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有處茶葉基地

輕摘冒尖的細嫩芽葉,熟練地放入竹簍,一天下來,羅河鎮龍山村貧困戶劉慧麗大概可以採摘6斤左右的明前茶,掙到一百多元務工費。不光是採茶,還有剪枝、施肥等農活,只要出工出力,都能獲得報酬。去年,她的務工收入加上合作社分紅1618元,總共創收6000多元。對記者說起這個數字,她喜上眉梢。

鷹潭有處茶葉基地

3月25日上午,天氣放晴,在羅河鎮龍山村貧困戶白茶種植專業合作社,千畝白茶基地一派採摘繁忙的景象。“現在正值茶葉採摘期,我們龍山村有25戶貧困戶以入股分紅的形式加入合作社,並主動參與了務工,通過自己的勞動來增加收入。另外,這幾年我們的種植規模一直在擴大,也加大了對貧困群眾的幫扶力度和範圍,周邊的樟槎村24戶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龍山村黨支部書記周志龍向記者介紹。目前,龍山村貧困戶有39戶,已脫貧32戶。

鷹潭有處茶葉基地

鷹潭有處茶葉基地

合作社成立於2016年11月,資金由產業項目資金、幫扶單位、鎮村集體貧困戶個人入股共同組成,權屬歸村集體和入股的貧困戶所有,村集體佔51%以上的股權。通過“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深入推進富民型黨組織創建,走出了一條“產業支部引領、經濟實體運作、貧困戶參與、戶戶齊奔小康”的富民之路。合作社收入逐年提高,去年實現創收13.57萬元,貧困戶分紅7.37萬元,同時也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目前,村集體經濟結餘18萬元,有力促進龍山村各項公益性事業發展。

鷹潭有處茶葉基地

為了激勵貧困戶積極參與務工勞動,合作社對多出工出力工資收入高的貧困戶社員進行以獎代補,增強他們自我發展的信心,實現穩定脫貧。不僅是貧困戶,還有當地的村民也因合作社受益。在採摘旺季可吸引周邊近2000人前來務工,熟練的最高可日賺200多元。採摘期通常會持續一個月左右,幫助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創收。

鷹潭有處茶葉基地

良好的運作得益於合作社有一整套完善的種植、製作、加工、銷售體系。在基地裡的加工廠,記者看到半個廠房裡攤滿了新採摘的茶葉。“茶葉正在進行攤涼處理,通常需要靜置5個小時,隨後按照工藝流程製作幹茶。”加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每天可產幹茶1200斤,有穩定的銷售渠道,現在每天發貨浙江,基本不愁賣。”

鷹潭有處茶葉基地

在龍山,小茶葉做出了扶貧大文章。看著滿山綠油油的茶葉,村黨支部書記周志龍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我們通過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脫貧,有信心、有決心在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