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欠湖北醫護人員一個凱旋儀式

摘要:雖然他們可能走幾步就回家了,坐兩三站公交就是家,但從醫院到家,無論多遠多近的距離,仍應該歡送一下他們。就像他們馳援湖北的同行應得的一樣,這也是他們應得的,讓他們感受到這份榮光,感受到人們記下了他們每一分每一秒的的付出。這是社會銘記和感恩的一種文化儀式,公眾通過儀式銘記,他們通過儀式感知到這份銘記,社會通過這種方式凝聚了善良、友愛和團結的精神。不給他們一個隆重的凱旋儀式,對不起他們。他們坐著公交車離去很開心,我們感到不安。


我們欠湖北醫護人員一個凱旋儀式


 曹林|文


閃亮著希望的日子,看著各地醫護人員回家,很是欣慰,他們拼命保護的武漢安全了,他們也都安全,無人感染,健康歸家,這是戰役給我們最大的安慰。離開時,他們受到了最高禮遇的歡送,到家時,他們又受到了最隆重的迎接,過水門接風洗禮,領導接機,鮮花掌聲簇擁。人們知道醫護人員並不在乎這些,他們只想趕緊回家抱抱久別的孩子,好好休息一下,陪陪家人――但公眾很在乎,這些儀式不只是獻給醫護人員,更是向社會傳遞一種價值觀,為社會做出貢獻、拼過命的人,就該受到這樣的禮遇和致敬。


然而,總覺得這迎來送往的感恩儀式和熱鬧之中,缺了點什麼,缺了一些人的身影。湖北人在送各地馳援的醫護,各地歡迎回家的英雄,誰來送湖北本地的醫護,又是誰去接這些帶著一身疲憊的英雄們,給他們一個同樣隆重的凱旋儀式?朋友圈裡看到一個武漢醫生說,撤離一線了,沒有過水門的接風洗禮,坐著公交車去隔離依然很開心,兩個月我終於可以休息隔離了。另外一個醫生,離開他所住的酒店時給工作人員留了一箱牛奶零食和一封信,稱酒店是臨時的家,說給酒店添了很多麻煩,感謝這些幕後英雄。這些,讓人淚流滿面。


我們欠湖北醫護人員一個凱旋儀式


多樸實可敬的醫護人員,事了拂衣去,坐著公交車去隔離依然很開心,最應該被感謝的他們,卻首先想著自己給酒店添的麻煩,想著感謝酒店的服務。他們深藏功與名,他們在拼命兩月之後默默離開,從我們身邊悄悄走過,坐到角落裡,不求名利。熱鬧的歡送儀式中,我更關心他們收拾行李悄悄離去的背影,我們也欠這些本地醫護人員一個隆重的凱旋儀式。他們坐著公交車離去很開心,我們感到不安。


我知道,湖北本地醫護人員未享受到種種隆重儀式,這不是有意的冷落,而是無意的忽略,或是一種文化習慣。親疏遠近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本地醫護人員,是自家人,自己人好像不用太講客氣。而外地不遠千里馳援湖北的醫護,他們本可以不必承擔這份風險。向這些馳援者致敬,是起碼的禮數。自己人收拾一下行李就可以回家了,外地馳援者還須千里迢迢趕回家,送行是一種尊重。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不能忽略了本地醫護人員,在他們拼命守衛過自己所在的這座城後,也應該給他們一個凱旋儀式。


這個儀式,既是致敬,也是一次集體的心理撫慰。這座城市的醫護們,他們在最危險地方比普遍人目睹了更多生離死別,更多地經歷了死亡、焦慮、感動、無力和恐懼,他們心理上可能都有一些無法逾越的障礙和很難消解的心結,一個儀式,一個歡迎凱旋歸來的表達,也許能讓他們稍稍釋懷。對他們來說,可能不僅是簡單地收拾行李回家,他們更需要從疲憊和心痛中走出來,在精神上走出ICU。


一線的每個醫護人員都很偉大,他們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和恐懼,我們戴一會兒口罩都會覺得難受,聽到別人咳嗽幾聲都覺得害怕,他們穿著防護服不吃不喝很長時間,病毒就漂浮在身邊的空氣中。尤其是湖北本地的醫護人員,他們可能比外地馳援者經歷過更多的挑戰。戰役初期,重災中心一片混亂和慌亂,孤立無援,什麼都缺,缺醫療物資,缺吃缺喝。直播鏡頭中醫生年夜飯那幾個蛋黃派和方便麵,讓無數人心酸和心疼。缺交通工具,他們有人只能走著去醫院。缺防護服,冒著巨大的感染風險。


還有,他們還承受了初期信息不暢時無防護的感染風險,他們的家人都在重災區,在心繫病人的同時,他們還牽掛著家人。病床上等待救援的人,有的就是他們的同事,他們還承受著目睹不治的同事痛苦離開的心碎之痛。


雖然他們可能走幾步就回家了,坐兩三站公交就是家,但從醫院到家,無論多遠多近的距離,仍應該歡送一下他們。就像他們馳援湖北的同行應得的一樣,這也是他們應得的,讓他們感受到這份榮光,感受到人們記下了他們每一分每一秒的的付出。這是社會銘記和感恩的一種文化儀式,公眾通過儀式銘記,他們通過儀式感知到這份銘記,社會通過這種方式凝聚了善良、友愛和團結的精神。不給他們一個隆重的凱旋儀式,對不起他們。凱旋歸來的英雄合影中,一個都不能少。


對武漢和湖北的醫護人員來說,他們的家鄉就是戰場,他們一直在戰場,凱旋歸來,仍在昨日的戰場。不忘記每一個付出過的人,不讓這閃亮的日子裡有任何一個落寞的英雄背影,這關乎一個社會的道義和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