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司馬懿的晉朝沒能像劉邦大漢一樣繁榮昌盛?

經典一分鐘


江山,只有靠堂堂正正真刀真槍打下來的才能坐的穩。靠陰謀篡位,即使得到了江山,就算坐得住,要麼內亂不斷,要麼外患不斷。司馬家族的晉朝是篡下來的,劉氏江山是打下來的。



1.江山得位不正,必反受其亂。

王莽的新朝,是篡了劉漢的政權。所以十幾年而亡。

曹丕的魏國,是篡了人家劉協的政權,所以四代而亡。

司馬懿的晉朝,是篡了曹芳的政權,所以內亂外患不斷。

趙匡胤的宋朝,篡了人周柴榮的後周,所以是弱宋。




2.江山堂堂正正,必有盛世出。

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誅暴秦,平項羽,堂堂正正打下來了江山,這才有了文景之治與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唐太宗李世民雖有玄武門之變,但他還是秦王的時候,就帶兵與隋朝打,這才有了貞觀之治,以後面的開元盛世。

明太祖朱元璋帶領紅巾軍打敗元朝,這才有了洪武大帝,永樂大帝,弘治中興。

清朝攝政王多爾袞自入關,從北方一直打到了南方。這才有了後面的康乾盛世。



3.為什麼會這樣?

能打下江山的人,內心都是自信的,一切陰謀詭計在他們眼中與打江山時的血雨腥風相比,都不值一提。

這就像毛主席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一樣:不要怕打破這些瓶瓶罐罐,打破了我們再建。

這是開國領袖們的自信與胸襟。

而靠陰謀篡下江山的人,從第1代皇帝一直到他的子孫們,每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唯恐自己的江山也被別人篡奪。



心中有鬼必將導致言行有虧,

言行有虧必將導致君臣離心,

君臣離心必將導致禍亂大起,

禍亂大氣必將導致國破人亡。


少校柳下惠


首先晉朝的天下來不正。當年曹操勢力那麼大都不敢篡漢,而司馬懿居然篡魏。曹操也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天下,結果給司馬懿做了嫁衣。

司馬家的天下得來的太容易了 ,所以人神共憤。司馬懿很長壽活了72歲,但司馬師和司馬昭身體就差了,一個活了47歲,一個活了54歲。司馬炎也活了54歲。可以說老天把他們家的壽數先收了回去。

其次老天收回了司馬家的智力。司馬懿老奸臣滑,鬼計多端,連諸葛亮都拿他沒轍。司馬兄弟更是深受其父親傳,把身前,身後事佈置的井井有條。

可是到了司馬炎這依然很聰明,再往下就不行了,生了個傻兒子。可司馬炎還傳位於這個傻子。結果外戚干政。晉朝的江山可以說也換姓了。

第三八王之亂,兄弟殘殺。司馬家哪都聰明,為了怕別人再奪了江山,分封自家諸王,結果引起內亂。一方面消耗了自身的實力,另一方面無暇顧及北方的少數民族。胡人被壓制了二百多年,得以喘息後迅速膨脹。

曹操在時,北方的兇奴非常害怕他的勢力。烏桓也被征服,遼東也歸順。這些都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司馬得天下後極盡享樂,奢靡成風,君主也屬於富二代,三代之類的。

終觀中華民族的歷史走勢我們發現:秦屬於短命王朝後接強大的漢。隋也二世而亡後有強大的唐。元是短命王朝後有強大的明朝。這些都是中原王朝。剩下的要麼晉,宋被少數民族欺負;要麼元,清乾脆統治華夏。

晉是從紛亂的三國時代統一而來,動盪的社會人口大量減少,人才凋弊,社會倒退。要想能繁榮昌盛必須有雄才大略的人帶鄰。

可司馬一家只能算個陰謀家。雖一時得逞,不會有好結果。但只可憐了當時的老百姓,又遭受了禍害!


劍指歷史


晉朝立國之初,的確與西漢有高度相似之處,同樣出現了太子軟弱、後宮干政、諸侯王叛亂等情況。西漢幸運的是很快控制了局勢,通過削藩,中央集權得到了加強,而西晉卻沒有控制住局勢,諸侯王的叛亂進一步削弱了中央集權,最終導致了滅亡。

01

一統天下,司馬氏其功堪比劉邦

劉邦通過滅秦戰爭、楚漢戰爭、消滅異姓諸侯王的戰爭,建立和穩固了西漢政權;司馬氏也是通過輔佐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幾代帝王,南征北戰、東討西伐,逐步確立了獨掌曹魏政權的地位。這一切也並不是憑空得來的,建立功勳的同時,也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這個過程也不單單是依靠謀權篡位,就可以實現的。曹魏幾代人都沒有平定蜀吳,司馬昭父子平定蜀吳,也都是經典之戰。

不要跟豹眼說啥子,平定蜀漢是鄧艾的功勞,那麼,沒有韓信劉邦能得天下嗎?

司馬昭父子平定蜀、吳,一統天下,結束了漢末三國時期近百年的混亂分裂局勢,其功堪比劉邦建立漢朝。

02

太子軟弱,後宮亂政,導致諸侯王勢力太大,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的統治。

劉邦在世時,就認為太子劉盈太軟弱,擔心呂后會干政。但太子、呂后的勢力已經培育起來,劉邦已經無能為力改變。

司馬炎在建立西晉之初還是很有作為的,滅掉東吳,提倡節儉、杜絕奢侈,但在後期就是自己也腐敗墮落啦。太子司馬衷過於軟弱,甚至是有些痴呆。太子妃賈南風心狠手辣,跟呂雉有得一拼。

賈南風妒忌成性,看見其他妃嬪懷有身孕,就戟打她們腹部,致使她們流產。司馬炎得知後大怒,打算廢掉她。由於皇后楊芷、大臣楊珧等為之求情才得以倖免。

司馬炎駕崩後,司馬衷繼位,皇后賈南風開始干政,把持政權。賈南風利用司馬氏的勢力誅殺外戚楊氏集團,隨後開始培植自己的外戚勢力。

賈南風自己沒有兒子,其母郭槐常勸她疼愛太子司馬遹,但賈南風不聽,還是同其妹妹賈午一起謀害了太子司馬遹。趙王司馬倫以此為藉口,討伐賈南風。

公元300年,司馬倫假詔廢賈南風為庶人,並將其黨羽全部處死。司馬倫獨攬大權,不久又把賈南風毒死,完全控制了朝政。

司馬倫控制了朝政,政權回到了司馬氏家族手中,卻沒有還給晉惠帝司馬衷。這為司馬氏諸侯王爭權奪利埋下了禍根。

03

諸侯王叛亂

劉邦建立漢朝,大量分封劉氏子弟為諸侯王。呂后專制後,大肆分封呂姓諸侯王,但劉姓諸侯王卻藉機擴大勢力,與之對抗。

呂雉死後,朝中大臣利用劉氏諸侯王的勢力,聯手平定呂氏諸王,迎立代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此時,中央政權的權威削弱,諸侯王勢力已經逐步強大起來。等到漢景帝繼位後,中央集權與諸侯王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採納御史大夫晁錯建議削藩,引起了七王之亂。

景帝誅殺了晁錯,但諸侯王依然不肯罷兵。景帝下令討伐,僅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叛亂,成功收回了諸侯王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

但晉朝的情況卻沒有如此好的結局,由於晉惠帝司馬衷實在是過於軟弱無能,司馬倫控制朝政後,引起了司馬氏諸侯王的反叛,史稱“八王之亂”。

301年,趙王司馬倫自立為帝,晉惠帝退位太上皇。從此開始,諸侯王開始了爭權奪利的相互征伐。

到306年為止,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潁、河間王司馬顒等先後主政,繼而被殺。直到306年,豫章王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東海王司馬越攝政,八王之亂才宣告結束。

但經過這一折騰,司馬氏中央皇權的權威徹底喪失,已經無法控制地方勢力。

04

“五胡亂華”,西晉滅亡,無法重塑西漢的繁榮昌盛

西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後,重新把權力集中到中央,堅持休養生息的政策,西漢逐步走向了繁榮昌盛。

但是,西晉恰恰相反,“八王之亂”徹底斷送了中央集權的權威。趁此機會,南遷的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羯、羌、鮮卑、氐等勢力迅速壯大,開始獨自建立政權。

此時,司馬氏集團不是團結起來,一起加強中央集權,而是繼續勾心鬥角。

311年,晉懷帝與司馬越的矛盾最終爆發,晉懷帝密詔苟晞討伐。隨後司馬越病逝,王衍率軍歸葬封國。但遭到石勒襲擊,晉軍精銳全部被屠殺。此時洛陽空虛,劉聰、王彌攻破洛陽,殺害官員、百姓三萬餘人,擄走了晉懷帝,史稱”永嘉之亂“。

313年,晉懷帝被殺,晉愍帝於長安繼位。316年,晉愍帝投降劉聰,最後被殺,西晉滅亡。

因此,西晉與西漢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西漢趁機平定了“七國之亂”,加強了中央集權,走向了繁榮昌盛;而西晉在“八王之亂”中,中央集權卻一步步減弱,最終喪失,直至滅亡。

沒有一個強大、統一的中央集權不要說走向繁榮昌盛,就是維持統一的局面也是相當困難,這是西晉留給後世的教訓。


豹眼看歷史


  晉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中存在感最低的了,其實兩晉一共存在了155年,西晉也存在了50年,比秦朝的14年和隋朝的38年都要長,但是相對於秦朝和隋朝做出的歷史貢獻,晉朝就像是個笑話一樣,更不要說以強盛著稱延續國祚四百年的漢朝了。

  秦朝結束了七國爭雄的戰亂局面,車同軌書同文,統一發行了貨幣、度量衡,實行郡縣二級制,其地方管理制度對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隋朝同樣是結束南北朝分裂的戰亂局面,其在中央政府採用的三省六部制和選拔人才使用的科舉制一直沿用到清朝,而且隋朝時修建的京杭大運河至今仍然在發揮作用。

  反觀晉朝,除了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之外,沒有做過任何正面歷史評價的事情,而且晉朝之所以能夠滅蜀、吳兩國,主要還是在吃曹魏留下來老本的紅利,純粹是仗著魏國體量大國力雄厚,以實力碾壓蜀、吳兩國。

  劉邦建立的漢朝之所以強大,首先在於劉邦確立了皇帝的權威,劉邦出身平民,他當皇帝時原來秦朝的既得利益者都被掃滅了,然後劉邦又覺得異姓王是皇權的不穩定因素,於是劉邦先下手為強剿滅了不安定的諸王,雖然西漢施行的是郡國並行制,但是隨著漢武帝劉徹的推恩令實施,再也沒有足夠實力的地方諸侯出現,中央政府的命令在地方可以有效的執行,所以漢武帝時才能夠有充足的國力北伐匈奴。

  反觀晉朝,他的天下不是打下來的,而是靠陰謀奪來的,雖然看起來司馬氏奪魏與魏奪漢類似,但是實際上的性質完全不一樣。

  曹魏雖然是強迫漢獻帝禪讓,但是漢獻帝在曹操崛起之前就已經是傀儡皇帝了,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才讓他活得像個皇帝的樣子,而且曹魏陣營裡面的人才都是曹操魏王府裡面的官員,不是漢獻帝朝廷的官員。

  縱然是這樣,在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的時候,也不得不對世家做出了妥協,那就是著名的九品中正制,這種人才選拔制度的實施使得高端人才的出仕權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比如著名的博陵崔、太原王等等。

  而司馬氏本來就是世家的一支,只不過他們通過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掌握朝政而上位,朝廷中的官員雖然沒有發聲支援曹家,但是他們確實是曹魏的官員而不是司馬氏的官員,所以為了穩定人心司馬氏少不得要讓點利益出去,所以不是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地盤終究是沒有那麼穩固,以致十五個皇帝十四是傀儡。

  尤其是到了東晉時期,皇帝幾乎都是傀儡,先後有世家的王導和桓溫篡位,雖然都被剿滅了,但是掌權的依然是世家和武將,如此無作為的朝廷自然在史上沒有什麼存在感了。


飛凡看歷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攻伐,形成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可惜魏國的君主都不怎麼長壽,經曹操一手打下魏國的江山,被司馬懿家族給掏空了,司馬家族採用曹操控制漢室的手法控制曹魏帝國,最終司馬炎登基稱帝滅亡東吳,建立了一個強大而統一的晉政權,可是晉何以立國37年,便不得不衣冠南渡江南,成了一個偏安於一隅的王朝,那為什麼司馬懿子孫建立的晉朝沒能像劉邦的大漢一樣繁榮昌盛?

第一個是建國、治國的方式

我們都知道劉邦建立漢朝,是通過反抗暴秦起家,最終憑藉強大的人才團隊打敗項羽,建立了一個強大而統一的漢王朝。可以看出劉邦建立漢朝是自己打出來的,在漢朝建立後從劉邦開始到漢武帝時期,朝政一直以孝道治國實施仁政,出現了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期的文治武功更是了得,將大漢國土翻了一番,讓百姓們有作為大漢子民的自豪感,因而使得漢王朝的統治得以延續。

而晉王朝雖然是通過權謀獲得,但也沒有什麼不合適,畢竟在那個亂世誰主宰天下,對百姓來說只是換個皇帝而已,並沒有多少實際上利於百姓的好事,雖然晉武帝司馬炎登基後也有“太康之治”,這樣被稱為盛世的時代,但是在他平定東吳之後,更多則是生活奢靡,怠惰政事,並沒有為剛經歷戰亂的百姓,創造好的生產耕種的環境,他的後繼之君更是個昏暈無能的白痴,導致了後宮亂政,八王爭權直接縮短了晉王朝的生命。

第二個是帝位繼承人交接與藩王作亂

漢朝在劉邦去世後,經歷了呂后掌權,但是政治依舊清明物阜民豐,中途雖有過權力爭奪戰,但好在有開國元勳的劉氏諸王的爭奪,皇權又重新回到了劉氏手中,大臣擁護代王劉恆繼位為新君,後來皇位傳給了漢景帝劉啟,可這時候劉邦的“非劉氏而不能王”的後遺症出現,這個些諸侯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有了對抗中央政府的實力,而此時漢景帝準備削藩引起了七王之亂,但他沒有讓這個態勢擴大,迅速在三個月內平定內亂,直到後來的漢武帝的“推恩令”才徹底解決藩王問題。

三國後期整個司馬氏家族可以說是人才輩出,司馬炎也是個有能力的人,不然也不會讓曹奐禪讓建立晉朝,消滅東吳統一天下。司馬炎吸取了司馬家族在奪權時,曹氏藩王沒有兵權的經驗,而大肆分封司馬氏族人為王,司馬炎去世後繼位的是個昏暈無能的司馬衷,朝政大權落在了賈南風上,雖說漢朝大權也有在呂后手中,但呂后時代朝政清明物阜民豐,那像賈南風時代朝政烏煙瘴氣,亂舉屠刀殺有實力的司馬氏諸王,引起了15年的八王之亂,漢朝的藩王叛亂三月平定,晉朝的藩王叛亂持續時間長,直接動搖了晉王朝的統治根基。

第三個就是胡人盤踞邊境

經過漢朝的四百年對匈奴的打擊,北匈奴被趕往遠方,而南匈奴人投降漢朝, 在邊境和漢人融合在一起從事農耕勞作,以及羌族、鮮卑族、氐族等少數民族在漢地從事生產。由於中原地區的連年征戰,漢族人口所佔比例很低,到是少數民族人口居多,當時晉朝官員已有察覺,於是向當時的掌權者賈南風建議,為防湖人作亂,將少數民族的人口遷離中原地區,

但是這個賈南風哪裡肯聽大臣的建議,於是八王之亂爆發後,有個叫劉淵的匈奴人乘機起事,在山西地區建立起了以“漢”為國號的割據政權,西晉永嘉四年,劉淵的兒子劉聰率兵攻入洛陽,漢人衣冠南渡在江南重新復立晉國,而從這時起到楊堅建立隋朝,四百多年裡中原、西北、華北、東北都在,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統治之下,可見賈南風這個瘋女人對漢族的貽害有多深。

總結

晉朝不是不能像漢朝一樣,建立長久而統一的大國,主要是這些司馬炎選擇繼承沒有選對,司馬氏有那麼對智商健全,又才能的人司馬炎不遠,偏偏選了個傻子司馬衷,又出了賈南風這麼個殘暴的瘋女人,不聽諫言擾亂朝綱,這讓那些有兵權的諸侯王看到了機會,你來我往為了權力相互內鬥,最終,消耗了晉王朝的有生力量,讓匈奴人給趕跑了。司馬炎要是多少選個智商正常的人繼位,怎麼著晉朝也不至於150多年。


麇子文史


因為奢風之漸和民族壓迫。

1、西晉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則貪暴恣肆,奢侈成風。如何曾日食萬錢,還說“無下箸處”。大族王愷、石崇互比奢侈,大臣傅鹹上疏說“奢侈之費,甚於天災”;請求皇帝制止,但司馬炎不僅無動於衷,還資助其舅爭富。

2、官僚們不僅奢侈成性,而且公開搶劫、殺人。如石崇做荊州刺史,“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貲”。司馬炎也驕奢淫逸起來,由於未能解決政風腐敗、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遷問題,種下日後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的遠因。

3、西晉佔田制明確規定了他們的租調負擔。漢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數民族人為奴婢、佃客。殘酷的民族壓迫,使各少數民族對西晉統治者“怨恨之氣,毒於骨髓”,因而反抗不斷地發生。

結果:建興元年(公元313年),晉懷帝在平陽遇害,在長安的晉愍帝下令司馬睿、劉琨等的共七十萬大軍分三路合擊平陽,結果身為此戰主力的司馬睿在士族的鼓動下竟抗命不遵。建興四年(公元316年)長安失守,西晉滅亡。

擴展資料

西晉開國面臨很多問題:

1、司馬家篡位時間太長

從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政局開始,到司馬炎代魏自立,一共用了16年。之後西晉統一天下又花了15年,一共是耗費三代四人總共31年的時間。所謂夜長夢多,時間拖得越久,權力交接越複雜,造成的消耗就會越大。

2、司馬懿起的示範作用太壞

如果說曹操父子的行為證明了天下大亂之後,拳頭大的人可以借皇帝之名搞事事成後又把皇帝一腳踢開,那麼司馬家族的行為就證明了即使天下沒有大亂也可以這樣做。

3、人丁興旺的優勢變成了劣勢

司馬家在這方面優勢很大,司馬懿有7個兄弟,他自己又有9個兒子2個女兒,司馬師雖然沒有兒子,但有5個女兒,最誇張的是司馬炎,共有26個兒子13個女兒。靠著強大的開枝散葉能力,司馬家幾乎和當時高門大姓通通結成了婚姻關係。

同時,家族裡的男丁又成了司馬祖孫三代奪權的好幫手,司馬望、司馬亮、司馬伷、司馬駿等人都曾經出鎮一方,立下功勞。然而這些皇族們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4、執政過寬帶來的反噬

前面提到了司馬家幾代人為了將大族們的利益和自己綁在一起,進行了大肆封賞。從司馬懿時期開始,他便有意收買人心,例如設立大中正一職,賦予大族特權以獲取支持。

最為著名的故事就是司馬炎讓手下高官鬥富,令整個西晉官場沉浸在一片紙醉金迷的氛圍當中。然而對司馬炎來說,一百個鬥富的高官也不如一個淡泊名利的鐘會來得可怕。

著名的鬥富專家石崇是剛剛提到的石苞的兒子,石苞被誣告謀反時司馬炎嚇得罷了他官,石崇貪汙鬥富時司馬炎卻不去指責。但這樣一來,導致整個西晉官場從中央到地方都腐敗到了極點,權貴階層有方方面面的特權,社會風氣又敗壞,對底層的壓榨可想而知。



舉案齊眉小視頻


司馬懿的晉朝之所以沒有劉邦的漢朝繁榮昌盛?是因為司馬家的晉朝太會作死了!

首先:司馬家一系列作死,自亂陣腳。

①傻子皇帝晉惠帝司馬衷執政達18年之久。

②西晉八王之亂,時間跨度達16年之久,死亡人數達50多萬。

其次:晉朝的門閥制度太坑人了!

①門閥制度使得晉朝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有能力的人沒有了上升的通道,沒有能力的人卻佔據著最好的社會資源。門閥制度阻礙了社會的新陳代謝,整個晉朝也就失去了活力。

②這些天生富貴的魏晉文人崇尚清談、喝酒、嗑藥、享樂成風,整個社會的風氣很“娘”。

其三:華夏人口還沒有恢復。

人口數量是一個關乎國運的事情!先是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接著三國鏖戰,再接著又是西晉八王之亂,華夏人口數量一路減少。可悲可嘆的作死節奏!

其四:司馬懿主動放棄了關乎華夏命運的戰略重地。

①中國的東北及河套地區屬於半遊牧半農耕區,是中華大一統的戰略支點,關乎著中華的命運。失去了這些戰略支點,國家基本上就是處於分裂狀態。

②司馬懿擊破公孫淵後,將東北漢人內遷,致使中央政府失去了對東北的管控。基本上屬於主動放棄東北,司馬懿真會作死!

其五:西晉滅亡是引狼入室造成的,又是一波作死的操作。

○東漢至三國期間,陸續將遊牧民族整體內遷,卻沒有采取編戶齊民的措施,仍然讓他們保持著部落狀態。

○東北及河套地區等戰略支點,事實上被遊牧民族所佔領。他們的人口和實力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最後,五胡亂華直接弄死了西晉。

綜上所述,晉朝就是在一系列作死的操作之下,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羋祝融


導語:

主要還是封建統治者和專制制度的問題。有些作者說主要是司馬家族的人品和智商問題。的確有,但遠不止此。

西漢和西晉兩個王朝的建立

用我們很容易理解的兩種房地產開發方式做下比喻。

一種方式象是新建開發區,推平舊房子,重新埋樁打地基規劃設計建造了一幢新房子。只要保證施工質量,不偷工減料,就能用它個七十年。

另一種方式是,將老舊破落的房子的屋頂、牆壁、門窗等修修補補刷灰補漆,外表看起來是新房子,而實際上建築的地基已經分崩離析、牆體不堪重負、破敗不堪,用不了多少時間就會垮掉。

首先談談漢朝為什麼可以繁榮昌盛,持續三四百年。

伴隨一場大規模革命性戰爭

誕生的王朝,通常有很強的原生生命力。

因為它已經打破了固化後的舊有社會利益格局,將抱殘守缺、矛盾重重、難以發展的舊的社會基礎和上層建築一起擊潰和毀滅,從而給創建新的社會制度掃除了障礙阻力,騰出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西漢王朝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立起來。

漢高祖劉邦及其軍功集團都起於最底層的民間,非常瞭解民間疾苦、訴求。

開國後,經呂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連續數位開明的統治者歷時一百多年。

期間政治修明,不與民爭利,經濟發展,雖出了七國之亂(但平定之後加強了中央集權)及漢武帝窮兵黷武等問題,基本能夠做到自我修正。

雖然,漢王朝解決了封建分封制產生的地方割據問題,但由於

封建王朝固有的專制屬性,隨著時間延續十數代,階層又趨於固化,又從統治集團內部產生了外戚集團士族世家的問題,致使朝政日益腐敗混亂,以及王莽篡漢和東漢最終滅亡。(宦官依附於皇權且無後,不算獨立勢力)

下面談談晉王朝不但不能繁榮昌盛,反而內亂不斷,持續不長的原因。

西晉建立的歷史背景和條件則與西漢完全不同。

東漢末期至魏晉期間,皇帝被外戚權臣和士族權臣控制當傀儡成為常態,中央朝廷政權基本被士族世家所壟斷。

作為西晉皇族的司馬家族,是士族門閥的代表,具有士族世家的所有特徵。從一開始,就得國不正,雖靠長期隱忍篡魏得國,但它繼承和延續了前朝一直沒有解決的諸多矛盾。

並且代際傳承有大問題,後面一代不如一代,連出昏君,昏庸無道,根本不可能統一和加強中央皇權。

地方政權和地方經濟被地方豪強家族把持,中央集權制的權威不復存在,並且分封制諸同姓王權力過大,成為國中之國,互相攻伐,操控皇權。

舊的人材選拔機制(察舉制、徵辟制)被士族世家圈內拼爹(九品中正制)所完全取代,各士族世家集團得以自我強化並互相爭奪選拔權力。

由於非士族世家出身的寒門人才被完全排擠在政權之外,整個西晉東晉政權失去新陳代謝、淨化修復的調整機制。

各政治集團爭權奪利,嚴重內亂,尤其是“八王之亂”,自相殘殺,中原地區損失巨大,民不聊生,直接導致外族入侵,五胡亂華,長期佔據和禍害中原及江北廣大地區。

直到隋唐之際,開通

科舉制度不斷選拔大批民間才智之士加入中央和地方各級政權的建設之後,封建專制政權才擺脫士族世家的控制及不再生成新的士族世家。

結語:

傳統封建地主專制王朝,即使能夠“吃一塹,長一智”,也必然難以擺脫“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週期律。


風動藤動銅鈴動


西晉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形象很差的王朝,歷史52年就草草結束,那麼為何一統三國的司馬氏所建立的王朝不能像其他大一統王朝一樣保持一段強盛的時期呢?

西晉王朝的建立,包含了司馬懿祖孫三代人的努力,到了司馬昭時期,基本掌握了曹魏政權,缺少的只是足夠的威望來代魏立國了。司馬氏在政治和軍事上佔有優勢。在政治上,他們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這是一股在政治上新興起來的力量;在軍事上,他們控制著國家的武裝。然而在道義上,司馬氏卻捉襟見肘。在名分上,司馬氏畢竟是臣子,臣子時刻威脅著君主的安全,便違反了“忠”的道德準則,在道義上則授反對派以把柄,使他們興兵討伐有了義正言辭的口實。這也是為什麼晉王朝在後世眼中得國不正的原因。

當然,道義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影響一個王朝走向強盛,真正讓晉朝在短短52年時間裡走向毀滅,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司馬氏的家族關係。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兄終弟及和父死子繼兩種繼承製度。司馬氏家族先後出現了這兩種關係。先是父死子繼;司馬懿去世後由長子司馬師繼承。接著兄終弟及,司馬師去世後由弟弟司馬昭繼承,然後又返回到了父死子繼,嫡長子的司馬炎繼承了王位。

而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血緣宗親關係與利益關係之間的權衡。司馬炎建立西晉後,推崇以“孝”治天下,人們認為,這是因為司馬氏作為曹魏的臣子,卻篡奪了曹魏的天下,忠字自然羞於說出口,只能以孝彌補道義上的不足。作為儒學傳家的司馬氏家族,對孝悌的提倡是出自內心的,而孝悌所維繫的就是家族兄弟間的血緣關係。司馬炎非常重視血緣關係。

於是,西晉建國後,大肆分封宗室、從司馬炎的叔叔、叔祖父們都分了王,還賦予了這些王們封國領兵權。將所封的王國分三等,大國置上、中、下三軍,共5000人;中國置上、下二軍,共3000人。

司馬氏重視血緣關係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司馬氏代替曹魏政權的過程中,血緣宗親一直是強有力的支持力量。司馬炎稱帝后,認為曹魏亡在“強幹弱枝”,宗室受控過嚴、皇權孤立無援,這種認識更加強了他對血緣宗親的依靠。

然而恰恰是這種重視,為西晉的急速衰落埋下了禍根,司馬炎死後不久就爆發了八王之亂,看似強盛的西晉王朝,還來不及建設新生的帝國,就無可避免地走向毀滅的深淵。

其二;或許是因為司馬氏本身在道義上就存在問題,所以西晉的統治階層道德形象相當差,社會風氣也十分壞。西晉的王公大臣,是以奢侈、浪費、殘忍著稱於史的。比如王愷和石崇鬥富,王愷拿著皇帝宋的兩尺高的珊瑚樹到石崇家炫耀,石崇不屑一顧,隨手拿起鐵如意將它打得粉碎,然後讓奴婢取出六七株色彩鮮豔、高達三四尺的珊瑚樹,請王愷隨便挑,弄得王愷目瞪口呆。

世家門閥政治到了西晉時,進入了一個快速的發展期,雖然西晉建立之後,受到了司馬諸王的一定壓制,但在九品中正制下的選官制度下,世家的政治優勢更加明顯。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之後,琅琊王氏擁立司馬睿為帝永嘉東渡建立東晉,使得東晉走向了古代政治的另一個極端,也就是“強枝弱幹”,王與馬共天下,晉朝進入了門閥政治時期。

晉王朝的政治生態從建立開始就是崩壞的,他的制度本身就存在極大的問題,畢竟一定程度上講,晉王朝是依靠門閥政治建國的,為了對抗門閥,不得不以類似分封的手段,來強化司馬氏對地方的控制,但宮廷鬥爭,最終導致了宗室自相殘殺,加之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最終來不及走向強盛,就迅速跌落到了深淵。


江畔初見月


西晉建立到東晉滅亡,國祚154年。上承三國,下啟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共經歷15位皇帝。西晉末年爆發“八王之亂”、北方少數民族乘機入主中原,司馬睿率領晉王室南遷到建康。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篡晉,西晉滅亡。


晉朝滅亡有很多的原因,下面隨我慢慢說明。

一、得位不正

中國曆代皇帝行使權力最講究“得位最正”這四個字,其位不正,其令不行。權力即使是君權神授,也要一個說得過去的合理程序。現代民主國家講選票,古代就作“紅光入戶”、“仙人入懷” 、“赤帝之子”、“明王下凡”之內的神話,為求合法性,總之要搞個無人相信的“禪讓”,總之投票要友善,配合這個程序還要個人的魅力和傳承。魅力來自表演能力,傳承則是血統要純正,即使流落民間已久,劉秀也是劉邦的九世孫,劉備則不知道是劉邦的多少世,總之是皇叔也好,曹操也不得不“挾天子以令諸侯”,才有行使權力的基礎。



但是漢朝老祖宗立下的“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而不講究“立賢”,害盡歷代皇帝。隋煬帝是個標準的現代CEO,英明神武,剛愎自用,好大喜功,暴烈好戰,但是同時創造力強,文化水平高,詩人兼散文家,美女鑑賞家,開鑿京杭大運河,運河兩岸皆成聚落,後來成為集鎮,然後明清時期成為城市。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真的受益很久。但是他敗在“得位不正”,隋文帝“廢長立幼”,自有大量的“陰謀論”出臺。隋煬帝為了轉移視線,一是三徵高麗,北伐匈奴,勞民傷財。大隋後來經濟不也穩定,隴西軍閥於是叛變,李淵就是軍團的一份子,隋煬帝在內亂而不在外患,唐李執到寶。隋煬帝“得位不正”之累,以至亡國。

秦二世,胡亥也是“得位不正”的皇帝,雖然他極力的給他老爸秦始皇修陵墓,殺殉,以表自己為之人臣之應有孝道。證明自己具有正統性,但是依然未得到蒙恬,朝內大臣的信任。殺李斯,兄妹,以杜絕流言蜚語和反對勢力。但,依然逃不過秦帝國滅亡的命運,後世的史書之鄙夷之辭,從未停止。

而晉朝是通過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族誅了曹爽,還有和曹爽有關的鄧颺、何宴、丁謐、畢軌、李勝、桓範、張當等,也一同誅滅三族,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殺死,曹氏一族被屠戮殆盡。手段很殘酷。此後曹氏皇帝淪為司馬家的傀儡。

《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明帝在聽說了西晉開國的故事後慚愧地遮住自己的臉部,然後發出感慨:我司馬家的天下真要是這麼來的——“祚安得長!”所以司馬氏“得位不正”,國祚難以長久。


二、晉朝的門閥制度與藩王的膨脹

司馬懿一族,起於河內。西晉的建立,依靠了世族的力量,還有籠絡了北魏的大漢遺臣。曹魏時期門閥貴族處於成長期,東晉時代門閥貴族處於鼎盛時期,之後到了劉宋時期,門閥貴族逐漸走下坡路。

門閥貴族壟斷了政治,又由於西晉大封諸王。完成了藩王勢力迅速膨脹。 雖然後來發布了“佔田令”和“蔭客制”。稍微限制了諸侯王的勢力。但是長久以來,藩王形成了一個自治的政體。兼併土地,限制了國家的稅收,徵募兵員也受到了影響。歷史上,地方藩王,威脅中央勢力的例子,不勝枚舉。不斷的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重演著,例如漢景帝時期的“七王之亂”,唐末的藩鎮割據,宋太祖為解決各地藩鎮,採取了和平手段“杯酒釋兵權”來加以解決。到了明朝建文帝時期,因為削藩的手法,太過激進,以至於引發“靖難之役”。清朝康熙帝時期,因削藩而爆發了“三藩之亂”。削藩處理的好,則國家可以延續國祚,處理不好,則後患無窮。

三、晉朝皇帝無才且失德,失去人心。

1.西晉皇帝大多,淫秩無度,例如:開國皇帝司馬炎在位25年,雖然開創了“太康盛世”的局面。但是他很快的暴露了他的淫亂無度的本性,公開賣官,保護士族利益,造成了官僚階層政治上的腐敗。後宮佳麗過萬,夜夜尋歡。甚至淫亂自己的兒媳,賈南風。歷史描述賈南風五短身材,膚色青黑,面有大痣,其貌甚醜,不光如此,她還有副比蛇蠍還惡毒的心肝,照理說,這麼糟糕透頂的女人是不可能成為皇后的,妙就妙在賈南風有個非常牛逼的老爸,他的父親就是協助司馬氏推翻曹魏政權的第一功臣賈充。在家世決定一切的古代中國,賈南風就這樣幸運的登上權勢的核心。賈南風后來發動政變,誅殺了楊駿,封司馬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錄尚書事,一同輔政。開始自己的專政臨朝之路,後來都被司馬倫所殺。



2.傻子皇帝

歷史上的晉惠帝,就是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就是“何不食肉靡”金句的來源, 由於丈夫司馬衷的愚痴,以至於賈南風得以胡作非為,當上皇后之後,她不僅害死婆婆,廢黜太子,還給丈夫戴了個大大的綠帽,淫亂後宮,把持朝政,除殺政敵,引發八王之亂,西晉王朝不堪動亂,南遷健康,另創王朝,史稱東晉。

3.篡逆不斷

從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到了西晉,司馬倫篡位,劉裕篡晉,篡逆的傳統一直存在,尤是司馬氏一族,最為嚴重。司馬倫為了登上帝位,誅殺了賈皇后,太宰司馬亮,太保衛瓘。

4.五胡亂華

此時,北方遊牧民族趁著中原動盪空虛,大舉南下,建立前後十六個主要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又稱五胡亂華,是有史最亂 最血腥 最持久的時代,直到隋唐建立,共歷時3百多年戰禍。 史書記載,五胡亂華時期,外族入侵,人命賤如螻蟻,漢人被屠殺人口達3/4以上,僅剩數百萬,近乎滅族,也就在這個時期,漢民族與外族互為通婚,這是第一次的民族大融合,爾後,隋唐的王室已經是胡人的血脈了,就拿唐太宗李世民來說,正史記載唐太宗的相貌:「狀貌類胡 鬍鬚微卷 眼窩深陷 身形矯健 英俊而不失勇武」由此可知他有張胡人的面孔。姑且不論他父祖的血統,光是他祖母獨孤氏,母親竇氏,那都是正統的胡人。 經歷過千百年來的大雜燴,現在已經沒有純種漢人了,如今華夏文明靠的早已不是血緣,靠的是文化的傳承。



結語:

想當年,司馬懿是何等威風,五丈原耗死諸葛亮,裝老年痴呆巧取曹魏政權,魏蜀吳三國爭霸,最後卻被司馬氏撈了個大便宜,他的孫子司馬炎繼承父祖的基業開創了晉朝,卻沒想到在短短第二代就給玩殘了,讓多少讀歷史的人不勝唏噓。 想想看,八王之亂的相互攻殺,間接掀起五胡亂華序幕,導致千萬人生靈塗炭。晉朝的確為“恥辱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