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树上的“钱串子”,曾被农村人奉为宝,今正逐渐消失

黄淮地区,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都是榆钱儿和楮不揪最为鲜嫩之时,若再耐心等待一些时日,满树的洋槐花又要含苞待放了,这三种长在树上的野菜,被誉为“春天三宝”,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春天三宝”之一的榆钱儿。


长在树上的“钱串子”,曾被农村人奉为宝,今正逐渐消失


在安徽省亳州市牛集镇的一个村子,村民刘奶奶门口的那棵大槐树下,老人家坐在那里,抬头望着树冠,一串串的榆钱儿,正在湛蓝的天空下,随风摇曳,一些往事,就像这满树的榆钱儿,在春天里,一下子都涌出来了。

曾经的村子里,没有成排的楼房,但有很多老榆树,每到这个季节,村里的年轻人,都会麻溜地爬到树上,双脚踏在一根较为稳固的枝干上,一只手握着枝干,腾出另一只手捋榆钱儿,而后装进挎在身上的袋子里,直到将袋子装满,这才小心扔给守在树下的家人。


长在树上的“钱串子”,曾被农村人奉为宝,今正逐渐消失


而后回到家里,将榆钱儿整理干净,再制作成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其实,当时的榆钱儿,无外乎三种吃法,一是拌面蒸,用蒜汁调拌;二是和着面粉制成菜团子,咸的,特香;三是用面粉和鸡蛋裹在榆钱儿上,在锅里放油炒至金黄色,下入粉条煮成咸粥,在当时,这是一种比较奢侈的吃法。


长在树上的“钱串子”,曾被农村人奉为宝,今正逐渐消失


在农村捋榆钱儿,不管是谁家的树,也不用征得主人同意,爬树上就可以尽情采摘,但有一点,千万不能因为图省事儿,将树的枝条给弄折了,若是因此发生争吵,就很不值得了,所以,那时候捋榆钱儿,都是爬到树上去采摘,比较麻利的小伙伴,可以爬到树梢,家人就站在树下等待装满榆钱的袋子用绳子顺下来,而后再将空袋子提上去。


长在树上的“钱串子”,曾被农村人奉为宝,今正逐渐消失


农村那时候日子穷,每到春天,也正是家里青黄不接的时候,然而,村子里的榆树、楮树和洋槐树,接二连三地为村里人奉献美味的野菜,它们受欢迎的程度可想而知,因此,这些树的花或果实,被称为大自然赐给农村人的礼物,并合誉为“春天三宝”。

想想那时的日子,简单、清苦、却又香甜、快乐,如今望着满树的榆钱儿,纵然心中有一万个念想,却再也没有上树的能力了。邻居说,他在城里生活的孩子,天天打电话问家里的榆钱儿能吃了没有,说要能吃了可以送去一些,如今在城里的超市里,新鲜的榆钱能卖15元一斤呢,若是这样算,院子里那棵老榆树,采摘完可以卖好多钱呢。


长在树上的“钱串子”,曾被农村人奉为宝,今正逐渐消失


邻居还说,孩子不在自己身边,若在身旁,我得抽他俩大嘴巴子,想吃榆钱自己回来采摘呀,咱们这老胳膊老腿的,哪里还能爬树,你看这榆钱儿多高,年轻人采摘起来都够呛,现在谁还会爬树呀,让我这老头子采了给他送去,也不知道这熊孩子脑袋是不是被门给夹了。

说到这里,刘奶奶又望着头顶满树的榆钱儿,无奈说道:“唉!一转眼,大家都老喽,这美味就在眼前,却只能任由着渐渐老掉,如今的村子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小孩子也不会爬树了,怪不得榆钱儿在城里卖那么贵,别说榆树渐渐少了,就是采摘这一项,也是不简单的事儿。”


长在树上的“钱串子”,曾被农村人奉为宝,今正逐渐消失


如今,在农村想见到一棵榆树,也是非常困难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榆树和洋槐树都随着老村庄消失了,而新的村庄,又没有种植这些树木的习惯,反倒是楮树却“死皮赖脸”地延续了下来,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明天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