川陕总督,史称他与岳钟琪素来不合,说其是汉人,经常排斥满人,早就想把岳钟琪给整垮,自己当上大将军。其二,是鄂尔泰,清朝开朝功臣的后裔,在康熙时期任内务府员外郎时,秉公执法。

雍正时期官职也是青云直上。几乎可以和岳钟琪平起平坐了。但是这两个人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在雍正任命宁远大将军时,八位总督之中,能文能武且立有军功因而能够封授公侯伯子男爵位者,只有鄂尔泰和岳钟琪两人,岳钟琪的优势,在于他在西南西北战场上显露了将帅之才,但最不利的条件他是汉人,连汉军旗人都不是,放在入关前和顺治、康熙两朝,他根本就会被摒弃于大将军之衔的门外。

鄂尔泰虽然封爵比三等公的岳钟琪低一点,但他比岳钟琪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他是地地道道的满洲人,而且还是开国功臣的后裔,这是岳钟琪永远无法与之相比的,如果是换在此前的康熙、顺治朝,两位总督之中,必然是选择鄂尔泰,而不是岳钟琪。可是,皇上却偏偏委任岳钟琪。鄂尔泰咽不下这口气。

何况雍正四年、五年办理乌蒙、镇雄脱离四川,改隶云南时,鄂尔泰与岳钟琪争此二府。岳钟琪在上呈皇帝的12道奏折中,指责鄂尔泰派遣云南官兵,“深入大关,以致伤亡官兵,似属自取”,以及鄂之“多事”,对鄂尔泰颇有“怪意”。

当时,岳钟琪军功赫赫,政绩卓著,是皇上第一宠信、依赖的军国重臣,而鄂尔泰刚刚当上巡抚两年,既无军功,改土归流仅只起步,谈不上政绩,正需文武大臣对其赞扬,以便高升之际,遭此冷箭,哪能不愤怒痛恨,必然会报此一箭之仇。其三,汉军旗人张广泗,这人的官是买来的,在康熙年间当人贵州恩州知府,雍正年间跟着鄂尔泰,升为贵州的巡抚。

但是岳钟琪毕竟曾是皇上特别赏识、信任、提拔和倚赖的大将军,一般性的失误,甚至比较大的失误,在皇上还想倚赖其军事才干征剿准夷之时,是扳不倒他的,只有在皇上对其完全丧失信心,已有合适的大帅人选,以及能取代岳钟琪获得皇上特别宠信、倚赖的大臣佐理朝政的时候,才有可能置岳钟琪于死地。这个时机,终于来到了,岳钟琪致命的克星,也登上了执政的太师椅,他便是鄂尔泰。

岳钟琪在军力对比清军弱于准军的不利条件下,呕心沥血,想方设法,重振军威,并且在雍正九年六月傅尔丹被准军围攻的消息传到巴尔库尔时,他就立即统兵,准备攻打乌鲁木齐,欲行战国时期围魏救赵之计,减轻北路压力,予以支援。军队在岳钟琪的统领下奋勇杀敌,与准军激战数日,杀敌无数。

雍正皇帝得知消息后很是高兴,于是下旨嘉奖他。但是,他主张以守对敌三年以后再考虑进攻的方针,与皇上既要雪牧场被劫之耻,又要迅速剿灭准夷,创建先皇都未能完成的灭准大业相矛盾,那是绝对要倒霉的。当时又面临着鄂尔泰入阁为相的局面,更是给岳钟琪带来了巨大威胁。后来,岳钟琪上凑直言北路兵败的原因和适守不适攻的方针,加速招来杀身之祸,单就北路军失败原因而论,岳钟琪的分析,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是,因为这个分析,是出于汉人将军岳钟琪之手,却触犯了皇上和满洲勋贵大臣的两大忌讳。清帝的基本国策之一是“满洲甲兵,国家根本”,“八旗满洲,国家根本”。北路军是以满兵为核心为主力的军队,你岳钟琪把满洲将帅说得那么糟糕,北路军惨败了,今后靠谁来支撑西征大局,难道说要靠你这个汉人大将军和以汉兵占绝大多数的西路军吗?更何况你这个西路军也是见敌则走高悬免战牌呢。

第二个使皇上极其恼怒的是,皇上急于雪洗科舍图牧场被劫之耻,力图早日剿灭准夷,你岳钟琪却坚决反对进攻,主张二年内只宜固守,坚壁清野,“不应贪功进剿”,与皇上主战、主张速胜的方针背道而驰,能不自取灭亡吗?由于战况紧急,雍正再给了岳钟琪一次机会,但是这次机会还是被岳钟琪浪费了,在攻打准军的时候,岳钟琪原本与石云倬商定石云倬在无克克岭拦截敌军,但是石云倬没有发兵袭击,导致准军轻松的逃走了。

雍正接到战况奏折后,看见了非常的恼火,此事责任原是在石云倬,可雍正不但治罪石云倬,还治罪了岳钟琪,说其有大将军有领导失误的过错,但只是小小的惩戒,说明皇帝还是看好岳钟琪的才能的。

照说,无克克岭纵敌兵逃脱之事,已经了结了,副将军石云倬革职,大将军岳钟琪有领导失误之过,被上谕训诚,处治也不算不严了。可是心怀报一箭之仇的鄂尔泰,精于算计,善观风向,擅长诡辩,却从两个多月来帝对岳钟琪的对待和处置上,找出了治敌之法。

额尔泰成为军机大臣后,凭借着皇帝对其的宠信,以大学士为领衔,联合众大学士弹劾岳钟琪,雍正看后只好说要兵部严查所奏内容。兵部还在察审和思考之时,雍正帝谕军机大臣张廷玉、蒋廷锡、鄂尔泰,数说岳钟琪的过错,令其改过效力。兵部见状这明摆着就是要治罪岳钟琪么?

于是赶紧拟出罪状,革去了他的总督职衔,削去了爵位,降为了三等侯,但仍护大将军印务,戴罪立功。如果说不能胜任灭敌重任,现在,大将军罢掉了,爵也降了,让他回到四川老家,当个提督,养养老,也就可以了,何须赶尽杀绝,可是,鄂尔泰们不这样想,而是要不断参劾,置岳钟琪于死地。

后来,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副将军张广泗,副将军常赉,参赞大臣穆克登,参赞大臣顾鲁,联名上了一道6000字的密折,列举岳钟琪的罪过。就在左右的弹劾下,直接把岳钟琪送上了断头台,不久,大学士等奏请将岳钟琪“斩立决”。雍正帝降旨:“改斩监候”,于是岳钟琪在死牢关了三年多,一直到乾隆二年,新君乾隆帝才把他给释放了。


浮人语

总之,身为宁远大将军的岳钟琪,他做好了一个军人该有的本分,对大清的贡献是很大的,即使没有也有苦劳的,也有苦劳,不胜不败,没有大的过错,鄂尔泰之流的参劾和雍正皇帝的宣判,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终是会站不住脚的,岳钟琪必然有还其清白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清朝兴亡史,第4卷,承前启后》

《岳钟琪传》

《清世宗实录》

《雍正汇编》


海浮人


雍正三年四月(1725年),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因骄纵跋扈导致与雍正皇帝君臣失和,因而被解职调任杭州将军。而空缺的川陕总督一职由年羹尧的部将岳钟琪代理。次年,四十八岁的年羹尧奉旨在狱中自裁。而在八年后的雍正十二年,雍正帝却以准噶尔战事失利为由,将岳钟琪判斩监候。那么,真的是因为战事的失利而导致岳钟琪差点掉脑袋吗?


岳钟琪生于一个武将世家,相传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后人。他的父亲曾官至四川提督,是当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的功臣。

在康熙四十八年,岳钟琪通过捐官的途径做了个正五品的同知,也就是副知府之职。

岳钟琪自幼喜欢兵法,所以在康熙五十年的时候,时值准噶尔时常侵袭边境,岳钟琪就弃文从武,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康熙时期,岳钟琪在战场就屡立奇功。

康熙五十六年,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命其侄大策凌敦多布率军侵入我藏地,占领了拉萨,并杀害了拉藏汗。


这时岳钟琪被任命为永宁协副将,作为清军都统法喇的先锋,率军征剿里塘、巴塘的叛军,杀死叛军首领,三千多名叛军溃不成军。

此后,岳钟琪部乘胜追击,突袭饶巴,使六部落悉数归顺清廷。接着岳钟琪率部火速挺进拉萨,平定了准噶尔叛乱。

康熙六十年,岳钟琪因平定叛军屡立奇功,升迁左都督、四川提督。

雍正帝即位后,岳钟琪继续受到重用。

雍正元年,岳钟琪作用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军事参谋随年羹尧西征蒙古,平定了上寺东策等各番部。次年,岳钟镇升奋威将军。也正是在这一年,他率部大杀四方,活捉了叛军首领罗卜藏丹津的母亲和妹妹,罗卜藏丹津本人也逃亡到准噶尔。青海基本平定,岳钟琪再被雍正帝升为甘肃巡抚。


雍正三年,川陕总督年羹尧获罪去职,岳钟琪出任代理川陕总督,不久即获扶正,又加兵部尚书衔。

此时的岳钟琪圣眷正隆,位高权重 。正所谓树大招风,关于他是岳飞后人,有反清之心的流言也满天飞。同僚也向雍正上书弹劾他。

岳钟琪身处流言漩涡,也是心惊胆战,如履薄冰。他曾多次上书雍正帝请求辞职以求自保,但雍正帝表示对他非常信任,劝他不必理会诽谤与中伤。

但在雍正六年发生的曾静案使雍正帝对岳钟琪的信任发生了些许动摇。

这年的九月,曾静遣其门生张熙拜见岳钟琪。曾静在给岳钟琪的亲笔信中表示,岳钟琪乃为岳飞后人,今位居川陕总督,应为宋明复仇,劝岳钟琪反清。


岳钟琪假意同意策反,但马上与陕西巡抚西琳密审张熙,并紧急向雍正帝连上三道密折汇报案情。

此后,雍正派出刑部侍郎奕禄、正白旗副都统觉罗海兰审理此案。曾静到案后,马上供认了他的反清思想是受到文人吕留良书籍的影响。

于是,吕留良的亲族及学生等被浙江总督李卫揖拿,吕留良的著作也被搜缴,曾静的门生也被搜捕。

在曾静一案中,岳钟琪对清廷一片忠心,及时上报案情,并得到雍正帝的嘉许。此刻,虽然雍正帝对岳钟琪依然很器重,但在心理上也对岳钟琪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多了几分猜忌。

雍正八年,屯兵巴里坤的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屯兵阿尔泰山的靖边大将军回京述职,这时噶尔丹策零趁两主帅不在军中,突袭清军的军需仓库科舍图马厂大营,造成清军损失惨重。


岳钟琪返回军营后,请求进军吐鲁番与噶尔丹策零决战。但噶尔丹的主力并未移兵吐鲁番,而是布防于北路清军必经之地。在博克托克岭峡谷,北路清军遭受重创。

而岳钟琪的移兵吐鲁番的部队给养也被噶尔丹策零的人马抢走,部队也被叛军攻破。对这样的战报,雍正帝大为恼怒,称以岳钟琪的战绩为耻。所幸岳钟琪后率西路主力分兵占领乌鲁木齐,雍正帝这才对岳钟琪转怒为喜。

雍正十年时,噶尔丹策零又侵扰哈密,抢劫了驼马辎重后退兵。但负责断敌退路的部将石云倬延迟发兵,致使叛军溜之大吉。为此,雍正帝下令将石云倬等斩首,而岳钟琪也被雍正责为用人失察。

随着岳钟琪的失宠,同僚们洞悉雍正帝的心意,也赶紧纷纷上书弹劾岳钟琪。大学士鄂尔泰、张广泗、大将军查郎阿等都上书指责岳钟琪,对其落井下石。


此后,岳钟琪被夺官革职,交兵部审讯。后鄂尔泰等奏请将岳钟琪斩立决,被雍正改为斩监候,保住了一条性命。

雍正将岳钟琪判为斩监候,明面上的原因是因为对噶尔丹策零用兵的失利,实际上是吸取了年羹尧的前车之鉴。川陕总督位高权重,手握重兵,岳钟琪又军功赫赫,决不能让其成为年羹尧第二。所以功高震主的岳钟琪屡为雍正责难,直至判为斩监候。

所幸,在乾隆二年,岳钟琪就得以获释并复用,并在乾隆十一年,以四川提督的身份带兵平定四川大金川土司的叛乱。


乾隆十九年,岳钟琪病死于军中。

岳钟琪戎马一生,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始终奋战在边陲,最后病逝于军营,被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


岁月是一条河流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手握大权?你快拉倒吧!纵观整个清朝,压根就不会出现手握大权,尤其是军权的臣子,岳钟琪充其量就是个带着雍正大兵打仗的将军而已,还真就谈不上手握大权。

为嘛谈不上手握大权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就你能,清朝没有手握大权的臣子?提一位吓不死你,年羹尧听过没?”

年羹尧?哎!最后还不是被雍正一道圣旨就给拿下了,穿再多的黄马甲也没顶住大牢的栅栏门,跟着就给赐死了。

说起这道圣旨的由头,您都不得不叹为观止,就是因为年羹尧祝贺雍正朝出现祥瑞,把折子里的"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

这一家伙就得劲了,被雍正给拿了下来。

就这经过,您说他大权在握,谁信啊!按照雍正自己对年羹尧的话,"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

瞅见没,年羹尧的大权在握是背靠雍正的,没有雍正,他啥也不是。

如果大家伙还是不相信,咱举个例子大家伙,体会一下。

清朝这都到了末期了,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这两位,那是手握大权的吧,而且还有着师生情谊,结果呢?还不是上演了一出,你呛俺,俺瞅你不顺眼的戏码?

为嘛呀?那还不是为了给慈禧这个当权者看嘛!其实俩人私下里关系很好,在危难的时候,都会相互帮衬,但嘴上却一点都不饶对方。

说明了啥?这就不用俺说了吧,而且那会这俩人手里那还有着实打实的军权,自己个建立的军队,这都不成,还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可见清朝对于军权的控制,是你想不到的。

岳钟琪

至于题主说的一心效忠,咱也没意见确实如此,而您说的被判斩监侯,确实有这事。

想当年结案的时候,主审的官员是直接给了个斩立决,送到雍正的手里边的时候,就被改成了斩监侯了,罚了七十万两银子。

就这斩监侯可有说法了,这相当于给了个死缓,这一缓可就缓到了乾隆二年,在大牢里蹲了三年,才被乾隆放了出来,做了庶人。

说道这里,估计有很多小伙伴们要说了:“这斩监侯,咋就斩了这么长时间,结果还是给放了?为嘛呀?”

为嘛?这就是帝王之术了。说道根子上,岳钟琪是一点反心都没有,对于皇权没有直接的危害。

而他罪过是,一个有着极强军事能力的武官,而很多造反的人,都想挑拨他造反。

首先是疯子的疯言疯语,沿着大街狂奔不说,还指名道姓的喊:“岳钟琪要带着大兵造反了!”

就这动静,您就是把耳朵堵起来,也能听的到。

当然这说道根子上是疯子的狂言而已,但作为帝王的雍正,那是很敏感的,就算是嘴上不说什么,保不齐这心里要嚼咕两句。

所以祸根已经埋了下来。那么跟着曾静事件,这就有人给岳钟琪送信,信里边不仅大骂雍正,而且还以岳钟琪的祖上岳飞的事迹来鼓励岳钟琪造反。

这事,虽然被岳钟琪举报了,而且事后雍正还给他加封了宁远大将军。

但进一步的猜忌已经种下了。

毕竟雍正期间,民间造反的事情还不少,虽然苗头不大,都被及时的掐灭了。

您说雍正心里没有疙瘩?那绝对不可能,他只是等待一个机会。毕竟现在的岳钟琪没有干任何犯法的事不是。

雍正十年,清朝对噶尔丹七千人的偷袭失利,最终的直接结果就是岳钟琪的职务一降再降,直到被群臣弹劾,而入了兵部的大牢结束。

而这一判决,一等就是两年,结果就是兵部的斩立决,后又由雍正改为斩监侯,原因是岳钟琪有大功。

所以这事,就值得琢磨了。

咋琢磨呢?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们要问了:“为嘛等了两年?为嘛是个斩监侯呢?不直接杀了这不就完事了?”

好吗?这都赶上十万个为什么了?这事说道根子上,对阵噶尔丹这战事,雍正已经杀了一个年羹尧,跟着再杀一个岳钟琪,这不合适。

毕竟这俩位都是对阵噶尔丹的主要战将,接连杀掉了两个,让人不免感觉,谁蹲在这个位置,谁的脑袋不保,这不合适,但你不给岳钟琪一个名目,那些个虎视眈眈的想要造反的人,心会更大,而被鼓动的人,心思可就难测了。

所以斩监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为什么两年了,迟迟不动呢?原因很简单,说道根子上,岳钟琪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老话说的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杀一个岳钟琪很简单,但如果前方战事失利,谁能但的起这个担子?似乎没有。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岳钟琪军事才能厉害?这咋说的呢?”

咋说的?您要用理论来说,这显得有点子空洞,咱就用例子来说明一下,其实这事,以前俺在其他的文章当中写过。

话说岳钟琪是在乾隆二年被放出来的,这一出来,官身可没了,平头老百姓一个。

天天粗茶淡饭的,一身粗布衣服一穿,骑着自己心爱的战马溜达,有时间再打上几趟拳脚,这生活也不错。

这日子一过可就是十一年,乾隆剿灭大金川叛乱,派了几波人去,这都栽倒在了里边,没法交代,这不,没法子了,才把老将岳钟琪给请了出来。

你说请出来就请出来,好歹给决策权,压根没有,结果岳钟琪瞅了地形给了一主意,他的顶头上司压根就不搭理,催着岳钟琪打压根就不着边的其他俩地方。

作为一个军事主官居然这么没有远见,岳钟琪对他这上司就有了怀疑,回头一调查,发现这上司身边居然有奸细。

这就是作为一个军事将官的敏锐,后来乾隆把岳钟琪的身份摆正了,你猜结果是啥样的?

仗打了几次,这大金川的叛乱怂了,按照一般人的思路,这打下去不就得了,杀了罪魁祸首就完事了。

这您可就没有远见了,任何战事攻心为上。

所以人家岳钟琪直接带了几个人,去见那叛乱的家伙。

进入了人家的营寨,一顿老酒这顿喝,一直喝趴下,至于防备对方杀了自己,没有!

最后这帮人第二天直接去了岳钟琪的大营,投降了。

瞅见没,这就是一将难求的一将。

所以当年雍正留着岳钟琪,何尝不是留着后手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岳钟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名将,岳飞二十一世孙,武将世家。其父岳升龙曾为四川提督,也是武将出身,先后跟随康熙皇帝远征噶尔丹,多有战功。岳钟琪曾于康熙五十七年随大将军王胤禵平叛西藏,多次以奇袭,长途奔袭等战术冲锋在前,屡立战功。雍正皇帝继位后,岳钟琪又随年羹尧西北平定罗布赞旦增,是为西北平叛将领中的二号人物。年羹尧之后,岳钟琪曾任川陕总督,绥远大将军。

但是岳钟琪接替西北大军之后,运气似乎并不太好,先是雍正六年,河南曾静欲煽动岳钟琪造反,被岳钟琪一网打尽,爆发了著名的吕留良文字案,然后是在西北平定策零的战争中属下偶有失误,被雍正皇帝责罚。

雍正皇帝对于战事的不满联想到曾静案,即便是这件事岳钟琪处理十分得当,但是正所谓“三人成虎”,在鄂尔泰等人的参奏弹劾下,结果于十二年将岳钟琪下了大狱,被判“斩监侯”。直到乾隆二年才被释放,乾隆十二年以总兵之职被重新启用,继续为清廷效力。

岳钟琪一生的遭遇经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人生可谓有高有低,反复无常,还被雍正判“”斩监侯。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境况呢?

1.岳钟琪会叛变吗?

岳钟琪出身于武将世家,且还是岳飞二十一世孙,历史上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故事历代相传。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是宋朝金国的后裔,所以大清其实也是宋代金国人之后裔,这个关系成为曾静煽动岳钟琪造反的主要原因。

岳钟琪虽然妥善处理了这件事,雍正皇帝也十分信任岳钟琪,但是从他发起文字狱,对吕留良挫骨扬灰来看,雍正皇帝其实心里是十分忌惮这件事的,但是岳钟琪的表现的确很忠心,这超乎雍正皇帝的意外。尤其是在改土归流,西北作战过程中,岳钟琪是做到了一个将帅的职责和忠心的。

其实,到了明清以后,武将发动政变的机率因为制度的完善已经很小了,即使是到后来曾国藩李鸿章等拥有自己强大的武装情况下,也没有人发动军事反叛。故,雍正皇帝对岳钟琪手握重兵并不担心,胤禵、年羹尧等都曾是岳钟琪的上司,相比较而言,岳钟琪的影响力比他们还是要小很多。所以,雍正皇帝虽然有些忌惮岳钟琪,但是对他的忠心和影响力还是有把握的。他不会因此对岳钟琪下手。

2.皇帝平衡权力斗争?

岳钟琪出身汉人,能够统领满清西北大军,也算是凤毛麟角的人物了。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八旗军的力量日渐式微,在康熙年间就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了,在平定江南的战争中,多半是以汉军旗和绿营兵冲锋在前,成为满清军事的主要力量。

雍正上台后,八旗军力量进一步弱化,满清的政权基础是贵族,满汉之分的歧视一直都存在,所以,满清朝廷内满汉官员对权力的争斗也十分厉害。这种争斗反应在军事领域同样突出,雍正时期的“红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鄂尔泰对待汉人就十分嚣张,屡次以西北军事的失误向雍正皇帝告状,并且联系吕留良案,使得雍正皇帝为了平衡朝政权力斗争,对岳钟琪下手。

3.是否把恩宠留给乾隆皇帝?

皇帝们都喜欢唱“红黑脸”,以此来利用臣子为己所用。岳钟琪是一把军事好手,至少在康熙雍正时期是。这也怪不得汉人,旗人入主中原之后,坐享其成,几代人享有特权,莫说是打仗,就是骑马遛弯儿的能力都没有了。

满人的颓废必将将汉人推向前台,可是满人还不愿意,但是没有法子,谁叫满人人口不足汉人十分之一呢。能出一个岳钟琪,忠心耿耿还要被充分利用。

雍正十二年岳钟琪判“斩监侯”,按照当时的情形,其实他根本够不上这样的重判,所以,是不是雍正皇帝玩了一回帝王之术,将恩宠的报答对象转交给了乾隆呢?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岳钟琪虽然判了“斩监侯”,但是并没有被处斩,乾隆一纸赦书,岳钟琪必将对乾隆肝脑涂地,誓死效忠,这就是雍正的帝王之术。也算是雍正皇帝的一番苦心了。

综上所述,雍正对岳钟琪下手,判他“斩监侯”,并非是因为他手握重兵,因为按照当时的军事制度和岳钟琪本人的影响力,他根本不可能反叛,吕留良案也不是他招忌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权力斗争,雍正皇帝不得不向满清贵族妥协,收押岳钟琪,但是同时,他又将恩宠之权留给了后继之君乾隆皇帝,以备重新启用岳钟琪。

所以,终其所言,岳钟琪也不过是被满清统治者利用的一枚棋子罢了。


青灯问史


岳钟琪对雍正皇帝,对整个大清王朝真的称得上是忠心耿耿。我们来看下面两件事。

其一,雍正五年,岳钟琪在担任川陕总督的时候,一个疯子在大街上大叫“岳钟琪造反了”。尽管是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但是岳钟琪却十分重视。不但把这件事认认真真向雍正汇报,而且还极为细致地查找这件事,害怕漏掉了任何蛛丝马迹。

其二,雍正六年,秀才曾静写信劝说岳钟琪造反。岳钟琪不但把曾静抓捕,还立刻上报雍正,由此查出一桩吕留良案件,让已经去世多年的吕留良被开棺毁尸。

虽然当时已经是雍正年间,清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已经得到巩固。但是,民间老百姓反清的斗争,从来就没有断过。可以说,老百姓对清朝作为异族侵占了汉族江山这事,一直耿耿于怀,无时无刻不想着把清朝统治者撵出去。

(岳钟琪画像)

正如曾静所说的,岳钟琪本身是汉人,同时还是抗金英雄(清朝也算是金国的后裔)岳飞的后人。他的心里,更应该有一份“民族气节”,更应该肩负起把清朝统治者撵出中华大地,恢复汉人江山的责任。再加上他本身能征善战,又位于边关,且手握重兵。他完全有能力率领百姓起兵推翻清朝统治,也用不着害怕被皇帝处分。

但是,岳钟琪却一直胆战心惊,一直小心谨慎。在给雍正的心中,也情真意切,极力表白。由此可见,岳钟琪对雍正皇帝所做出的如此卑微小心的举动,体现了他多么巨大的忠心。

而且,看岳钟琪整个一生,我们还会看到,他没有任何一次越轨的举动。无论是对雍正,还是后来对乾隆,都一直忠心耿耿。

(攻打噶尔丹)

对于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人,雍正为什么要判处他斩监侯呢?

岳钟琪被判斩监侯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岳钟琪在攻打叛乱的噶尔丹策零的时候,有一些战略性的失误,打了一些败仗。同时他又被张广泗和鄂尔泰联合谗陷,因此雍正才不但夺了他一切职爵,还把他下狱判刑。

不过,雍正应该明白,岳钟琪是那时候难得一见的骁将,很多仗只有他才能打。就比如面对噶尔丹策零,岳钟琪虽然打了一些败仗,但总体是控制了局势的,其实功劳并不小。张广泗和鄂尔泰虽然弹劾他,但是他们和岳钟琪是有矛盾的。再说了,岳钟琪作为一个汉人将领,对雍正的忠心,在整个汉人将领中也是少有的。这样一种情况下,雍正给予岳钟琪一点“诫勉谈话”也就可以了,为什么却要对他判处那样重的刑罚呢?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实际上雍正并没有想杀岳钟琪,他把岳钟琪关在监狱里,两年后才对他进行判罚。当刑部判处岳钟琪“斩立决”后,雍正却又改为“斩监侯”。雍正这样的举动,有何深意呢?

(雍正)

雍正这样做,确实很有深意。

不错,岳钟琪确实很忠心,也确实很有本事。但是,岳钟琪的忠心会不会发生改变呢?也就是说,在雍正五年、雍正六年的时候,岳钟琪表现出了忠心,但是在雍正七年、雍正八年,岳钟琪率军与噶尔丹策零交战的时候,他还会不会那么忠心呢?这个真的很难说。尤其岳钟琪本来是个常胜将军,但是在与噶尔丹策零作战的时候,却还打了那么多败仗,这说明什么呢?会不会是岳钟琪消极怠工,想要反叛的表现呢?

这时候,雍正知道,他需要敲打岳钟琪了。

在雍正五年、雍正六年的时候,无论是哪个疯子的事件,还是秀才曾静的事件,雍正虽然心中窝了一肚子火,却还只能表扬岳钟琪。因为表扬了岳钟琪,自然就没有给他以敲打的机会。但如果不敲打岳钟琪,岳钟琪的思想难免放松,所以敲打是必须的。

终于,岳钟琪在和噶尔丹策零打仗的时候,一旦表现不如人意。雍正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他立刻批示:“岳钟琪所奏,朕详加披阅,竟无一可采。岳钟琪以轻言长驱直入说,又为贼夷盗驼马,既耻且愤。”虽然后来岳钟琪有了一些起色,但他仍然把岳钟琪拿了下来,派张广泗替代他。

雍正这就是找借口打击岳钟琪。

而且他对岳钟琪的打击,是以折磨他的方式进行的。他把岳钟琪关在狱中,两年不审判,不下结论,这样做,就是要折磨他的心灵,灭掉他的锐气,让他完完全全听自己指挥,再也不敢有任何翘尾巴的举动。

后来,当刑部判他“斩立决”的时候,雍正改一个“斩监侯”,这又加了一道锁,让岳钟琪更加感恩戴德,从此一生忠贞不渝。

从后来岳钟琪在乾隆年间的表现来看,雍正的目的,是达到了的。


张生全精彩历史


雍正7年,雍正派兵进攻准噶尔,兵分两路,北路由靖边大将军富尔丹率领,西路有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率领,浩浩荡荡向西进发,中途突然接道朝廷命令,部队暂缓前进,两路军主帅回京商议军务。箭在弦上,引而不发,把官兵都搞蒙了。



原来准噶尔得到消息后,使出缓兵之计,提出议和。雍正上当了,调主帅回京商议,部队暂缓前进。主帅不在军中,失去主心骨,这正给准噶尔以可乘之机。他们集中力量打击傅尔丹的部队,北路军损失惨重。

征讨准噶尔开局不利,责任主要在雍正的军事无能。战争刚刚开始,就失去了一半战斗力,清军士气低落,接下来的仗很难打胜。不过岳钟琪的军事才能的确很高,局部还是取得了一些胜利,他还攻占了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但是清军士七气不高,兵力优势没了,又在敌人的主场作战,总体取得胜利的概率极低。




这场战争雍正本来是想速战速决,但是一直打了两年多还在继续。清军的补给线长,粮草运输困难。准噶尔部队专门打击清军的后勤保障部队和后勤保障基地,致使清军越来越被动。

雍正把责任怪罪到岳钟琪头上,对他产生了不满情绪。岳钟琪是个汉人,担任宁远大将军,手握重兵,在雍正朝是绝无仅有的,而雍正朝的大环境是,汉人官员受排挤。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雍正对岳钟琪信任没有问题,一旦雍正对岳钟琪产生不满情绪,马上就会有满族大臣伺机而动,给予打击。



满族大臣鄂尔泰弹劾岳钟琪,雍正对岳钟琪的军事才能产生怀疑,于是派张广泗接替岳钟琪,把岳钟琪调回京城问罪。张广泗是个军事蠢才,后来乾隆用他平叛时得到充分证明。但他弹劾人很厉害,岳钟琪还没回到京城,他弹劾岳钟琪的奏章已经摆在了雍正案头。有了这两分重量级弹劾奏疏,雍正把岳钟琪交刑部问罪。

毕竟罪证不是很充分,而且岳钟琪平西藏是首功,平青海又立大功,功劳太大,刑部必须慎重定罪,审了两年最终才结案,给岳钟琪定个斩立决。雍正觉得有点过了,于是改判斩监候,从死刑变成了死缓。


有得观史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也是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出身于将门世家的岳钟琪,对武学非常感兴趣,并且其带兵打仗的能力比较强。


在成为了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后,慢慢积攒军功,尤其是在安定西藏、弹压青海上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雍正对他非常的重视,被任命为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可是就是这么一位雍正的爱将,最后却要将他斩杀,这是何故呢?

首先就是一位疯子的话,让雍正对岳钟琪起了疑心。雍正五年的时候,一位疯子在大街上高喊:“岳钟琪要率川陕兵丁造反了!”虽然最后审讯这是疯子,但是对于帝王而言,岳钟琪手握重兵,要造反也是非常可能的,所以就有了疑虑。而岳钟琪也深知这一点,所以立马写好奏疏以表忠心。

其次就是吕留良案,加深了雍正对岳钟琪的不信任。靖州秀才曾静,派门人张熙致信岳钟琪,在信中以岳飞抗金的事迹来激励岳钟琪,劝他为宋、明二朝复仇。作为岳钟琪却假装同意,然后骗出这两人的口供,并抓捕这两人。


其他人用这个方法没有什么,但是岳钟琪这样的身份用这样的方法,就让雍正对他非常的不放心。虽然因为军事需要,加封为宁远大将军,少保。但是雍正的心中是对岳钟琪有戒心的。

最后岳钟琪与噶尔丹策零激战,导致清军几乎全军覆没。这就给雍正杀他找到了借口,再加上当时朝中的大臣对拥有极大权利的岳钟琪不满,所以都极力弹劾岳钟琪。


江水趣谈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是法证先锋。

雍正时期,是清王朝比较重要的一个时期,勤于政务的雍正不单大刀阔斧的进行政治改革,而且在军事行动方面也作出了较大的历史贡献。而其中最出名的两个将领就是年羹尧和岳钟琪。

岳钟琪前期是作为年羹尧的部下随军出征的,后官居川陕总督,但为何会被雍正处以“斩监候”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岳钟琪因收复青海地区、剿灭罗布藏丹津之后,手中的掌控川陕甘三省兵权,兵权是很大的。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很小却很容易造成政治后果的事件,就是有一个疯子沿街叫喊“岳钟琪要造反了!”在古时候,疯子可以乱说话,但手握大权的官员却不能不把这当回事,你肯定得解释一番,也就是持续表忠心。如果不解释清楚不让皇帝清楚事件,后续有心人一个参奏,极有可能小事化大,成为覆灭的导火索。事实上,以雍正的性格以及对年羹尧的处罚来看,这件事已经给雍正内心带来威胁感。



第二、曾静案。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秀才曾静便以此为理由引诱岳钟琪造反,岳钟琪什么人呐?好不容易爬到这个位置,哪能也不敢造反啊,年羹尧这个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因此抓了曾静上报雍正,雍正这个时候鉴于岳钟琪的功劳和军事需要,表扬了岳钟琪,但内心对岳钟琪的猜忌越来越深,这个岳钟琪留下了祸根。

第三、准葛尔叛乱。被封为宁远大将军的岳钟琪在平定葛尔丹策零的军事行动中,其部下犯了几个军事错误,几次被雍正严厉斥责,如“攻敌不速,用人不当”等,这个时候的岳钟琪已经失去雍正的宠信,其覆灭也就不远了。后来在鄂尔泰和张广泗的弹劾下,被拉下马,判处“斩监候”。


至于雍正为什么不杀了岳钟琪,我认为,雍正只是想剥夺掉其军权,雍正也知道很多事其实和岳钟琪的关系不大,只是性格多疑的雍正绝不允许有人威胁他的权威。何况边境问题基本已经解决,岳钟琪的作用已经没有那么大。岳钟琪是忠心的,也是有功劳的,雍正也怕留下“兔死狗烹”的骂名,因为雍正也知道,岳钟琪和年羹尧不一样,年羹尧完全就是蔑视皇帝,这在雍正看来是不可饶恕的,岳钟琪一直以来的低姿态并没有让雍正及其痛恨,所以雍正没有杀掉他。“斩监候”也就是双方最好的共识了。

一点愚见,敬请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