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樸與《同州志》

從歷史角度講,同州是大荔曾經的輝煌;從文化角度講,《同州志》是大荔傳世的瑰寶。同州揚名立萬計1332年,見於記載的“同州志書”有7部,惟有明代馬樸所纂《同州志》為孤本名志,也是大荔縣域編志修史的開山成功之作。

馬樸與《同州志》

同州·纂志

同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同州,指的是所轄的全部,就像今天把東府11個縣市區統稱“渭南”一樣。狹義的同州,單指同州直轄的“同州”,這種情況集中在元、明兩代。同州源起在西魏,西魏恭帝元年(554)改華州(今大荔)為同州,轄“兩郡八縣”(武鄉、澄城郡,武鄉、郃陽、夏陽、澄城、五泉、三門、宮城、朝邑縣。後來,不時歇地“熱脹冷縮”,北周時轄“四縣”(武鄉、朝邑、澄城、郃陽),隋代初年轄“九縣”(武鄉、朝邑、蓮芍、下邽、蒲城、白水、澄城、郃陽、韓城縣),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同州為府轄“二華關大水、三城朝郃陽”八縣一州一廳。千年同州榮光,截止到中華民國二年(1913),拋去隋唐時期兩段共27年的短暫易名,就這,同州仍以持續時間長、管轄範圍廣、人文影響大耀眼神州大地。

明代同州屬西安府所管,州治在今大荔縣城,直轄同州(今大荔中西部),統領朝邑(今大荔東部)、郃陽(今合陽)、澄城、白水、韓城“五縣”。馬樸所纂《同州志》,記載的正是上自事物發端、下至明天啟四年(1624)的人和事,由於此志吸收借鑑了同朝永樂、嘉靖年間兩卷今已失傳的州志資料,更加彰顯彌足珍貴。馬樸所纂《同州志》成書於明天啟五年(1625),因而史學界稱其為(天啟)《同州志》,全志正文十八卷、十門、五十一目,依次為:圖、輿地、建置、秩祀、食貨、秩官、人物、選舉、災祥、藝文、雜誌,總計約15萬字,從地理、政治、經濟、文化和人物等方面,對所轄“一州五縣”統分結合、詳略兼有,體例嚴整,考據精詳,史料翔實,為明朝名志之一、同州傳世第一部方誌,對同州歷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價值。

馬樸與《同州志》

馬樸與《同州志》

馬樸與《同州志》

馬樸·修志

在(天啟)《同州志》封面上,赫然著有馬樸篆、張一英裁定字樣,這裡面“掛名”的是時任同州最高行政長官(知州)、今河北望都人張一英,“下苦”的是曾任雲南按察副使、同州沙苑馬氏世系後人馬樸。馬樸(1558—1634),字敦若,號澶宇,明代華志鄉馬坊裡(今官池鎮馬二村)人,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馬自強的堂孫。神宗萬曆四年(1576),18歲的馬樸考中舉人後並未急於做官,而是繼續潛心於學術研究,學研結合一口氣就是二十多年,從而修練出相當紮實豐盈的文化根底。萬曆二十六年(1598),馬樸以不惑之齡開啟仕途生涯,從京郊到朝堂、從鄂中到滇邊,足跡幾乎遍佈大江南北。每到一地為官,馬樸堅持人性為本文化立身,淵源的家學和宦遊的視野既標註出“文化官員”鮮明特色,又助其著述立說作品頗豐,像訓詁學名著《譚誤》等就有18種之多,涉及史學、文字學、訓詁學、詩文等方面,可謂博學全才。

同州作為“天府重鎮”,按說必有符合“股肱”“上輔”身份的地方誌書,但遺憾的是立世千年卻難有一份高質量的專屬檔案。懷著樸素的家國情懷,馬樸矢志效仿班固、司馬遷,傾心傾情給家鄉編纂一部足以傳世的地方誌文獻,於是有心之人邊走邊幹,三十年如一日“窮搜極攬”,凡是相關內容著即收集整理,日積月累竟達萬言,退居後歷時五年秉筆不輟,硬是憑著多年苦工厚積薄發,於67歲高齡篆就了“事兼載五邑,可謂備矣;記必核故實,可謂真矣”的名志佳作。明禮部尚書、潼關名士盛以弘贊“關中之志,著稱海內士紳者,亦從今而三矣”,將《同州志》與“明代十大名志”之《武功縣誌》(康海纂)、《朝邑縣誌》(韓邦靖纂)並列媲美。後世學者亦對(天啟)《同州志》給予廣泛好評,“是志體例嚴整,考據精詳,史料翔實,對後來志書的修纂有較大影響”,評價可謂中肯又恰當。

馬樸與《同州志》

馬樸與《同州志》

馬樸與《同州志》

品學·用志

地方誌作為一種特殊的地方性史料,是全面瞭解一個地方基本情況的直接材料,承載著文化積累與繼承創新的厚度,其地位作用不可替代。(天啟)《同州志》對同州歷史文化傳承而言是承上啟下的里程碑,從中人們可以深入系統地瞭解同州地區明代以前千年歷史與社會變遷,洞悉發展規律,探尋文化脈絡,從而使歷史文化資源及其精神財富得以惠及後昆。就志書內容而言,諸多內容詳實的歷史人文記載確為後人整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線索依據,像自晉至明的戶口、耕地變化對於研究這一時期的農業問題絕對是一手好資料,賦役、方產等內容為研究明朝時期同州地區的民生、物產等情況大有裨益,封域、山川等內容可以說是瞭解同州地理狀況的活字典,特別是有關古蹟、風俗的內容為後人瞭解同州歷史文化、傳統習俗呈現了可知可感的寶貴素材。當然,馬家人寫馬家事最是拿手可信,沙苑馬氏世系的情況可以說一目瞭然。

《同州志》保存歷史資料之功不可小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渭南各縣在編纂新中國第一輪縣市志書時紛紛採其所詳,助力編纂出獲得全國全省大獎的多部優秀志作。2016年,渭南市地方誌辦公室在舊志整理工作中對(天啟)《同州志》做了精心、專業校注,讓更多的今人能夠一覽名志、一學名志、一用名志,枯木逢春發新枝,古志今用結碩果。常言“開卷有益”,每次捧讀(天啟)《同州志》都會有新的知識點和大收穫,別縣不言,就目下大荔境域的大荔、朝邑兩地之人和事便頗受教益。像指出同州名稱的來歷直言“以城南九龍泉九源同流故”;像描述唐代鐵鐮山“大谷木數千,章度(估量)皆可八十尺”的鬱郁蒼蒼;像確認“朝邑縣南三十里有南芮鄉、北芮鄉,皆古芮伯國”;像質疑“大荔戎城”與“王城”並非一處同城;像記載明成化年間洛河曾直接注入黃河;像關於隋文帝楊堅的出生地繼“龍窩巷說”“般若寺說”後的“割宅為寺”第三種說法;像說明“三河口”是周頃王四年(前615)秦晉大戰和三國時曹操與馬超大戰之所……這些寶貴資料極具研究價值,可以說它是地域歷史文化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化石,是最可寶貴的文化軟黃金。

馬樸與《同州志》

馬樸與《同州志》

  感謝馬樸,感謝《同州志》,更感謝同州的前世今生。一個人、一部書,承載的是一份沉澱的文化精神,傳遞的是一種熾熱的家國情懷,解讀歷史、品味文化,大荔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才會更加堅實!(來源:美麗大荔(美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