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东北第一仗:动用2支最顺手老部队,“一点两面”灭4个营


林彪东北第一仗:动用2支最顺手老部队,“一点两面”灭4个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前,华北、山东的八路军新四军就开始向东北进发。抗战胜利之时,蒋氏更是集中了最精锐的美械军,奔赴东北争夺胜利果实。

林彪东北第一仗:动用2支最顺手老部队,“一点两面”灭4个营

林彪召开作战会

1946年1月10日,双方在重庆签订停战协定。但是在东北战场却没有任何和平的迹象。蒋军在美国第七舰队运输舰的帮助下,陆续将在南方的新1军、新6军、60军、71军、93军、13军等美械部队运到东北。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在东北的情况变得极为困难。看到这个情况,总指挥部做出“在军事上力求巩固自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打下长期坚持的基础,在完全自卫的条件下力求打一二个大胜仗。”

林彪东北第一仗:动用2支最顺手老部队,“一点两面”灭4个营

蒋军资料照片

派到东北的林彪在秀水河子的一个小学教室里,召集1师和7旅的干部开会,进行了战前动员。

林彪认为,现在的局面,不打仗是不可能的了。这首先定下了打仗的基调,打消了部分同志的和平思想。紧接着,林彪对敌情进行了分析,说这一仗是必然能胜利的。因为过去敌人是6个师集中在一起,现在敌人的兵力已经分散。我们选择目标各个击破。

说完敌情,林彪又对东北部队的情况进行分析。林彪认为,现在比刚出关的时候武器装备和战斗情绪都有所改善。部队在侦察技术也有提高,根据地也初步建了起来,伤员也有地方安置了。更重要的是,现在兵力集中了,具备打仗的条件。

林彪的讲话给部队很大的鼓舞。战士们纷纷摩拳擦掌,掀起练兵热潮。在我军积极备战的时候,蒋军却显得很骄狂。杜聿明下令部队兵分三路向东挺进。这三路分别是新6军22师为南路,52军第2师为中路,13军89师为北路,向秀水河子、公主屯等地扫荡。

林彪东北第一仗:动用2支最顺手老部队,“一点两面”灭4个营

一师师长梁兴初,是林彪的老部下

林彪经过综合考虑,决定拿北路的89师开刀,林彪为这一战做了充足的准备。首先参战的1师和7旅都是林彪的老部队,一师师长梁兴初是从红军开始,就跟着林彪的老部下,1师也是八路军115师的直系后裔,后来这支部队在抗美援朝战场大败美军被誉为“万岁军”。

7旅同样是林彪精挑细选的老部队。7旅旅长彭明治是从红军时期就跟随林彪作战的老部下。这也是为什么林彪要选择北路进行作战的原因,因为在这个区域的部队,都是林彪用得最顺手的部队,在战斗中彼此间配合的默契度更高。

林彪东北第一仗:动用2支最顺手老部队,“一点两面”灭4个营

东北野战军

一向用兵谨慎的林彪还是不太放心。战斗开始前,他特别电告梁兴初和彭明治:

这一仗关系重大,必须打得很艺术、很坚决,切不可草率。干部必须亲自侦查地形,对攻击点与布置火力,要当面详细交代。林彪感觉这样还不够具体,又将自己一直琢磨的“一点两面”战术一并发给了前线的指挥员。

所谓“一点”,就是选择敌人薄弱点,集中兵力于一点使用。“两面”,就是将突击队的运用放在敌人侧面,钳制队放在正面。并规定排以上干部无论对付大小目标皆当采取这种战术。

这样事无巨细地对部队进行战术指导,对于平日沉默少语的林彪来说是很少见的,也表明林彪对于这一战的重视。

2月11日,89师266团进入秀水河子与原先在秀水河子的265团会合。这一股蒋军的兵力达到了4个营,但这股蒋军也和其他蒋军拉开了一天的距离。林彪接到消息,立刻命令1师和7旅迅速出动包围秀水河子。

第二天上午,我军就完成了对秀水河子的包围。蒋军也不甘失败,迅速组织突围,但在我军顽强的阻击下只是徒增伤亡。突围失败后,蒋军就准备依托秀水河子的地形和手中的武器装备固守待援。

林彪东北第一仗:动用2支最顺手老部队,“一点两面”灭4个营

美械炮兵

这时,战场出现了难得的平静,13日整整一个白天,两军没有任何行动。因为林彪把攻击时机定在了13日晚上22时,在整个白天,林彪不停地用电话询问战场情况,部队准备情况。

22时整,总攻信号升起,1师全面开火。密集的火网划破夜空,我军各战斗小组在雪地里一跃而起向敌军阵地发起冲击。89师也是美械军,在秀水河子的包围圈里还有一个山炮连,再加上两个团属火炮分队火力极为猛烈,居然将我军一个师的火力压制了。

梁兴初命令部队不要停顿,快速靠拢敌人阵地与敌人近战,抵消了对方的火力优势。

在1师被蒋军炮火拦阻之时,在另一边7旅也发起了进攻。由于蒋军的炮火都集中在1师的方向,作为另一面的7旅很快压制住了当面敌军的火力,打开了突破口。一旦我军进入秀水河子内,敌军的火炮就失去了作用。由于敌军自动武器过多,缺乏步枪,在肉搏战中被我军迅速击溃。在14日拂晓时,秀水河子的蒋军已经被我军全部消灭。

这一战,是东北战场上的首胜,一战消灭蒋军4个营,光俘虏就抓了8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战斗结束后,林彪到战场时,所有战士都欢呼雀跃。林彪在这一战中提出的“一点两面”战术,也成为后来我军普遍运用的重要战术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