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小秦氏可以嫁姐夫做正妻,為什麼小鄒氏卻只能做妾?

等待千年彼岸花開


同樣都是姐姐死了,妹妹續嫁,小秦氏和小鄒氏的命運卻完全不同。她們之所以一個可以做正妻,一個卻只能屈居妾位,即便有了誥命,也不能翻身,這都是由他們所嫁之人的地位所決定的。

小秦氏和小鄒氏嫁入夫家的理由有些類似,她們兩個都是因為從前的姐夫對死去的姐姐心有愧疚,才有了嫁給姐夫的機會。但是小秦氏嫁給了顧老侯爺,而小鄒氏嫁給了沈國舅,這樣一來,兩個人的待遇就不能同日而語了。

顧老侯爺的地位明顯低於沈國舅

顧家有軍功在身,也算是京城中的大戶人家,比墨蘭嫁去的伯爵府地位要高很多。但顧家地位再高,到底是沒有皇族血統,也和皇家沾不上親戚關係,說到底,顧老侯爺只是個為皇家服務的人臣。

大戶人家的婚姻只講究門當戶對,不需要進行政治聯姻,因此選擇也相對自由些。

顧老侯爺在結婚對象的選擇上本身就很任性,他娶大秦氏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大秦氏不是一個做正妻的好人選,她體弱多病,還不會管家,根本就沒有娶進家門的意義。

可顧老侯就像日後的顧二一樣,愛上了就撒不開手,不管不顧的把大秦氏娶進了門。

儘管後來顧家犯了事情,顧老侯爺被迫聽從家裡的安排,娶了白氏,用她的嫁妝填的家族的空缺,但他心中念著的也只有大秦氏。白氏一死,顧老侯爺又可以不受家族拘束了,外加他想找個善待大秦氏孩子的女子,就順理成章的選擇了小秦氏。

既然顧老侯爺想讓小秦氏好好對待自己的孩子,外加他正妻的位置確實空缺,他需要續絃,小秦氏就做了顧家大娘子。

而小鄒氏嫁給了沈國舅,這地位就完全不同了

沈國舅除了是人臣,他還是皇親。沈皇后跟著新皇一起上位,屬於新派貴族,可是新派貴族坐上皇帝寶座之後,老派貴族必然會有所非議。這種情況下,最好讓新老貴族聯姻,來平衡各方勢力。

新皇已經有了皇后,讓那些老牌貴族送自家的女兒到後宮裡當個普通妃子,他們怕是也不願意。這個聯姻的責任只好由跟新皇關係親密的皇親來承擔。剛失去夫人的沈國舅恰好就符合這個條件。

於是,為了平衡朝廷勢力,沈皇后就做主把英國公的女兒張氏許配給了沈國舅,直接續絃成了正妻。

本來在那個年代,沈國就還可以再娶個平妻,小鄒氏嫁進沈家也是奔著平妻來的。

但是,英國公手握重兵,自視甚高,讓他的女兒和禹州來的小女子鄒氏平起平坐,英國公第一個不答應。

無奈之下,小鄒氏就只有做妾的命了。

說到底,沈國舅娶張氏是為國家,娶小鄒氏是為情義,這樣一妻一妾的安排,兩位女子又都有誥命在身,本來是一種最平衡的狀態。

可惜小鄒氏不懂知足,一味的要強,偏要去爭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她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跟張氏過不去,最後才惹來了後面的禍事。

其實小鄒氏本可以避免這種做妾的命運,若是沈國舅要娶她時,小鄒氏咬死不肯,沈國舅也是不會勉強的。不過小鄒氏跟大鄒氏的性格相差太大,小鄒氏一心想著貪圖富貴,這才嫁給了昔日的姐夫,她又不懂得收斂鋒芒,才把自己送上了絕路。


萌萌小笑笑


小秦氏和小周氏兩人同樣都是因為姐姐死了,姐夫感念舊情,所以嫁給了姐夫。為什麼結果一人做了正妻,一人卻只能作妾呢?



第一,顧老侯爺和沈國舅的地位不同。

顧老侯爺只是皇上的臣子,就算他想與高門大戶的女子聯姻,恐怕皇上都要想一想是否會破壞局勢的平衡。所以幾乎不存在為皇上聯姻的可能性。他願意娶已經落魄的東昌侯府的女兒為繼妻,皇上估計也是喜聞樂見的。

但沈國舅不同,他是皇后的親弟弟,也是在皇上未登位之前最相信的下屬。他的婚姻自然也就成了皇上可以拉攏舊臣的一種手段。所以就算沈國舅想娶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為妻,皇上也不會同意。小鄒氏為妾,正是這樣的政治局勢下的必然結果。

第二,小秦氏的對手是商戶之女白氏。小鄒氏的對手則是英國公的女兒張氏。



小秦氏遇到的對手是商戶之女白氏。顧老侯爺除了需要白氏的嫁妝,對白氏幾乎算是冷血無情。娶了白氏之後,依然沉浸在對髮妻大秦氏的刻骨思念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小秦氏的趁虛而入就顯得合理了。白氏一沒有孃家的倚仗,二沒有顧老侯爺的照拂,遇到宅鬥高手小秦氏就是一個必敗的局面。取而代之,對小秦氏而言輕而易舉。

小鄒氏遇到的,卻是英國公的女兒張氏。張氏雖然不善也不屑於宅鬥,但是孃家的地位以及從小接受的教育使然,隨便出出手,就可以壓的小鄒氏難以翻身。小鄒氏想走小秦氏的路——鬥死正妻自己上位,卻是走不通的。所以儘管小鄒氏費盡心機想壓倒張氏,在張氏眼裡依然像一個跳樑小醜一樣可笑。

第二,小秦氏和小鄒氏的戰鬥等級不同。

小秦氏可以算得上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宅斗大師了。就連男主顧廷燁在她手下也吃了不少虧,甚至很長時間都視其做親母,差一點就被捧殺了。家裡的下人外界的同僚無不對小秦氏交口相贊。小秦氏這朵白蓮花,從表面看來簡直白璧無瑕,內裡的黑只有少之又少的人能看到。戰鬥等級怎麼也達到S級了。



相比而言小鄒氏的功力就差遠了。翻來覆去也就只有一招:倚仗沈國舅的寵愛,明裡暗裡的給張氏找不痛快。(怎麼看都像是一個自卑的女人在找存在感)

包括最後張氏生產時,她攔著大夫不讓過去也是出了個大昏招——張氏不死,就算為了孩子,也得收拾了她。張氏若死了,英國公必定不會善罷甘休,皇上為了安撫英國公,勢必會拿小鄒氏開刀。別說成為正妻,小命保不保得住都是未知數!小鄒氏的戰鬥等級至多算個D級。

天時地利人和小鄒氏一點不佔,這就註定了她只能為妾。


花眼看娛樂


因為國舅爺和國公爺代表的是新舊臣的實力,皇上要想皇權統一和鞏固,把新臣老臣合為一體,只能靠聯姻,國舅爺此時正喪妻,這是一個鍥機所以小鄒氏只能為妾。而小秦氏當時是沒有為皇權做出讓步的必要。所以顧老侯爺順理成章的把她娶為正室。



郭不染


古代妻妾標準無非來源於出生。小秦氏出身名門,也是嫡出,姐姐已過世自然可以正大光明當妻。而小鄒氏出生平庸,身世也不光彩。本身正妻位已有英國公嫡出,怎麼排也輪不到小鄒氏,只能為妾。



弱雞小煮婦


小秦氏怎麼也是東昌侯府的嫡出小姐,家裡再怎麼沒落兄嫂不出嫁妝嫁給姐夫做續絃。況且這個小秦氏也頗有心機、管理家事也有才幹,高門侯府之間門當戶對。小鄒氏就是見不上臺面的家族,沈國舅在低谷之時娶大鄒氏,大鄒氏賢惠能幹人也敞亮,就說過自己孃家人不行日後幫扶還可以絕對不能結姻親。有道是富一交貴一妻的,沈國舅自然要選擇更高門第的正妻。小鄒氏本就不該嫁給姐夫,找個門當戶對的做個正妻封個誥命,也能在姐夫的幫助下保住榮華富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