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司马懿的晋朝没能像刘邦大汉一样繁荣昌盛?

经典一分钟


江山,只有靠堂堂正正真刀真枪打下来的才能坐的稳。靠阴谋篡位,即使得到了江山,就算坐得住,要么内乱不断,要么外患不断。司马家族的晋朝是篡下来的,刘氏江山是打下来的。



1.江山得位不正,必反受其乱。

王莽的新朝,是篡了刘汉的政权。所以十几年而亡。

曹丕的魏国,是篡了人家刘协的政权,所以四代而亡。

司马懿的晋朝,是篡了曹芳的政权,所以内乱外患不断。

赵匡胤的宋朝,篡了人周柴荣的后周,所以是弱宋。




2.江山堂堂正正,必有盛世出。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诛暴秦,平项羽,堂堂正正打下来了江山,这才有了文景之治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唐太宗李世民虽有玄武门之变,但他还是秦王的时候,就带兵与隋朝打,这才有了贞观之治,以后面的开元盛世。

明太祖朱元璋带领红巾军打败元朝,这才有了洪武大帝,永乐大帝,弘治中兴。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自入关,从北方一直打到了南方。这才有了后面的康乾盛世。



3.为什么会这样?

能打下江山的人,内心都是自信的,一切阴谋诡计在他们眼中与打江山时的血雨腥风相比,都不值一提。

这就像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一样:不要怕打破这些瓶瓶罐罐,打破了我们再建。

这是开国领袖们的自信与胸襟。

而靠阴谋篡下江山的人,从第1代皇帝一直到他的子孙们,每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唯恐自己的江山也被别人篡夺。



心中有鬼必将导致言行有亏,

言行有亏必将导致君臣离心,

君臣离心必将导致祸乱大起,

祸乱大气必将导致国破人亡。


少校柳下惠


首先晋朝的天下来不正。当年曹操势力那么大都不敢篡汉,而司马懿居然篡魏。曹操也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天下,结果给司马懿做了嫁衣。

司马家的天下得来的太容易了 ,所以人神共愤。司马懿很长寿活了72岁,但司马师和司马昭身体就差了,一个活了47岁,一个活了54岁。司马炎也活了54岁。可以说老天把他们家的寿数先收了回去。

其次老天收回了司马家的智力。司马懿老奸臣滑,鬼计多端,连诸葛亮都拿他没辙。司马兄弟更是深受其父亲传,把身前,身后事布置的井井有条。

可是到了司马炎这依然很聪明,再往下就不行了,生了个傻儿子。可司马炎还传位于这个傻子。结果外戚干政。晋朝的江山可以说也换姓了。

第三八王之乱,兄弟残杀。司马家哪都聪明,为了怕别人再夺了江山,分封自家诸王,结果引起内乱。一方面消耗了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无暇顾及北方的少数民族。胡人被压制了二百多年,得以喘息后迅速膨胀。

曹操在时,北方的凶奴非常害怕他的势力。乌桓也被征服,辽东也归顺。这些都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司马得天下后极尽享乐,奢靡成风,君主也属于富二代,三代之类的。

终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势我们发现:秦属于短命王朝后接强大的汉。隋也二世而亡后有强大的唐。元是短命王朝后有强大的明朝。这些都是中原王朝。剩下的要么晋,宋被少数民族欺负;要么元,清干脆统治华夏。

晋是从纷乱的三国时代统一而来,动荡的社会人口大量减少,人才凋弊,社会倒退。要想能繁荣昌盛必须有雄才大略的人带邻。

可司马一家只能算个阴谋家。虽一时得逞,不会有好结果。但只可怜了当时的老百姓,又遭受了祸害!


剑指历史


晋朝立国之初,的确与西汉有高度相似之处,同样出现了太子软弱、后宫干政、诸侯王叛乱等情况。西汉幸运的是很快控制了局势,通过削藩,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而西晋却没有控制住局势,诸侯王的叛乱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集权,最终导致了灭亡。

01

一统天下,司马氏其功堪比刘邦

刘邦通过灭秦战争、楚汉战争、消灭异姓诸侯王的战争,建立和稳固了西汉政权;司马氏也是通过辅佐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几代帝王,南征北战、东讨西伐,逐步确立了独掌曹魏政权的地位。这一切也并不是凭空得来的,建立功勋的同时,也培植了自己的势力。

这个过程也不单单是依靠谋权篡位,就可以实现的。曹魏几代人都没有平定蜀吴,司马昭父子平定蜀吴,也都是经典之战。

不要跟豹眼说啥子,平定蜀汉是邓艾的功劳,那么,没有韩信刘邦能得天下吗?

司马昭父子平定蜀、吴,一统天下,结束了汉末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混乱分裂局势,其功堪比刘邦建立汉朝。

02

太子软弱,后宫乱政,导致诸侯王势力太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刘邦在世时,就认为太子刘盈太软弱,担心吕后会干政。但太子、吕后的势力已经培育起来,刘邦已经无能为力改变。

司马炎在建立西晋之初还是很有作为的,灭掉东吴,提倡节俭、杜绝奢侈,但在后期就是自己也腐败堕落啦。太子司马衷过于软弱,甚至是有些痴呆。太子妃贾南风心狠手辣,跟吕雉有得一拼。

贾南风妒忌成性,看见其他妃嫔怀有身孕,就戟打她们腹部,致使她们流产。司马炎得知后大怒,打算废掉她。由于皇后杨芷、大臣杨珧等为之求情才得以幸免。

司马炎驾崩后,司马衷继位,皇后贾南风开始干政,把持政权。贾南风利用司马氏的势力诛杀外戚杨氏集团,随后开始培植自己的外戚势力。

贾南风自己没有儿子,其母郭槐常劝她疼爱太子司马遹,但贾南风不听,还是同其妹妹贾午一起谋害了太子司马遹。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讨伐贾南风。

公元300年,司马伦假诏废贾南风为庶人,并将其党羽全部处死。司马伦独揽大权,不久又把贾南风毒死,完全控制了朝政。

司马伦控制了朝政,政权回到了司马氏家族手中,却没有还给晋惠帝司马衷。这为司马氏诸侯王争权夺利埋下了祸根。

03

诸侯王叛乱

刘邦建立汉朝,大量分封刘氏子弟为诸侯王。吕后专制后,大肆分封吕姓诸侯王,但刘姓诸侯王却借机扩大势力,与之对抗。

吕雉死后,朝中大臣利用刘氏诸侯王的势力,联手平定吕氏诸王,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此时,中央政权的权威削弱,诸侯王势力已经逐步强大起来。等到汉景帝继位后,中央集权与诸侯王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藩,引起了七王之乱。

景帝诛杀了晁错,但诸侯王依然不肯罢兵。景帝下令讨伐,仅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叛乱,成功收回了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但晋朝的情况却没有如此好的结局,由于晋惠帝司马衷实在是过于软弱无能,司马伦控制朝政后,引起了司马氏诸侯王的反叛,史称“八王之乱”。

301年,赵王司马伦自立为帝,晋惠帝退位太上皇。从此开始,诸侯王开始了争权夺利的相互征伐。

到306年为止,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颍、河间王司马颙等先后主政,继而被杀。直到306年,豫章王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东海王司马越摄政,八王之乱才宣告结束。

但经过这一折腾,司马氏中央皇权的权威彻底丧失,已经无法控制地方势力。

04

“五胡乱华”,西晋灭亡,无法重塑西汉的繁荣昌盛

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重新把权力集中到中央,坚持休养生息的政策,西汉逐步走向了繁荣昌盛。

但是,西晋恰恰相反,“八王之乱”彻底断送了中央集权的权威。趁此机会,南迁的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羯、羌、鲜卑、氐等势力迅速壮大,开始独自建立政权。

此时,司马氏集团不是团结起来,一起加强中央集权,而是继续勾心斗角。

311年,晋怀帝与司马越的矛盾最终爆发,晋怀帝密诏苟晞讨伐。随后司马越病逝,王衍率军归葬封国。但遭到石勒袭击,晋军精锐全部被屠杀。此时洛阳空虚,刘聪、王弥攻破洛阳,杀害官员、百姓三万余人,掳走了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

313年,晋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位。316年,晋愍帝投降刘聪,最后被杀,西晋灭亡。

因此,西晋与西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西汉趁机平定了“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集权,走向了繁荣昌盛;而西晋在“八王之乱”中,中央集权却一步步减弱,最终丧失,直至灭亡。

没有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不要说走向繁荣昌盛,就是维持统一的局面也是相当困难,这是西晋留给后世的教训。


豹眼看历史


  晋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中存在感最低的了,其实两晋一共存在了155年,西晋也存在了50年,比秦朝的14年和隋朝的38年都要长,但是相对于秦朝和隋朝做出的历史贡献,晋朝就像是个笑话一样,更不要说以强盛著称延续国祚四百年的汉朝了。

  秦朝结束了七国争雄的战乱局面,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发行了货币、度量衡,实行郡县二级制,其地方管理制度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隋朝同样是结束南北朝分裂的战乱局面,其在中央政府采用的三省六部制和选拔人才使用的科举制一直沿用到清朝,而且隋朝时修建的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

  反观晋朝,除了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之外,没有做过任何正面历史评价的事情,而且晋朝之所以能够灭蜀、吴两国,主要还是在吃曹魏留下来老本的红利,纯粹是仗着魏国体量大国力雄厚,以实力碾压蜀、吴两国。

  刘邦建立的汉朝之所以强大,首先在于刘邦确立了皇帝的权威,刘邦出身平民,他当皇帝时原来秦朝的既得利益者都被扫灭了,然后刘邦又觉得异姓王是皇权的不稳定因素,于是刘邦先下手为强剿灭了不安定的诸王,虽然西汉施行的是郡国并行制,但是随着汉武帝刘彻的推恩令实施,再也没有足够实力的地方诸侯出现,中央政府的命令在地方可以有效的执行,所以汉武帝时才能够有充足的国力北伐匈奴。

  反观晋朝,他的天下不是打下来的,而是靠阴谋夺来的,虽然看起来司马氏夺魏与魏夺汉类似,但是实际上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曹魏虽然是强迫汉献帝禅让,但是汉献帝在曹操崛起之前就已经是傀儡皇帝了,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才让他活得像个皇帝的样子,而且曹魏阵营里面的人才都是曹操魏王府里面的官员,不是汉献帝朝廷的官员。

  纵然是这样,在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的时候,也不得不对世家做出了妥协,那就是著名的九品中正制,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实施使得高端人才的出仕权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比如著名的博陵崔、太原王等等。

  而司马氏本来就是世家的一支,只不过他们通过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握朝政而上位,朝廷中的官员虽然没有发声支援曹家,但是他们确实是曹魏的官员而不是司马氏的官员,所以为了稳定人心司马氏少不得要让点利益出去,所以不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地盘终究是没有那么稳固,以致十五个皇帝十四是傀儡。

  尤其是到了东晋时期,皇帝几乎都是傀儡,先后有世家的王导和桓温篡位,虽然都被剿灭了,但是掌权的依然是世家和武将,如此无作为的朝廷自然在史上没有什么存在感了。


飞凡看历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攻伐,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可惜魏国的君主都不怎么长寿,经曹操一手打下魏国的江山,被司马懿家族给掏空了,司马家族采用曹操控制汉室的手法控制曹魏帝国,最终司马炎登基称帝灭亡东吴,建立了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晋政权,可是晋何以立国37年,便不得不衣冠南渡江南,成了一个偏安于一隅的王朝,那为什么司马懿子孙建立的晋朝没能像刘邦的大汉一样繁荣昌盛?

第一个是建国、治国的方式

我们都知道刘邦建立汉朝,是通过反抗暴秦起家,最终凭借强大的人才团队打败项羽,建立了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汉王朝。可以看出刘邦建立汉朝是自己打出来的,在汉朝建立后从刘邦开始到汉武帝时期,朝政一直以孝道治国实施仁政,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的文治武功更是了得,将大汉国土翻了一番,让百姓们有作为大汉子民的自豪感,因而使得汉王朝的统治得以延续。

而晋王朝虽然是通过权谋获得,但也没有什么不合适,毕竟在那个乱世谁主宰天下,对百姓来说只是换个皇帝而已,并没有多少实际上利于百姓的好事,虽然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也有“太康之治”,这样被称为盛世的时代,但是在他平定东吴之后,更多则是生活奢靡,怠惰政事,并没有为刚经历战乱的百姓,创造好的生产耕种的环境,他的后继之君更是个昏晕无能的白痴,导致了后宫乱政,八王争权直接缩短了晋王朝的生命。

第二个是帝位继承人交接与藩王作乱

汉朝在刘邦去世后,经历了吕后掌权,但是政治依旧清明物阜民丰,中途虽有过权力争夺战,但好在有开国元勋的刘氏诸王的争夺,皇权又重新回到了刘氏手中,大臣拥护代王刘恒继位为新君,后来皇位传给了汉景帝刘启,可这时候刘邦的“非刘氏而不能王”的后遗症出现,这个些诸侯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对抗中央政府的实力,而此时汉景帝准备削藩引起了七王之乱,但他没有让这个态势扩大,迅速在三个月内平定内乱,直到后来的汉武帝的“推恩令”才彻底解决藩王问题。

三国后期整个司马氏家族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司马炎也是个有能力的人,不然也不会让曹奂禅让建立晋朝,消灭东吴统一天下。司马炎吸取了司马家族在夺权时,曹氏藩王没有兵权的经验,而大肆分封司马氏族人为王,司马炎去世后继位的是个昏晕无能的司马衷,朝政大权落在了贾南风上,虽说汉朝大权也有在吕后手中,但吕后时代朝政清明物阜民丰,那像贾南风时代朝政乌烟瘴气,乱举屠刀杀有实力的司马氏诸王,引起了15年的八王之乱,汉朝的藩王叛乱三月平定,晋朝的藩王叛乱持续时间长,直接动摇了晋王朝的统治根基。

第三个就是胡人盘踞边境

经过汉朝的四百年对匈奴的打击,北匈奴被赶往远方,而南匈奴人投降汉朝, 在边境和汉人融合在一起从事农耕劳作,以及羌族、鲜卑族、氐族等少数民族在汉地从事生产。由于中原地区的连年征战,汉族人口所占比例很低,到是少数民族人口居多,当时晋朝官员已有察觉,于是向当时的掌权者贾南风建议,为防湖人作乱,将少数民族的人口迁离中原地区,

但是这个贾南风哪里肯听大臣的建议,于是八王之乱爆发后,有个叫刘渊的匈奴人乘机起事,在山西地区建立起了以“汉”为国号的割据政权,西晋永嘉四年,刘渊的儿子刘聪率兵攻入洛阳,汉人衣冠南渡在江南重新复立晋国,而从这时起到杨坚建立隋朝,四百多年里中原、西北、华北、东北都在,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治之下,可见贾南风这个疯女人对汉族的贻害有多深。

总结

晋朝不是不能像汉朝一样,建立长久而统一的大国,主要是这些司马炎选择继承没有选对,司马氏有那么对智商健全,又才能的人司马炎不远,偏偏选了个傻子司马衷,又出了贾南风这么个残暴的疯女人,不听谏言扰乱朝纲,这让那些有兵权的诸侯王看到了机会,你来我往为了权力相互内斗,最终,消耗了晋王朝的有生力量,让匈奴人给赶跑了。司马炎要是多少选个智商正常的人继位,怎么着晋朝也不至于150多年。


麇子文史


因为奢风之渐和民族压迫。

1、西晋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则贪暴恣肆,奢侈成风。如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大族王恺、石崇互比奢侈,大臣傅咸上疏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请求皇帝制止,但司马炎不仅无动于衷,还资助其舅争富。

2、官僚们不仅奢侈成性,而且公开抢劫、杀人。如石崇做荆州刺史,“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司马炎也骄奢淫逸起来,由于未能解决政风腐败、党派乱起、宗室权力扩张与外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

3、西晋占田制明确规定了他们的租调负担。汉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数民族人为奴婢、佃客。残酷的民族压迫,使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因而反抗不断地发生。

结果: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晋怀帝在平阳遇害,在长安的晋愍帝下令司马睿、刘琨等的共七十万大军分三路合击平阳,结果身为此战主力的司马睿在士族的鼓动下竟抗命不遵。建兴四年(公元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

扩展资料

西晋开国面临很多问题:

1、司马家篡位时间太长

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政局开始,到司马炎代魏自立,一共用了16年。之后西晋统一天下又花了15年,一共是耗费三代四人总共31年的时间。所谓夜长梦多,时间拖得越久,权力交接越复杂,造成的消耗就会越大。

2、司马懿起的示范作用太坏

如果说曹操父子的行为证明了天下大乱之后,拳头大的人可以借皇帝之名搞事事成后又把皇帝一脚踢开,那么司马家族的行为就证明了即使天下没有大乱也可以这样做。

3、人丁兴旺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司马家在这方面优势很大,司马懿有7个兄弟,他自己又有9个儿子2个女儿,司马师虽然没有儿子,但有5个女儿,最夸张的是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13个女儿。靠着强大的开枝散叶能力,司马家几乎和当时高门大姓通通结成了婚姻关系。

同时,家族里的男丁又成了司马祖孙三代夺权的好帮手,司马望、司马亮、司马伷、司马骏等人都曾经出镇一方,立下功劳。然而这些皇族们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4、执政过宽带来的反噬

前面提到了司马家几代人为了将大族们的利益和自己绑在一起,进行了大肆封赏。从司马懿时期开始,他便有意收买人心,例如设立大中正一职,赋予大族特权以获取支持。

最为著名的故事就是司马炎让手下高官斗富,令整个西晋官场沉浸在一片纸醉金迷的氛围当中。然而对司马炎来说,一百个斗富的高官也不如一个淡泊名利的钟会来得可怕。

著名的斗富专家石崇是刚刚提到的石苞的儿子,石苞被诬告谋反时司马炎吓得罢了他官,石崇贪污斗富时司马炎却不去指责。但这样一来,导致整个西晋官场从中央到地方都腐败到了极点,权贵阶层有方方面面的特权,社会风气又败坏,对底层的压榨可想而知。



举案齐眉小视频


司马懿的晋朝之所以没有刘邦的汉朝繁荣昌盛?是因为司马家的晋朝太会作死了!

首先:司马家一系列作死,自乱阵脚。

①傻子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执政达18年之久。

②西晋八王之乱,时间跨度达16年之久,死亡人数达50多万。

其次:晋朝的门阀制度太坑人了!

①门阀制度使得晋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有能力的人没有了上升的通道,没有能力的人却占据着最好的社会资源。门阀制度阻碍了社会的新陈代谢,整个晋朝也就失去了活力。

②这些天生富贵的魏晋文人崇尚清谈、喝酒、嗑药、享乐成风,整个社会的风气很“娘”。

其三:华夏人口还没有恢复。

人口数量是一个关乎国运的事情!先是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接着三国鏖战,再接着又是西晋八王之乱,华夏人口数量一路减少。可悲可叹的作死节奏!

其四:司马懿主动放弃了关乎华夏命运的战略重地。

①中国的东北及河套地区属于半游牧半农耕区,是中华大一统的战略支点,关乎着中华的命运。失去了这些战略支点,国家基本上就是处于分裂状态。

②司马懿击破公孙渊后,将东北汉人内迁,致使中央政府失去了对东北的管控。基本上属于主动放弃东北,司马懿真会作死!

其五:西晋灭亡是引狼入室造成的,又是一波作死的操作。

○东汉至三国期间,陆续将游牧民族整体内迁,却没有采取编户齐民的措施,仍然让他们保持着部落状态。

○东北及河套地区等战略支点,事实上被游牧民族所占领。他们的人口和实力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最后,五胡乱华直接弄死了西晋。

综上所述,晋朝就是在一系列作死的操作之下,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芈祝融


导语:

主要还是封建统治者和专制制度的问题。有些作者说主要是司马家族的人品和智商问题。的确有,但远不止此。

西汉和西晋两个王朝的建立

用我们很容易理解的两种房地产开发方式做下比喻。

一种方式象是新建开发区,推平旧房子,重新埋桩打地基规划设计建造了一幢新房子。只要保证施工质量,不偷工减料,就能用它个七十年。

另一种方式是,将老旧破落的房子的屋顶、墙壁、门窗等修修补补刷灰补漆,外表看起来是新房子,而实际上建筑的地基已经分崩离析、墙体不堪重负、破败不堪,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垮掉。

首先谈谈汉朝为什么可以繁荣昌盛,持续三四百年。

伴随一场大规模革命性战争

诞生的王朝,通常有很强的原生生命力。

因为它已经打破了固化后的旧有社会利益格局,将抱残守缺、矛盾重重、难以发展的旧的社会基础和上层建筑一起击溃和毁灭,从而给创建新的社会制度扫除了障碍阻力,腾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西汉王朝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汉高祖刘邦及其军功集团都起于最底层的民间,非常了解民间疾苦、诉求。

开国后,经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连续数位开明的统治者历时一百多年。

期间政治修明,不与民争利,经济发展,虽出了七国之乱(但平定之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及汉武帝穷兵黩武等问题,基本能够做到自我修正。

虽然,汉王朝解决了封建分封制产生的地方割据问题,但由于

封建王朝固有的专制属性,随着时间延续十数代,阶层又趋于固化,又从统治集团内部产生了外戚集团士族世家的问题,致使朝政日益腐败混乱,以及王莽篡汉和东汉最终灭亡。(宦官依附于皇权且无后,不算独立势力)

下面谈谈晋王朝不但不能繁荣昌盛,反而内乱不断,持续不长的原因。

西晋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则与西汉完全不同。

东汉末期至魏晋期间,皇帝被外戚权臣和士族权臣控制当傀儡成为常态,中央朝廷政权基本被士族世家所垄断。

作为西晋皇族的司马家族,是士族门阀的代表,具有士族世家的所有特征。从一开始,就得国不正,虽靠长期隐忍篡魏得国,但它继承和延续了前朝一直没有解决的诸多矛盾。

并且代际传承有大问题,后面一代不如一代,连出昏君,昏庸无道,根本不可能统一和加强中央皇权。

地方政权和地方经济被地方豪强家族把持,中央集权制的权威不复存在,并且分封制诸同姓王权力过大,成为国中之国,互相攻伐,操控皇权。

旧的人材选拔机制(察举制、征辟制)被士族世家圈内拼爹(九品中正制)所完全取代,各士族世家集团得以自我强化并互相争夺选拔权力。

由于非士族世家出身的寒门人才被完全排挤在政权之外,整个西晋东晋政权失去新陈代谢、净化修复的调整机制。

各政治集团争权夺利,严重内乱,尤其是“八王之乱”,自相残杀,中原地区损失巨大,民不聊生,直接导致外族入侵,五胡乱华,长期占据和祸害中原及江北广大地区。

直到隋唐之际,开通

科举制度不断选拔大批民间才智之士加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的建设之后,封建专制政权才摆脱士族世家的控制及不再生成新的士族世家。

结语:

传统封建地主专制王朝,即使能够“吃一堑,长一智”,也必然难以摆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风动藤动铜铃动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形象很差的王朝,历史52年就草草结束,那么为何一统三国的司马氏所建立的王朝不能像其他大一统王朝一样保持一段强盛的时期呢?

西晋王朝的建立,包含了司马懿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到了司马昭时期,基本掌握了曹魏政权,缺少的只是足够的威望来代魏立国了。司马氏在政治和军事上占有优势。在政治上,他们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这是一股在政治上新兴起来的力量;在军事上,他们控制着国家的武装。然而在道义上,司马氏却捉襟见肘。在名分上,司马氏毕竟是臣子,臣子时刻威胁着君主的安全,便违反了“忠”的道德准则,在道义上则授反对派以把柄,使他们兴兵讨伐有了义正言辞的口实。这也是为什么晋王朝在后世眼中得国不正的原因。

当然,道义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影响一个王朝走向强盛,真正让晋朝在短短52年时间里走向毁灭,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司马氏的家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继承制度。司马氏家族先后出现了这两种关系。先是父死子继;司马懿去世后由长子司马师继承。接着兄终弟及,司马师去世后由弟弟司马昭继承,然后又返回到了父死子继,嫡长子的司马炎继承了王位。

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血缘宗亲关系与利益关系之间的权衡。司马炎建立西晋后,推崇以“孝”治天下,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司马氏作为曹魏的臣子,却篡夺了曹魏的天下,忠字自然羞于说出口,只能以孝弥补道义上的不足。作为儒学传家的司马氏家族,对孝悌的提倡是出自内心的,而孝悌所维系的就是家族兄弟间的血缘关系。司马炎非常重视血缘关系。

于是,西晋建国后,大肆分封宗室、从司马炎的叔叔、叔祖父们都分了王,还赋予了这些王们封国领兵权。将所封的王国分三等,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共5000人;中国置上、下二军,共3000人。

司马氏重视血缘关系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司马氏代替曹魏政权的过程中,血缘宗亲一直是强有力的支持力量。司马炎称帝后,认为曹魏亡在“强干弱枝”,宗室受控过严、皇权孤立无援,这种认识更加强了他对血缘宗亲的依靠。

然而恰恰是这种重视,为西晋的急速衰落埋下了祸根,司马炎死后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看似强盛的西晋王朝,还来不及建设新生的帝国,就无可避免地走向毁灭的深渊。

其二;或许是因为司马氏本身在道义上就存在问题,所以西晋的统治阶层道德形象相当差,社会风气也十分坏。西晋的王公大臣,是以奢侈、浪费、残忍著称于史的。比如王恺和石崇斗富,王恺拿着皇帝宋的两尺高的珊瑚树到石崇家炫耀,石崇不屑一顾,随手拿起铁如意将它打得粉碎,然后让奴婢取出六七株色彩鲜艳、高达三四尺的珊瑚树,请王恺随便挑,弄得王恺目瞪口呆。

世家门阀政治到了西晋时,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虽然西晋建立之后,受到了司马诸王的一定压制,但在九品中正制下的选官制度下,世家的政治优势更加明显。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后,琅琊王氏拥立司马睿为帝永嘉东渡建立东晋,使得东晋走向了古代政治的另一个极端,也就是“强枝弱干”,王与马共天下,晋朝进入了门阀政治时期。

晋王朝的政治生态从建立开始就是崩坏的,他的制度本身就存在极大的问题,毕竟一定程度上讲,晋王朝是依靠门阀政治建国的,为了对抗门阀,不得不以类似分封的手段,来强化司马氏对地方的控制,但宫廷斗争,最终导致了宗室自相残杀,加之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最终来不及走向强盛,就迅速跌落到了深渊。


江畔初见月


西晋建立到东晋灭亡,国祚154年。上承三国,下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共经历15位皇帝。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乘机入主中原,司马睿率领晋王室南迁到建康。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篡晋,西晋灭亡。


晋朝灭亡有很多的原因,下面随我慢慢说明。

一、得位不正

中国历代皇帝行使权力最讲究“得位最正”这四个字,其位不正,其令不行。权力即使是君权神授,也要一个说得过去的合理程序。现代民主国家讲选票,古代就作“红光入户”、“仙人入怀” 、“赤帝之子”、“明王下凡”之内的神话,为求合法性,总之要搞个无人相信的“禅让”,总之投票要友善,配合这个程序还要个人的魅力和传承。魅力来自表演能力,传承则是血统要纯正,即使流落民间已久,刘秀也是刘邦的九世孙,刘备则不知道是刘邦的多少世,总之是皇叔也好,曹操也不得不“挟天子以令诸侯”,才有行使权力的基础。



但是汉朝老祖宗立下的“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而不讲究“立贤”,害尽历代皇帝。隋炀帝是个标准的现代CEO,英明神武,刚愎自用,好大喜功,暴烈好战,但是同时创造力强,文化水平高,诗人兼散文家,美女鉴赏家,开凿京杭大运河,运河两岸皆成聚落,后来成为集镇,然后明清时期成为城市。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真的受益很久。但是他败在“得位不正”,隋文帝“废长立幼”,自有大量的“阴谋论”出台。隋炀帝为了转移视线,一是三征高丽,北伐匈奴,劳民伤财。大隋后来经济不也稳定,陇西军阀于是叛变,李渊就是军团的一份子,隋炀帝在内乱而不在外患,唐李执到宝。隋炀帝“得位不正”之累,以至亡国。

秦二世,胡亥也是“得位不正”的皇帝,虽然他极力的给他老爸秦始皇修陵墓,杀殉,以表自己为之人臣之应有孝道。证明自己具有正统性,但是依然未得到蒙恬,朝内大臣的信任。杀李斯,兄妹,以杜绝流言蜚语和反对势力。但,依然逃不过秦帝国灭亡的命运,后世的史书之鄙夷之辞,从未停止。

而晋朝是通过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族诛了曹爽,还有和曹爽有关的邓飏、何宴、丁谧、毕轨、李胜、桓范、张当等,也一同诛灭三族,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杀死,曹氏一族被屠戮殆尽。手段很残酷。此后曹氏皇帝沦为司马家的傀儡。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明帝在听说了西晋开国的故事后惭愧地遮住自己的脸部,然后发出感慨:我司马家的天下真要是这么来的——“祚安得长!”所以司马氏“得位不正”,国祚难以长久。


二、晋朝的门阀制度与藩王的膨胀

司马懿一族,起于河内。西晋的建立,依靠了世族的力量,还有笼络了北魏的大汉遗臣。曹魏时期门阀贵族处于成长期,东晋时代门阀贵族处于鼎盛时期,之后到了刘宋时期,门阀贵族逐渐走下坡路。

门阀贵族垄断了政治,又由于西晋大封诸王。完成了藩王势力迅速膨胀。 虽然后来发布了“占田令”和“荫客制”。稍微限制了诸侯王的势力。但是长久以来,藩王形成了一个自治的政体。兼并土地,限制了国家的税收,征募兵员也受到了影响。历史上,地方藩王,威胁中央势力的例子,不胜枚举。不断的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重演着,例如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唐末的藩镇割据,宋太祖为解决各地藩镇,采取了和平手段“杯酒释兵权”来加以解决。到了明朝建文帝时期,因为削藩的手法,太过激进,以至于引发“靖难之役”。清朝康熙帝时期,因削藩而爆发了“三藩之乱”。削藩处理的好,则国家可以延续国祚,处理不好,则后患无穷。

三、晋朝皇帝无才且失德,失去人心。

1.西晋皇帝大多,淫秩无度,例如:开国皇帝司马炎在位25年,虽然开创了“太康盛世”的局面。但是他很快的暴露了他的淫乱无度的本性,公开卖官,保护士族利益,造成了官僚阶层政治上的腐败。后宫佳丽过万,夜夜寻欢。甚至淫乱自己的儿媳,贾南风。历史描述贾南风五短身材,肤色青黑,面有大痣,其貌甚丑,不光如此,她还有副比蛇蝎还恶毒的心肝,照理说,这么糟糕透顶的女人是不可能成为皇后的,妙就妙在贾南风有个非常牛逼的老爸,他的父亲就是协助司马氏推翻曹魏政权的第一功臣贾充。在家世决定一切的古代中国,贾南风就这样幸运的登上权势的核心。贾南风后来发动政变,诛杀了杨骏,封司马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录尚书事,一同辅政。开始自己的专政临朝之路,后来都被司马伦所杀。



2.傻子皇帝

历史上的晋惠帝,就是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就是“何不食肉靡”金句的来源, 由于丈夫司马衷的愚痴,以至于贾南风得以胡作非为,当上皇后之后,她不仅害死婆婆,废黜太子,还给丈夫戴了个大大的绿帽,淫乱后宫,把持朝政,除杀政敌,引发八王之乱,西晋王朝不堪动乱,南迁健康,另创王朝,史称东晋。

3.篡逆不断

从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到了西晋,司马伦篡位,刘裕篡晋,篡逆的传统一直存在,尤是司马氏一族,最为严重。司马伦为了登上帝位,诛杀了贾皇后,太宰司马亮,太保卫瓘。

4.五胡乱华

此时,北方游牧民族趁著中原动荡空虚,大举南下,建立前后十六个主要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又称五胡乱华,是有史最乱 最血腥 最持久的时代,直到隋唐建立,共历时3百多年战祸。 史书记载,五胡乱华时期,外族入侵,人命贱如蝼蚁,汉人被屠杀人口达3/4以上,仅剩数百万,近乎灭族,也就在这个时期,汉民族与外族互为通婚,这是第一次的民族大融合,尔后,隋唐的王室已经是胡人的血脉了,就拿唐太宗李世民来说,正史记载唐太宗的相貌:「状貌类胡 胡须微卷 眼窝深陷 身形矫健 英俊而不失勇武」由此可知他有张胡人的面孔。姑且不论他父祖的血统,光是他祖母独孤氏,母亲窦氏,那都是正统的胡人。 经历过千百年来的大杂烩,现在已经没有纯种汉人了,如今华夏文明靠的早已不是血缘,靠的是文化的传承。



结语:

想当年,司马懿是何等威风,五丈原耗死诸葛亮,装老年痴呆巧取曹魏政权,魏蜀吴三国争霸,最后却被司马氏捞了个大便宜,他的孙子司马炎继承父祖的基业开创了晋朝,却没想到在短短第二代就给玩残了,让多少读历史的人不胜唏嘘。 想想看,八王之乱的相互攻杀,间接掀起五胡乱华序幕,导致千万人生灵涂炭。晋朝的确为“耻辱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