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逗你玩到幫你賣,直播如何為生鮮插上翅膀?


從逗你玩到幫你賣,直播如何為生鮮插上翅膀?


直播營銷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現象,而成為一項能力。現象可能很快隨風而逝,但是,能力卻決定你到底在這個賽場上能取多少分,贏多大的勝算。

直播帶貨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覷,疫情期間,一家中等規模的超市連續利用直播,月銷售訂單數超過1萬單,GMW突破500萬。直播正在成為一種非常強大的營銷力量,這種力量顯然已經超越了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的侷限性爆發,乃至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成為持久性的新工具和新方法。

疫情期間,生鮮類商品以套餐的形式配送到家,成為一門搶手的生意。乃至於中石化這樣的巨頭也不惜放下身段,在所有的加油站順帶賣起蔬菜。

作為超級高頻消費品,一日三餐的水果蔬菜,米麵主食,如果用直播來帶貨,顯然很“配”,生鮮直播的生意,你開始了嗎?

1、生鮮大戰:社區裡的貼身肉搏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各家電商紛紛進入生鮮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超過2500億元,預計2020年將超過3100億元。

在疫情期間,宅在家裡的人們動動手指,“美團買菜”“每日優鮮”“盒馬鮮生”就可以解決吃飯買菜的問題。

而更直觀的是,在自己居住的周邊,湧現出像錢大媽、百果園等之類的生鮮果蔬類小店。作為一門傳統的生意,生鮮在每一個城市的小區密集場域當中,正以驚人的速度貼身服務於每一個家庭的男主女主們。

社區生鮮戰在近年的打響,更衍生出一些新的商業運營模式,“前置倉”“社區團購”等新詞出現在大眾面前,對當前商業市場與消費模式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如今的社區生鮮店圍繞小區為中心點向四周發展,一個小區周邊至少有三四家生鮮店:它們不以單一的實體店存在,還通過線上建社群、線下拓小區,以生鮮作為流量產品,提供“生鮮到家”“生鮮外賣”“生鮮團購”等一系列的體驗服務,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家庭消費結構模式。

前置倉的介入,讓傳統的物流配送格局從“電商平臺+快遞企業+消費者”進化為“電商平臺+前置倉+即時物流(或消費者)”,或者“前置倉+消費者”,這種模式將三五公里生活圈內的即時消費需求充分挖掘出來。

2019年底,生鮮賽道進入一個冰火兩重天的格局:一方面是呆蘿蔔、我廚、吉及鮮、妙生活努力爬坡,另一方面,則是阿里、騰訊、京東、美團、蘇寧、永輝雲創等公司持續加碼進入社區生鮮賽道。

去年12月份,社區生鮮店錢大媽獲得D輪10億元的融資,說明投資人依然是看好這個賽道。

從資本的大量湧入到巨頭的紛紛佈局,再到中小型社區生鮮零售商的雨後春筍,似乎在一夜之間,社區生鮮開始進入一種白熱化的競爭格局。

2、法力無邊:直播營銷

疫情來襲,讓眾多的生鮮零售企業措手不及。

所幸的是,直播營銷旁逸斜出,開啟了互聯網時代已以及在這個特殊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種極其獨特但是很有力量的營銷策略。

直播,原本是在移動互聯時代的一種娛樂方式,它是如何從去年開始為零售行業插上翅膀的?

直播行業最早起源於2003年,首先歸功於遊戲,當時最火熱的網絡遊戲主要是大型綜合遊戲,如CS、紅警、魔獸爭霸、魔獸世界等,這些遊戲代表了當時一代人的青春。

2003年到2008年的語音聊天平臺開始興起,語音平臺的出現讓遊戲更有社交性,而此時的語音平臺也催生了很多新的娛樂玩法,比如K歌、聊天室、聊吧模式等。

2014年直播行業內容出現垂直化發展。鬥魚抓住了YY客戶端體驗繁瑣、與主播分成不理想等問題,直接用簽約費替代分成,耗巨資搶走了YY和其他平臺裡的一批頭部主播。大量頭部主播的出走對YY的打擊很大。與此同時,龍珠直播、熊貓直播正在迅速搶佔遊戲直播市場,2014年YY將原來的遊戲直播單拆出來成立虎牙直播來對抗鬥魚。

2015年-2017年間,成百上千的直播APP出現在大眾視野,在那個時候,成就了很多年入千萬的主播。

2017年,薇婭抓住了淘寶直播的新風口,400多萬淘寶粉絲,直播最高觀看人數超過800萬,2小時帶貨2.67億,2018全年27億成交額。

2018年3月8日,李佳琦5個半小時的淘寶直播賣出了23000單,完成了353萬的成交量,雙十一期間挑戰馬雲成為“口紅一哥”,全網爆紅。

至此,直播實現從原來的“逗你玩”(娛樂化)到“幫你賣”(商業化)的華麗轉身,直播營銷越來越厲害。

進入2020年的新春,直播營銷幾乎可以說是無一不賣,從房子,汽車到口紅、化妝品,從公司總裁到一線導購員,幾乎各行各業做直播,人人做直播。


從逗你玩到幫你賣,直播如何為生鮮插上翅膀?

3、生鮮+直播=超級好伴侶

生鮮食品與生活更加息息相關,將眼光瞄準生鮮食品領域,將有機會開拓直播營銷的新領域。

當因為各種因素(比如說距離遙遠,或者疫情的影響),消費者無法與產品面對面,直播營銷的最大優勢在於消費者與銷售場景的最生動和最直觀的互動,直播可以給予粉絲更加真實的場景體驗。

生鮮品類本來就是超高頻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費的試錯成本更低,而需求更加普及化,所以生鮮類商品的直播生意一定會比口紅、比化妝品更加火爆。

當下,生鮮電商和直播都是行業內最大的風口之一,它們兩個相加所能產生的模式和能力,就是符合商業邏輯和互聯網價值的高度契合玩法,其價值遠遠大於營銷和噱頭。

據楚天都市報報道,在四川,一家社區裡的小型超市導購人員利用直播,為整個小區的業主帶貨。

居家防疫一個月,不少居民家裡的米麵肉菜見了底。“出門買東西很不方便,不如我們幫業主們代購吧。張歡決定直播幫業主代購生鮮蔬菜和生活物資過程,儼然成了“生鮮超市版李佳琦”。

通過直播,張歡將超市現售商品、價格、新鮮度告知業主,讓大家放心大膽實時選購。直播間裡有業主陸續進入,“3號樓3901室要白菜5斤、菜薹5斤”“4號樓2703室要西紅柿2斤、蔥1把”……業主們的需求一下在直播間裡刷了屏。

張歡一邊直播一邊推薦,代購的品類從一開始的蔬菜水果,到油鹽醬醋、方便麵、衛生紙、尿不溼等生活用品。他們將業主們需要的商品和數量一一記錄,放入購物車,不遺漏每一戶業主的需求。

直播代購結束後,張歡和同事們將採買好的物品一袋一袋運回小區,並提供購物小票作為結算依據供業主核對。為了減少與業主的直接接觸,他們將物品放在園區固定位置,通過微信逐一告知業主來領。

據介紹,雖然該小區的業主只有1000多人,但這場3小時的直播竟然吸引了4萬多名觀眾。通過利用直播這樣的超級購物體驗,潛在客戶可以直觀感受產品,一場直播就產生了近百萬元的銷售額。

今天,消費者必然希望更加真實地把控所購買產品從源頭一直到拿在手中的全過程,而直播技術是滿足這一需求的最理想手段。

接下來,生鮮+直播必然造就一個技術應用的大時代。甚至整個零售行業全面進入直播化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每次出現大風口的時候,最先入場的總一定能夠取得先發優勢。生鮮直播,誰走了一步“先棋”,就必然會成為直播營銷的進場先鋒。

4、專業化營銷直播平臺開始出現

直播平臺的發展同樣是大浪淘沙,一代新人換舊人。

直播帶貨目前有幾大平臺:淘寶、快手、抖音,雖然目前這3個平臺的自身流量比較大,但是除了淘寶之外,其他的平臺基本都是娛樂的直播、短視頻平臺,並不太適合用來直播帶貨。

但是3個平臺哪個更好一些呢?

淘寶本身的“公域流量”雖然較大,但是其中有很多限制,最大的障礙是無法跟微信朋友圈的熟人關係進行打通,直播的鏈接無法分享和轉發。(

另外,淘寶是最適合線上電商的直播平臺,但是不適合更加廣泛的線下實體店,因為線下的實體店無法在上面直播賣貨,即使直播所帶來的流量也無法進行有效的承接和轉化。

另外,在淘寶直播間裡面,不管是畫面還是語音或者別的形式,都不允許出現QQ、手機號、包含二維碼等聯繫方式,否則後果可能會被封號。

再說說抖音和快手都是以娛樂為主,裡面充斥著玩笑,葷段子和各類美女之類,無厘頭風格太強,不太適合商業直播。

在這樣格局之下,一些專業的用於營銷的直播平臺開始出現,這些平臺的功能更強大,而且形成“直播+線上店鋪”在同一個平臺上前後配套的營銷模式。

前端:直播營銷帶來客流(私域流量)+真實購物體驗;後端平臺:線上店面展示更多的產品並且實現銷售轉化。

萬店掌正是這樣一個在細分賽道上跑得更快更專業的營銷直播+店鋪陳列平臺。

在萬店掌的平臺上,既能做直播,還能開店,既能實現流量引入,還能實現流量引入之後的承接和轉化。


從逗你玩到幫你賣,直播如何為生鮮插上翅膀?


據一家江蘇的餐飲老闆介紹,萬店雲集的直播和“萬店上選”的店鋪可以為零售企業提供一體化的流量引入和產品展示,銷售支持,非常專業化而且很方便,有效降低了流量的流失。

根據一些企業級用戶反映,除了直播平臺和店鋪系統,萬店掌更重要的在於能夠幫助零售企業實現線下門店的智慧化改造升級,量身定製數智化系統,具有大數據實時採集,精準引流,數據分析,線上流量承接和轉化諸多功能。

5、結束語:生鮮直播,一門長期的學問

隨著疫情的逐漸消散,直播營銷不會就此消散,反而會成為一項長期性的而且高效、成本低廉的營銷新方式。尤其對生鮮品類這樣超高頻的消費商品來說,直播營銷更加具有帶貨引流的價值。

直播場景如何常態化,在今後,將直播搬進賣場,日常經營就是直播。同時,在每一天或者某個固定的頻率之間開展專屬的直播優惠活動,是直播營銷最好的模式。

直播+線上店鋪的平臺會成為助力數量更加廣泛的線下實體社區店、便利店、生鮮超市的有力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