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立场,但有100个账号

我们没有立场,但有100个账号


我们没有立场,但有100个账号

如果你经常上网翻阅疫情相关的消息,一定见过这种“世界shi控”式言论。

我们没有立场,但有100个账号

在这些人口中,几乎所有国家的疫情都已经“shi控”了。换汤不换药的内容,一看就是居心叵测之人批量发布的。

让“世界失控”还不算完,在这之后,微信上又出现了一系列“华商太难了”的文章。

只要在微信平台上搜索“华商太难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版本。

我们没有立场,但有100个账号

这些文章虽然出自不同的公众号,但标题却惊人地一致:XX的华商关门歇业,有家难回。

仔细一看,文章里的内容也如出一辙,只有主人公的地理位置、姓名和职业做了简单的更改。比如,在两篇文章里,现居埃塞俄比亚的徐先生和现居匈牙利的刘小姐,都因为疫情期间生意不顺利,留守该国,储备了罐头、牛奶和麦片。

同样被批量化生产的,还有《囤积食物自我防护,思来想去还是不回国的好》、《几十万xxx将离开XX,X天内就得走!》等一系列疫情文章。

我们没有立场,但有100个账号


果然,这一系列的文章,全都是一个叫薛育明的人发布的。

薛育明和妻子郭红、妻子的哥哥郭仕强创办了三家公司,注册了100多个微信公众号,炮制了百余篇虚假文章。

薛氏团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以为自己即将走上爆红之路,不料这种把网友当傻子的迷惑行为很快就遭到媒体曝光。


到目前为止,薛育明的100多个微信公众号已经被全部封禁,网信部门也约谈了责任企业和责任人,警方正在做进一步的调查处理。

人民日报也批评薛育明“为了畸形利益,无所不用其极:眼中只有生意,全无道义;一味追逐流量,胆量越来越大;只要能“涨粉”,不惜哗众取宠。

翻车的薛育明对记者说:“没人雇我发这些文章,是我自个发的。发出后,阅读量大多是几百,粉丝也没涨。现在我还在配合公安和网信部门调查,后悔。”


我们没有立场,但有100个账号

薛育明是商人,商人逐利而生,炮制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文章是为了收割流量。

比收割流量更可怕的是一些作者把传播观点当成了割韭菜的工具,变着花样收割读者的价值观。

我们没有立场,但有100个账号


在当下的自媒体平台,故意造假的作者或许不多,但刻意贩卖焦虑,制造恐慌和对立,是一大批作者的惯常手段。

甚至还有一些人,价值观像海草一样随风飘摇,一篇文一种立场,你想看什么,他就写什么,堪称“韭菜收割机”。

还有比“韭菜收割机”威力更强的,是“韭菜联合收割机”。

韭菜联合收割机源于一个段子:“如果你用中性客观的态度做自媒体,那么你只会收获争吵不休的评论以及两头的同时鄙视;但是你如果用两个对立的观点做两个自媒体,那么你就会收获两个百万级大号和无数打赏。”

现在,这种写作模式从段子变成了现实。

我们曾经写过两次青年大院,今天再写如同于鞭尸,因为他们已经凉了一个月了。

但青年大院的路子实在太野了,它辉煌的一生可以被纳入营销经典成功案例,也可以被当作传播学经典负面案例。

谈及批量收割韭菜,最经典也最成功的仍然是“青年大院系”,让人不得不写。

青年大院旗下有三个账号:青年大院、野火青年、地球上所有夜晚,每个账号都很火,基本每天都会有一两个账号出现在原创文章百强榜单上。

这三个公众号分别从“爱国小粉红”、“理性科普”、“批判型公知”三个角度写文。

日本疫情爆发后,青年大院写了“武汉的悲剧,我在日本看了遍重播”,内容是国内疫情曙光乍现,日本疫情难以控制,让日本人长点心,不要反噬中国;

野火青年写的是 “疫情中的日本,不全是你想象的那样” ,告诉大家在灾难面前,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

地球上所有夜晚写的是“不要出门,不要唱赞歌,不要忘记正遭受的苦难”,批判疫情中的人性和世事无常。

很难想象,这三个立场截然相反的公众号,竟然坐在同一个办公室里,讨论着同一个选题,全方位无死角地覆盖了几乎所有受众,一根韭菜都不放过,堪称真实的“韭菜联合收割机”。

这种营销模式和薛育明一手炮制的“世界失控”很像,都是不用找受众、全方位营销,但青年大院系明显成功了N倍。

其中的原因在于,青年大院系是一群真正的作者在搞营销。

他们会写文章,遣词造句一针见血,字里行间充斥着高人一等的悲悯情怀。

而且他们非常了解受众的需求,可以有针对性地产出思想,迎合读者阅读的欲望,甚至懂得如何抛出一个有争议的观点,让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

从商人的角度来说,这种运营模式不算错误,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营销鬼才。

但从作者的角度来说,标榜着“敢说真话”、“记录90后”的账号,实际产出的却是冷冰冰的“生意文”,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我们没有立场,但有100个账号

一个健康的创作环境,不应该将传播和变现作为唯一追求,把写文当作营销产品,左手卖糖右手卖胰岛素 ,自己分裂自己,立场飘忽不定。

传播学的“培养理论”和“麻醉效果理论”,很好地阐明了这类文章可能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拟态环境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在吸收观点的过程中,受众会麻醉自己,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变成“单向度的人”,只知道接受观点,而不去思辨。

有人产出未经思辨的价值观,就会有人照单全收,后果可想而知。

然而,有些作者为了营销自己,只要流量不要真相,一味迎合读者的阅读兴趣,终日写一些不负责任的、套路明显的生意文。

久而久之,这样的文章会改变公众的阅读喜好,甚至将保持中立立场、发表客观言论的作者赶尽杀绝。

这种现象固然可怕,但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有人可以将内容创作当做生意?

有需求才会有产量,受众的纵容和趋之若鹜当然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让韭菜收割机彻底消失的最直接的方式,是受众学会分辨商人和文人,拒绝被煽动情绪、操控精神,不为任何一个商人提供生存的土壤。

否则,就算一个青年大院倒下了,还将会有千万个薛育明站起来。


文字:小慧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