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了那么多书和讲座,比如得到、樊登读书等,却感觉没学到什么?怎么办?

不重則不威


说说我认识的一个朋友的故事吧。

朋友今年29岁,初次相识感觉比较精致、干练,但也仅仅是看起来而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开始读书,什么四大名著,海内外历年畅销书等等。几年下来,家里堆满了各种书,遗憾的是,这些书未曾被翻过几页,崭新依旧……

再后来随着《樊登读书》的兴起,朋友立刻开了会员,并到线下参加读书会。这本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后来发现朋友参加读书会仅仅是为了往朋友圈传几张摆拍的照片。再后来随着对朋友的了解,我才知道,原来她所谓的读书仅仅是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因读书而有“气质”而已……

为此我觉得很好笑,但念与朋友的自尊,又不好直接讲出来。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竟然将朋友“引入歧途”。所以,朋友“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除了家里越来越多的书。

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读书,需要思考,需要内化,需要将所读所学真正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阿白读书


看到这个问题的瞬间,我感觉这个问题仿佛是专为我量身定做,从16年开始,我陆续花在各类网络培训的费用超过2万元。



我在生活中其实是一个很节约的人,但我特别舍得在学习方面花钱,大概是潜意识里觉得这种花费不同于一般的消费,算是一种投资,另外一方面,我又是一个感性的人,容易被营销。



比如得到刚推出付费专栏,我一下就订阅了两个,关注的公众号,推送了什么课程,只要是我稍微有点兴趣的,马上就会下单,只要别人说好的培训,我内心就会按耐不住,因为我对现状太不满,太想寻求改变和突破了,一直抱着听几次课,吸收一点新信息,就能获得蜕变的幻想。



我上过一天1000元的线下营销培训课,还买过几千的培训资料,花几千块参加一年的社群,还学过几千块的写作课,但最后想想我得到了什么呢?



说实话,从物质层面来看,没有挣到一分钱,工作还是维持原样,从精神层面来看,我更加空虚和内疚。我最开始的学习完全出于功利目的,我学习的初衷是想获得更好的职位,更高的薪水,我是有所求的,但是结果并不像课程宣传的那样。



我不怪别人,只能怪自己太年轻,把学习想得过于简单。现在我深刻理解到,工作后的学习还是需要联系实际,学跟工作相关的内容,学了马上有用武之地,俗称边干边学,这样的学习叫理论联系实际,才有意义。



19年这一年,我再没有抱培训课程,工作之余的时间都在陪孩子和做家务,内心没有功利,反而平静很多。

我现在认为,像你问题中提到的那种学习,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帮助真的不大,还被别人牵着走,浪费很多时间。成年人还是应该有意识的寻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哪怕对工作没有帮助,能让自己身心愉悦,不功利的学习,长期来看对我们也很有利。

我给你的具体建议有以下三点:

1、对那些快餐课程不要抱太高的期望;

不要幻想你学了某个课程,就能成为牛人,大部分时间你都只是参与了一下,属于被收割的韭菜一类。

2、对工作不要太心急,允许成绩慢慢来;

人的心一急,就很难做出客观的判断。我们要把自己当成个普通人,允许自己走得慢一点,把时间拉长看,开始慢的最后大多都走得更高。

3、投入生活中去

一个人除了工作,还应该有生活,不要忘记分一些时间给家庭,陪陪家人,一个人越多参与生活,他越可能成为一个接地气不固执的人,他才不容易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阿川说情


对于听书,我说一下我的看法。

我用的听书软件是得到和喜马拉雅,喜马拉雅主要是在睡觉的时候或者喝茶聊天的时候,放一些情感故事或者听一些相声、评书之类的。使用最多的还是得到,但是我属于蹭课的,就是那种不缴费,天天蹭免费的课的人。先声明,不缴费不是人品的问题,而是其他层面的问题。

我个人来说是比较喜欢听书的,在我小时候,文化生活是比较匮乏的,甚至于连课外书都没有,家里倒是有一些繁体字的书,但是看不懂。文化获取除了上学,基本上就是村里的广播和后来家里的黑白电视。广播每天在傍晚的时候会播放一段评书,属于连载性质的,大致要听上好几个月才行,早晨家里的黑白电视也是放评书,现在还记得田连元讲的七侠五义。可以说,我有很多历史知识,基本上是靠听评书所获取的。

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听罗振宇讲逻辑思维,后来他成立了得到大学后,我就下载了得到APP,说句实在话,他现在在每天一讲里面,质量明显不比前几年,更多的是介绍课程,不过也讲新的内容。我几乎每天都会听,把当天的听完还会接着听以前的。时间主要是上班的路上和下班的路上,周末跑步也会听,不过效果会差一些,毕竟跑步的时候思考不是很方便,总被气喘吁吁所打断。

我先说说我是怎么听的,基本上都是听“罗胖”老师的观点,对自己感兴趣的观点,自己会主动思考一下,对于自己不喜欢听的,比如经济之类、公司之类的,就做一个大致的了解,但不是不听,尤其是里面说不准有那句话就会和你的实际工作、生活经历相贴合起来,自己以前没感觉,有时候一啄磨,不就是这回事吗。对于所说的一些观点,自己会用手机的记事本先记下来,可以和别人探讨,可以自己查找资料,这个过程就是自己深化认知的过程。

有时候,讲的东西自己并记不住,但是有时候能够大约记得一些观点和做法,我认为这就足够了。要想在做深一步的了解和思考,如果是想钻研这个领域或者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我想可以,但如果不想的话,这就足够了。

从题主的说法来看,觉得没有什么用,其实听书、看书,并不是让你觉得自己有了多大的收获,不能简单的划为能够背了多少收唐诗宋词,记下了多少个英语单词,听书和看书,会让你增长阅历。从我个人来讲,通过听书,有很多的观点正在慢慢的融入自己的思想,自己虽然没有感觉到,但是从与别人的交流中就会发现自己的思考正在进步,尤其是在与同事们沟通工作上的事情或者开会座谈的时候,引用一两个观点,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见解,别人都感到非常惊讶。就好比罗胖老师曾经讲到过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不是你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所以,听书、读书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是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思考,或许现在没有收获,但是坚持下去,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


傲虎楼主


20年前刚毕业时,因为不喜欢自己本专业的工作,希望跳槽到新的领域开始自己的事业,于是那段时间投入了很多时间及金钱学习各类知识。先是参加了《高级经理证书》、《中级物流证书》、《中级口译》、《电子商务证书》的培训班,还阅读了很多专业方面的书籍,包括《会计学》、《韩国语入门》、《Dreamweaver网页设计》等。最终真正有用的还是最后一本网页设计的书,帮我成功进入一家公司做网页编辑和设计,其余的书不用说到现在,看完3个月内就差不多忘记了,就和没看过一样。

20年后,当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容易获得,甚至像得到、樊登读书会帮你把知识点都梳理好了讲给你听,但是大部分觉得听完看完后依然觉得没学到什么。首先要告诉你的是:这才是正常现象,并不是你比别人差或比别人傻。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我从三个方面分享下自己的观点:

1-你学习的内容并没有纳入到你的认知体系中去

每个人有自己的认知体系,你的价值观,这些都是从小到大慢慢养成的,在你的大脑中根深蒂固。

当你学习到新的知识或理念,对原有的知识体系来说它是陌生的,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你就需要把新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结起来,形成新的体系。

举个例子,原先你在与他人沟通时是不会思考沟通双方的情况的,直到你学了一个“乔哈之窗”(Johari Window)的模型,这个模型与你原先的习惯是不一致的,所以就需要你在你的沟通知识体系中加入一个新的部分,每一次在和别人沟通时调用这个乔哈之窗来分析,慢慢地这个模型才能成为你的体系的一部分。


2-你学习的内容没有用武之地,自然就没有感觉

有时候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知识面,但与你生活中要去面对和解决的挑战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这样的学习动力不足,同时学到的内容也无法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强化,自然就忘记了。

最明显的就是英语的学习。我们中国人学了这么多年英语,但是一旦真的碰到和歪果仁交流了,要么是听不懂不敢说,或者是满口中式英语,就是因为之前所学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

我从小当过英语课代表,大学是寝室里最早过四级、六级的人,但是我到英语角的时候,也是胆战心惊不敢说,光看别人说,学了这么多英语实战能力还是很差。

而我英语成长最快的时候是进了外资银行。刚进去时,写个邮件,开个电话会议都非常痛苦,要么几乎听不懂,要么不知道如何写好。但是差不多两年后,我就基本上OK了,因为你不会工作就做不了,这样的学习才能更见实效。


3-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为你的能力

第三个自然是刻意练习了。很多看到的听到的只是抽象的概念,如果你没有亲身去体验,刻意去练习,是不会有任何感觉的。这些知识顶多是你拿来炫耀或聊天时的谈资。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下奥斯卡获奖电影《心灵捕手》中的一个片段,就是由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心理学家对有着聪明才智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由马特·达蒙扮演)讲述的一段话,告诉他光了解信息没有用,除非你真的去体验过才会真正懂得。


最后总结一下,要想从现在这些知识产品中真正有所收获,要依照以下三点进行:

1-了解你想解决什么真实的问题,然后去寻找相关的学习内容;2-学习中一定要不断去实践,去刻意练习,才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真实的体会;3-把新的体会和感悟加入到你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不断升级和迭代,慢慢地你就能从这种学习中真正受益!

斜杠大叔Erazor


量的变化有了,那么得等质的变化吧。

这个事我迷茫了很久很久,结果有一天才开的窍,才意识到很多东西没有白学,都需要一点一点转化吧,学了总没有坏处。

举个例子,我的孩子今年7岁,从幼儿园学英语,当时我觉得也就是培养培养语感,人家别的孩子学咱也学,但是在有一次逛超市的时候,在巧克力那直接冒出“chocolate”,还有别的,孩子自豪的说“我们都学过,老师教过!”,碰到同班的小朋友,当面喊出英文名字,当时我确实受教了。


沉住气,当你烦躁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写写东西,或者再回头看看以前看的书,或者听讲座做过的笔记,温故而知新了!


再或者,你也来悟空问答回答别人的问题,解疑答惑,把你学的知识运用一下,没准你的回答更贴近提问者心思呢。


南中小程


听书读书,除非专业的书,其他则不一定是立马用起来的,或者说跟读者本身也有很大的关系。我给你举例说明吧:

最近我组织了一次培训,同样的一批参加培训的学员,有一部分人听得非常认真,记了笔记,所以开展业务后,工作很顺利,很少给我打电话;另一部分人培训就是听听而已,所以开展业务后,什么都不懂,也没准备,一天十个电话不止的问。

读书也是如此。同样的一本书,有的人悟到了,或者直接去做了就会有用。但是没有悟到也不着急,或许未来会有帮助的。


山丘57


有些人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有些人学习就是跟风,有些人就是不知道该干嘛,所以天天保持学习上进的形象。看看有些人的朋友圈就知道了,天天早起打卡记单词,可是你要问他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变现途径,他就回答不上来了。


国人现在学英语的热情之高,超乎想象。上次我下班回去的路上,碰到英语机构地推人员发宣传单,非得拉我上去参加试听课。耐不过她的坚持,就上去参观了一下。没想到人气还挺旺,不少附近公司上班的白领,帅哥靓女,还有家庭主妇,还有没事干的老爷爷老奶奶在那里学习,戴耳机听英语的有,一群中国人围到一起坑坑把把说英语的有,看英语电影的有。

当时我就在想:没事干的时候多学习,参加类似的活动,肯定是好的。可是真的有这么多人需要英语吗?除了那些工作中真的有机会用到英语的公司白领,有多少人是真的需要英语的呢?比如那些老头儿老太太,都半截身子埋土里的人了,不想干嘛就干嘛去呗,为什么要凑热闹要干这些,吃力还不一定有结果的事情呢?今天记两个单词,明天忘记八个,越学越倒退,越学越受打击,那你学习英语的意义是什么呢?

得到啊,樊登读书会啊,还有那么多的书籍和讲座,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铺天盖地,到处都是。这些东西都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肯定都是好的,可是作为你个人,你的目标一定要明确,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最近我天天看奇葩说,得到平台的创始人罗振宇也是现场嘉宾,我经常看到有其他主讲嘉宾直接就讽刺他是“贩卖焦虑”的,很多人都跟着笑。当时我就在想:得到平台做那么大,影响人群那么广,而且现在也取得了那么大市场效益,罗振宇的得到平台,被估值十几亿美金。难道就一句“贩卖焦虑”就完全讲明白了吗?还有樊登读书会,被高晓松说成是贩卖成功学,难道就是因为一部分人,尤其是这些人是名人,对这些平台不认同,你就跟着排斥了他们吗?不,你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保持思想上的独立思考,不能盲从,对事情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别人都说好的,也不一定适合你;别人都说不好的,也不一定就真的对你没有帮助。一切要以自己的感觉为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检验标准。


对于学习,我们不能盲从;对于学到的东西,不能仅限于听明白了。听明白了,没有实际去用,就还是不够明白。一定是从自己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来学习的,而且要不断地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其实得出今天这样一个问题是好事儿。爱学习也是好事,总比那些什么都不做整天在那里抱怨的人要强。


作家杨文华


1.用费曼的一句话给你回答: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

就是说你听了就只是听了,根本没有输出,那只是过过耳朵的瘾,以为自己学习了,实际上啥也没学到。

那要怎么做呢,当你听完一篇文章时,你觉得有用的地方,写下来,为什么有用,你有什么感想,今后如何应有在自己的生活中,可以分享出去,也可以自己写在本子上,不要为了听多少数量而听。

读五本书不如一本书读五遍,把它吃透,然后再听别的,就像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哪怕就拿一条道理去实践,也会有成功的一天,不求广而求精。

2.我之前也不知道这个道理,买了许多课程,听的时候再心里说,就是就是,老师讲的很对,听的时候激动,过后不动,越学越焦虑。

“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这句话印象深刻,输入然后输出,输出之后就成为我的,如果不能创造出来,那么我输入的东西就是没有理解。

就像我们看一本书,如果你没有创造出来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么这一本书对于你来说,就是没有理解,看了也是白看。

这句话对我很受益,我之前也是经常学习了东西,听听也就过去了,其实是没有实质性的输出,那么这些学习的东西就如过眼云烟,不仅浪费了我的时间,也并没有价值,只是让我看起来很努力罢了。

我会时刻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不断去输入再输出,我们总是不断强调输入,其实输出才是很重要的,只有输出了,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3.我用费曼读书法重新读了席慕容的《岁月》的文章,虽然很短,但是不断去读,发现理解的更为深刻,突然能从这些句子里延伸出我自己经历的很多画面。一遍一遍的去读,之前读了也就过了,今天不断去读,却发现简单的句子却有不同的深意,对于人生的理解也更深刻。

就像对于人生一样,我想起了.《卖油翁》里的“无他,唯手熟尔”,我们做任何事也一样,也是不断去练习,重复,坚持,只要是在正确的道路上,那么量变一定可以达到质变,就跟我平时锻炼一样,做不到一个动作,就重复去练习。

总有一天会有被打通的感觉,就像一个高手一样,也是经过日积月累不断的积累,他才称为高手,世界上没有什么速成的,有的只是不断去练习而已。








李美萱2020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一下费曼学习法。

什么是费曼学习法呢?费曼是一个加拿大的物理学家,而这个学习法就是费曼发明的,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学习法!

在讲方法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个农民让自己的孩子每天去学校上课回来讲一下自己学过的内容,这样可以一份学费学两次,就这么一个单纯的想法,他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最终考上了清华。

不论上面的报道是否属实,但它正是费曼学习法的典型体现。费曼学习法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向别人清楚的解说某一件事,来确认自己是否真正弄懂了这件事

而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就是:

1、选择目标

这个选择目标很简单,就是在学习之前你要认定你要学习的东西。比如一项技能,一门语言,一个文学领悟,就如现在的题目一样,学习一本书。

2、教学

这个就是费曼的核心所在,当你选择一个目标并且学习以后,去创造一个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讲授给 “别人”。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不清楚,讲不明白,自己也模棱两可等,显而易见,问题也就出来了,在你描述不清楚的时候,也就证明你没有对这个知识点有很好的理解。

有朋友可能说,没有人可教授怎么办?其实,这里的教学是统称,具体可因地制宜的创造出许多场景。如果能真实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授那再好不过了。如果没办这样,可以通过写作、录制教学视频、对着手机录音、实践等方式来进行演变。

3、纠错学习

在第二步中遇到了问题,那么就需要进入第三步 —— 纠错学习。无论是在教授的过程中说错的、说不清楚的、模棱两可的都需要在这一步中进行强化。反复查询资料、学习、强化记忆,然后再重复第二步进行验证,直到可以顺利的教授相应的知识。

4、简化

这一步是对上面学习的内容进行提炼、简化,去掉非必要的,多余的信息,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表达出来,而不是照本宣科。

其实这一步骤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简化到可以通过类比,让一个非专业人士(夸张点说就是小孩儿)都能听懂。此时,你就真正掌握了这门学习方法。

了解以上学习法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听一本书感觉就像没有学过一样了。

学习重点就在于教学,以教促学,也可以理解为“输出倒逼输入”。

恰恰相反,在听书的同时,听完以后,你不仅没有学到知识,反而是讲授给你听的人有了更好的学习!

所以那些演讲人和书评人越讲懂得越多,思路也越清晰,知识也越丰富,所以人家在讲台,而你一直都是观众!




F樊布凡


樊登读书会员,普通本科大学生,不请自来。

不知道樊登老师讲的《认知天性》这本书楼主有没有听过,想要记住的方法,就是要让大脑感觉到不舒服,去运用。里面有一些关于学习的方法。

我会有过这种情况↓:

樊登读书!启动!

发呆😳+犯困

樊登读书!关闭!

这样肯定是学不到东西。

对我个人来说,加入樊登读书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

我是半年前偶尔下载樊登读书的,那时候遇到一个好看的女孩,想到了《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这本书。

(之前下载过,三年前,第一次听的就是这本书,那时候因为觉得太贵果断卸载)

忍痛开了会员😭,之后就觉得三百多块花了,肉疼啊,然后给自己规定最少每天听一本书,从人文开始到各个专栏,听到第20几本书时我就彻底爱上了。

然后上课不听课,有时候从早上起来开始就开始听,一听听一天,现在是听了240本,还剩下作者光临的几本实在是舍不得听了。

接着买了《高效阅读必修课》和《论语.上》

前几天因为有战疫限时免费活动,《可复制的沟通力》刚听完,现在《可复制的领导力》听了一半,像什么《世界的孩子》这些免费的栏目都听了。

当当当当!!

我用的都是听,而不是学,因为我觉得我这都不算学,只是听了一遍,发心有一部分是因为好奇,有一部分是为了刷进度。

最近打算把所有能听的听完,然后进行系统性的二刷。

听完我觉得我最大的改变是,觉得之前的我真的是太浅薄了,之前的 完全是陷在达克效应中的,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现在虽然还不是很精通,不过你要中国文化,孔子,老子,竹林七贤,唐诗宋词我懂一点。

西方哲学,伊壁鸠鲁,柏拉图,苏格拉底,犬儒主义,斯多葛学派也不是一无所知。

世界观:当今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成吉思汗,造纸术,玻璃等影响人类进步的几大发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穆斯林什么的也都略知一二。

当然还有

如何更好的沟通,培养领导力,什么锚定效应,销售是怎么回事,如何写好的故事广告文案,如何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如何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如何处理原生家庭的关系等等等等

可以说

如果不是樊登读书,我不可能半年之内了解这么多东西,我不可能找到我的人生的方向,不可能想到原来世界这么大!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情!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要改变世界!我们的目标是探索宇宙,是星辰大海!

如果没有樊登读书,我想都不敢想,我可能还会像其他大部分二十岁的年轻人一样,为了毕业找什么工作发愁,每天焦虑痛苦,

现在我知道了,“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谋食”

现在最重要的我觉得我是一个立体的人,我有着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我是谁由我自己决定,而不是像高中毕业,用十二年换了一纸分数,然后被人说我是上大学混日子的恶臭大学生。

我可以看到我的未来,

虽然我还一无所有,但是我心里不会惧怕,因为现在的我有一颗好奇心,我有着终身成长的心态。

这是我加入樊登读书最大的收获,而且樊登读书不要只把他当成是一个听书的软件,他还是一个挑好书的软件,

像是《论语》《道德经》《达芬奇传》《人生海海》《穷查理宝典》这样老师在每一期都会反复提到的书,我是会买来自己在读一遍的。

具体提问的人是为什么没学到知识,由于对您了解的少不能给您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我的经历对您能有参考。

因为就学习来说,我们不能强求说让任何一种学习软件或者辅导机构做到完美。他们毕竟只是辅助工具。

学习终究是我们自己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