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就對校園暴力發聲,她在專題演講裡向廣大家長呼籲:面對校園暴力不縱容,打回去!

李教授解釋說:“在中國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問題先讓孩子自我反省,這反而縱容了一些不良行為,最終導致校園暴力事件不斷髮生。”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打回去,我支持你”不是在縱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減少暴力事件的發生,最重要的是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

如何防止孩子被欺負?李玫瑾指出:要增強體格,學會自我保護!"孩子一定要有體育鍛煉。有運動,就有爆發力。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欺負。"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所以,要防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別人,這是家教問題。

所以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負比你弱的;

第二個是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別人欺負,可以讓孩子從小進行體育鍛煉,有運動就有爆發力,就不容易被別人欺負。”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李玫瑾教授:面對欺負霸凌,家長應該教會孩子不能縱容

因為她的孫女就曾在幼兒園被同班男孩欺負,因為男女力量懸殊,自己孫女被同班男同學抱起來又摔下去,磕到了頭。

於是她教會自己孫女女孩要掌握的防身術:當被力量懸殊的人欺負時,拽對方的耳朵,兩邊一拽,他一疼,就鬆開了。

但是我們希望所有被欺負的孩子永遠不要有用到防身術的一天,因為用防身術的同時,意味著傷害已經在發生。

我們要做的是,教會孩子變得勇敢,不敢被人欺負。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網友分享這樣的一個經歷,他說自己帶著他的雙胞胎兒子去遊樂場玩。

因為那天是週末,遊樂場的人很多,他帶著兒子好不容易在遊樂場裡的滑梯排到了隊,於是讓兄弟倆就盡情地玩耍,自己坐在一旁看風景。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可不一會兒,孩子們就灰溜溜地回到爸爸身邊,爸爸覺得很奇怪,最愛玩滑梯的兄弟倆,怎麼沒玩多久,突然跑回來了呢?

後來哥哥主動站出來說明真相,原來,在玩滑梯的時候,弟弟被年紀稍大一點的孩子踢了臉,那個男孩還不道歉,甚至向他們挑釁。

聽到這句話,爸爸馬上跑進去揪出了這個“熊孩子”,並且在遊樂場裡以喊叫的方式問出:

這個孩子的家長到底是誰?

一時間沒有人回答,他又再次不斷向身邊人詢問,終於,對方家長看在他這個架勢,敗下陣來,也帶著自己的孩子向在場的孩子誠懇道歉。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這位家長在事後和我們解釋,自己為什麼要喊叫。

“我要的是他們難受,要他們面對到另一個家長的怒氣,要他們成為眾人的焦點,要他們難堪,不自在,要熊孩子在下一次想踹別人時,想起今天后果。


有的家長,只要吃虧的不是自己孩子,就裝看不見。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我也要兒子看到,有大孩子欺負你,我會替你出頭,不要怕。

平時教育孩子,不能欺負別人,更不能被別人欺負。誰打你,就打回去;誰搶你東西,就搶回來。”

但欺負人的一方,往往有身體和年齡上的優勢,不是說打就能打過的,這時也不用有壓力,告訴父母,我來出頭,面對這樣囂張跋扈的霸凌,就不能忍氣吞聲,助長他們的氣焰,讓孩子知道,家庭始終是他的後盾。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極大多數家長都不知道,其實霸凌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雖然沒有數據和相關資料,但我親眼所見具有明顯霸凌性質的事件,就發生在我家孩子大女兒的身上。其中一則,就是一名女同學看見女兒有新的玩具,走過去說:我們一起玩吧。

女兒說,我不想和你一起玩。

女同學說:你要是不給我們玩,我們就不和你玩了。

這就是霸凌關係中常見的一種:關係霸凌(孤立、排擠),也是幼兒園主要的霸凌表現形式。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是不是很震驚?

我一個同學曾經和我說,自己在幼兒園就是扛把子,對幼兒園的小朋友說“你們不和我玩,我就不給你們蘋果吃!”於是,她成了“山大王”,大家都聽她的,誰不聽話,就不和他玩。

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就懂得呼籲周圍的力量孤立和排擠其他同學?

採訪了n多曾經身為霸凌者的朋友、同學,我試圖總結出一個結論:

幼兒3歲的大腦已經足夠智慧,運用群體的力量維護自身利益,爭取權利、彰顯地位。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但其實這種校園暴力多半就是因為受害方太好欺負而發生的!他們甚至自己都認為自己是弱者,不敢反抗甘願做個受氣包才助長了加害方的囂張氣焰!那麼當孩子性格比較膽小懦弱時,家長除了擔心和保護他之外,還應該做些什麼?

讓他們學會自信,學會面對,學會對自己負責,要勇敢地對家長老師說出來,而不是用逃避、縱容那些壞孩子惡勢力的助長要讓孩子學會敢於說不,保護自己,最重要的是從小培養規則意識。

很多孩子缺乏規則意識,因為在孩子的眼裡,還不知道怎樣是遵守規則。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什麼是規則意識?

有人說:作為成人,對先來後到原則、輪流原則,還是很難理解的。

我們國家沒有這個,從小就是委屈求全,這也許叫“良好的品德”。

別人搶自己手上的東西,就給別人,心裡好不高興,也沒有辦法,好窩囊的人生。

其實,先來後到,是容易做的,但是沒有人告訴我們啊,只會告訴我們「你要忍,你要讓」。

為什麼要讓自己難受,去取悅別人,甚至是一個陌生人呢?

這些東西,真的害了我們一生。

孩子被欺負,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1. 讓孩子明確規則和界限

儘早讓孩子明白孩子的世界跟大人一樣,都有規則,

別人的玩具你未經允許不能隨便碰,但是你自己的玩具,或者,你正在玩的公共玩具,別人也不能未經你的允許就隨便搶走。

你不能打別人,別人也不能打你,等等。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此處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在教孩子認識規則意識的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別人的規則,學會接受別人權利範圍內的拒絕。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


2. 向孩子示範如何維權

0-3歲的孩子,由於語言和認知能力有限,當他們的規則被侵犯時,他們還不具備採取建設性的行動來解決衝突的能力。

這期間,家長的行為尤為重要,孩子需要我們的引導或者向他們展示可以怎麼做。

比如:「這個玩具我的孩子正在玩,你不能就這樣搶走。請把它還給我,等我的孩子玩完了,我們可以給你玩。」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3.教孩子用語言表明態度,把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大聲說出來

當孩子的語言能力進步到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就應該鼓勵孩子多使用語言來維權了。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當孩子被打被欺負時,德國是不提倡家長教孩子打回去的。原因很簡單:

「打回去」這一招會阻礙孩子的情商和社會能力的發展。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發現打回去很有效,每次只要打回去,別的小朋友就不敢打他搶他的玩具了,那這個孩子還有什麼動力去想別的辦法來解決矛盾和衝突呢?

難道以後長大了也要靠暴力來解決問題嗎?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拳腳相向肯定不是成熟的成年人解決矛盾和衝突的最佳方式,溝通才是。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做父母的不要嘲笑、斥責,應第一時間給予安慰和溫暖,讓他們表達內心的感受,讓他們知道,無論如何,父母能護得他們周全。

平時還要關心孩子的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大矛盾通常都是小矛盾累積激化的,有苗頭及時溝通,紓解孩子情緒,避免釀出心理問題。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黃磊說:“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愛,這份愛裡,有足夠的愛和保護,有培養孩子獨立思考、面對未知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活潑的就有內斂的,但活潑不是搗亂,內斂也不是膽小,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活潑的孩子不會更加放肆到去欺負他人,而膽小的孩子也不會越來越自卑到被人欺負,每個孩子都陽光自信,才是最好的成長,這需要家長正確的教養和足夠的愛。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所以我們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告訴孩子“幼兒園裡,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一定要及時和爸媽說清楚。

平時也要多留意孩子的行為是否有異常,做個有心人,加強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因為之前女兒在幼兒園被小女孩拉幫結派孤立的經歷,我很擔心他因此變得內向起來。

於是我就經常陪他講故事,和他說說話,讓他知道媽媽很愛他,也告訴他表達自信的重要性,好在我給女兒買的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繪本,陪他讀了一陣子以後,發現他說話沒有以前那樣靦腆聲音還小,結結巴巴,知道積極表達自己。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我們做家長的,最怕那些遇到事情問題悶在心裡、不敢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因為這樣會讓我們無計可施,更別說保護孩子了。

而這套書經典手繪大圖,鮮豔的色彩搭配,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把需要表達的內容體現的很完整,即使小孩子認字不全,看圖也能理解故事內容。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還有免費同步暢聽的功能,都有配套的音頻,這也解決了上班族的爸爸媽媽下班以後,身心疲憊,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煩惱~

10冊語言表達繪本不過就是69塊錢,平均下來一冊不到7塊錢,不過是我們平常一頓早餐錢左右的價格,整套下來也不過是爸爸少抽兩包煙,媽媽少喝兩杯奶茶的錢。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家長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逼回去該打就打

卻能教會孩子遇到事情或問題,學會主動表達自己,改變自己原來膽小靦腆的說話方式,清楚地和父母交流內心的煩惱,爸爸媽媽們不妨一試!

做父母需要一輩子的學習和成長,如何做一個有心的、有智慧的父母,是我們一生最重要的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