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一亩用多少种苗好?

广州丑石头


茭白适合南方栽培,种植反季节大棚栽培经济收益可观,茭白主要在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栽培居多,主产区在浙江、安徽、福建、上海、江苏、湖北等地,常年栽培面积上百万亩,在我们浙江省栽培面积最大。茭白与鲈鱼、莼菜被称为“江南三大名菜”。

茭白有双季和单季二个品类

茭白分为双季茭和单季茭。双季茭春季种植后可连收两次,第1次上市在当年9月至11月下旬叫“秋茭”,第2次上市为次年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叫“夏茭”。单季茭蚕季种植,于当年9-10月上旬上市,按农历推算在中秋节期间。

茭白种植前整地施基肥

茭白移栽前2~3天除草、翻耕,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尿素20~25公斤、草木灰75~100公斤,将肥与泥充分耙匀。

茭白种植株距和一亩地的苗数及定植时间

茭白4月至5月上旬,当茭苗高20厘米左右、水田土温10℃以上时即可移苗定植。如果选用老茭墩育苗的,此时将老茭墩连根挖起,用快刀顺着分蘖着生的方向,按3-5个健全分蘖为1墩进行纵劈分墩,分墩要求带老茎,劈时尽量少伤及分蘖和新根,并做到随挖、随分、随栽。如茭苗过高,可剪去叶尖,使苗高保持在25-30em,防止栽后倒伏。定植密度一般为行距70-80em,墩距65厘米,并分大小行,大行为走道。每亩定植1200墩左右,保证6000株基本分蘖苗。定植深度以所带的老茎薹管没土为度,以晴天下午栽种为好

茭白种植后对苗的水位管理

茭白幼苗种植后水位保持在约15-20cm。等到苗存活后保持10cm水层左右就可以了。待到孕茭后,水加深到16~25厘米,收获1-2次后,深度增加到30~35厘米,使整个茭白下沉到水下。当茭白到达分蘖的顶峰时,首先填充田地然后倒入深水来控制幼苗。茭白在整个生长期间不能断水,水位要随着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调节。

茭白种植后要关注疏苗补苗

种植双季茭白每墩茎蘖达15根以上时,应进行疏苗,拨除过密的小分蘖,每墩留有效分蘖15~20根左右,疏苗后茭墩中间压一块泥,使植株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茭白种植后分期追肥

(1)提苗肥:茭苗定植7-10天成活后,亩施人粪尿500千克或碳酸氢铵15-20千克催苗,如茭白田基肥足够,可减少施肥量。

(2)分蘖肥:在分蘖初期(与第1次肥隔10天左右),亩施人粪尿1000千克或碳酸氢铵20-30千克,促进有效分蘖和植株的生长。如没有施提苗肥,应适当提前追施分蘖肥。

(3)调节肥:在分蘖盛期的6-7月问,应视植株的长势情况进行追肥,一般亩施碳酸氢铵10-15千克,如植株生长强健可不施。

茭白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1、纹枯病。多发生在偏施氮肥、长势茂密、灌水过深的茭白田,尤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先在露出水面的鞘上产生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成云纹状,中部灰白色,潮湿时淡灰绿色。病斑由下向上扩展,逐渐增多。6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7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在发病初期,可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井岗霉素水溶液,每667平方米25~40克,对水50千克喷雾;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2、胡麻叶斑病。发病时在叶片上产生较大的棱形斑点,引起叶片枯黄。在田间密闭通风透光不良条件下,容易发病。防治方法:应当多次露田和换入清水,增施钾肥,以提高抗病能力。在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病严重时,每隔5~7天防治1次,连喷2~3次,但孕茭期不可用药。或在发病初期喷洒40%稻瘟净乳油600倍液,用药2次,中间间隔5~7天,还可兼治茭白田的飞虱、叶蝉等害虫。

3、螟虫:主要是大螟和二化螟,一般发生2~3代,造成叶鞘枯黄,咬食茭心,茭田出现大量枯心植株和虫伤株。防治方法是:①及时清除茭田四周的杂草,摘除茭白老叶,减少螟虫产卵基数。②在螟虫1~2龄幼虫高峰期,先剥除老叶,再喷施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盛发期每隔6~7天防治一次,连治2~3次;在卵孵盛、末期,喷洒25%杀虫双水剂250~3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用药2次,间隔期10天左右。

以上就是茭白种植技术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