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五年成材,渾身是寶,市場供不應求,卻少有人種植

大約在80年代,那時在農村興起了一陣桉樹種植潮。當時南方各地都在提倡退耕還林,桉樹不僅是經濟價值高,而且種植週期短,最快三年可成材,深受農民朋友喜歡。直到2000年之後,桉樹被爆出汙染水源、破壞土質才開始遭人們的唾棄,自此風靡幾十年的發財樹開始在農村沒落,再也沒有多少人種植。

在農村地區除了被唾棄的桉樹之外,還有一種速成生長樹,種植5年也能成材,經濟價值很高,並且渾身上下都是寶,可如今卻沒有幾人種植。到底為何呢?現在我們認識下這植物並且做個簡單分析吧。

種五年成材,渾身是寶,市場供不應求,卻少有人種植

“今朝植得泡桐旺,明日招來金鳳緣。”這是民間對泡桐樹美好寓意的一種憧憬。泡桐樹是我國原有的一種古老植物,國內除一些偏遠地區之外,大多數農村能見到野生泡桐樹。因實際經濟價值很高,目前世界各國都從我國引種泡桐樹。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各界對資源的需求不斷暴增,選擇栽種速生樹可以快速填補木材資源的不足,是社會各界一致認可的舉措。桉樹和泡桐樹同為速生樹,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上來衡量,泡桐樹的價值要遠高於桉樹,至少在汙染環境上這點,桉樹的缺點是無法

種五年成材,渾身是寶,市場供不應求,卻少有人種植

雖然泡桐樹成材需要5年,這點比桉樹晚了2年,但實際創造的價值(從經濟價值和環境汙染兩方面衡量的話)已經遠超桉樹了。筆者一直搞不懂,當年選擇速生樹作為退耕還林的樹種,為何沒有選中泡桐樹而選擇有汙染的桉樹。

種五年成材,渾身是寶,市場供不應求,卻少有人種植

暫且不說桉樹與泡桐樹的對比,僅從泡桐樹的價值來看,絕對是稱得上渾身是寶的。據筆者瞭解,泡桐樹的主要價值是樹幹,也就是木材。桐木具有材質優良,輕而韌,具有很強的防潮隔熱性能,耐酸耐腐,是各行業首選的木材。在實際社會中桐木被廣泛應用於建房子、造紙、造船等等。另外泡桐樹的樹葉、花可作為優質飼料餵養牲畜,根莖和樹枝有一定藥用價值。在《福建藥物志》有記載治腰扭傷可用鮮泡桐根60g。加雞1只或者豬腳爪適量水燉,服湯和肉。

種五年成材,渾身是寶,市場供不應求,卻少有人種植

從以上價值來看,泡桐樹的主要價值在於樹幹的木材,其應用已經延伸到各行各業。因桉樹快速沒落後,市場對泡桐樹這種桉樹替代品需求更大。近年來泡桐木材在市場上常出現供不應求,應該特別值得指出的一點是桐木在傢俱市場的需求,年年暴漲。

種五年成材,渾身是寶,市場供不應求,卻少有人種植

泡桐樹雖然各方面都很好,經濟價值高,渾身是寶,可實際國內卻少有人種植。據2018年數據顯示,全球泡桐種植量,我國僅佔了15%而已。這到底為何呢?對此筆者分析了2點原因。具體如下,第一個原因也是最為現實的原因,之前有不少農民嘗試種植,最後卻找不到人來收購,沒人收購,對農民來說經濟價值再高都是空談。

種五年成材,渾身是寶,市場供不應求,卻少有人種植

其次是泡桐樹一旦種植之後,後期對土地的影響也很大,雖不是汙染土地,但其根莖能潛伏在土裡難以清除,猶如種植洋姜一樣讓人煩惱,會給後續改種作物帶來一定的影響。不知筆者總結的這兩原因是否為人們不願意種植泡桐樹的原因呢?你們覺得種植泡桐樹有前途嗎?種植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